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
(1)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2)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许多行业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成就
(1)冶铁业:
(2)制瓷业:
(3)丝织业:
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主要类型
(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
(1)两宋之前: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2)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3)明清时期: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江南一带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明朝中后期。

(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地域:江南地区。

(4)清朝:继续发展。

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地位: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素有“丝国”和“瓷器大国”之称。

2.表现
(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洲、欧洲。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
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为欧洲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轻巧识记]
1.古代手工业
2.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概念阐释]
1.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雇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进步性。

2.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

[名师点拨]
1.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古代中国农业,世界闻名,古代中国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

2.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技术革命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然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西方一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1.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分中取得突出成就。

2.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3.家庭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是“副业”。

家庭手工业的存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明中叶,在民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其特征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5.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享誉世界。

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1)材料一体现的手工业经营形态是什么?有何特点?
[教你读史]
“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特点。

[提示]经营形态:家庭手工业。

特点: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材料二]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

——《礼记·王制》
[材料三]方今其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

——《汉书·贡禹传》
(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具有怎样的特点?
[教你读史]
“不贰事,不移官”指不兼做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三服官”指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亦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提示]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特点:国家支持、规模大、分工细、受政府控制等。

[材料四]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3)材料四中“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出现在哪种手工业经营形态中?能否说明当时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什么?
[教你读史]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提示]民营手工业。

不能说明。

原因:尽管商业相对发达,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古代手工业各种经营形态的特点
[材料一]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从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可见一斑。

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况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
[教你读史]
提炼隐含信息:一是官府的立法保护和干涉;二是民间的自卫举措。

[提示]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饔飧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2)概括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教你读史]
由文字信息“大户……小户……相资为生”来归纳现象,由现象来揭示本质。

[提示]现象: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劳动关系。

实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一、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
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3.政策限制——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之征收重税。

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广受海外欢迎的原因与表现
1.原因
(1)日用品与艺术品的结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到海外,受到欢迎。

(2)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流向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如瓷器赠品成为和平、友好、吉祥的化身。

2.表现:古代中国被西方各国称为“丝国”与“瓷器大国”,从汉至清的一千多年间,中国丝绸、瓷器远销亚、非、欧各国。

题组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
A.冶铁业的进步B.甲骨文的成熟
C.兴起了棉纺织业D.已经有了养蚕业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商代青铜器纹饰,根据材料中青铜器上的蚕纹,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D项正确。

冶铁业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材料反映信息与甲骨文无关,棉纺织业是宋元时期兴起的,故A、B、C三项均错误。

2.《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


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

这种技术出现于()
A.西周B.秦朝
C.南北朝D.明朝
解析:选C材料“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说明是灌钢法,该技术发明于南北朝,故C项正确。

3.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解析:选B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中后期被民营手工业超越,B项错误。

题组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4.《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

”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A.官营手工业者 B.民营手工业者
C.家庭手工业者 D.雇佣手工业者
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吾”需要通过制作鞋子、销售鞋子来维持生计,说明是民营手工业者,答案为B项。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流入市场销售,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家庭内部消费和交纳赋税,雇佣手工业者不考虑产品的销售,因此,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

5.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反映出() A.手工业与农业的结合日益密切B.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家庭手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解析:选B材料中“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说明棉纺织业发达,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B项。

6.对中国古代三种形态手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B.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
C.明朝中后期,在官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朝中后期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解析:选C我国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家庭手工业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用于家庭消费,官营手工业用于官府和皇家消费,民营手工业产品则面向市场;在明代中后期之前,官营手工业水平最高,之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且在民营手工业领域首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据此可知,C项错误,符合题意。

题组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7.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解析:选A题干反映中国的丝织品被罗马学者所记载,体现汉代丝织技术发达,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故A项正确。

8.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古代手工业发
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
C.①③D.②③④
解析:选C古代东西方之间有“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和材料没有关系,排除②④,故选C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所以官营手工业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2.《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一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C.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解析:选D“工商食官”说明在当时手工业仍然由官府垄断,材料出处《国语·晋语》说明当时仍是西周时期,亦可得出当时还未打破官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3.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
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解析:选C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注重手工技术的训练,其目的是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因此选C项。

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素称发达的是官营手工业B.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
C.中国是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铁
解析:选D中国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铜,故D项错误。

5.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

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进入流通领域。

民营手工业以赢利为目的,产品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可知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

6.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永禁机匠叫歇碑》,是清朝雍正年间机户为禁止机匠聚众叫歇(罢工),勒加(工)银而立。

下列直接反映了该碑刻包含的历史信息是()
①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②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兴起于苏州
③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中的劳资斗争
④中国早期雇佣工人为改善经济待遇而开展斗争
A.②③④B.①②③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D材料中苏州的这一石刻说明在清代曾有雇佣工人的罢工斗争出现,所以
③④两项说法正确;①材料中并未体现,②说法错误。

7.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载:“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对花楼下堀坑二尺许,以藏衢脚,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杠卷丝,中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

”材料中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
A.制瓷B.冶金
C.造纸D.织锦
解析:选D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根据材料中“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明朝时织锦用的花楼机。

8.《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ǜ,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A.自然经济解体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解析:选B题中材料表明,登州乡村中织布首先自给自足,有余布再少量卖到乡市,再转卖到城市,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8分)
解析:第一小问,从图片中不同时期手工业生产部门的分布地区和生产部门的种类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的结论分析说明即可。

答案:(示列一)
信息: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

说明: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

(示例二)
信息: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说明: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