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练题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练题总结
综合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公园是指供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游憩、娱乐和健身的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共绿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越发重视。
近年来,我国长江沿线某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园数量不断增加,但等级参差不齐,中低等级公园在新老城区均有分布,老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较少的问题突出。
下图示意该城市各等级城市公园在不同经济实力区的分布。
(1)描述该市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城市公园对附近居民的益处。
(3)有市民建议,中低等级公园应尽快改造成高等级公园。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开始,郑州及部分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持续降水时间长,其中郑州17日20时一20日20时过程降雨量达617.1mm,相当于当地一年的降雨量。
此次强降水范围广,积雨量大。
省各地超时间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材料二下图为郑州及周边地区7月19目08时一20日08时降水量雨量图。
(1)郑州是____(填省份简称)省会,地处____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
(2)描述图示时间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____
(3)从降水和地表径流角度分析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
____
(4)简述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
____
3、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中,B最可能代表什么区?分析其规划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2)说明图中A地规划为高级住宅区用地的理由。
(3)试分析图中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4、下图为某城市简图,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区对应的图例是____(填“①或②、③、④)
(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所示地区,请说明判读理由____。
(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下表为1991年和2008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表
色。
屋顶绿化是中心城区发展空间特色绿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完善城市地面垂直,空间绿化布局的重要手段。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中屋顶绿化的主要功能。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是福建省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
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城市热岛现象的加剧,而沿海地区典型的海陆风对晋江市热岛强度干扰明显。
(1)简述与非海陆风日相比,晋江市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大小特征并分析原因。
(2)分析晋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热岛效应的增强对海陆风的影响。
(3)列举晋江市在城市发展巾为减缓热岛效应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
7、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东北风,各功能区布局合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功能区为____,判读的依据是____,b表示的功能区为____,c表示的功能区为____。
(2)由于经济原因,不少城市中的住宅区开始出现高级和低级的分化现象,则高级住宅区应主要分布在城市什么方位,试简述判断理由。
(3)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人口迁入城市,这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会给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
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
(1)依据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说出该城市7时、17时城区与郊区之间风的异同。
(2)描述白天城市与海洋之间的风向,并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
同学们了解到该城市同时受日周期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3)分析城市市区和郊区气温差异的原因。
(4)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
(5)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五)参考答案
1、答案:(1)呈现中心集聚、外围分散,分布不均衡的空间格局;老城区公园数量多、等级高。
(2)为附近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公园绿地能够吸烟滞尘,提高附近地区的空气质量;能够调节城市局部
小气候,提高附近地区气候舒适度。
(3)赞同:建设高等级公园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满足市民向往美好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更大程度上
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的实际需要;可缓解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小的问题。
反对:该城市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高等级公园分布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论证;中低等级公园数量多,升级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中低等级公园面积小,景观质量和交通便捷度差,改造价值不大。
解析:
本题以我国长江沿线某城市中各等级城市公园在不同经济实力区的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该市公园的空间
分布特征、城市公园对附近居民的益处以及对中低等级公园改造发展高等级公园进行探究。
考查学生的综合
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公园分布特点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城市公园呈现空间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从微
观看,老城区公园较为集中,数量多、等级较高。
(2)城市公园对附近居民的益处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两方面。
社会效益主要是为附近居民提供休
闲娱乐场所,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生态效益主要是公园内植被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
环境等作用。
(3)赞同和反对都可以,理由充足即可。
赞同的理由主要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两方面分析回答。
建设高等级公园可以提升城市景观环境水平,提升
城市品位;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满足市民向往美好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休闲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市民强身健体的实际需要;可缓解老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较小的问题;建设高等级公园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反对的理由主要从经济效益(城市化、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
该城市仍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高等级
公园分布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论证;中低等级公园数量多,升级改造需要扩大公园用地规模,资金投入大,
成本高;中低等级公园面积小,分布分散,景观质量和交通便捷度差,改造价值不大;在原有中低等级公园
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公园分布不均衡的格局。
2、答案:(1) 豫华北平原三
(2)郑州及附近降水量最多;降水量由郑州向四周减少;降水集中分布在河南省西北部。
(3)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强度大,范围广;地处平原,地势低洼,排水难;城市地面硬化加剧地表径流汇流。
(4)防:加强监测,提高预报准确性;加强宣传,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
治:合理规划排水设施;铺设透水
路面,增加绿地加强地面渗透能力;建“海绵城市”增加调蓄能力;整治河道,提高排水能力。
解析:
本题以郑州及部分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为背景材料,涉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
施等知识及识图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的学科素养。
(1)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河南省简称豫。
读图可知,河南地处黄河下游,应位于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地处我国地
势的第三级阶梯。
(2)
降水空间分布应首先考虑降水分布的均匀性,若不均匀,则应点明哪里多、哪里少。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郑州周边地区降水量最多,由郑州向四周减少;降水集中分布在河南省西北部。
(3)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从降水角度分析,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是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
从地表径流角度分析,主要是排水不畅、下渗减少:城市水
文条件被破坏,大量的地面硬化,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下渗;郑州地处华北
平原,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4)
城市内涝的防治首先应加强科普,帮助公众科学认识城市内涝。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治理城市内涝要做好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排水、除涝和防洪的治理标准和目标;要加强城市海绵体建设,
从源头减少暴雨径流和污染物,提升暴雨径流的渗、蓄能力和污水处理与净化水平。
第三,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措施,增设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路面、植草沟等,减少雨水流入下水管道的水量。
运用池塘、水体、人工调蓄池等调蓄设施,拦蓄洪涝。
第四,建设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用、排”等方式,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答案:(1)B最可能代表商业区。
原因: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最大消费人群等。
(2)交通便利;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易受大气污染;河流上游,水质较好;远离市中心,地价较低等。
(3)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地带;河流下游;与住宅区有绿化带相隔;与仓储区相连。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等相关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结合图示信息以及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1)
读图可知,B占地面积小,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消费人群多,符合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的原则,最适合布局商业区,所以B最可能代表商业区。
(2)
高级住宅区对交通、环境等要求较高。
读图可知,A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结合风频图可知,区域盛行西北风,A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大气质量较好。
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带,水环境质量好。
A靠近公路等交通线路,交通便利。
同时,A远离市中心,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来说,地价相对较低,建设高级住宅区的地价成本较低。
所以A处适合规划高级住宅区。
(3)
读图可知,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偏东方向,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区大气污染较小。
同时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带,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图中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有绿化带,可最大程度减小工业区对住宅区的污染。
工业区与仓储区相连,便于货物产品的仓储,有利于促进工业区的生产。
小提示:
4、答案:(1)③
(2) b 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位于最大风频的上风向;远离工业区,环境条件好;靠近文化区。
(3) 甲邻近铁矿,原料丰富;有河流、铁路、公路,对外交通便利;位于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向;位于城区边缘,地价低;位于河流下游。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简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城市地域结构,工业区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1)
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几何中心一般为商业区,商业区外围为居住区,而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要有便利的交通,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根据风频图可知该地盛行风为东北风,所以工业区对应的图例为③,而图例①为居住区,②为商业区,根据材料又可知,④为文化区。
(2)
ac靠近工业区和铁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较严重,d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带,空气质量不好,都不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b位于河流上游;地势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远离工业区,环境条件好,且靠近文化区,适合建高级住宅区。
(3)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处邻近铁矿,原料丰富;有河流、铁路、公路,对外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对城区用水的水质影响小;位于当地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城市的污染小;位于城区边缘,地价低。
所以甲处适宜建设钢铁工业基地。
乙地距铁矿较远,丙丁靠近居民区,且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地带,对城区污染较大,因此乙丙丁三地不适宜建钢铁工业基地。
小提示:
5、答案:(1)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旅游资源等丰富;有优良港湾,海运便利;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好。
(2)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截留雨水,在暴雨
期能有效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减缓城市内涝;延长屋顶建材的使用寿命。
解析:
本题以长江三角洲为载体,考查城市区位条件、城市中屋顶绿化的功能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
由图可知,舟山群岛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地
处海上,渔业资源、油气资源等海洋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优良港湾,海运交通便利;我国首个以
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说明有国家政策支持;该群岛隶属浙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好。
(2)
屋顶绿化,增加了城市绿化面积,是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屋顶绿化,种植各类植物,能提高城市的生物
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水时,屋顶绿地能截留雨水,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从
而减缓城市内涝;屋顶绿化,对屋顶建材有一定保护作用,能延长屋顶建材的使用寿命。
6、答案:(1)特征: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
原因:白天海风带来相对冷湿气流,降低了城市温度。
(或夜间陆风带来相对干热气流,升高了城市温度。
)
(2)①随着晋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市区的气温比起原来更高;②所以白天,陆地与海
洋的温差增大,气压梯度力变大,海风增强;③而在夜晚,陆地与海洋的温差减小,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
导致陆风减弱。
(3)①控制废热排放,实行达标排放;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③扩大城市绿地和水域面积,建设“海绵城市”;④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城市通风廊道;⑤倡导绿色出行等。
解析:
本题以晋江城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热岛效应为材料,涉及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大小特征及原因、热岛效
应的增强对海陆风的影响、减缓热岛效应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
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
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
养。
(1)
由图可知,晋江市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
原因:海陆风日,陆地与海洋之间由于存在海陆
热力性质差异,白天吹海风,海风从海洋上带来了相对冷湿气流,使城市温度有所降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因此,海陆风日白天热岛强度小于非海陆风日。
(2)
随晋江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热排放的越来越多,气温越来越高,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
白天由
于陆地气温上升,加大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增大,因此导致海风增强;但夜晚由于陆地气温下降,
缩小了与海洋的温差,气压梯度力减小,因此导致陆风减弱。
(3)
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要控制废热排放,实行达标排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建设“海绵城市”、雨水花园;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减少大宽马路和硬质大面积广场;减少建筑的体量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建设城市通风廊道;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7、答案:(1)商业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交通便利 b为住宅区 c功能区为工业区。
(2)东北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城市河流上游(上风上水处);靠近文化区(任答两点即可)。
(3)合理。
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污染空气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
河流下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4)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社会治安混乱等问题(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本大题以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为背景,涉及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
(1)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布局合理,可从功能区的位置和面积进行分析;a位于城市的中心,占地面积比较小,交通通达度最高,所以是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所以是住宅区;c位于城西的
郊外,处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所以是工业区。
(2)高级住宅区应位于环境较好的位置,如地势高处、河流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图中的东北地区,属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城市河流上游(上风上水处);又靠近文化区,所以是高级住宅区。
(3)首先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根据风频图可以判断风向,甲地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基本不会污染城区空气;位于河流下游沿岸,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所以甲处规划建设钢铁厂布局合理。
(4)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主要是青壮年为主,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带动消费,促进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发展;人口迁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密度增大,公共设施压力增大,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还会造成社会治安混乱等。
小提示:
8、答案:(1)风向相同,由郊区吹向城区;风速不同,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
(2)白天吹海风,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3)城市中心区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密集,车流量大,排放的废热多,使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建筑高大密集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4)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5)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如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
解析:
本题以某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为材料,涉及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
从图中多年平均热岛强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城市7时热岛效应强度较大,且强度变小、17时城市热岛强度较
小且强度变大,所以7时的风速大于17时的风速,城区温度高,气压低,郊区气压高,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区,风向相同。
(2)
由材料分析,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说明,该时段海陆风应当是由气温较低的海洋吹向陆地,能够有效的给城区降温,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
(3)
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要从城市的人口分布、热量排放与建筑高度的方面回答。
城市中心区人口众多,
产业密集,居民生活、生产、交通工具大量消耗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人为(废)热;城市中心区建筑高大且密集,阻碍空气流动,不易通风散热;地面多硬化,吸收太阳辐射多,向
大气传递的热量多,导致城市中心区气温高于郊区;相反,郊区人口分布较少、热量排放少、建筑物低,硬
化程度小,空气流动顺畅,有利于通风散热,气温低于市区。
(4)
冬季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且城市为了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运行的
需要,清理积雪较为及时,气温下降较慢;郊区白雪覆盖,对太阳辐射反射率较强,且积雪融化吸收热量,
气温下降较快;从而导致城郊之间气温差值增大,热岛强度增强。
(5)
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及城市发展等角度提出措施,从减少排放废热分析,城市规划当中应当对市
中心的产业和人口等适当进行分散,市中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等,从加快废热的散失分析,应当规划城市
的通风廊道,对建筑物的高度和格局进行规划。
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