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BIM 技术在我国地铁站的施工建造中得 到了一定应用,北京地铁平安里站、深圳地铁人民 南站、上海地铁元江路站、兰州地铁东岗站等在施 工建造中均采用了 BIM 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但 BIM 技术应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 平安里站在施 工中充分利用 BIM 技术的可视化及高度的信息集 成化特点,对风险巡视过程控制进行了深入研 究[3];人民南站在施工中运用 BIM 技术重点解决了 车站综合管线碰撞的问题[4];元江路站在施工中运 用 BIM+VR 技术在图纸审核、技术交底、优化施
的亲身体验,提高了他们对于突发火灾的应急处理
能力 .
图 6 (网络版彩图)孔洞预留
图 7 (网络版彩图)支吊架实景图
3.2 基于 BIM 的可视化应用
基于 BIM 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及施工信息管理 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应用广泛[9-10]. 根据 BIM 技术 的可视化、协调性及模拟性等特点,项目开展危险 源事故 VR 体验[9],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进行机 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智能定位,利用 BIM+技术强
(b)模型深化设计
(c)管道预制
(d)物料追踪
(e)现场拼装
图 12 (网络版彩图)BIM 协助装配化施 工实施的关键点
第3期
李 华等: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101
4 结语
通过南宁某地铁站项目开展 BIM 技术在施工 中的应用发现:在建模前创建机电、暖通、给排合深化设计,可优化管 线排布及孔洞预留,通过支吊架设计可避免施工中 的返工,并推进项目的进度,减少材料的浪费;施 工中运用 BIM+技术的可视化进行安全教育、三维 技术交底和机电安装放样,可强化现场作业人员的 安全防范意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复杂的工序和提高 作业精度和效率;通过 BIM+装配化施工,解决了 冷水机房常规设备机电安装周期长、空间紧张、返 工多等问题 .BIM 技术在某地铁站施工建造中的应 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为类似的施 工提供参考 .
100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第 32 卷
开始前制作了砌体施工交底 BIM 模型与砌体施工 模拟视频文件,使施工人员可以精确把控重点,切 实保障砌体砌筑应用点的实施 .
弊端通常表现为安装难、返工多、破坏多 . 借助于 工业化生产的趋势,采用 BIM 技术+装配化施工模 式(图 11、图 12),不仅有效解决了上述弊端,而 且还能突破常规设备机房安装周期长、安全隐患 大、后期维修难等问题 . 本项目以装配式的形式进 行冷水机房的安装,原本需花费 1 个月工期的标准 站冷水机房,现缩短至 2 d 完成,极大地节约了工 期,为冷水机房的提前交付创造了条件 .
工方案、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 践[5];东岗站在施工中充分发挥了鲁班与 Revit 系列 软件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构架 BIM 方案,同时在 三维交底、碰撞检查、4D 施工进度动态管控等方 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6]. 南宁某地铁站存在管线系统 错综复杂、工期紧张、质量要求高等难题,通过 BIM 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为项目创造了更大 的效益 .
3.1.1 模型搭建 BIM 模 型 最 能 体 现 BIM 的 核 心 价 值 , 所 有
BIM 技术相关应用的开展都是以模型的建立为前 提[7]. 不同于 Revit 软件中自带的常规族类型,南宁 某地铁站存在着大量类型及参数类别相似的异构族 构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形式 . 为避免重复建模, 促进模块化建模,不断建立、积累和完善族库, BIM 小组在建模前便开发创建了机电、暖通、给排 水等参数化专项构件族库,将其上传至企业云端, 同时也快速应用于模型的搭建中 . 如图 2 所示的机 房模型,在搭建时多次应用机电、暖通等族库中的 构件(图 3),极大地缩短了建模时间,提高了建模 效率 .BIM 小组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二维图纸,采用 Revit 软件进行建模 . 土建、机电、给排水等模型同 步进行搭建,完成后在同一场地模型或主体项目模 型上链接组装,整合为一个综合模型 .
3.1.2 管线综合深化设计 南宁某地铁站的水、电、通风与空调、消防等
各系统管线数量庞大,管线布局错综复杂 . 传统的 二维管线综合设计在可视化表达上有较大缺陷,尤 其是在管线密集交错、空间紧凑的地方,设计人员 在二维图纸上查找冲突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 这也 导致一些隐藏问题和管线间的碰撞矛盾难以彻底暴 露[8],给现场施工埋下了“隐患”. 而基于 BIM 技 术的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 题 . 在项目建设目标的约束之下,应用 BIM 技术进 行管线间的碰撞检测、预留洞口优化和综合支吊架 设计 .
(广西科技大学 a.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b.BIM 研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BIM 技术在未来的地铁工程建设行业愈加重要 . 以南宁某地铁站为
例,运用 BIM 技术对项目进行施工管理 . 施工中应用 BIM 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及信息化管理,开展危险源事故 VR
体验,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进行机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智能定位,利用 BIM+技术强化施工安全教育、提升技
术交底效果、实现机电安装智能放样 . 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施工中管线错综复杂、安全隐患多、施工质量要求
高、工期紧张等问题,对类似的项目施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BIM 技术;可视化仿真;VR 体验;施工安全;智能放样;装配式施工
图 11 装配式机房实施流程 (a)可视化交底(单位:mm)
图 10 (网络版彩图)现场施工放样
3.3 装配式机房的 BIM 应用
地铁工程本身位于地下且空间有限,在狭小的 空间内如何将各类管线、设备进行合理布局[11],避 免碰撞冲突和返工修改等突出问题,这对于管线的 设计和安装施工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 尤其是本 项目中的冷水机房,施工安装时要在有限的场地内 同时进行二次结构及综合管线施工,而传统施工的
前,通过管线模型和结构模型的组合,可以更准确
面对当前依旧严峻的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确保
地确定出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 . 直观、形象的 施工过程安全是本项目施工的硬性指标 . 为有效提
BIM 模型(图 6)用于砌筑施工交底时,更有利于工 升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深化后的车站 BIM
程人员的理解,避免了后期管线安装施工时对砌体 结 构 模 型 和 场 地 模 型 的 基 础 上 , 采 用 FUZOR、
98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施工质量要求高、 安全隐患多等系列难点,将 BIM 技术引入本项目 中 .BIM 应用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
第 32 卷
图 3 (网络版彩图)构件库
图 1 BIM 技术应用路线图
3 开展 BIM 施工应用
3.1 基于 BIM 的模型搭建及深化设计
图 4 (网络版彩图)管线冲突
图 2 (网络版彩图)机房模型
图 5 (网络版彩图)管线优化
第3期
李 华等: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99
2)优化预留洞口
化施工安全教育,提升技术交底效果,实现机电安
二维图纸表达的扁平化局限会引起工程人员的 装智能放样 .
理解偏差,加大了施工难度 . 在车站的砌筑施工之 3.2.1 BIM+VR 强化安全教育
训人员利用安全标志识别系统可以直观地预见、辨
通过 BIM 进行管线综合深化,在此基础上对 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培训人员在 VR 安全体验区
管线综合支吊架进行设计 . 在保证各专业施工工艺 以沉浸式主动体验的方式进行高处坠物、触电伤
和工序的前提下满足多专业对支吊架的不同需求, 害、火灾事故和机械伤害等体验(图 8). 对于这些
1)管线碰撞检测 本项目使用 Revit 软件建立暖通、机电、给排 水、电气等专业的三维管线模型,对其进行整合处 理后使用 Navisworks 软件进行全方位的碰撞检查 . 同时,基于碰撞检查的结果优化调整原设计的综合 管线,并对在碰撞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判,人 为报告进行审核调整,进而向设计院反馈修改意 见 . 图 4 中的风管与桥架发生了碰撞,应用 BIM 技 术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对桥架进行了调整,图 5 为 优化后的管线 .
中图分类号:TU71;U455.1
DOI:10.16375/45-1395/t.2021.03.016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相 比于传统二维的建筑表达方式,以三维表达和信息 技术为核心的 BIM 技术为建筑业的发展开辟了一 条全新的道路[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地 下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繁荣期,地下交通工程信息 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加速了 BIM 技术在地铁工程中 的应用和推广,而 BIM 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又是建 设数字铁路的必然选择[2],也将成为未来地铁工程 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因此,对于 BIM 技术在 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与探索很有必要 .
2 BIM 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以南宁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结合本项目结构
收稿日期:2020-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8008)资助 . 作者简介:李华,在读研究生 . *通信作者:邓朗妮,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健康监测及加固修复、BIM 技术研究与应用,E-mail:langni666@.
的二次返工,加快了项目进度,减少了材料浪费 . 3DMAX 软件,打造出 VR 质量安全体验区 . 南宁某
南宁某地铁站通过预留孔洞,基本避免了后期凿墙 地铁站的施工安全培训在进场前采用 BIM+VR 进
开洞,累计节约资金近 30 多万元 .
行沉浸式体验培训 . 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培
3)综合支吊架设计
第 32 卷 第 3 期 2021 年 9 月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2 No.3 Sep. 2021
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李 华 a,b,邓朗妮*a,b,廖 羚 a,b,李太升 a,b,赖律强 a,b
1 工程概况
南宁某地铁站车站主体斜跨路口,沿路口的东 西向布设 . 车站周边建筑密集,道路交通繁忙,车 流量大 . 该车站设计为地下二层,车站全长为 215.32 m,总建筑面积为 20 106.26 m2. 工程主体包 括车站主体、4 个出入口(1 个紧急疏散口)及 2 个风 亭,车站主体标准宽度为 19.7 m,采用全明挖作方 案施工 .
图 8 (网络版彩图)触电伤害
3.2.2 BIM+AR 提升交底效果 本项目制作了灭火器使用教程、安全疏散演练
及施工进场前安全教育等视频并上传至 AR 平台企 业云端,现场人员使用移动设备扫描相应物品进行 安全交底 . 为保障施工质量,对于工序复杂的砌筑、 抹灰和消声器安装等现场施工,使用 Navisworks、 Premiere 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表达方式简单易 懂、交底内容详尽充实,避免了传统施工交底模式 造成的交底不彻底、窝工、施工质量缺陷等问题 . 如图 9 所示,项目采用 BIM 技术对墙体进行建模, 建模过程与实际砌筑过程相一致 . 砌筑施工包含的 每一道工序,从砖的放置、灰缝及接槎错槎的控 制,到墙体拉结筋和构造柱钢筋的布置等,在执行 时均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要求,并于砌体工程
最后严格按图施工 . 在南宁某地铁站有限的空间进 “真实的”事故危害,从心底里充分意识到施工安
行多系统管线集中布置时,综合支吊架提高了管线 全教育的必要性;在真实的发生火灾的虚拟场景
布设的空间利用 . 图 7 是站厅层支吊架和管线现场 中,培训人员亲自使用消防灭火体验区陈设的灭火
安装的实景图 .
器,对于灭火器操作不当所引发的危险有更为深刻
图 9 (网络版彩图)砌筑施工交底
3.2.3 BIM+放样机器人实现精准放样 传统的机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精确放样需借助
于 CAD 图纸、红外线、卷尺、墨斗等,且单天放 样数量仅为 100 多个点 . 相较于传统的放样方式 , 全自动放样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配合使得 施工现场的放线难度大幅降低,准确性得到极大保 证[10]. 本站的支吊架、植筋点、预留套管位置等共 计 2 000 多个固定点需进行施工放样,采用 TRIM‐ BLE LM80 手持控制器搭配 TRIMBLE 建筑机器人 全站仪作业,单天放样便可达到 500 多个点,且仅 需 1 名工人和 1 名管理人员,见图 10. 放样结果实时 自动记录,并回传至企业云端,保证了施工能够与 设计符合,工作效率和作业精度均得到了提高 .
的亲身体验,提高了他们对于突发火灾的应急处理
能力 .
图 6 (网络版彩图)孔洞预留
图 7 (网络版彩图)支吊架实景图
3.2 基于 BIM 的可视化应用
基于 BIM 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及施工信息管理 在建设工程施工项目中应用广泛[9-10]. 根据 BIM 技术 的可视化、协调性及模拟性等特点,项目开展危险 源事故 VR 体验[9],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进行机 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智能定位,利用 BIM+技术强
(b)模型深化设计
(c)管道预制
(d)物料追踪
(e)现场拼装
图 12 (网络版彩图)BIM 协助装配化施 工实施的关键点
第3期
李 华等: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101
4 结语
通过南宁某地铁站项目开展 BIM 技术在施工 中的应用发现:在建模前创建机电、暖通、给排合深化设计,可优化管 线排布及孔洞预留,通过支吊架设计可避免施工中 的返工,并推进项目的进度,减少材料的浪费;施 工中运用 BIM+技术的可视化进行安全教育、三维 技术交底和机电安装放样,可强化现场作业人员的 安全防范意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复杂的工序和提高 作业精度和效率;通过 BIM+装配化施工,解决了 冷水机房常规设备机电安装周期长、空间紧张、返 工多等问题 .BIM 技术在某地铁站施工建造中的应 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为类似的施 工提供参考 .
100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第 32 卷
开始前制作了砌体施工交底 BIM 模型与砌体施工 模拟视频文件,使施工人员可以精确把控重点,切 实保障砌体砌筑应用点的实施 .
弊端通常表现为安装难、返工多、破坏多 . 借助于 工业化生产的趋势,采用 BIM 技术+装配化施工模 式(图 11、图 12),不仅有效解决了上述弊端,而 且还能突破常规设备机房安装周期长、安全隐患 大、后期维修难等问题 . 本项目以装配式的形式进 行冷水机房的安装,原本需花费 1 个月工期的标准 站冷水机房,现缩短至 2 d 完成,极大地节约了工 期,为冷水机房的提前交付创造了条件 .
工方案、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 践[5];东岗站在施工中充分发挥了鲁班与 Revit 系列 软件的优势,以此为基础构架 BIM 方案,同时在 三维交底、碰撞检查、4D 施工进度动态管控等方 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6]. 南宁某地铁站存在管线系统 错综复杂、工期紧张、质量要求高等难题,通过 BIM 技术在施工中的具体应用,为项目创造了更大 的效益 .
3.1.1 模型搭建 BIM 模 型 最 能 体 现 BIM 的 核 心 价 值 , 所 有
BIM 技术相关应用的开展都是以模型的建立为前 提[7]. 不同于 Revit 软件中自带的常规族类型,南宁 某地铁站存在着大量类型及参数类别相似的异构族 构件,且具有复杂的结构形式 . 为避免重复建模, 促进模块化建模,不断建立、积累和完善族库, BIM 小组在建模前便开发创建了机电、暖通、给排 水等参数化专项构件族库,将其上传至企业云端, 同时也快速应用于模型的搭建中 . 如图 2 所示的机 房模型,在搭建时多次应用机电、暖通等族库中的 构件(图 3),极大地缩短了建模时间,提高了建模 效率 .BIM 小组根据设计院提供的二维图纸,采用 Revit 软件进行建模 . 土建、机电、给排水等模型同 步进行搭建,完成后在同一场地模型或主体项目模 型上链接组装,整合为一个综合模型 .
3.1.2 管线综合深化设计 南宁某地铁站的水、电、通风与空调、消防等
各系统管线数量庞大,管线布局错综复杂 . 传统的 二维管线综合设计在可视化表达上有较大缺陷,尤 其是在管线密集交错、空间紧凑的地方,设计人员 在二维图纸上查找冲突时,往往会顾此失彼 . 这也 导致一些隐藏问题和管线间的碰撞矛盾难以彻底暴 露[8],给现场施工埋下了“隐患”. 而基于 BIM 技 术的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 题 . 在项目建设目标的约束之下,应用 BIM 技术进 行管线间的碰撞检测、预留洞口优化和综合支吊架 设计 .
(广西科技大学 a.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b.BIM 研究中心,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BIM 技术在未来的地铁工程建设行业愈加重要 . 以南宁某地铁站为
例,运用 BIM 技术对项目进行施工管理 . 施工中应用 BIM 的可视化仿真技术及信息化管理,开展危险源事故 VR
体验,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进行机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智能定位,利用 BIM+技术强化施工安全教育、提升技
术交底效果、实现机电安装智能放样 . 有效解决了地铁车站施工中管线错综复杂、安全隐患多、施工质量要求
高、工期紧张等问题,对类似的项目施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BIM 技术;可视化仿真;VR 体验;施工安全;智能放样;装配式施工
图 11 装配式机房实施流程 (a)可视化交底(单位:mm)
图 10 (网络版彩图)现场施工放样
3.3 装配式机房的 BIM 应用
地铁工程本身位于地下且空间有限,在狭小的 空间内如何将各类管线、设备进行合理布局[11],避 免碰撞冲突和返工修改等突出问题,这对于管线的 设计和安装施工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 尤其是本 项目中的冷水机房,施工安装时要在有限的场地内 同时进行二次结构及综合管线施工,而传统施工的
前,通过管线模型和结构模型的组合,可以更准确
面对当前依旧严峻的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确保
地确定出预留孔洞的位置和尺寸 . 直观、形象的 施工过程安全是本项目施工的硬性指标 . 为有效提
BIM 模型(图 6)用于砌筑施工交底时,更有利于工 升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深化后的车站 BIM
程人员的理解,避免了后期管线安装施工时对砌体 结 构 模 型 和 场 地 模 型 的 基 础 上 , 采 用 FUZOR、
98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紧张、施工质量要求高、 安全隐患多等系列难点,将 BIM 技术引入本项目 中 .BIM 应用技术路线如图 1 所示 .
第 32 卷
图 3 (网络版彩图)构件库
图 1 BIM 技术应用路线图
3 开展 BIM 施工应用
3.1 基于 BIM 的模型搭建及深化设计
图 4 (网络版彩图)管线冲突
图 2 (网络版彩图)机房模型
图 5 (网络版彩图)管线优化
第3期
李 华等: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99
2)优化预留洞口
化施工安全教育,提升技术交底效果,实现机电安
二维图纸表达的扁平化局限会引起工程人员的 装智能放样 .
理解偏差,加大了施工难度 . 在车站的砌筑施工之 3.2.1 BIM+VR 强化安全教育
训人员利用安全标志识别系统可以直观地预见、辨
通过 BIM 进行管线综合深化,在此基础上对 识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培训人员在 VR 安全体验区
管线综合支吊架进行设计 . 在保证各专业施工工艺 以沉浸式主动体验的方式进行高处坠物、触电伤
和工序的前提下满足多专业对支吊架的不同需求, 害、火灾事故和机械伤害等体验(图 8). 对于这些
1)管线碰撞检测 本项目使用 Revit 软件建立暖通、机电、给排 水、电气等专业的三维管线模型,对其进行整合处 理后使用 Navisworks 软件进行全方位的碰撞检查 . 同时,基于碰撞检查的结果优化调整原设计的综合 管线,并对在碰撞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判,人 为报告进行审核调整,进而向设计院反馈修改意 见 . 图 4 中的风管与桥架发生了碰撞,应用 BIM 技 术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对桥架进行了调整,图 5 为 优化后的管线 .
中图分类号:TU71;U455.1
DOI:10.16375/45-1395/t.2021.03.016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相 比于传统二维的建筑表达方式,以三维表达和信息 技术为核心的 BIM 技术为建筑业的发展开辟了一 条全新的道路[1].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促使地 下轨道交通建设进入了繁荣期,地下交通工程信息 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加速了 BIM 技术在地铁工程中 的应用和推广,而 BIM 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又是建 设数字铁路的必然选择[2],也将成为未来地铁工程 建设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因此,对于 BIM 技术在 地铁施工中的应用与探索很有必要 .
2 BIM 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以南宁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结合本项目结构
收稿日期:2020-1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68008)资助 . 作者简介:李华,在读研究生 . *通信作者:邓朗妮,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健康监测及加固修复、BIM 技术研究与应用,E-mail:langni666@.
的二次返工,加快了项目进度,减少了材料浪费 . 3DMAX 软件,打造出 VR 质量安全体验区 . 南宁某
南宁某地铁站通过预留孔洞,基本避免了后期凿墙 地铁站的施工安全培训在进场前采用 BIM+VR 进
开洞,累计节约资金近 30 多万元 .
行沉浸式体验培训 . 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培
3)综合支吊架设计
第 32 卷 第 3 期 2021 年 9 月
广西科技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2 No.3 Sep. 2021
BIM 技术在南宁某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
李 华 a,b,邓朗妮*a,b,廖 羚 a,b,李太升 a,b,赖律强 a,b
1 工程概况
南宁某地铁站车站主体斜跨路口,沿路口的东 西向布设 . 车站周边建筑密集,道路交通繁忙,车 流量大 . 该车站设计为地下二层,车站全长为 215.32 m,总建筑面积为 20 106.26 m2. 工程主体包 括车站主体、4 个出入口(1 个紧急疏散口)及 2 个风 亭,车站主体标准宽度为 19.7 m,采用全明挖作方 案施工 .
图 8 (网络版彩图)触电伤害
3.2.2 BIM+AR 提升交底效果 本项目制作了灭火器使用教程、安全疏散演练
及施工进场前安全教育等视频并上传至 AR 平台企 业云端,现场人员使用移动设备扫描相应物品进行 安全交底 . 为保障施工质量,对于工序复杂的砌筑、 抹灰和消声器安装等现场施工,使用 Navisworks、 Premiere 制作可视化交底视频,表达方式简单易 懂、交底内容详尽充实,避免了传统施工交底模式 造成的交底不彻底、窝工、施工质量缺陷等问题 . 如图 9 所示,项目采用 BIM 技术对墙体进行建模, 建模过程与实际砌筑过程相一致 . 砌筑施工包含的 每一道工序,从砖的放置、灰缝及接槎错槎的控 制,到墙体拉结筋和构造柱钢筋的布置等,在执行 时均符合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要求,并于砌体工程
最后严格按图施工 . 在南宁某地铁站有限的空间进 “真实的”事故危害,从心底里充分意识到施工安
行多系统管线集中布置时,综合支吊架提高了管线 全教育的必要性;在真实的发生火灾的虚拟场景
布设的空间利用 . 图 7 是站厅层支吊架和管线现场 中,培训人员亲自使用消防灭火体验区陈设的灭火
安装的实景图 .
器,对于灭火器操作不当所引发的危险有更为深刻
图 9 (网络版彩图)砌筑施工交底
3.2.3 BIM+放样机器人实现精准放样 传统的机电管线与设备安装的精确放样需借助
于 CAD 图纸、红外线、卷尺、墨斗等,且单天放 样数量仅为 100 多个点 . 相较于传统的放样方式 , 全自动放样机器人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配合使得 施工现场的放线难度大幅降低,准确性得到极大保 证[10]. 本站的支吊架、植筋点、预留套管位置等共 计 2 000 多个固定点需进行施工放样,采用 TRIM‐ BLE LM80 手持控制器搭配 TRIMBLE 建筑机器人 全站仪作业,单天放样便可达到 500 多个点,且仅 需 1 名工人和 1 名管理人员,见图 10. 放样结果实时 自动记录,并回传至企业云端,保证了施工能够与 设计符合,工作效率和作业精度均得到了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