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传统,走近锡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传统,走近锡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主题的确定
在我镇的文化周上,镇明园广场上总有本镇锡剧演员的精彩表演。

而每次,总吸引一批又一批老老少少的月城人民。

与此同时,很多五年级的学生虽然也经常被精彩的表演吸引,但同时也纷纷议论起来——“锡剧怎么会吸引这么多人观看呢?”“锡剧作为中华艺术的一种,是什么时候产生并流传起来的呢?”“我们镇的锡剧相比较其他地方为什么更受人欢迎?”……
许多的问题等着大家去得出结论,于是经过班集体学生与老师的商量,大家决定,将锡剧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并商定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亲近传统,走近锡剧”。

二、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总目标:
1、初步了解锡剧的有关基本知识。

2、学会欣赏一些影响力较大的锡剧曲目。

3、了解锡剧方面的文化知识。

4、了解当地有关锡剧文化的现状。

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在其中获得合作的快乐。

从活动中发现自己,从而产生一些成就感。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关注,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发扬传统。

3、激发学生热爱锡剧,为家乡传统文化献计献策的激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3、学会运用创新、持续发展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和处理利用资料的能力。

4、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三、确立活动小组
课题确定以后,活动正式开始了。

为了活动进行的方便,活动小组马上成立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地址自由组合分组、民主选择组长,将集体分成了四个组,每组10人左右。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
1、确定小课题方案(1)锡剧的起源与发展(2)锡剧名萃大家传(3)小戏之镇知多少(4)校园戏迷小舞台
2、多角度、多渠道地了解、搜集资料
3、准备相关材料。

如:摄象机、录音机、照相机、实物投影等。

4、联系好参观的单位及采访的对象
(二)、实施阶段
1、分组调查访问(激励学生用照片、录象、录音等形式展示采访过程)(1)分组到月城镇文化站,影剧院调查采访。

(2)在超市、菜场等人流量较多处,发放现场的调查问卷。

(3)到普通村民家中进行实地采访。

(4)向全体五年级学生中的100人发调查表,了解锡剧的知晓情况。

2、查找资料
(1)到图书室查找资料、翻阅书籍。

(2)到新华书店购买有关书籍及音像资料,
(3)指导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会下载、打印。

3、汇报交流
(1)就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综合实践记录卡的过程、方法、内容及思考进行交流,可采取多种多样形式展示成果。

(如照片、图表、录象、录音等)(2)认真听取别人的汇报后,说说自己的收获及困惑,对他人的活动提出建议。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善于倾听的能力,达到资源共享,互相提高的目的。

(3)学以致用,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学的锡剧名段。

五、教师对活动的评价
1、学生通过活动是否学会了唱传统的锡剧曲段,是否对锡剧有进一步的了解。

2、学生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别人。

3、学生是否养成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的能力是否达到了一定的发展。

4、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5、学生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6、学生是否形成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7、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六、活动后的反思
让孩子的视野之窗更明亮
又一次指导学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由以前的《豆腐的学问》到《彩印之乡》,再到现在的《亲近传统,走近锡剧》,不禁对综合实践活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就地能取材,因地能制宜
曾经一度地,我与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认为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无从下手,无法实施。

但经过大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自身的摸索下,大家逐渐地明白了华师大张华教授说的话:“泛起的程序化的具有学科性质的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将消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并带来其他负面效应。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个包容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要素的独特的课程领域。

没有统一的教材,为每个学生设计课程,是最大的思想解放,是最大的课程改革;同时它赋予师生最大的自主权,是最能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没有教材才更能学生去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更多的可值得研究的课题,无论这课题是大或是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通过我们学校几年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往往就在学生自己身边,能就地而取材。

它缘起于是一张纸,也是一滴水,是一片树叶,有时也是是饭桌上的一道菜,手中的一把勺……只要学生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都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

比如,我们在学校用餐时发现,好多学生都爱吃“麻辣豆腐”,再加上,月城就有个以做豆腐闻名全市的村子,学生一下子就对豆腐展开了研究,确定主题为《豆腐的学问》;这次,班上开展的活动主题
的《亲近传统,走近锡剧》,只因孩子们在镇的广场上欣赏到了本镇演员精彩的表演,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孩子的家长好多爱抽烟,家人受其影响不小,于是孩子们对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来警戒自己的爸爸,随之活动主题《小小一支烟》产生了……
二、学生为主人,面向广大者
当前,有些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误解: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为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大多数普通学生只配做“观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等。

这些观点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精英主义”价值观。

这种“精英主义”价值观是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传播与推广的重要根源。

每个学生都是此活动主人,同时每个学生他的视觉又是不尽相同的,当然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他们所取得的进步也是不同的。

在《亲近传统,走近锡剧》活动中,全班48位同学,都各尽其职,各显所能。

有的口才好,出去采访取得信息;有的文静有耐心,上书店一本本翻阅相关书籍;有的表扬天赋好,跟着音乐老师现学也现卖……当然也有的虽然特点不突出,但他哪怕是与同学一起合作,也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三、教师转角色,师生方有进
事实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对于老师来说,失去了对书本大纲的依托,失去了对学习内容的垄断权,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问题,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仅仅是单一化,而变成了多元性,教师已经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这是当前课改最突出的一个明显的特点。

也只有教师自身转变了这一观念,教师也好,学生也好,才会有真正长足的进步。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画龙点睛者,或是翘首欣赏者。

《亲近传统,走近锡剧》活动开展之初,说实话,作为教师的我,对锡剧的什么流派啊,唱腔啊,可谓是门外汉,不通。

这样的老师如何再去指导学生,所以,我反而去请教在这方面已作了调查研究的学生,他们也很乐意教我,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的研究中去。

当然,在活动中,我也仍然存在一些疑虑:如何把“即时性”、“开放性”和“体验性”的知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如何将校园文化有机地融入到综合实践的整
个活动中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我们这样实施了能否完全有效地达标?
“半部论语可治天下”是传统的教育观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超越局限性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只要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孩子们的视野之窗更加明亮,让它能视接千秋,包罗万象。

七、附录
附一:
“亲近传统,走近锡剧”实践活动汇报课例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自从我校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之后,全校各班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班开展的是什么呀?(亲近传统,走近锡剧)
(2)还记得当初我们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吗?
(3)那下面就请大家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
2、各组汇报成果
(1)“锡剧的起源与发展”组汇报
A、展示由多媒体课件做成的锡剧发展史(有四名组员分阶段介绍)
B、播放采访影剧院负责人的录象,讲述锡剧的现状。

C、组内存在着问题,提出来,询问大家。

师根据小组的汇报,请其他组的同学说说听后的感想。

(2)锡剧名萃大家传
A、介绍锡剧名家,并播放名家名段。

(5段)
B、多媒体展示,介绍锡剧的唱腔、流派。

C、就刚介绍的唱腔、流派进行现场的提问,考验学生的关注、关心度与辨别能力。

D、小快板,锡剧唱腔、流派,加强印象。

(3)小戏之镇知多少
A、播放采访文化站站长的录象,了解家乡锡剧历史。

B、展示各类小镇人民及孩子的演出照片。

C、展示问卷调查表、汇总表。

D、播放采访普通农民录音。

E、展示小组活动照片。

师对于这小组的研究,提出些建议。

(4)校园戏迷小舞台
A、介绍这小组产生的原因。

B、分别有三位组员演唱锡剧曲目。

C、现场教其他组的学生唱戏。

E、谈谈唱好戏的秘诀。

F、发倡议书。

3、畅谈活动中的酸甜苦辣。

4、教师总结,提出希望。

附二:活动中学生的酸甜味:
唐烨栋(中队委):整个活动参与下来,那次我去超市发调查问卷的感受是最深。

一开始,我问了好几个人,他们都对我这个小孩子爱理不理的,有的甚至以为我在糊弄他们。

我真想放弃,可想到这是我的任务,我咬咬牙,堆着笑脸,一口一个爷爷,一口一个奶奶,一口一个叔叔阿姨,嘴都喊酸了,终于有了第一个,第二个,更多的人来配合我的任务了。

我也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恒心,没什么事情办不好。

司丽洁(大队委):俗话说的“人不可冒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次活动我终于有了深刻的体会。

那天我们去文化站采访站长伯伯,原先没见过。

到了那里,看见一个年纪偏大,身穿中山装,腿还有些跛的男子,我心想那人一定是负责开门的师傅,那么普通。

没想到,经老师介绍,他就是站长。

在采访中,我明显感受到,他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沈菊(队员):“亲近传统,走近锡剧”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自我感觉,我在不断地进步着。

先不说别的,就说我的胆子问题,原来,我是个有名的胆小鬼,平时说去话都要脸红。

随着大家一起一次次地外出调查,访问,一次次地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我现在竟然能够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发表我的意见了。


师都说我的进步不小。

看来“胆子是练出来的”,一点不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