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Nursing of Int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年第5卷第5期Vol. 5 # No. 5# 2019-203 -DOI : 10.11997/nitcwm. 201905060
•综述•
中国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崔璨璨1,王培席1,李华强2
(1.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2.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烧伤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经济负担。
本文就小儿烧伤的人口学特 征、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伤情特征和院前处理方式等展开综述,旨在为今后临床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小儿烧伤 防治策略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烧伤;小儿;流行病学;增生性瘢痕;组织损伤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9)05-0203-03
烧伤主要是由热或辐射、放射性、电、摩擦或
接触化学物质引起皮肤或其他有机组织的损伤。
烧伤后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以及长期的门诊随访
和抗疤痕治疗,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
影响,也给家人和社会带来了经济负担。
小儿由
于尚处于发育阶段,烧伤后的影响相对成年人更
为深远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儿烧伤的流行
病学特征,以期为小儿烧伤的防治提供参考。
1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概述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烧伤位居全球伤害死 因第6位,全球每年约有23. 8万人死于烧伤,其
中小儿约占40% &另外,由小儿烧伤而引起的非
致命伤害在全球排名第五,在国内排名第 三口",5-6〕。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和川 北地区小儿烧伤人数各占烧伤总人数的
59,1%[7]、45. 8%⑻,说明国内小儿依然是烧伤
的高危人群。
虽然近年来小儿烧伤受到广泛关
注,但小儿烧伤研究仍多处于以作者单位为基础
的回顾性研究阶段,而以多中心和全国人群为基 础的连续性调查则相对欠缺[7,9-13]&此外,虽然
小儿烧伤已经受到社会重视,但小儿烧伤住院率 仍未有明显下降趋势[9],提示应该给予小儿烧伤
更多重视&
2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回顾性研究文献的分析,了解小儿烧伤 流行病学特征,不仅对烧伤的防治工作有着重要
的作用,也可以清晰地为烧伤临床护理工作指明 方向[8-9,14-16]&
2.1 小儿烧伤患者的人口学特征
2.1.1性别分布:相关研究[17-19]表明,在总烧
伤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1.85
-2. 35 ) : 1 &在小儿烧伤患者中,多数研 究t 7-8,14,20 -22]表明男孩的比例依然较多,男女比
例大约为(1.40~2.05) :1,这可能与男孩天性好 动、顽皮淘气有关。
此外,有调查*20]发现,虽然男
孩烧伤比例较大,但研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笔者认为,从小儿烧伤预防来讲,可适当对男孩加
以重视。
2.1.2年龄范围的限定及年龄分组:国内目前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限定小儿烧伤的年龄范围& 有 文献[20,23]定义为0 ~ 12岁,主要是根据小儿不同
年龄阶段生长特点划分;另有些文献[14]定义为
0~15岁,这可能与小儿医疗保险的规定有关;还 有些文献[8,11,21]将小儿年龄定义为0-14岁,认
为14周岁的划分标准最贴合医学年龄判定标 准[24],这也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教科书
《儿科学(第七版)》教材中的规定一致*25]&笔者
认为,从医学研究角度讲,按照0~14岁来定义相
对比较合适,该标准有利于在小儿烧伤的诊断治 疗及烧伤预后等方面与成年人进行有效的区别&
小儿烧伤的年龄分组尚无统一规定,其中0 ~3岁 年龄组的分歧较多。
有文献[11,14,21]将0-3岁分
为一组,研究结果表明此年龄段小儿烧伤率较高,
也有些文献[8,20,23]将其分为0 ~ 1岁和1-3岁两
收稿日期:2019 -03 -02
通信作者:王培席,E-mail :peixi001@ 163. com
-204-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年第5卷第5期
组,研究结果表明1~3岁小儿烧伤率较高。
1岁以内小儿活动能力不足,活动范围较小,相对来说烧伤可能性小;1岁以上、3岁以下小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但动作的协调性、稳定性以及控制能力尚弱,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烧伤的概率较大。
年龄分组不合理易产生混杂因素而影响小儿烧伤相关研究结果的准确性[10,26]&笔者认为将0~3岁小儿分为0-1岁和1-3岁两组较为合适,这样能够减少组内混杂、增大组内样本的同质性,从而得出的统计学结果相对更具有说服力。
2.1.3居住地分布:何珊等[14]调查分析发现,重庆大部分烧伤小儿居住在城市,但也有资料[8-11+显示,烧伤小儿中居住在农村的较多。
笔者认为,农村地区出现小儿烧伤的概率更高一些,农村的生活习惯、教育条件等均是增加小儿烧伤风险的危险因素,而且农村中小儿的监护人多以老年人为主,对小儿的监管力度差,也易导致小儿发生烧伤。
2.2致伤原因及相关因素
2.2.1烧伤原因及发生地点:小儿烧伤以热液烫伤为主,大都发生在家中室内,与相关研究*12,22,27+数据一致。
小儿热液烫伤多与监护人处理家务时疏忽看顾有关[27];另外也有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有关,如西北地区的“锅连炕”叫
2.2.2烧伤季节及时间段分布:各地区气候特点对小儿烧伤季节的分布特征有一定的影响®”一21,2—29]。
吴亚军等*21+调查研究显示,冬季小儿烧伤比例最高,可能与广西地区冬天使用热水的几率增加有关。
边曦等[7]调查研究显示,春季农忙季节小儿烧伤多发,多由于监护人疏于对小儿照护,导致烧伤率增加。
国内大部分地区小儿烧伤夏季高发,夏季小儿穿衣较少,暴露面积大,同时夏季小儿热水洗澡的频率增加,加上小儿皮肤薄、嫩,因此热液烧伤的风险较大[8,11,20,28]&因此,做好热源的安全摆放以及小儿使用热水时的温度测量,对预防小儿烧伤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小儿烧伤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中午12点和晚上8点左右,上述两个时间点的小儿主要活动为进食和洗浴,与热液接触较大,烧伤风险较大[8,20,28]
2.3伤情特征
2.3.1烧伤严重程度及烧伤总面积:相关研究[8-11,14]表明,小儿烧伤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轻度是烧伤总面积<5%总体表面积(TBSA)的II 度烧伤冲度是烧伤总面积为5%~15%TBSA的II度烧伤或<5%TBSA的III度烧伤&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关于小儿大面积重度烧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较为缺乏[11]&因此,在目前防治小儿烧伤的基础上,应尽早创建全面的烧伤大数据,为小儿大面积烧伤提供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2.3.2烧伤部位:研究[8,10,12,28]表明,小儿的烧伤部位常见于双上肢和躯干部位,其次是双下肢和面颈部&双上肢尤其是手的重度烧伤,在伤口恢复的过程中会伴随增生性瘢痕生长,并且一旦出现挛缩畸形,则会对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26]&目前,小儿烧伤瘢痕治疗已经成为烧伤、整形以及康复界同仁面临的难题&
2.4烧伤后入院时间及院前处理方式
小儿烧伤后2h内入院的较多,其次是2~6 h,伤后入院时间>6小时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1,28]&研究[11]发现,仅约11.7%的烧伤患儿在入院前受到规范的创面清洁、消毒、包扎等处理&小儿烧伤后若未经正确处理,如创面涂抹牙膏、蛋清、酱油或者不明确的“偏方”等,易导致医务人员无法准确地判断烧伤面积和深度而延误治疗[29];此夕卜,清理创面缺乏科学性,也会增加创面的二次损伤,甚至引发感染[20]&烧伤后立即脱去燃烧或被热液浸湿的衣物、中断电源并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创面不少于30min,并迅速就近送医院治疗是烧伤界公认的现场急救的基本原则&正确的院前处理,不仅仅能够缓解小儿烧伤时的震惊、害怕以及焦虑等负性情绪,阻止烧伤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对后期的康复治疗也有显著的积极作用[27]&因此,小儿烧伤后做好规范的院前处理,及时送院治疗,对小儿烧伤创面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3小结
目前,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得到普遍重视和研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国内目前烧伤大数据库资料并不完善,且由于经济水平差异、医疗网络系统运用尚未完全普及,造成小儿烧伤数据丢失,导致对小儿烧伤流行病学的分析不够全面;第二,小儿烧伤可以通过有效预防降低风险,但居民对于小儿烧伤的预防意识以及烧伤后的急救措施缺乏足够的认知,医院和卫生部门等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烧伤预防的教育宣传力度&
Vol.5#No.5,2019Nursing ofInegraed TradieionalChin/s/and W/sern M/dicin/-205-
小儿烧伤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分析了解当地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对烧伤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居民小儿烧伤预防意识和急救水平,对降低小儿烧伤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春燕,李晓华,张慧利,等.1907例小儿烧伤情
况分析*J].中国病案,2017,18(5):94-97.
[2] 吴康敏.我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及干预分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10):1009-1011. [3] 金叶,叶鹏鹏,邓晓,等.中国1990年与2013年
烧烫伤疾病负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7,38(6):767-771.
[4]BAKKER A,MAERTENS K J P,VAN SON M J
M,/eal.Psychologicalcons/qu/nc/sofp/diaeric
burnsfrom achild and family p/rsp/ceiv/:A rviw
ofeh//mpiricallieraeur[J].Clin PsycholR/v,
2013,33(3):361-371.
[5]HAAGSMA J A,GRAETZ N,BOLLIGER I,et ci.
The global burden of injury:incidence,moPality.
disabtity-rdjusted life yeas and Pme trends from the
GlobalBurden ofDiea(e(eudy2013[ J].InuPrev,
2016,22(1):3-18.
[6]SMOLLEC,CAMBIASO-DANIEL J,FORBESA
A,et ci.Recent trends in burn epidemiology world
wide:A systematle review[J+.Burns,2017,43
(2):249-257.
[7] 边曦,朱志军,王野,等.青岛某医院住院烧伤患
儿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
(7):415-418.
[8] 陈朗,周国富,郑倩,等.1330例烧伤住院患儿流
行病学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2":
111-113.
[9] 陈向军,闫德雄,高国珍,等.15年间16595例烧
伤儿童资料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3,29
(1):6-10.
[10] 汤勇.多中心严重烧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
析*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7.
[11] 程文凤,赵东旭,申传安,等.14岁以下儿童大面
积烧伤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医学杂
志,2017,97(6):462-467.
[12]CHEN S H,CHEN Y C,CHEN T J,et ci.Epide
miology of burns in Taiwan:A nationwide repoP in
cluding inpaien sand ou.paien s[ J].Burns,2014,
40(7):1397-1405.
[13] 程文凤.中国烧伤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多中心大
面积烧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北京:中国
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7.[14] 何珊,左泽兰.1946例住院烧伤患儿流行病学调
查*J].中华烧伤杂志,2018,34(10):696-700.
[15]周学萍.我国小儿烧伤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
防措施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22":
7-9.
[16]KAI-YANG L,ZHAO-FAN X,LUO-MAN Z,et ci.
Epidemiology ofpediaricburnsrequiring hospialiea-
Pon in China: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trospective stud-
W s[J].PEDIATRICS,2008,122(1):132-142.
[17] 程文凤,申传安,赵东旭,等.我国烧伤流行病学
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华烧伤杂志,2017,
33(4):233-237.
[18]YAO Y,LIU Y C,ZHOU J H,et ci.The epidemi
ology of civilian inpatients'burns in Chinese militay
hospitals,2001—2007[J].Burns,2011,37(6):
1023-1032.
[19]WANG T,NIC,ZHANG H,et cO Epidemiologi
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ctors affecting length of hos
pital stay for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burns in Zunyl,
China:a retrospective study[J].Peerf,2018,6:
e5740.
[20] 李俊臻,赖志伟,郑卫东.清远小儿烧伤流行病学
特点*J].广东医学,2017,38(e1):203-205.
[21]吴亚军.近四年广西某医院儿童烧伤流行病学分
析*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17.
[22]ZHOU B,ZHOU X,OUYANG L Z,et ci.An epi-
demiologicalanalysisofpaediaericburnsin urban and
ruralareasin soueh ceneralChina[ J].Burns,2014,
40(1):150-156.
[23] 李如冰.江西烧伤中心小儿烧伤流行病学分析
[D].江西:南昌大学,2018.
[24] 郭昱成,储光,周洪,等.中国北方青少年下颌第
二磨牙的矿化进程与年龄的相关性[J].西安交通
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3):425-429. [25]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
[26] 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6.
[27]PECK M D.Epidemiology ofburnsehroughoueehe
world.PareI:Diseribueion and risk faceors[J].
Burns,2011,37(7):1087-1100.
[28] 李琳,林仁琴,许乐,等.福州某医院烧伤住院患
儿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16,32
(6):351-355.
[29]陈卡娜,杨明忠,钟丽军,等.冷疗对小儿小面积
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15,
31(4):295-297.
(本文编辑:尹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