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教案小鸡出壳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学教案小鸡出壳了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认识动物》,详细内容为第三节《小鸡出壳了》。
通过故事、图片和实物观察,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小鸡出壳情景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认识孵化、出壳等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小鸡出壳情景的想象。
重点: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认识孵化、出壳等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小鸡出壳的图片、小鸡实物、鸡蛋模型、故事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画板。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1)展示小鸡实物,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小鸡的特点。
(2)出示鸡蛋模型,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引发幼儿对小鸡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故事讲解(10分钟)
(1)播放故事课件,讲述小鸡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孵化、出壳等环节。
(2)结合图片,讲解小鸡出壳的过程,让幼儿了解小鸡的生长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
(1)出示小鸡出壳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图片中的小鸡正在做什么。
(2)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接着…………”的句式,描述小鸡出壳的过程。
4. 随堂练习(5分钟)
(1)让幼儿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并描述小鸡出壳的过程。
(2)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鼓励其他幼儿补充、修正。
5. 创作环节(10分钟)
(1)让幼儿用水粉、彩笔在画纸上画出小鸡出壳的场景。
(2)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小鸡的生长过程。
(2)引导幼儿表达对小鸡的关爱,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小鸡出壳了
2. 板书内容:
(1)小鸡的生长过程
(2)小鸡出壳的过程
(3)关爱小动物,珍惜生命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画出小鸡出壳的场景,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 答案示例:
(1)画面描述:小鸡正在努力地破壳而出,它的翅膀已经露出来了,看起来很辛苦。
(2)语言描述:小鸡先是用嘴巴啄破了蛋壳,然后用力地挣扎,接着翅膀露了出来,整个身体都出来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小鸡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
(1)组织幼儿参观养鸡场,观察小鸡的生长过程。
(2)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关爱小动物。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和触摸体验。
2. 例题讲解中引导幼儿用特定句式描述小鸡出壳的过程。
3. 随堂练习中分组讨论和幼儿上台展示的互动环节。
4. 作业设计中幼儿绘画和语言描述的结合。
5. 课后反思中提到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加强。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
确保小鸡实物健康、干净,避免引起幼儿的不适。
引导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触摸小鸡,如轻柔地抚摸,避免抓捏。
教师应提供具体的观察指导,如询问幼儿:“你们觉得小鸡的羽毛是什么感觉的?”“小鸡的身体是热的还是冷的?”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如:“你们猜猜小鸡是怎么从蛋里出
来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中,引导幼儿用“先……然后……接着…………”的句
式描述小鸡出壳的过程,有助于幼儿理解和记忆事件顺序,同时锻炼
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应通过图片或实物演示,明确每个步骤,确保幼儿理解。
可以通过故事复述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仿小鸡出壳的动作,加深记忆。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如:“小鸡先是用嘴巴啄破了蛋壳,
然后它用力地挣扎,接着它的头出来了,整个身体都钻了出来。
”
三、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互动环节,能够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提
高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时,教师应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讨论中。
上台展示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鼓励其他幼儿补充和修正,促进班级内的互动交流。
四、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中,绘画和语言描述的结合能够综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题目应具有开放性,允许幼儿发挥想象力。
提供答案示例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和易理解,便于幼儿模仿。
在评价幼儿作业时,应注重过程而非结果,鼓励幼儿的表达和创造。
五、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中,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日常对话、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不断为幼儿提供
表达的机会。
针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设计特定的语言游戏或活动,进行针对性训练。
教师应定期评估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幼
儿的个体差异。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故事时,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变化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提问时,语调上扬,表示期待幼儿的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实践情景引入、故事讲解、例题讲解等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保证每个环节的完整性。
2. 在创作环节,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绘画和描述,避免因时间
紧迫而影响他们的创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幼儿关注教学重点。
2. 鼓励开放式提问,让幼儿有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
3. 注意提问的顺序,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的情景,如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幼儿身临其境
地感受小鸡出壳的过程。
2. 利用悬念、疑问等手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小鸡生长过程、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难度,确保教
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多样,结合实践、故事、讨论等形式,有利于激发幼
儿的学习兴趣。
2.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尝试更多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
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三、课堂管理
1. 课堂管理有序,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确保他们都能积
极参与。
四、教学评价
1. 作业设计能较好地反映幼儿的学习效果,但评价时要关注幼儿
的个体差异。
2. 今后的教学评价中,可增加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
中的表现。
五、教学改进
1. 针对课后反思中提到的问题,如加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可
设计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2.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教材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