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教授妙用比喻谈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近日,央视《健康之路》特邀陕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张景明做客主讲,他从中医的角度讲述不同情况下的出汗所代表的健康信号,用一组比喻巧妙地诠释了多种出汗的现象。
《黄帝内经》说,阳加于阴谓之汗,那就是说汗是人体的阳气蒸腾了体内的阴液,然后把汗液排到体外,成了一个生理的现象。
大家来看,这是一口锅,下边有火,这口锅里的水就相当于我们人体里面的阴液,炉子里的火就相当于我们人体的阳气。
炉子里的火挺旺,锅里的水也比较充足,代表着一阴一阳两者都充足。
火作用于水,水最后烧开了。
烧开以后呢,它冒出了气,这就是我们的汗液出来了。
这是一个平衡的状态,前提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炉子下面的火和锅里边的水,一直要维持在一种平衡状态。
张景明选择了锅、炉子、水、火这一组喻体来比喻汗的形成,他用锅里冒气的情景比喻出汗的原理,让人觉得亲切形象而又通俗易懂。
因为气体和汗水都不是孤立产生的,所以他选择的喻体也不是孤立的,而是联系密切的一组喻体,这样能让人们懂得,要获得健康正常的出汗,必
须保持阴阳平衡。
张景明用组合
喻体,把深刻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了出来。
盗汗是晚上睡觉时偷偷出汗,盗汗属阴虚,阴虚则阳必凑之,那就是你水液少了嘛。
本来火和水是平衡的,现在水少了,火多了,火就会欺负它。
正常的汗液是下边的火——阳气,和锅里边的水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如果把锅盖掀开,拿水瓢把它的一瓢水给舀走了,这是不是里边的水就少了?按道理来讲,水和火平衡的时候,比如说这一锅水,三分钟才能烧开,你现在把锅里的水舀少了,那可能一分钟锅就开了,这不就是出了汗吗?所以,阴虚就是锅里的水少了,而炉子下面的火并没有发生变化,火把水过早地烧开了。
张景明继续用这组喻体比喻
盗汗现象,其中的火和水两个喻体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水被舀走,火欺负水,形象地比喻了盗汗的原因。
他用动态的喻体比喻,让人明白盗汗对健康的危害,不可再对盗汗放任不管。
用动态的喻体比喻,强调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能使你的比喻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说我不出汗,是不是我水少?不是的,锅里边的水没问题,炉子底下的火不够了。
火不够了,你那个锅烧不开,它一定不会冒出蒸气来。
所以,不爱出汗直接提示,比刚才那个卫气虚还有点严重,它叫做阳气虚,是底下的火太小了,烧不开水了,锅里边一直不开,它就不冒气。
这样的人很多啊,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大夏天我们一块去爬山,大家都满头大汗了,可他浑身一点汗不出。
别人正常出汗,没有任何问题,他这个人特别怕冷,精神状态特别差,疲乏无力,动不动就容易生病,而且脸色也不太好,这样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那怎么办?我们刚才讲,炉底下的火不够了,那就往炉子底下加火,火一加,阳气够了,它自然而然地就好起来了。
有人以为不出汗或者出汗少是健康的表现,张景明却说不出汗是因为阳虚了。
这样的比喻虽然还是用的原来那组喻体,但他在不变中求变,让人们明白不出汗也是一种病态的表现,纠正了人们的观点误区。
与人谈话时,如果你用的一组喻体是相同的,那就要注意同中求异,要有所变化,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如果枯燥地说健康,不可能触动人心。
张教授妙用比喻,使话语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中医药教授
妙用比喻谈健康
◆
武俊浩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