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
分析
摘要:文章结合国内电力行业发展基本情况,首先阐述了电能计量装置故障
后追补电量补算的基础原理,其次着重从互感器单侧侧断相调节、电流和电压端
互感法等方面,研究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策略,以达到明细技术实
施要点,促进国内电力行业全面革新和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电量计算方法;故障应对
电能计量装置发生故障将影响用户电量的准确计量,为此提出一种故障后利
用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分相电量记录功能计算追补电量的方法。

该方法能有效减
小功率因数波动、残压等给追补电量计算带来的误差,使追补电量的计算结果更
符合实际。

1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补算原理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补算,是指在当前区域电力应用和开发的基础
上开展的电能计量开发形式。

通过电量的调节与补偿,不仅能够提升电力资源传
输的稳定性,还能够将电能计量的功率调节到最优,辅助核心电路完成电流传导。

结合国内电力开发和分析的具体情况来说,该程序主要是以三相三线两元件
的补电装置为主。

即,三相电压、电流,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传输,主要是线路
中的感性负载向量强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电流补偿计算后的功率强度为
P=P1+P2。

其中“P1”表示核心线路部分的功率大小,“P2”表示补偿电路部分
的功率大小。

同时,三相线路中各个组成线路,主要是通过智能表调节法展开的
对应调节。

故而,各个方面的三相线路方面的对应调节和管理,更注重如何在线
路整体对应调节的状态下,保障电能局部传导和应用情况的全面化评估。

2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分析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2.1 互感器单侧侧断相调节法
线路中电流正常传导和交互过程中,由于电流传输强度超出互感器的压力,
就容易出现局部短路、单相失压等问题。

若单纯通过局部线路二次回路处理的方
法解决问题,可对电压表的局部失衡情况给予调节。

但若线路中电压处于高强度
干扰的状态,局部调节已经无法彻底解决电能计量层面的阻碍了。

针对此类问题,想要实现线路中的电流正常运转与调节工作的实施,需要采取互感器单侧侧断相
的方法解决问题。

假定某段电路中存在互感断相问题,且此时电压表处于失压的状态,采用互
感器局部测量时,表明电能计量表计量数值相同。

若运用电压向量的变化结构进
行分析,测定主干线路之外并无辅助电压。

此时我们可以初步判定,在主干线路
部分,存在局部线路次操作不平稳的情况,从而导致线路传输产生故障。

采取追
补电量计量法,对电能计量情况进行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主干线路部分的互
感断相部分电流情况,确定最大值后,再通过电路中局部互感传导实际需要,在
同方向上给予后补电量的调节。

电路互感断电流结构的调节和互动,主要是依据互感器中电流向量的调节情
况展开的电能计量后续调节方式,电路互感断电流各个部分的干扰因素均考虑在内,最终创建实现了电路互感稳定性调节和电能计量补充的状态。

2.2 电流和电压端互感调整法
从当前电流传输体系对应调节和综合梳理结构而言,由于日常工作中的疏忽,很容易出现电能表、电压表以及电流互感器衔接方向相反的状况。

此时,线路接
通后,就会出现电能表电表端组合衔接不合理,电流表相关相位数据错位,甚至
是数据反馈角度出现大规模变化的情况。

向量表示衔接错位所产生的阻碍性,此时不仅电流的传输层面存在着电流传
导趋向缺失,还对在电流传导角度上出现严重的偏离状态。

针对此类问题,最有
效的解决方式,是先将衔接错误的线路重新进行调整,当调整后的电流传输向量
变化处于U的状态时,表示电流结构处于正向传导的状态。

此时,再将各个部分
的电流调节至稳定传输的状况即可。

同时,对比反向电流的变化情况,调整后电
能计量补偿电流上,电流传输的角度也将出现同向调节的态势。

当电流部分产生
了问题,电能计量调节和操作是最便捷,也是相对有效的资源补偿方法。

2.3 记录电量调节补偿法
依据当前电力传输和调节的设计需求,按照公式Δw=(k-1)w1,可对电路
局部出现损耗的状态下进行信息记录。

但随着城市电力资源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传统的按照电力线路故障情况,进行电流资源综合调节的方式,并不能迎合社会
发展的实际需求,而技术的实践需要更趋向生活化的态势转变。

此时,就需要采
用用电记录电量补偿法进行对应调整。

以当前智能化电力传输结构的基本需要,技术人员所给予的记录电量调节补
偿法寻求问题解决方式,一般是按照追补电量=相失压/失流电量*(更正系数-1)*比率进行计算。

即,在线路集中、稳定供电的情况下,电能表能够在1周或者2
周状态下,自主记录和保持基本的信息传输记录。

我们可以依据结构电能计量的
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电流、电压以及电压等方面的相应调节,最终达到追补电
量记录和核算的目的。

依据电力传输和交互的基本情况,实行电量补偿调节法,对非正常状态下电
流传输的耗电情况进行记录,需要结合电力传输实际状态,不断进行电流调整和
对应剖析。

2.4 母线电流平衡法
母线电流平衡法是通过电能计量信息平衡应用的方式,实现各个部分电流和
电压之间的计量分析,以适应当前电能计量工作的具体需要。

母线电流部分的平
衡与调节,能够在电能计量局部调整的情况下,实现局部电流状况的调整与计量
分析。

故而,当电能计量设备出现故障时,补偿调节装置也将实现依据电流结构
调整和运作的态势,进行单个电能表故障、抑或者是全站失压问题的处理。

前者
是将单个故障的电能计量设备“局部排除”,满足当前环境建设的具体需求,后
者则是通过母线失压状态下电流调节与控制的基本情况,计算电表失压环境下变
压器的电量补偿电量之和,再对电能的传输情况进行分析。

如果将电流传输看作
是电压故障调节与控制的一种方法,则变压器区域的电量损耗主要是通过母线下
多个子线平均数进行电能计量测定。

同样,如果此时设备处于全站失压状态,通
常需要其他领域的测定完成后,再进行电表状态的评估。

依据电力传输线路的基本情况不同,则电能计量故障发生后的补偿性分析与
计算的母线核算条件上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技术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
进行电能计量的补偿计算。

2.5 综合误差核算法
依据当代电力传输和沟通的实际需要,在实现电能剂量补偿分析过程中,将
电能表、电流表、电压互感器以及二次压降等方面可能产生故障的情况进行梳理。

综合误差法就是将线路传导过程中的多个变量因素都归结到一起,并为其限定数
据核算的范围,当线路传输部分的相关数据在规定范围内,说明此时电能计量结
构能够按照相对合理的方式进行电能计量。

如果此时电力传输的稳定性不足,就
经常出现局域电力传导不在安全控制范围之内。

比如,实际负荷误差的计算公式
可表示为Δw=Kw/1+K1,二次回路压降部分的计算公式为Δw=W(y2-y1)/
(1+y2)。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能够依据电能装置操控的基本情况
进行电能计量。

同时,综合误差核算法,还可以依据智能识别电能装置实际运作
稳定状态,主动进行追补电量的计算与分析。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法分析,是电力资源传输方
式应用中革新的理论归纳。

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互感器单侧侧断相、电流和电
压端互感调整法、记录电量调节补偿法、线电流平衡法、综合误差核算法等方面,分析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计算方式。

因此,文章研究结果,为国内电力
资源供应与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尹东阳,黄红桥,李恺,等.基于云端的电能计量装置故障排查系统设计与实现[J].湖南电力,2020(4):77-80,86.
[2]黄红桥,杨茂涛,王海元,等.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J].中国计量,2017(5):118-120.
[3]彭正立.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后追补电量的计算方法探究[J].通讯世界,2016(21):109-1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