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5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及答案50(1)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一句是()
A.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D.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_。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名获奖者。
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答案】(1)C
(2)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解析】【分析】(1)ABD都表达思乡之情,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王维的《竹里馆》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此题要求编写谜面,可从所积累的陆游的诗句中概括答题,注意要和例句字数相符。
如: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3)给新闻拟写标题,可从导语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组合成标题即可。
这个消息的导语是第一句话,关键句是我班于4月21日至23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
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是:我班、古诗词朗读比赛。
据此拟写新闻标题。
故答案为:⑴ C
⑵铁马冰河梦,驿外断桥梅
⑶我班开展古诗词诵读比赛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⑵本题考查制作谜面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对陆游诗歌的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模仿例句制作谜面即可。
⑶本题考查提炼新闻标题的能力。
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2.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班级将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请你参与并帮助完成任务。
(1)【思想动员】开展活动前,有些同学认为这次活动意义不大,所以参加的兴趣不浓,行动不积极。
请你设计一段话,劝说那部分同学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
(理由要充分)(2)【标语设计】为配合本次活动,老师要求你在展板上写上一句标语,要主题鲜明、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简洁。
你准备写什么内容?
(3)【腹有诗书】你一定也精心准备了自己要朗诵的诗文。
请你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答案】(1)略
(2)诵中华诗文,传华夏美德;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诗文,悟快乐。
(3)推荐李白的《将进酒》。
理由:诗情豪迈豁达,《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解析】【分析】(1)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有些同学认为这次活动意义不大,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
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2)拟写宣传语的要求:①须紧扣主题。
②上、下句必须字数相等,要在20字以内。
③有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或者短语。
④结构相对,但不需要从对偶句的高度要求。
写法应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来写标语。
如,诵中华诗文,传华夏美德;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诗文,悟快乐。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如,推荐李白的《将进酒》。
理由:诗情豪迈豁达,《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故答案为:⑴略
⑵诵中华诗文,传华夏美德;诵读经典,感悟成长;读诗文,悟快乐。
⑶推荐李白的《将进酒》。
理由:诗情豪迈豁达,《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要结合题干要求,主题要集中。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宣传标题的要求,要在平时多做训练。
⑶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结合诗文内容、风格、艺术手法等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连贯。
3.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
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A. 会意
B. 象形
C. 指事
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
(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4.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同学们对诗词的艺术魅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学校决定开展以“唐诗宋词中的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与。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就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提出几个研究选题,小组讨论后做出最终选择。
请你草拟三个研究选题。
(2)小组在讨论用何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时,出现了如下情境:
甲同学:我们可以用唱歌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如《使至塞上》《水调歌头》,都很适合演
唱。
乙同学:你这样展示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唱首歌就表示研究有成果了?
丙同学:________
如果你是丙同学,你准备如何回应?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出来。
(100—120字)
【答案】(1)意象、意境、格律、语言、情感、情怀。
(2)略
【解析】【分析】(1)平时学习古诗词时,一般会从诗词内容、感情、语言、情怀、格律、意境、意象等几方面学习,因此研究选题也应从这些角度中选择即可。
(2)从诗歌的表情达意方面进行反驳、回应。
如:唱歌的时候,就能把诗歌的、韵律、感情等表现出来,难道唱歌不能表示研究成果了。
故答案为:⑴意象、意境、格律、语言、情感、情怀。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学习方法的掌握能力。
平时老师讲解诗歌的时候留心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的,答题时就从这些方面着手即可。
⑵本题考查应对能力。
答题时要理解对方的话,找到反驳的突破口,针对这个突破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对即可。
5.2018年11月18日,意大利奢侈品D&G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宣传片。
这段视频侮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嫌疑,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筷子有多伟大,D&G就有多无知!请你写出筷子任意3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内涵),告诉D&G: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
【答案】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②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③一双筷子(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⑤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筷子,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⑥筷子一双:成双成对的和配之美。
【解析】【分析】本题以“筷子”为中心,分别从筷子的名称演变、种类造型、礼仪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说明。
我们了解到了筷子的形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拿法有一定的讲究,并“渗透着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筷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还代表着中国的礼仪文化;介绍中国的用餐工具不同的原因,可见“筷子”是因中国的饮食文化顺应而生的;让将这些要点提取出来,合理表述即可。
故答案为: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②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③一双筷子(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⑤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筷子,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⑥筷子一双:成双成对的和配之美。
【点评】此题为开放题,表述的内容涉及材料和图片两个部分,要点齐全,语句表述连贯即可,答题时注意一下要点:“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筷子”中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选择“筷子”作为餐具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筷子”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筷子”中蕴含着中国人浓厚的亲情和文化传承思想。
6.请仔细观察这幅漫画,描述其内容并揭示寓意,100字左右。
不同步
【答案】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解析】【分析】漫画就是在简单的构图中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漫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故答案为:画面里是一个身体被分割为两截的人:他的上半身身体肥壮、西装笔挺,趾高气扬地打着电话,远远走在前面,衣服上写着“生活水平”四个字;后面是正在艰难追赶的下半身,破破烂烂的裤子上写着“道德标准”四个字。
寓意:漫画揭示了在当今社会,有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自身的道德修养不能同步的现象。
【点评】本题考查分析漫画内容和寓意。
答题时应注意,解答漫画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认真看图,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读寓意,这是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所在;三是准确找出题中的有用信息,这是解答好漫画题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审题,审题可以理解漫画的寓意,通过所褒贬的社会现象悟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正确解题。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春如花似火,灿烂热烈,是我们人生交响乐的序曲。
青春让我们充满热情,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请跟我来,我们一起登上青春的车,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三(1)班举行“青春随想”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边项目。
(1)请介绍古今中外你最崇拜的青年名人,并简要叙述他们的事迹。
(2)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语。
(要用两个句式大致整齐的句子)
(3)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总结性的发言。
【答案】(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解析】【分析】(1)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选择你所最崇拜古今中外的青年名人,事迹介绍要简明,如,司马光,自幼聪慧机警,五岁时砸缸救了朋友的故事,家喻户晓。
(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如畅想青春,放飞梦想(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语句通顺即可,如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故答案为:(1)周恩来。
他从小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因此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
(2)示例1:畅想青春,放飞梦想
示例2:让青春在这里燃烧,让理想在这里飞扬
(3)青春是一部内蕴丰富的书,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
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心愿早日实现,可实现心愿不能靠坐等,我们要在青春的道路上播撒种子,让它开花结果。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素材积累及概括的能力。
建议学生平时在做阅读时,要分类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按照时间、国别、身份、内容等进行分类。
概括时要写出何人何时为何做何事,结果怎样。
(2)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语的能力。
拟写主题语,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
形式上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
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总结性的发言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总结,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能鼓舞人,语句通顺即可。
平时
在观看一些专题电视节目时,要多留心主持人的语言,多积累。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
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记载,共有3300字;汉代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汉字(한자)”、“汉字(hán tự)”。
(材料二)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中,有近50%的汉字都属于“形声”字。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
形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或属类,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
(材料三)
最近,苏州90后小伙陈柯宇创作了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在网上走红,整首歌曲的歌词几乎使用的全是各种生僻字,“茕茕孑立,沆瀣一气,踽踽独行,醍醐灌顶,魃魈魁鬾,魑魅魍魉,针砭时弊,鳞次栉比,一张一翕……”网友直呼,“听完歌语文水平大涨”。
(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提炼出汉字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写“沙鸥翔集”写作“沙欧翔集”,请结合(材料二)为他解释。
(3)下列句子都用到了歌曲《生僻字》中的成语,其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两个人,一个尖酸,一个刻薄,沆瀣一气,到处惹是生非。
B. 受到他的一言启发,我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C. 管他什么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对悟空来说,都是一棒子的事儿。
D. 满满一抽屉的试卷鳞次栉比地堆叠着。
【答案】(1)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影响深远
(2)关注声旁、形旁,言辞通顺即可。
(3)D
【解析】【分析】(1)考查内容理解。
①结合原文“汉字,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归纳答案:历史悠久。
②结合原文“关于汉字的数量,根据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记载,共有3300字;汉代到许慎作《说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清代《康熙字典》有47000多字了;1990年徐仲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有54678字”,归纳答案:数量大。
③结合原文“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归纳答案:影响巨大。
(2)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原文“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
形旁是表示字的意思或属类,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可以看出“沙鸥”是一种鸟,所以要写成“鸥”。
(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能形容试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影响深远;
⑵关注声旁、形旁,言辞通顺即可;
⑶ D。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
⑶解答本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
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
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
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
9.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公益广告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内容。
【答案】示例: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
主体是一个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
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片中的“人”的“掩面痛悔”,还有“高墙”、“脚戴镣铐”,“贪”的字形等画面来一一说明,语言要简明。
结合图案的创作背景或题目中的提示来分析寓意,即点出“贪”及其结果。
例:贪欲等于自毁,请勿铤而走险。
故答案为:示例:图片以现实中一个掩面痛悔的人为背景。
主体是一个大的“贪”字,造型是一个瘫坐于地的人,因贪念被囚高墙,脚戴镣铐,后悔哭泣。
画面中心突出,采用形象化的“贪”字揭示贪念的后果,警醒世人。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题目要求审清图意,要结合有关数字,关键词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表达图意要力争做到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10.根据语境,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________,________。
【答案】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
(示例②: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
)
【解析】【分析】从“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冈”看出句式上要求用“欣赏是一+量
词+名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一名词要能带来美好的事物。
如“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等。
故答案为:示例①:欣赏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蕾。
示例②:欣赏是一盏明灯,照亮前进的方向。
【点评】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