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解剖实验环境 保障实验教学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年第5期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性学科,直观性强,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
学好该门课程能为今后的医学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教学效果和质量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上[1-2],根据人体解剖课程授课计划比例,大多医学院校安排均在三分之一以上。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及模型掌握正常人体结构器官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等。
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和验证理论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3]。
由此可见,人体解剖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实训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运用能力的教学基地。
近十年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实验环境的改变笔者深有感受。
1标本浸泡液是人体解剖实验环境的重要因素
人体解剖实验使用人体教学标本是必不可少的教具。
教学标本一般需要前期灌注防腐等处理,然后用保存液浸泡保存固定。
标本浸泡液的
理化因素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1.1甲醛
传统的标本处理主要使用甲醛进行防腐固定。
制作好的教学标本大多数情况也采用甲醛保存。
因为甲醛的防腐固定效果好,价格低廉等优点。
然而它的理化特性却让人难受。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能使蛋白质变性。
气态甲醛的眼刺激阈值为0.06mg/m3,嗅觉刺激阈值为0.22mg/m3,上呼吸道刺激阈值为
0.12mg/m3。
长期慢性吸入0.45mg/m3的甲醛,会引起咽喉不适、疼痛,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浓度再高时,可引起人体恶心、呕吐、咳嗽、胸闷等。
甲醛还可降低机体的呼吸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肾脏均具有毒性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其为原生质毒物,被WHO确认为对人体有毒害、致癌、致畸形的化学物质[4]。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甲醛(HCHO)浓度1h均值应≤0.10mg/m3《室内环境国家标准》(GB50325-2001)规定一类建筑工程(含学校等甲醛(HCHO)浓度应≤0.08mg/m3,而解剖实验室空气甲醛浓度范围大多可达1.5~3.5mg/m3,已经严重超过国家相关标准[5]。
使用传统的保存液经常散发着浓烈的甲醛气味,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效果,改善实验环境不但
改善解剖实验环境保障实验教学实施
郑二来陈金锋张海玲张灼荣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人体解剖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实训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运用能力的教学基地。
人体解剖实验使用人体教学标本是必不可少的教具,标本浸泡液的理化因素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
解剖同仁们一致认为使用环保型环保液取代甲醛是最理想的选择。
与此同时,安装一款新型环保排风系统,保障的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在舒适的环境中教学与学习,相信会更有效地保障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体解剖实验环境标本浸泡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
GDJY-2014-B-b150);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
课题(项目编号:GDGZ14Y156);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
校“创新强校”工程项目(项目编号:第一批6-2)
164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6]。
因此,减少使用甚至取代甲醛保存液是从事人体解剖同行们的一致愿望。
1.2甲醛清除剂
甲醛清除剂为10%甘氨酸、1%丙三醇,0.1%己二酸四乙酸、0.1%薄荷醇和5%乙醇的水溶液,原理是当中性或偏碱性甘氨酸钠的水溶液喷洒尸体标本后,在其表面立即形成一层甘氨酸钠水膜,α-氨基与标本表面的甲醛分子瞬间反应生成难挥发性的Schiff碱,生成物无挥发性,对人体和标本无毒害作用[7]。
但喷洒量不多,不能与标本充分混合而达不到满意效果。
1.3环保型保存液
为了解决甲醛保存液的毒害作用,近几年相继地出现了环保型保存液,使用了河南豫弘的环保型标本保存液。
该产品为无色无气味环保型生物标本保存液,不含甲醛、石碳酸、戊二醛、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毒成份,无不良刺激性气味,有效解决了以往甲醛溶液保存标本对使用人员造成的危害。
与兄弟院校交流中也一致得到赞同及认可,因而环保型保存液取代甲醛是无庸置疑的。
只是环保型保存液价格昂贵,单位经费等因素受到限制。
1.4使用浸泡液的应对措施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是购买了部分环保型环保液,暂时不能够满足把所有标本都使用环保型环保液浸泡。
怎么使用这部分环保液才能更好地改善实验环境,保障实验教学有效进行呢?未解剖过的尸体及未实行使用的教学标本还是采用经济低廉的甲醛进行保存。
该学期需要使用的教学示教标本从甲醛浸泡液中取出多次冲洗,然后放入环保型环保液中浸泡3~5d取出供教学使用。
这样上课的实验标本甲醛含量极少,实验室的空气质量大大改善,达到了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师生们解除了甲醛对眼睛、咽喉等刺激及其他毒性损害,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动手观察标本,保障人体解剖实验教学实施。
2排风系统是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
人体解剖现代化实验室除了使用环保型环保液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外,还需要建设好实验
室排风系统,使实验室的空气质量达到实验室标准,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精神[8]。
由于设计理念以及设备、技术等因素,原有的空气处理系统己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和更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因此解剖实验室的环保改造势在必行。
2010年学校新实验大楼建成后,整幢实验楼所有实验室统一采用上排式抽风系统,风机设置在楼顶,加上风机功率小,实验室的排风效果非常差。
当时,我们还是采用甲醛保存液。
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均布满了浓烈甲醛的味道,师生们根本无法进行正常授课。
向学校反馈后,马上采取紧急应对措施,在每个实验室的窗口平窗台高处安装大风量排风扇,实验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不能达到实验室内标准。
大风量排风扇燥音大,影响教师指导及学生在观察标本时进行交流。
因此,这种排风系统仍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及环保要求。
我们必需要设计改造一款独立新型环保排风系统,不与化学、药理、药剂等实验室合并安装,保障实验室内的空气质量。
3小结
传统的甲醛保存液经常散发着浓烈的气味,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学效果,改善实验环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解剖同仁们一致认为使用环保型环保液取代甲醛是最理想的选择。
该液体为无色无气味,不含甲醛、石碳酸、戊二醛、苯及其衍生物等有毒成份的环保型生物标本保存液。
与此同时,安装一款新型环保排风系统,更加保障的实验室室内空气质量,在舒适的环境中教学与学习,相信会更有效地保障实验教学效果。
(备注:张海玲为通讯作者。
)
参考文献
[1]俞鹏.多功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与思考[J].
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2):57-59.
[2]马彬,王旻晨,何炎,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新型空气净化系统与传统空气处理系统的比较[J].四川
解剖学杂志,2013,21(4):61-64.
[3]张海玲,郑二来,黄剑真,等.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6,25
(1):75-77.
·实践教学·165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年第5期
[4]刘明星,韦正友.医学院校解剖实验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测定及防护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
35(6):617-618,621.
[5]陈金锋,尹春丽,邹锦慧,等.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标准化配置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6,34(20):22-23.
[6]郑二来,张海玲,朱景涛,等.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5(4):35-37.
[7]王多宁,杨颖,贾敏,等.尸体保存液及甲醛清除剂对医学解剖实验室空气中甲醛的影响[J].环境与
健康杂志,2013,30(8):688.
[8]王晓芸,袁玉林,吴巍,等.关于标准化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
育版,2006,8(5):523-525.
批判性思维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创立的一种批判理论它所提倡和主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
该理论70年代作为一种教育思维方式和教育价值观开始运用于教学。
80年代初,批判性社会理论被引入了护理并很快成为护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
这是由护理学的特殊学科属性及其工作性质所决定的[1]。
随着卫生保健政策的快速变革和新技术的发展,护士要具备评判性思维,才能在护理患者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作为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已成为当代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当代国际护理教育和研究关注的热点。
那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一般由“教师示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总结”三个部分组成。
其教学模式单一,难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与我国的护理教育大部分是由中专逐渐发展而来有关。
虽然各个层次的护理教育在护理学基础这门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几乎相同,但教学目标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有差别的。
而且,“教学的中心是学习者的发展问题”。
笔者认为,学习者的发展问题就是学习者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单纯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主动吸取新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诱发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
首先,教师必须诱发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而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诱发又依赖于教师创造的各种机会。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诱发学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彭培艳
(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525000)
[摘要]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基础和主干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重点多、操作多等特点。
在教学中,实验操作课学时约占护基总教学时数的50%。
其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护理专业课程的掌握程度、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①更新教师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②诱发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
③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