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以白云、飞鸟之动衬托她的沉静。
B.“轻舒双臂……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这几个段落,把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C.“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了她入水时的情景。
D.课文的结尾段是正面描写,点出爱国主题。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时,并不刻意地去追求外在形象的精确与酷似
..,而是重视情感的感受与体验。
B.有了高铁,南来北往的游客,可以相约“赏樱”好时光,共赏落英缤纷,一起接受大自然的馈赠
..。
C.每遇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
俯仰生姿
....。
D.平凡生活中,常有一些情感不能自已
....,令我们微笑着俯下身去,细细清点飞珠溅玉般的回忆,诉说对生命的感激。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B.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C.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D.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葺毛。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适合寒冷环境的树。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译文: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使边塞,又像归雁正翱翔云天。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赵州桥横挎
..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B.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C.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
..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D.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梳密
..,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二、名句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或问:“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德报德。
”(《论语》)(3)晚泊孤舟古祠下,。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4)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5)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委婉地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朝廷重用愿望的句子是:
“,?”
(6)李白在《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内心孤独的诗句是:,。
(7)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生存发展进程中,始终强调“,”。
(用《〈孟子〉两章》中的句子填空)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
丫.枝(_______)倔.强(_______)婆娑.(_______)虬.枝(________)
秀颀.(_______)鄙.视(_______)晕.圈(_______)坦荡如砥.(_______)
潜.滋暗长(_______)恹.恹欲睡(_______)不折不挠.(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
8.诗词理解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连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缕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意境雄浑。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①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②,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⑥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逵曰:“路已远,君宜还。
”侃犹不返。
逵曰:
“卿可去矣。
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侃乃返。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①范逵(kuí):人名。
②室如悬磬(qìng):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
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
悬:挂;磬:乐器,中空。
③髲(bì):假发。
④斫(zhuó):用刀斧砍。
⑤剉(cuò):同“挫”,割。
⑥荐:草编的坐垫。
1)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
A.陶公/少/有大志 B.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C.锉/诸荐/以为马草 D.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同郡范逵素.知名(________)(2)湛头发委.地(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2)至洛阳,当相为美谈。
4)文中范逵“深愧其厚意”,陶侃母子的“厚意”表现在哪些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至少答出四个方面)。
5)此文涉及的主要人物有三个,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物进行分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10.(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论语>十二章》选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饭.疏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处/无竹柏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饭疏/食,饮水 D.乐/亦在其中矣
4)《记承天寺夜游》和《<论语>十二章》选段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张贵勇
①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
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固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金周不再黄金。
②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能自主掌握的时间。
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
③许多家长常告诫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
励,从依循经验走向尊重规律。
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与智慧。
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④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
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
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⑤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
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
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
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们多游戏,多感受世界。
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⑦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
(选自《中国教育报》,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有何作用?
3)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4)现实中,超前教育不再局限于中、高考竞争,已发展到从早教识字背诗,再到双语幼儿园、小升初选拔学生。
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12.现代文阅读
捅马蜂窝
冬雪
①台风西去那天,陈叔起了个大早。
②晨曦辉映,小鸟啁啾。
但陈叔仔细一看,树上的鸟窝被毒蜂侵占了,怪不得这些小鸟的叫声有些异样。
蜂窝大小像一个垃圾堆里捡到的篮球,几只带着黄色花斑的马蜂在球周围翩翩起舞。
③陈叔一个机灵,返回杂物间。
间里有一块废弃的木牌,陈叔把它搬了出来,放到树下的人行道上,又到物业管理处前台打印了几个字:“小心!树上有马蜂窝”,顺便跟物业管理处的马经理反映了情况,让他们派人去处理。
④警示条贴在木牌上,树下经过的人只得小心谨慎地绕行。
陈叔还不放心,远远地盯着,生怕有哪个小孩不小心被蜇了。
⑤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五楼租户那六岁女孩,放学回家来,以为那是个鸟窝,拿起晒衣杆就捅。
马蜂四处飞散,女孩躲避不及,被叮了好几处,整个脸肿得像篮球。
幸亏女孩父母回家比较早,及时将她送到医院。
女孩父亲找到物业,发了一通脾气。
马经理连忙道歉,称此事是我们疏忽,我们一定向总公司汇报,让他们派专业人员处理。
⑥过了一天,马蜂还在秋枫树上盘旋。
陈叔又去找马经理。
马经理说,别着急,我们正在联系消防部门。
这又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等三两天吧。
陈叔说,那不好吧,万一又蜇到什么人呢。
马经理笑笑说,那马蜂好好的,你不去捅人家的窝,人家怎么会叮着你呢。
再说了,你以为灭掉这个马蜂窝那么容
易啊?钱谁出?派谁上?这要是从树上摔下来,算是工伤呢,还是意外?有没有买保险?……这一件件、一样样不得考虑清楚呀!陈叔就觉得头皮麻麻
..的,像被马蜂狠狠地刺了一针。
⑦回到杂物房里,陈叔捡起地上的一只编织袋,装上洒水壶。
又换了一件长袖衫,穿起手套,拿起一只透明塑料袋,蒙在头上,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
陈叔稳住身姿,搜出洒水壶,把水猛烈地洒向马蜂窝。
紧接着,小心翼翼地张开编织袋,裹住马蜂窝,连树枝一块拔掉。
⑧一堆火,一瓶酒,一盘油煎的马蜂。
当晚,陈叔喝得烂醉。
⑨第二天周末,陈叔起得较迟。
到了小区,陈叔就发现秋枫树下聚了一堆人。
马经理脸色铁青。
见到陈叔,眼红得像蜂螯一样的刺眼:“陈叔,这马蜂窝是你捅的?不经请示汇报,你就擅自做主?你知道吗,你这种行径给我们物业管理增添了多少麻烦……”
⑩陈叔脑袋里如同有千百只马蜂搅成一团。
刚想解释,李总制止他说:“陈叔,你这可是个人行为,跟我们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啊!”
⑪马经理仍不依不饶:“李总,你看哈,方案刚刚审批,通知了电视台下午过来做一个跟踪报道。
陈叔你倒好,自己就办了,我们可怎么交差呀!”
⑫“是是是!错全在我。
”陈叔望了望五楼的阳台,收拾起那块警示牌,说,“我违反了规定,我回家反省去。
”
⑬陈叔面前站着五楼那个小女孩,跟自己的孙女颇有几分相似。
小女孩脸上还有些浮肿,问:“爷爷,你为什么要回家呀?听大人说,昨天晚上你捅马蜂窝了。
”
⑭陈叔一愣,淡淡地说:
⑮“是呀,爷爷捅马蜂窝了。
”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以陈叔为叙述对象,按要求填空。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陈叔就觉得头皮麻麻
..的,像被马蜂狠狠地刺了一针。
(2)你知道吗,你这种行径
..给我们物业管理增添了多少麻烦……
4)文章中重点写到马蜂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七、语言表达
13.愚公最后借助神的力量解决了困难,那么,如果是在今天,愚公该如何做这件事情较为妥当呢?请你发挥想象力,为愚公设计一个方案。
八、作文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请以《原来,我不懂》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16行);③不得抄袭本卷中的材料;④文中不得
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A
5.C
二、名句默写
6.(1)鸡声茅店月
(2)以直报怨
(3)满川风雨看潮生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
解析:(1)鸡声茅店月
(2)以直报怨
(3)满川风雨看潮生
(4)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字词书写
7. yā jué suō qiú qí bǐ yùn dǐ qián yān náo
四、诗歌鉴赏
8.1)A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色以及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五、文言文阅读
9.1)B
2)(1)向来、一向(2)散落、掉落
3)(1)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来想办法。
(2)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给你美言一番。
4)①剪下长发,换了几斗米;②每根柱子都削下一半来做柴烧;③把草垫子都剁了做草料喂马;④傍晚,为范逵主仆摆上精美的饮食;⑤范逵告辞,陶侃相送百里。
5)①陶母是一个重视友情,重视功名,有主见、敢担当的人;也是一个疼爱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
②陶侃是一个胸有大志、对朋友重情重义的人。
③范逵是一个有良知,懂得感恩的人。
10.1)(1)享受 (2)吃
2)(1)(此时)月光(悄然)照进门里,我不由得来了兴致。
(2)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像浮云一样。
3)C
4)《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11.1)家庭教育要有科学导航。
(或: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2)①自然地引出文章论题。
②充当证明中心论点的(反面)论据。
3)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家长的话,证明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和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从而使论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或:运用比喻论证,将家长无视孩子
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比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证明其危害性,从而使论据生动形象,浅显
易懂。
)
4)示例:许多家长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孩子,提高其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各项知识培训,3岁学数学,4岁学写字,5岁学英语……这些做法违背了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不仅容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厌学。
12.1)(1)空与(2)空分别为②和③。
(3)空:与马经理周旋(4)空:因为捅马蜂窝被马经理责怪2)(1)结构上:承接上文陈叔的担心,为下文陈叔与马经理周旋、并独自捅马蜂窝做铺垫。
(2)内容上:交代了马蜂窝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突出了马经理的不作为。
3)(1)“麻麻”描写陈叔的触觉,表现了陈叔对马经理三番推脱的意外与失望,为下文他下定决心独自
捅马蜂窝做铺垫。
(2)“行径”是个贬义词,在此处加强了马经理对陈叔的责备语气,表现出马经理害怕担责的心理。
4)1)结构上:马蜂窝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均围绕马蜂窝展开,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2)
内容上:①马蜂窝的出现,是小说矛盾的起源,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②马蜂窝的出现,正衬陈叔对小
区居民的热心,反衬出物业公司的不作为;③以小见大,马蜂窝代表着小区建设出现的种种问题,表达
了作者对物业公司不作为、不敢担责的丑态的批判。
七、语言表达
13.示例:修一条盘山公路直达自家门前。
尽管工程量大,但毕竟比移掉太行、王屋两座山要容易得多除
了自身的力量,愚公还可再寻求点外援,申请国家专项资金,估计有几年的时间就可以竣工。
等交通方便了,可以考虑买一辆车,届时不仅可以直通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恐怕全国各地都能到了。
八、作文
14.原来,我不懂
在小学时,我对初中生活充满了向往。
但是,进入了初中以后,我才发现初中的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
它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地卡住了我的喉咙,让我无法喘息。
记得刚步入初中时,我总是抱怨作业太多,压力太大,学习甚至占去了我所有的空余时间。
我简直不知
道为了什么,去那样拼命地和分数、名次较量。
我只能这样“坚持”,再“坚持”,就当是用成绩抚慰
一下自己的心灵。
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总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
我们的新英语老师—黄老师在八年级开学没几天,就驱散了我们眼前的迷雾。
“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
目标和计划,是合肥一中、六安一中,还是霍邱一中?你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标,不能在原地踏步!”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厌倦初中生活的原因—我一直没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的脑海里开
始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我要考上合肥一中!有了这样一个看似明确的目标,我蓦然觉得自己好像已经
上了那所高中。
与父母、同学谈到理想时,我的语气也是那样的肯定,似乎在向他们证明以我的能力绝
对能上合肥一中。
我甚至觉得考试在我的眼里根本不是问题。
一次数学考试,却浇灭了我对自己的宏伟计划而产生的热情。
这次考得是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认为它太
过于简单便没有复习。
谁知在这次考试中,一向数学成绩很好的我却失误了,比平时从未超过我的张硕
还低了三分。
我开始质问自己:“你改变了吗?你觉醒了吗?你进步了吗?”我的回答是:“没有!”
我自认为已经把老师那句警醒的话牢记于心。
实际上,我仅仅只是增加了一点点自信而已。
我的思绪一
直被圈在怎样做、如何做的小框框里,却从未想过真正开始做。
我只是“心动”,却没有“行动”。
我想上合肥一中,没错,但是我要怎样才能实现目标呢?只有真正爱上学习,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才有可能收获硕果。
任何一个成功人士无不付出了他们的心血与汗水。
一个人如果只有目标,却没有实际的行动,又怎么会取得成功?
原来我不懂,在理想背后,还有一段艰辛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