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规范特训:1-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4年6月29日19时29分(当地时间),位于印尼北苏门答腊省卡罗县境内的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最远飘至距火山口东南方向4 500米,当地民众被迫撤离。
据此回答1~3题。
1.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其物质来源于( )
A.岩石圈B.地壳
C.地幔D.地核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物质来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形成岩浆岩的岩浆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
2.如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代表此次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及形成的岩石分别是( )
A.7 a
B.3 b
C.2 c
D.1 d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及岩石的类型,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再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变质作用”这一信息,可以确定d为变质岩;由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形成岩浆这一规律,可知a为岩浆,4、6、7为重熔再生作用;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确定3为冷却凝固作用,b为岩浆岩;c为沉积岩。
火山活动的地质过程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的过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3.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喷出地表的岩石可转化为(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岩石之间的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火山喷发形成岩浆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岩浆岩(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可转化为沉积岩。
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地质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沉积、岩浆喷出、褶皱、岩浆侵入
C.沉积、岩浆侵入、褶皱、断裂、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褶皱、断裂、岩浆喷出、沉积
答案 A
解析图中断裂切穿了所有的岩石,说明断裂形成时间最晚;岩浆岩1切穿了岩浆岩2,说明岩浆岩2的形成早于岩浆岩1;沉积岩1将岩浆岩2的火山锥的底部埋住,又被岩浆岩1侵入,说明沉积岩1形成在岩浆喷出之后,岩浆侵入之前;沉积岩2位于最下层并发生褶皱,形成时间最早。
选A。
5.①②③④所示地质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泥沙沉积B.②—岩层断裂
C.③—侵蚀作用D.④—水平挤压
答案 D
解析图中①是火山锥,由岩浆喷发冷凝而成,A错;②是溶洞,由流水溶蚀而成,B错;③是断裂,由内力作用而致,C错;④是褶皱,由内力水平挤压而成。
选D。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
回答6~7题。
6.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 ) 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
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
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
答案 A
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先是在海底沉积形成石灰岩,然后是石灰岩地区受内力作用抬升为陆地,最后是在流水侵蚀和溶蚀等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选A。
7.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抬升、沉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
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至少经历了三次地质稳定期
B.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C.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D.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埋藏浅
答案 A
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
当然河谷的形成不仅与河流侵蚀有关,还与地壳抬升导致的下切侵蚀有关。
喀斯特地貌一般发育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多;因为溶洞有多层,且水往低处流,所以地下水埋藏不一定浅。
选A。
[2016·福建模拟]东非大裂谷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1 000至2 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
读下图,完成8~9题。
8.对图中所呈现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历了地壳的抬升运动
B.受到了明显的水平挤压作用
C.岩石中不会有化石
D.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东非大裂谷位于东非高原,经历了地壳抬
升运动,A选项正确;裂谷形成是因为地壳张裂的结果,B选项错误;根据图示图中岩石层理结构明显,为沉积岩,可能含有化石,C选项错误;沉积岩为外力作用形成,岩浆冷却形成岩浆岩,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9.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的是( )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分为:皱褶(背斜、向斜)和断层。
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是地壳断裂形成的地堑,类似于A、D选项,根据图例判断A选项岩层为沉积岩,D选项的岩层为岩浆岩。
所以本题选择A 选项。
下图为山西南部侯马附近的紫金山地貌与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紫金山的成因是( )
A.黄土堆积B.风力侵蚀
C.断层作用D.流水沉积
答案 C
解析读图并分析可知,紫金山的形成是由地壳运动导致的。
由于紫金山两侧岩层断裂,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紫金山。
11.读图可知( )
A.紫金山未形成时,汾河向北流
B.紫金山形成,汾河被迫向西流
C.古河道在紫金山抬升后形成
D.汾河流入浍河并最终流入黄河
答案 B
解析读图可知,紫金山未形成时,汾河向南流;紫金山的形成阻挡了汾河继续向南流,汾河被迫向西流;古河道是在紫金山抬升前形成的;浍河汇入汾河并最终流入黄河。
二、非选择题(共2题,56分)
12.[2015·新疆乌鲁木齐模拟](26分)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结合下列新疆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内、外力作用把图中地貌景观进行分类。
(8分)
(2)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简述其形成原因。
(6分)
(3)结合图中信息,比较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在形成原因上的异同点。
(12分)
答案(1)吐鲁番盆地和天山山脉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
(2)吐鲁番盆地是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3)相同点:雅丹地貌和沙丘地貌的形成都与风力有关。
不同点: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的结果,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解析本题利用景观图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第(1)题,吐鲁番盆地是断裂下陷形成的,天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都与内力作用有关;而雅丹地貌、沙丘地貌的形成与风力有关,属于外力作用。
第(2)题,吐鲁番盆地位于天山南侧,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是典型的地堑盆地,由岩层断裂下陷而成。
第(3)题,雅丹地貌也叫沙蚀丘或风蚀丘,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
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典型地貌。
13.(3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为缅甸翡翠玉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该地的翡翠是岩浆岩在高压条件下形成的。
采玉期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清代,主要是人工采集河床上的翡翠石料(也称水石,如图二),现在则使用大型机械采掘。
80%以上的翡翠原料出口中国并加工、销售。
最近,缅甸准备将翡翠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
(1)根据材料推测乌龙河“水石”的形成条件。
(12分)
(2)分析“水石”采集集中在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的原因。
(14分)
(3)说出云南省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及成因。
(4分)
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在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
(2)热带季风气候,6~9月是雨季,河水流量大,侵蚀、搬运能力强;10月至次年的4月是旱季,水位低,玉石显露,便于采石。
(3)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水石”形成首先是岩浆活动频繁,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然后在外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下形成。
第(2)题,“水石”主要分布在河流中,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促进“水石”的形成,旱季时,水位下降,便于采集。
第(3)题,喀斯特地貌是云南省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与流
水溶蚀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