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到咔、声),直至调整臂柄部从分泵推杆U形叉中脱开。 4.2.5 拆下控制臂与定位支架相连的支撑螺栓、螺母、垫片,将调整臂从凸轮轴
中取出,完成调整臂的拆卸。
2021/2/21
23
4.3 常见安装问题
4.3.1 先固定控制臂和定位支架,再对调整臂和气室推杆进行连 接。这样会导致气室推杆安装孔与调整臂安装孔不能对正, 这时安装人就会用手推或拉动调整臂或者气室,强行连接气室 推杆与调整臂。 问题隐患:此安装方法直接导致:1)正常间隙角“A” 过 小,造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的现象;2)气室储备行程不足, 制动疲软;3)驻车制动气室解除制动时,又会向后强拉调 整臂,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3.1.8 向回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A”,齿条“19”向 上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的接触从下 端变为上端。
2021/2/21
12
3.1.9 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回到起始位置。此 时,齿条“19”已与固定的控制环 “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受其限制 不能继续向上移动。当调整臂回转时, 齿条驱动齿轮“6”转动,此时单向离 合器和锥齿离合器均处于啮合状态,使 得蜗杆“9”随齿轮一起转动,蜗杆驱 动蜗轮“21”,蜗轮驱动凸轮轴,而 凸轮轴的转动使得超量间隙减小,自动 调整臂工作结束。
4.1.2 把调整臂安装在凸轮轴上后, 需要保证调整臂上的箭头标记 方向应与气室推杆推出方向一 致。
2021/2/21
19
4.1.3 用SW12扳手顺时针旋转调整臂端 部的蜗杆六角头(注意:不能使 用电动扳手,风动钻),使调整 臂上加强圈孔与气室推杆U形叉 的轴销孔自然正对,然后将圆柱
销轻松插入U形叉孔,锁上开口销。
2021/2/21
4
1.2 标识内容
一
代
注册商标
调
H586B 后桥
0912113 0002
流水号
整 臂
批次号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
二
代
1103174 0002
流水号
注册商标
QⅥ37B
调 整
批次号
前桥
臂
生产月份
2021/2/21
生产年份
5
2021/2/21
2、产品结构分解
2.1 一 代 调 整 臂 结 构
2021/2/21
8
3.1 一代调整臂
3.1.1 起始位置
控制臂“25”被固定在支架上,齿条“19” 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槽口的 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 值。
3.1.2 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转过设定间隙角“A”,此时齿条 “19”向下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下 端接触,制动蹄张开,当存在超量间隙时, 刹车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又转移到了小斜齿轮“30”与调节螺母“13”
202之1/2间/21了。
17
3.2.9 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Ce:
当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存在
超量间隙时,调整臂继续转回到起
始位,齿环“25”继续带动齿轮 “28”顺时针转动,由于小斜齿轮 “30”被齿轮“28”在轴向限位, 最后只能驱动大斜齿轮“6”转动, 由于大斜齿轮“6”通过离合器弹 簧“7”与离合器“8”咬合,离合 器“8”又与蜗杆“9”咬合,故带 动蜗杆“9”转动起来,进而驱动 涡轮“19”转动,涡轮“19”与
4.3.2 调整臂安装中控制臂未推到位时,就将其固定。 问题隐患:此安装方法导致:1)正常间隙角“A”过小,造 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摩擦片异常磨损等相关问题出现; 2) 左右制动力矩不平衡。
4.3.3 在车辆制动气压不足时(小于0.6MPa),安装备有弹簧驻 车制动的气室(后桥气室)调整臂。 问题隐患: 1)导致气室储备行程不足,制动疲软;2)解除制 动时,又会向后强拉调整臂,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备注:调整臂的自调整功能是否正常,可通过蜗杆六 角头在每次制动即将结束时自动旋转观察确定。
2021/2/21
22
4.2 调整臂拆卸
4.2.1 拆卸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备有弹簧制动的 气室(后桥气室),制动系统气压应保持在0.6MPa以上, 以使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4.2.2 拆下调整臂与气室上连接的开口销、圆柱插销,使气室与调整臂柄部分离。 4.2.3 拆下凸轮轴端部的轴向定位螺栓和垫片(或垫片和轴用卡簧)。 4.2.4 用SW12的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转动时所要的力矩较大,会
3.1.6 向回转过弹性角“C”
制动开始释放时,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 在回位弹簧“17和18”的作用下,使得齿条向 下紧贴控制环“24”的槽口下端。此时,锥形 离合器“4”与蜗杆“9”仍处于分离状态,齿 条可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
2021/2/21
11
3.1.7 向回转入间隙角“A”
随着刹车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消失,蜗轮 “21”向右施加给蜗杆“9”的力消失,弹 簧“14”复原,推动蜗杆向左移动,使得蜗 杆与锥形离合器“4”重新啮合。
2021/2/21
9
3.1.3 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齿条“19”已和控 制环“24”的槽口下端接触(控制环与固定的控 制臂被铆为一体),不能继续向下运动。齿条驱 动齿轮“6”旋转,单向离合器在这个方向可以 相对自由转动。转过角“B”后,凸轮轴带动制 动蹄进一步张开,致使刹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
4.1.4 用隔圈、螺栓或垫片、卡簧将调整 臂固定在凸轮轴上,此时应确保调 整臂的轴向间隙A=0.50-2.00mm 。
2021/2/21
20
4.1.5 将控制臂向制动方向推动(控制臂上 有箭头示意推动方向)直到推不动为 止。
注意:此时控制臂上指针应指向开口 或控制臂上的刻线与控制臂盖上的刻线 对齐。其操作目的是使自动调整臂正常 工作、免受破坏。
3
1、 产品标识说明
1.1 标识介绍
“隆中”牌一代制动间
隙自动调整臂,在产品的壳 体及控制臂盖板上均有 “LZ” 英文标识 (“ LZ” 是“隆中”汉语拼音第一个 字母的缩写),从2009年起生 产的产品,在盖板上有“隆 中”汉字字样,字体为隆中 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隆中”牌二代制动间
隙自动调整臂,在产品的壳 体有“LZ” 标识,在盖板上 有“隆中”汉字字样,字体 为隆中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3.2.2 转过正常间隙角C:
调整臂转过角C,此时齿环“25”带动齿轮
“28”逆时针转动,齿轮“28”同时驱动调节
蜗杆“30”一起转动,小斜齿轮“30”在压簧
“29”的作用下,边旋转边向左侧移动直到与
螺母“13”接触,此时小斜齿轮“30”与螺母
“13”之间的间隙H转移到了调节蜗杆“30”与
齿轮“28”之间了,这时制动蹄也随之张开,
3.2.4 转入弹性角E: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制动蹄片与制
动鼓已经接触,制动鼓此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依 次由制动蹄片、凸轮轴、涡轮“19”,最后传 递到蜗杆“9”,使得蜗杆“9”克服止推弹簧 “16”阻力向右移动,直到蜗杆端面与壳体端 面接触,这时,蜗杆“9”与离合器“8”分离。
2021/2/21
15
20当21/存2/2在1 超量间隙时,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14
3.2.3 转动超量间隙角Ce:
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小斜齿轮“30”继续逆 时针转动,由于调节蜗杆“30”左侧被调节螺母 “13”限位而停止轴向移动,这时大斜齿轮6被驱 动开始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大斜齿轮“6”、离 合器“7”以及离合器弹簧“8”组成一个单向离 合器,可以自由转动,制动蹄片在凸轮轴的作用下 继续张开直至与制动鼓接触。
注意:反复1到9的制动与释放动作, 直到将制动鼓与刹车片之间的间隙 调整到正常间隙“A”。
2021/2/21
13
3.2 二代调整臂
3.2.1 起始位置:
控制臂“22”被固定在支架上,小斜齿 轮“30”右侧与齿轮“28”左侧接触,在小 斜齿轮“30”与调节螺母“13”之间有一定 的间隙“H”,这一值的大小决定了制动蹄 片与制动鼓的设定间隙值。
19 齿条
27 螺钉
8 O型圈(Ⅰ)
28 连接套
2021/2/21
2.2 二 代 调 整 臂 结 构
7 离合器弹簧
8 离合器
9 蜗杆
10 油杯
1 2 3 4 5 6
铆钉 螺盖 轴承 O型圈(I) 隔套 大斜齿轮
11 12 13 14 15 16 17
壳体 加强圈 调节螺母 闷盖 止推垫片 止推弹簧 调整端螺盖
凸轮轴同步转向,以此减小制动蹄
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如此反复
多次制动与释放的过程,最后将制 动间隙调整到设定值。
2021/2/21
18
4、产品使用维护
4.1 调整臂安装
4.1.1 安装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 初始位置,备有弹簧驻车制动的气 室(后桥气室),制动系统气压应 保持在0.6MPa以上,以使气室推 杆处于初始位置。
2021/2/21
21
4.1.6 安装调整臂支架,随后将控制臂紧固在定位
支架上。
4.1.7 间隙调整
4.1.7.1 用扳手顺时针转动调整臂蜗杆六角头直至摩
擦
片与制动鼓接触,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动
蜗杆六角头3/4圈(反向转动时会听到咔咔声)。
注意:不能使用电动扳手、风动钻!
4.1.7.2 施加若干次制动,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至正常 范围,至此安装过程结束。
“7”、离合器“8”一起顺时针转动,由于
三者处于空载状态,小斜齿轮“30”在压簧
“29”的作用下,始终与螺母“13”接触。
2021/2/21
16
3.2.7 向回转入间隙角C:
随着制动蹄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涡轮“19”上的力矩消失,涡 轮“19”向右施加给蜗杆“9”的力也消失, 止推弹簧“16”推动蜗杆“9”向左移动,使 得蜗杆“9”与离合器“8”重新啮合。
3.1.4 转入弹性角“C”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刹车片与制动鼓
已经相接触,作用在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迅速
增加,蜗轮“21”作用于蜗杆“9”上的力(
向右)随之增大,使得蜗杆压缩弹簧“14”并
向右移动,从而导致蜗杆“9”与锥形离合器“
4”分离。
2021/2/21
10
3.1.5转过弹性角“C”
调整臂继续转动时,齿条被控制环限制仍然 不能向下运动而驱动齿轮转动。这时由于锥形 离合器“4”与蜗杆“9”处于分离状态,整 个单向离合器在齿条的作用下一起转动,直到 刹车片完全抱死制动鼓。
9 蜗杆
10 油杯
11 壳体
12 加强圈
20 O型圈(Ⅱ)
1 铆钉
13 止推垫片
21 涡轮
2 螺盖
14 止推弹簧
22 密封垫
3 轴承
15 调整端螺盖
23 控制臂盖
4 锥形离合器 16 闷盖
24 连接环
5 离合器弹簧 17 复位弹簧(内) 25 控制臂
6 齿轮 7 轴套
18 复位弹簧(外) 26 控制臂6组件
3.2.5 转过弹性角E:
调整臂继续转动,小斜齿轮“30”继续 驱动大斜齿轮“6”逆时针转动,由于离合 器“8与蜗杆“9”脱离处于自由状态,于 是整个离合器完成一起转动,直到制动鼓 被制动蹄片紧紧抱住,完成制动过程。
3.2.6 向回转过弹性角E:
制动开始释放,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小
斜齿轮“30”驱动大斜齿轮“6”、离合弹簧
18 O型圈( II ) 19 蜗轮 20 密封垫 21 控制臂盖 22 控制臂 23 螺钉 24 连接环 25 齿环 26 O型圈( III ) 小斜齿轮
3、产品工作原理
概述:当蹄片与制动鼓之间
存在超量间隙时,则凸轮轴在 制动过程中增加了超量间隙 “B”角,此时的调整臂回转 行程可划分为三个部分:正常 间隙角“A”、超量间隙角 “B”及弹性角“C”。而 “隆中”自动调整臂在制动过 程中,能够自动识别这三个行 程,并只对超量间隙进行调整。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
2021/2/21
1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维修保养手册
可靠 Reliable
2021/2/21
耐用 Durable
教研室 编 2
目录
1、产品标识说明; 2、产品结构分解; 3、产品工作原理; 4、产品使用维护; 5、产品失效判定; 6、气室使用要求; 7、常见故障处理。
2021/2/21
3.2.8 向回转过间隙角C: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齿环“25”带动齿轮
“28”,齿轮“28”驱动小斜齿轮“30”着顺
时针转动,由于大斜齿轮“6”通过离合弹簧
“7”、离合器“8”与蜗杆“9”咬合一起,小
斜齿轮“30”边旋转边向右移动,压簧“29”
被压缩,小斜齿轮“30”与齿轮“28”接触,
此时小斜齿轮“30”与齿轮“28”之间的间隙H,
中取出,完成调整臂的拆卸。
2021/2/21
23
4.3 常见安装问题
4.3.1 先固定控制臂和定位支架,再对调整臂和气室推杆进行连 接。这样会导致气室推杆安装孔与调整臂安装孔不能对正, 这时安装人就会用手推或拉动调整臂或者气室,强行连接气室 推杆与调整臂。 问题隐患:此安装方法直接导致:1)正常间隙角“A” 过 小,造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的现象;2)气室储备行程不足, 制动疲软;3)驻车制动气室解除制动时,又会向后强拉调 整臂,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3.1.8 向回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A”,齿条“19”向 上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的接触从下 端变为上端。
2021/2/21
12
3.1.9 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回到起始位置。此 时,齿条“19”已与固定的控制环 “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受其限制 不能继续向上移动。当调整臂回转时, 齿条驱动齿轮“6”转动,此时单向离 合器和锥齿离合器均处于啮合状态,使 得蜗杆“9”随齿轮一起转动,蜗杆驱 动蜗轮“21”,蜗轮驱动凸轮轴,而 凸轮轴的转动使得超量间隙减小,自动 调整臂工作结束。
4.1.2 把调整臂安装在凸轮轴上后, 需要保证调整臂上的箭头标记 方向应与气室推杆推出方向一 致。
2021/2/21
19
4.1.3 用SW12扳手顺时针旋转调整臂端 部的蜗杆六角头(注意:不能使 用电动扳手,风动钻),使调整 臂上加强圈孔与气室推杆U形叉 的轴销孔自然正对,然后将圆柱
销轻松插入U形叉孔,锁上开口销。
2021/2/21
4
1.2 标识内容
一
代
注册商标
调
H586B 后桥
0912113 0002
流水号
整 臂
批次号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
二
代
1103174 0002
流水号
注册商标
QⅥ37B
调 整
批次号
前桥
臂
生产月份
2021/2/21
生产年份
5
2021/2/21
2、产品结构分解
2.1 一 代 调 整 臂 结 构
2021/2/21
8
3.1 一代调整臂
3.1.1 起始位置
控制臂“25”被固定在支架上,齿条“19” 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槽口的 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 值。
3.1.2 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转过设定间隙角“A”,此时齿条 “19”向下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下 端接触,制动蹄张开,当存在超量间隙时, 刹车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又转移到了小斜齿轮“30”与调节螺母“13”
202之1/2间/21了。
17
3.2.9 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Ce:
当制动蹄片与制动鼓之间存在
超量间隙时,调整臂继续转回到起
始位,齿环“25”继续带动齿轮 “28”顺时针转动,由于小斜齿轮 “30”被齿轮“28”在轴向限位, 最后只能驱动大斜齿轮“6”转动, 由于大斜齿轮“6”通过离合器弹 簧“7”与离合器“8”咬合,离合 器“8”又与蜗杆“9”咬合,故带 动蜗杆“9”转动起来,进而驱动 涡轮“19”转动,涡轮“19”与
4.3.2 调整臂安装中控制臂未推到位时,就将其固定。 问题隐患:此安装方法导致:1)正常间隙角“A”过小,造 成车辆出现制动发热、摩擦片异常磨损等相关问题出现; 2) 左右制动力矩不平衡。
4.3.3 在车辆制动气压不足时(小于0.6MPa),安装备有弹簧驻 车制动的气室(后桥气室)调整臂。 问题隐患: 1)导致气室储备行程不足,制动疲软;2)解除制 动时,又会向后强拉调整臂,容易导致控制臂断裂。
备注:调整臂的自调整功能是否正常,可通过蜗杆六 角头在每次制动即将结束时自动旋转观察确定。
2021/2/21
22
4.2 调整臂拆卸
4.2.1 拆卸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备有弹簧制动的 气室(后桥气室),制动系统气压应保持在0.6MPa以上, 以使气室推杆处于初始位置。
4.2.2 拆下调整臂与气室上连接的开口销、圆柱插销,使气室与调整臂柄部分离。 4.2.3 拆下凸轮轴端部的轴向定位螺栓和垫片(或垫片和轴用卡簧)。 4.2.4 用SW12的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蜗杆六角头(转动时所要的力矩较大,会
3.1.6 向回转过弹性角“C”
制动开始释放时,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 在回位弹簧“17和18”的作用下,使得齿条向 下紧贴控制环“24”的槽口下端。此时,锥形 离合器“4”与蜗杆“9”仍处于分离状态,齿 条可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
2021/2/21
11
3.1.7 向回转入间隙角“A”
随着刹车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消失,蜗轮 “21”向右施加给蜗杆“9”的力消失,弹 簧“14”复原,推动蜗杆向左移动,使得蜗 杆与锥形离合器“4”重新啮合。
2021/2/21
9
3.1.3 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齿条“19”已和控 制环“24”的槽口下端接触(控制环与固定的控 制臂被铆为一体),不能继续向下运动。齿条驱 动齿轮“6”旋转,单向离合器在这个方向可以 相对自由转动。转过角“B”后,凸轮轴带动制 动蹄进一步张开,致使刹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
4.1.4 用隔圈、螺栓或垫片、卡簧将调整 臂固定在凸轮轴上,此时应确保调 整臂的轴向间隙A=0.50-2.00mm 。
2021/2/21
20
4.1.5 将控制臂向制动方向推动(控制臂上 有箭头示意推动方向)直到推不动为 止。
注意:此时控制臂上指针应指向开口 或控制臂上的刻线与控制臂盖上的刻线 对齐。其操作目的是使自动调整臂正常 工作、免受破坏。
3
1、 产品标识说明
1.1 标识介绍
“隆中”牌一代制动间
隙自动调整臂,在产品的壳 体及控制臂盖板上均有 “LZ” 英文标识 (“ LZ” 是“隆中”汉语拼音第一个 字母的缩写),从2009年起生 产的产品,在盖板上有“隆 中”汉字字样,字体为隆中 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隆中”牌二代制动间
隙自动调整臂,在产品的壳 体有“LZ” 标识,在盖板上 有“隆中”汉字字样,字体 为隆中集团注册之商标图案。
3.2.2 转过正常间隙角C:
调整臂转过角C,此时齿环“25”带动齿轮
“28”逆时针转动,齿轮“28”同时驱动调节
蜗杆“30”一起转动,小斜齿轮“30”在压簧
“29”的作用下,边旋转边向左侧移动直到与
螺母“13”接触,此时小斜齿轮“30”与螺母
“13”之间的间隙H转移到了调节蜗杆“30”与
齿轮“28”之间了,这时制动蹄也随之张开,
3.2.4 转入弹性角E: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制动蹄片与制
动鼓已经接触,制动鼓此时产生的反作用力依 次由制动蹄片、凸轮轴、涡轮“19”,最后传 递到蜗杆“9”,使得蜗杆“9”克服止推弹簧 “16”阻力向右移动,直到蜗杆端面与壳体端 面接触,这时,蜗杆“9”与离合器“8”分离。
2021/2/21
15
20当21/存2/2在1 超量间隙时,制动蹄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14
3.2.3 转动超量间隙角Ce:
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小斜齿轮“30”继续逆 时针转动,由于调节蜗杆“30”左侧被调节螺母 “13”限位而停止轴向移动,这时大斜齿轮6被驱 动开始逆时针转动,此时由于大斜齿轮“6”、离 合器“7”以及离合器弹簧“8”组成一个单向离 合器,可以自由转动,制动蹄片在凸轮轴的作用下 继续张开直至与制动鼓接触。
注意:反复1到9的制动与释放动作, 直到将制动鼓与刹车片之间的间隙 调整到正常间隙“A”。
2021/2/21
13
3.2 二代调整臂
3.2.1 起始位置:
控制臂“22”被固定在支架上,小斜齿 轮“30”右侧与齿轮“28”左侧接触,在小 斜齿轮“30”与调节螺母“13”之间有一定 的间隙“H”,这一值的大小决定了制动蹄 片与制动鼓的设定间隙值。
19 齿条
27 螺钉
8 O型圈(Ⅰ)
28 连接套
2021/2/21
2.2 二 代 调 整 臂 结 构
7 离合器弹簧
8 离合器
9 蜗杆
10 油杯
1 2 3 4 5 6
铆钉 螺盖 轴承 O型圈(I) 隔套 大斜齿轮
11 12 13 14 15 16 17
壳体 加强圈 调节螺母 闷盖 止推垫片 止推弹簧 调整端螺盖
凸轮轴同步转向,以此减小制动蹄
片与制动鼓之间的间隙。如此反复
多次制动与释放的过程,最后将制 动间隙调整到设定值。
2021/2/21
18
4、产品使用维护
4.1 调整臂安装
4.1.1 安装前需确保制动气室推杆处于 初始位置,备有弹簧驻车制动的气 室(后桥气室),制动系统气压应 保持在0.6MPa以上,以使气室推 杆处于初始位置。
2021/2/21
21
4.1.6 安装调整臂支架,随后将控制臂紧固在定位
支架上。
4.1.7 间隙调整
4.1.7.1 用扳手顺时针转动调整臂蜗杆六角头直至摩
擦
片与制动鼓接触,然后再逆时针方向转动
蜗杆六角头3/4圈(反向转动时会听到咔咔声)。
注意:不能使用电动扳手、风动钻!
4.1.7.2 施加若干次制动,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至正常 范围,至此安装过程结束。
“7”、离合器“8”一起顺时针转动,由于
三者处于空载状态,小斜齿轮“30”在压簧
“29”的作用下,始终与螺母“13”接触。
2021/2/21
16
3.2.7 向回转入间隙角C:
随着制动蹄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 作用于凸轮轴和涡轮“19”上的力矩消失,涡 轮“19”向右施加给蜗杆“9”的力也消失, 止推弹簧“16”推动蜗杆“9”向左移动,使 得蜗杆“9”与离合器“8”重新啮合。
3.1.4 转入弹性角“C”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刹车片与制动鼓
已经相接触,作用在凸轮轴和蜗轮上的力矩迅速
增加,蜗轮“21”作用于蜗杆“9”上的力(
向右)随之增大,使得蜗杆压缩弹簧“14”并
向右移动,从而导致蜗杆“9”与锥形离合器“
4”分离。
2021/2/21
10
3.1.5转过弹性角“C”
调整臂继续转动时,齿条被控制环限制仍然 不能向下运动而驱动齿轮转动。这时由于锥形 离合器“4”与蜗杆“9”处于分离状态,整 个单向离合器在齿条的作用下一起转动,直到 刹车片完全抱死制动鼓。
9 蜗杆
10 油杯
11 壳体
12 加强圈
20 O型圈(Ⅱ)
1 铆钉
13 止推垫片
21 涡轮
2 螺盖
14 止推弹簧
22 密封垫
3 轴承
15 调整端螺盖
23 控制臂盖
4 锥形离合器 16 闷盖
24 连接环
5 离合器弹簧 17 复位弹簧(内) 25 控制臂
6 齿轮 7 轴套
18 复位弹簧(外) 26 控制臂6组件
3.2.5 转过弹性角E:
调整臂继续转动,小斜齿轮“30”继续 驱动大斜齿轮“6”逆时针转动,由于离合 器“8与蜗杆“9”脱离处于自由状态,于 是整个离合器完成一起转动,直到制动鼓 被制动蹄片紧紧抱住,完成制动过程。
3.2.6 向回转过弹性角E:
制动开始释放,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小
斜齿轮“30”驱动大斜齿轮“6”、离合弹簧
18 O型圈( II ) 19 蜗轮 20 密封垫 21 控制臂盖 22 控制臂 23 螺钉 24 连接环 25 齿环 26 O型圈( III ) 小斜齿轮
3、产品工作原理
概述:当蹄片与制动鼓之间
存在超量间隙时,则凸轮轴在 制动过程中增加了超量间隙 “B”角,此时的调整臂回转 行程可划分为三个部分:正常 间隙角“A”、超量间隙角 “B”及弹性角“C”。而 “隆中”自动调整臂在制动过 程中,能够自动识别这三个行 程,并只对超量间隙进行调整。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维修保养
2021/2/21
1
制动间隙自动调整臂 维修保养手册
可靠 Reliable
2021/2/21
耐用 Durable
教研室 编 2
目录
1、产品标识说明; 2、产品结构分解; 3、产品工作原理; 4、产品使用维护; 5、产品失效判定; 6、气室使用要求; 7、常见故障处理。
2021/2/21
3.2.8 向回转过间隙角C: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齿环“25”带动齿轮
“28”,齿轮“28”驱动小斜齿轮“30”着顺
时针转动,由于大斜齿轮“6”通过离合弹簧
“7”、离合器“8”与蜗杆“9”咬合一起,小
斜齿轮“30”边旋转边向右移动,压簧“29”
被压缩,小斜齿轮“30”与齿轮“28”接触,
此时小斜齿轮“30”与齿轮“28”之间的间隙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