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语文园地四》
教材分析:
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共五个板块,内容依次为:“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比较关注前两个板块的教学,而对于后三个板块往往疏于钻研,匆匆过场。
在公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后三个板块更是无人问津、遭受冷遇。
多数教师在处理“日积月累”时,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要求学生背出、记住。
如果学生存在认知困难,教师只是帮助疏通文义而已。
当“日积月累”演变成“读读背背”,于学生已经变成一种学业负担,容易浇灭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学生的文化积淀也只是蜻蜓点水。
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在研究教材中发现,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都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趣味语文”是“看图说成语”,这两块内容都和“成语”有关,觉得打通这两个部分,顺便复习第四单元课文中的成语,变成以“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是蛮有新意的。
学情描述: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在教材中已经接触了部分成语,对成语并不陌生。
在教学前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读读背背”中的成语能读正确,但对成语的意思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个别学生只能说出1-3个成语的意思,极个别学生能说出全部成语的意思。
因为意思不理解,朗读节奏不准确。
而“趣味语文”这个板块,在前测中发现学生都能猜出成语,因为这些图画比较直观、形象,但是要编制图画谜语,学生往往有些力不从心,不知如何着手。
所以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学、整合拓学的过程中走进成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掌握朗读成语的方法,深入浅出地理解
成语,顺其自然地积累成语,灵活自如地编制图画谜语,潜移默化地感受成语文化。
教学目标:
1. 借助“查字典、联系成语出处、听、找成语故事”等方式理解成语,并且发现成语朗读的规律,有节奏地诵读成语,背诵成语,形成积累。
⒉通过看图说成语,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总结图画谜语的编制规律,小组合作编制图画谜语。
⒊感受成语文化,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体验学习成语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朗读成语的方法,背诵积累成语;发现、总结图画谜语的编制规律。
设计“成语书签”。
教学难点:发现成语朗读的规律,有节奏地诵读成语。
整体设计思路:
1.突出主题性。
本课教学紧紧围绕成语学习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学习,这样设计,主题鲜明,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节”和“世界读书日”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成语书签”,使教学内容聚焦到成语的诵读、背诵、编制、积累。
2.强调整合性。
两个方面,一是单元内容整合,把单元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复习与园地中“日积月累”与“趣味成语”整合在一起,使得内容前后关联,提升学习效率。
二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整合。
课堂中,将白板与手机游戏、视屏等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3.凸显资源性。
应用技术和数字资源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特别是在迅速把握学情、理解成语意思、积累成语等流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达到不仅传递知识,更传承文化的效果。
⒋追求学为中心。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体现以生为本,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给学生,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渗透相应的学习方法,力求在学生的读读、背背、写写、画画中落实言语实践。
教学反思
一、树立正确的内容观,明确“教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树立正确地内容观,即明确“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教”。
树立正确地内容观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内容不等于教科书内容,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是为实现语文教学法目标,对教科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既包括对现有教科书内容的直接选用,也包括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处理、加工和改造。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语文园地四的“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背背”和“趣味语文”及课文中的成语进行加工、整合、创新,变成以“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使教学内容聚焦到成语的诵读、背诵、编制、积累。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怎么教”
为了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初步掌握朗读成语的方法,深入浅出地理解成语,顺其自然地积累成语,灵活自如地编制图画谜语,潜移默化地感受成语文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
创新教学方法,翻转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程序上的“先学后教”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创新,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
三、配置教学设施设备,优化“教学效果”
本课是以“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倘若能配置更好的设备,比如人人一台平板电脑,那么在了解学生学情时,可以让老师更快速地把握学情;小组合作以“图画”方式表现成语这些环节中,当部分学生有困难时,可马上在网络中查找资料,得到启发。
这样也许学生会学得更加兴味盎然,教学环节会更优化,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以制作书签导入——走近成语
1.孩子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世界读书日) 设立这个节日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多读书,因为博览群书能让我们收获知识,增长见识,,博览群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智慧。
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设计一张属于我们自已的阅读书签,假如你来设计,你会在这张书签上写上些什么呢?
2.没错,你们说得都可以,老师觉得还有一个内容也可以,—-(成语)咱们可以来设计一张“成语书签”。
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经过不断总结而形成的。
通常用很简炼的几个字,表达一定的意思。
成语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来自寓言故事,有的来自古代名著或歇后语,如“李逵穿针——粗中有细;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有的来自宗教用语,如“长生不老,灵丹妙药;”有的来自历史故事,如“惊弓之鸟,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精忠报国。
”
4.相信你们心中肯定有很多的成语,看,在我们刚学过的第四单元的课文中就有好多的成语:“成千上万,诚心诚意,情不自禁,脱口而出,鸦雀无声,人山人海,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一个出现,一个一个读)5.那咱们今天在设计书签时,可以把跟读书、学习有关的成语放进书签,语文园地四“读读背背”里就有不少这样的成语。
[板书:语文园地四] (设计意图:巧妙结合上课当天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设计一张属于自已的“成语书签”,使教学内容聚焦到
成语学习。
并把复习课文中的成语,了解成语的发展出和来源有机结合,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
活动2【讲授】二、学习“读读背背”——读中学成语
1.打开语文书,翻到第66页,借助拼音努力把“读读背背”中的成语读正确(自由读)
请同桌互读,如果他读得完全正确,用你喜欢的方式夸夸她,如果读错了,请你帮他纠正。
(学生自由读)
(反馈)得到同桌帮助的同学举手(同桌帮你纠正了哪个地方,齐读这个成语),同伴互助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咱们遇到困难可以向同伴、老师请教。
2.带着疑问读:(好,接下来咱们带着疑问来读,哪些成语你不太明白,希望老师讲讲的,读完这个成语后请举一下手,)[教师作统计:课件中每一个成语旁边出现可现场打字的文本框,在框里输入“数字”] (设计意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可现场打字的文本框,能迅速地把握学情,以便针对性地引导,做到有的放矢,实现有效教学。
)
3.反馈交流:只有个别学生不懂的成语让懂得学生来教,讲讲意思。
比较集中的成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成语。
(1)孜孜不倦——“孜”平时很少见,老师查了字典,意思解释为:勤奋,勤勉;倦:疲倦(连起来说说)
小结: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查字典的方式来理解。
(2)锲而不舍:锲而不舍,常常与“金石可镂”连用,什么意思呢,请看一篇文章。
(出示文字资料——典故“锲而不舍”)
(3)废寝忘食:先让学生尝试说意思,教师再补充典故。
[播放录像动画:《废寝忘食》]
小结:成语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理解、学习成语可以找成语故事、典故,还可以查查出处。
(4)业精于勤——这个成语出自韩愈·《进学解》在文中的原句是这样的。
“业精于勤,荒于嬉;”
《进学解》是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咱们可以用组词的方式来理解,业——学业;勤——勤奋;精——精通。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说“学业因为勤奋而精通,同样后半句话,嬉——嬉戏,学业因为嬉戏而荒废”。
韩愈从正、反两方面来劝人们,这里刚好有对子(荒于嬉——精于勤),
朗读指导:根据这样的意思,朗读时的节奏是这样的——“业/精于勤”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课件中采用“超链接”,根据学情的统计,确定下一步着重讲讲哪几个成语。
在教学预设上,实现了由指令性的刚性预设向生成性的弹性预设翻转。
以上环节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还教学生学会用“查词典、读成语典故、看成语故事、找成语出处”等方式来理解成语,更在理解中积淀成语文化。
)
4.感情朗读
像这样读的成语还有2个[课件出示]:“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先讲意思,再朗读:“锲/而不舍、学/而不厌”
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有不少也是这样在第一个字后面停顿,“一三式”朗读的:“目/不转睛”“情/不自禁”“面/不改色”…
但是在成语中更多的是像你们理解的那样,在第2个字后面作停顿,“二二式”朗读的。
[出示:]
博览/群书竭尽/全力脚踏/实地(师生配合着读)
孜孜/不倦坚持/不懈专心/致志(指名——齐读)
勤学/好问聚精/会神废寝/忘食(先发现前两个字与后两个字意思相近,再齐读)
小结:成语是有节奏的,读成语时要读出韵律美,多种形式诵读。
(男女生配合,齐读,自由读)
(设计意图:四字成语的朗读有其特定的读法类型,一般分三类,即:“一三式”——在第一个字后停顿,“二二式”——在第二个字后停顿,“三一式”——在第三个字后停顿。
成语的意思决定了这个成语的读法,所以在成语的诵读中得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大致知道根据意思按节奏读,就可以了,不必深究构词形式。
)
5.读读背背——分类检测学生
读了这么几次,能背下来吗?我们来检测一下——分类检测学生
⑴□精于勤□而不舍□而不厌
⑵脚踏竭尽博览
⑶巧变成语:把词语变为所学的成语。
学问—()学()问精神—()精()
神寝食—()寝()食
⑷说出第三个字为“不”的成语,课内课外都可以:()()不()
(设计意图:吴忠豪教授认为,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必须将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以此来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
教材中把这些成语编在“读读背背”中,定位也明确,就是熟读成诵。
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滋有味地读,不知不觉中积累。
背诵成语反对一股脑儿背诵12个成语,这样对三年级学生是有难度的,结果往往导致死记硬背,现在采用分类检测,化难为易,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兴趣盎然。
)
不知不觉中我们积累了很多成语,在设计书签时,我们可以按朗读的节奏,分类把成语写进书签里。
活动3【活动】三、学习“趣味语文”——玩中学成语
1.导入:除了直接写,我们还可以画画的方式来表现成语呢?怎么画呢,
我们来看园地四的“趣味语文”——看图猜成语
2.看图说成语:(白板写答案)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反馈:举起白板,教师了解情况,再同桌互相看看,及时订正。
(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小结图画谜语的规律:(1)“开门见山”——直接图画;(2)“大材小用”——选择这个成语中的字来设计;(3)百
发百中——数字+文字)
掌握了这个窍门,相信下面的看图说成语也难不倒了你们了。
3.补充图片说成语(图片8张)
[火上浇油、虎背熊腰] ——[板书:图画]
[多此一举声东击西]——[板书:文字]
[心中有数小心翼翼]——[板书:图画+文字]
[0+0=1 1 2 5 ](无中生有)(丢三落四)[板书:数字] 4.根据成语创作谜语
导入:设计书签时,除了分类写成语,还可以——生齐:画图的方式表达成语。
运用这样的方法来画画刚才学的成语和以前学过的成语。
四人一组,商量
选择其中的2个,再商量怎么来表现这个成语。
我们先在白板上试试。
(小组
合作——上台反馈)
[出示:]博览群书脚踏实地三五成群粗中有细一叶障目举一反三脱口而出
七上八下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在教学程序上由传统的“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
在学生自已尝试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总结图画谜语的规律,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课堂交互上采用自学自写、同伴互学、小组合作,来体验、理解、表达所得。
)
活动4【练习】四、小结延伸——生活处处有成语
1.除了分类写、画图,成语书签还可以怎么设计?(例如:成语接龙、成语迷宫等)
2.连线走成语迷宫
从图中的“放”字开始,一次走完所有的格子,并把所经过的字连成八句首尾相连的成语。
3.成语怎么积累
不管用哪种方式来设计“成语书签”,咱们首先心中要有成语,要想了解更多的成语,我们可以——看书,推荐《小学生趣味成语》、《成语典故大全》、《成语词典枭雄》。
看中央电视科教频道《中国成语大会》。
爸爸妈妈都有手机,当别人在玩“连连看,打飞机”时,我们可以用手机学习——演示“看图说成语”。
(设计意图:此环节利用信息技术网络链接手机、重播《中国成语大会》片断等方式,在教学手段上由单一的“口耳相传”向声情并茂的“视听盛宴”翻转。
达到引导学生在书中、生活中、玩中积累成语,感受成语的魅力)4.同学们,在你们的抽屉里,老师放了一张漂亮的纸,请你设计一张“成语书签”,书签的形状可以创新设计,过几天我们来展示书签。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