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志一、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在武夷山市区南部,位于北纬27°35′45″~27°43′15″,东经
117°55′~118°01′,面积约70平方公里。
境内山环水绕,碧水丹山,令人神往。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武夷山是红色沙砾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属丹霞地貌,山峰平均海拔400米。
区内有九曲溪和三十六峰、四十六洞、九十九岩,峰峦岩洞奇伟秀拔,千姿百态,自然景观独树一帜;区内林木葱郁,浓荫蔽地,奇花异卉,争奇斗艳,遍布山中的幽兰,暗香盈盈,史称为建兰曾为贡品,冬日的梅花则别有风情。
按景点分布,主要有九曲溪景区、天游——小桃源景区、溪南景区、山北景区及武夷宫——大王峰景区。
(一)九曲溪景区
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南麓,全长60公里,流经景区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自有风情。
游人可自星村码头凭籍一弓形古朴的竹筏,随波逐流,饱赏山水大观,抬头可览奇峰,俯首能赏水色。
“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是九曲溪传神的写照;“坐观天入峡”、“滩浅石攻舟”,则是诗人郭沫若高度的概括。
坐筏遨游,侧耳可听溪流,伸手能灈碧波,极目可见两岸巉岩嶙峋,景致万千,令人赏心悦目。
沿九曲顺流而下,沿途主要景点有:
白云岩在九曲,高入霄汉,因常有白云缭绕其间而得名,上有白云洞、白云庵,还有吕东莱读书处等遗址,并有“极乐国”等题刻,原有百尺蹬道,为武夷三大险径之一。
在山上可眺赏九曲平川及群峰秀色。
上下水龟为八曲溪中巧石,极似双龟嬉水,一为上水龟,一为下水龟,相映成趣,隔岸有骆驼峰、象鼻岩诸峰。
并莲峰在七曲溪北,二峰并峙似并蒂的莲花灿烂于云端,又名鼓子峰、双乳峰。
上有船棺遗址以及石鼓和石鼓道院遗址。
峰右斜插云端的是景区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17.7米。
仙掌峰在六曲,巨石浑然一体,上有痕迹如掌印,因名。
又似匹匹白练自峰顶垂下,故又名晒布岩。
每当夕阳西斜,奇峰倒映水中,如万丈垂练随风飘洒,极富神韵,此峰有许多景点,被辟为天游景区。
玉柱峰在五曲,危石孤立耸峭,有裂隙隐约而下,形似一尊倒扣的酒坛,又名酒坛峰,左为更衣台,右为晚对峰,溪北有隐屏峰。
大藏峰在四曲,奇峰危立水际,陡峭千寻,峰下为潭,深不可测,名曰“卧龙潭”,峰半人迹难及之处则有枯楂斜置于洞穴之中,用圆木刳成如小船形,为三、四千年前武夷山先民的葬具,被称为“船棺”。
古代山民们是怎样把这船棺放置进那高高的洞穴之中,则成为千古之谜。
有的洞中则塞满干草,民间传说有金鸡巢于洞中,故又名金鸡洞。
旁有御茶园、题诗岩、小九曲诸胜。
仙钓台在三曲溪北,孤峰耸峭插天,峰下溪水萦回,峰腰有真武洞,洞口有枯楂,传为仙人垂钓之所。
对岸有宴仙台、小藏峰诸胜。
玉女峰在二曲,奇峰亭亭玉立,插花临水,有姝丽之态。
在溪流中仰视,宛然是一位秀美绝佳的少女。
“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峰岩奇秀,俨然是武夷山水的象征。
峰左岸的竹筏码头,为游览九曲的重要的起落点。
岸上广置草坪,1990年置有画舫可渡往一曲对岸的水光石和止止庵,1992年夏停止筏渡。
(二)天游——小桃源景区
天游为武夷山风景集萃之地,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有隐屏峰、接笋峰、仙掌峰、云窝、茶洞、响声岩诸胜。
天游峰位于景区中心,东接仙游岩,南续清隐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于群峰之上。
每当雨后天晴、晨曦初露之时,可观赏云海大观,只见群峰出没于云端,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有时还可看到奇妙的“佛光”。
云开雾散之后,凭栏四望,武夷山水尽收眼底。
徐霞客评之
为:“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峰顶有胡麻涧,涧水从峰头直泻而下,如白练千寻,名为雪花泉,为山中一大奇观,北行可至天心等山北景区。
云窝有上下云窝之分,背岩临水,响声岩、丹炉峰、晚对峰、天游峰、隐屏峰等环列于四周。
磊落的岩峦之下,隐藏着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缕缕烟云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卷舒,故名云窝。
此外还有铁象石、伏虎岩、聚乐洞诸胜和叔圭精舍、水云寮、幼溪草庐等遗址。
另有水月亭、问茶处等设施。
茶洞又名玉华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
据传原产茶叶极佳,故名。
接笋、隐屏、玉华、仙游、清隐、仙掌诸峰环护如屏,人在洞中如隐井底。
唐时曾建石堂寺于此。
宋代刘衡、明末黄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隐居于茶洞,有留云书屋、望仙楼等遗址。
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别登临接笋、天游二峰。
隐屏峰由茶洞从峰南壁攀登即可登临,因峰峦方正如屏,故名。
峰西有一尖锐直上且半腰有横裂三痕的奇石即为接笋峰。
隐屏蹬道极为险峻,号为“鸡胸”、“龙脊”,原为明代道士汪三宝、刘端阳所开凿。
峰顶有玄元道院、清微道院遗址,还有仙凡界、仙奕亭、南溟靖诸胜,古代号为“隐屏真境”。
峰南的平林渡畔有朱熹构筑的“武夷精舍”遗迹。
往峰顶向东盘绕,向北可至天游,由东南而下则可至仙钓台下。
响声岩与云窝隔溪相对,因游人在岩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故又称之为“空谷传声”。
岩上题刻纵横,琳琅满目,仅朱熹题写的就有“逝者如斯”等三幅。
岩下有一石倚于溪畔,名墨鱼石;岩右有一石名老鸦石,横插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老鸦滩”。
小桃园又名桃源洞,由云窝北行约1公里溯松鼠涧而上即可至桃源洞口。
穿岩隙跨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田畴平旷,院舍井然,俨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苍屏峰、三层峰、天壶峰、北廊岩等环拱四周,开元堂座落于其中,是武夷山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
此外,还有桃源及寿桃石、金砖石、离泉、吴公洞等景点。
北行可攀登三仰峰。
(三)溪南景区
九曲溪南群峰林立,风光瑰丽,有一线天、虎啸岩、楼阁岩、三髻峰、三才峰等景点。
灵岩一线天灵岩是一座高数百尺、长约百丈的巨岩。
岩底有伏羲洞、风洞、灵岩洞等3个并列的岩洞,沿岩洞穿进灵岩深处,抬头仰望,可见天光一线从岩顶泻下,宛如碧虹跨空。
裂罅将巨岩一分为二,如巨斧劈开,狭不盈尺,为山中一大奇观。
楼阁岩与灵岩相对,岩体上布满蜂窝状的洞穴,故名。
又被称为神仙楼阁。
岩下有巨石垒成的天然石门,叫“求天门”。
虎啸岩如虎踞,雄浑壮观,四壁陡峭,屹然独耸,原有虎啸八景之说。
有人评点虎啸岩“兼摄三十六之胜”。
岩半有一上覆危崖,下临绝壑的岩洞,名为“驻真洞”,原有天成禅院,清代僧德容等曾数次于此据寨起兵反抗封建统治。
由禅院北行,绕出岩背,可沿一条依崖开凿的蹬道登顶,上有虎啸洞、定命桥等胜景。
(四)武夷宫景区
大王峰雄跨九曲溪口,端庄雄浑,有三姑石、换骨岩、幔亭峰、水光石诸胜。
九曲溪口即为武夷宫,是景区的门户,原是古人祭祀武夷君的宫观,现已辟为景点,附设许多旅游服务设施。
武夷宫现为武夷山旅游的枢纽,有仿宋商业街及茶观、朱熹纪念馆、中山堂、万春植物园等景点。
大王峰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屹然高耸,登上1500余级石阶即可登顶。
蹬道极为险峻,在山体裂开缝隙间架梯而上,饶有情趣,有升真观、通天台、礼斗坛、投龙洞及张仙岩、徐仙岩等遗址。
在山上俯瞰,武夷千岩万壑尽收眼底。
幔亭峰在大王峰右,与该峰比肩而立。
神话传说秦始皇二年曾有仙人在山顶宴请乡民。
山腰有汉祀坛,为汉朝派使者祭祀武夷君的遗迹。
换骨岩耸峙在幔亭峰北。
道书记载:“学仙者,当于天台注名,武夷换骨”,即修炼道士
要在这儿换骨后才能羽化登仙。
岩上有云虚洞,方广数丈,内有“仙女梳妆楼”遗迹。
右侧有三峰比肩而立,楚楚动人,即三姑石。
(五)山北景区
山北景区峰岩森峭,峡谷幽深,别具岩壑之胜。
峰岩有的孤立,有的斜靠,有的高仰,有的如迭,有的如劈,奇形异势,难以名状。
山间溪涧纵横,飞瀑悬垂,奔雪喷雾,山鸣谷应。
岩坡峰巅上,古松环青,修竹摇翠,山花烂漫。
山北一带,还有三条均由西向东的峡谷,名称各为慧苑坑、牛栏坑、马子坑。
山岩溪谷间,则布满层层迭迭的茶园,小的单株如盆景,大的成片如茵,是武夷岩茶的主要产地。
山北景观主要有霞宾岩、水帘洞、鹰嘴岩、流香涧、竹窠、九龙窠、天心岩、马头岩、三仰峰、刘官寨、莲花峰等景点。
水帘洞在瑞泉岩东壁,由慧苑坑霞宾峡谷西行1公里许即达。
在一座高峻而又上凸下凹的岩壁上有一股飞泉从山巅奔泻而下,犹如灿烂的水帘,是山中最胜之景。
微风过处,水帘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
前倾后凹的岩穴内,依势有数栋茶室,为原三贤祠、三教堂的遗址,上不施瓦,风雨无侵,饶有情趣。
鹰嘴岩在水帘洞口西望,可见一座形似苍鹰的巨岩,苍黑的岩体活脱脱是一只仰天欲飞的雄鹰,西行0.5公里即可至岩下。
岩旁有天车架、慧苑寺、玉柱峰等景点。
天车架在武夷山北部的丹霞嶂半壁上,丹霞嶂是座危崖层叠、赤壁灿然的巨大岩峦,在离地约30米的嶂壁上有一串岩洞,依崖就洞,构筑木楼、扶杆和吊架,连接于岩壁隙罅和洞口之间,呈“之”字形,支架或藏洞内,或悬隙外;木楼上覆危崖,下临深壑,地势险要,俨若半空楼阁。
据说是清咸丰年间(1851~1861)太平天国军队入闽时,当地的乡绅为保全生命财产而造的“避难所”。
流香涧因它是景区内唯一由东南向西北方向流动的溪涧,故又叫倒水坑。
壁方的巨石丹崖仄立如隙,倘若盛夏至此,便觉酷暑顿消,所以又号为清凉峡。
岩上长满青蔓野花,其间又杂着
许多幽兰。
大红袍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茶树,生长在九龙窠内的一座陡峭的岩壁上。
峡谷内清泉渗流,使茶质特佳,名闻海内外。
九龙窠到处都是丛丛簇簇的名丛,号称为茶树的王国。
往东可至天心岩。
岩下有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永乐禅寺。
马头岩因形似马头而得名。
旁有磊石岩,象五匹奔驰的骏马,又叫“五马奔槽”。
北有三花峰,似三朵盛开的巨花。
附近还有马鞍岩、铁郎寨、悟源涧等景致和磊石庵、凝云观等建筑。
北可至天心,南可达天游,东则可穿马子坑至游览干线或可至武夷宫、兰汤。
三仰峰号称武夷最高峰。
在武夷山市区或星村镇都可望见它那巍巍的雄姿:三个丹壁簇翠的峰头,层层迭起,昂首向东。
三仰可分为大仰、二仰、小仰,由慧苑或小桃源均可登临。
小仰半壁,有一深四五丈,高二三丈的岩洞——碧霄洞,洞内勒有“武夷最高处”五字,洞旁有一口井,传为宋道士白玉蟾炼丹所用。
另有知白庵、仰云庵等遗迹。
站在山上可眺赏武夷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