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项训练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图中所涉及到的物质均为常见的化合物,图中“—”表示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其中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氧化物,Z是紫红色固体,L为蓝色絮状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种。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N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2 3 Ca(OH)2+Na2CO3=CaCO3↓+2NaOH除锈
【解析】
【分析】
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A与X反应后生成B与C,所以A为过氧化氢,B为水,C为氧气。

X为二氧化锰;Z是紫红色固体,则Z为铜,E为氧化铜;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碳酸钙;Y为氧化物,能与B(水)反应生成D,D与M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Y为氧化钙,D为氢氧化钙,则M为碳酸钠,G为氢氧化钠;L为蓝色絮状沉淀,则L为氢氧化铜沉淀;G(氢氧化钠)与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则H为硫酸铜,N为硫酸。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故填H2O2。

(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反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③是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属于化合反应,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⑤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⑥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共3种,故填3。

(3)反应④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4)N为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可以用来除锈,故填除锈。

2.某白色固体可能由CuSO4、Na2CO3、Na2SO4、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某同学完成探究,探究流程如图: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可能有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CuSO4、Na2SO4 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 BaCO3+2HNO3=
Ba(NO3)2+H2O+CO2↑
【解析】
【分析】
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能溶于稀硝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全部溶解,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所以样品中一定不含硫酸钠,一定含有氯化钡和碳酸钠;无色溶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钡会引入氯离子,所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Na2SO4,可能有NaCl;
(2)反应①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3)反应②是碳酸钡沉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NO3=Ba(NO3)2+H2O+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已知溶液X中的阴离子是
Cl﹣,请回答:
(1)溶液X是___(填化学式),试剂A的名称是___。

(2)若B是氧化物,则该反应在生活中常用于___。

(3)若C是单质,则浅绿色溶液中溶质的名称是___。

(4)若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HCl 紫色石蕊试液除铁锈氯化亚铁 Cu(OH)2+2HCl=CuCl2+2H2O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析可知黄色溶液、蓝色溶液、浅绿色溶液都是盐的溶液,能够三种物质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且带颜色的盐的只有酸的溶液,所以X应该为酸,且溶液X中的阴离子是Cl-,所以X为稀盐酸。

【详解】
(1)溶液X是HCl;和酸反应生成红色溶液的就是紫色石蕊试液;
(2)X为稀盐酸,B是氧化物,它们生成的是黄色溶液,则该反应在生活中常用于除铁锈;
(3)X为稀盐酸,C是单质,它们生成的是浅绿色溶液,可推测C为铁,浅绿色溶液中溶质为氯化亚铁;
(4)X为稀盐酸,D是碱,它们生成的是蓝色溶液,可推测D为氢氧化铜,则反应方程式为Cu(OH)2+2HCl=CuCl2+2H2O
【点睛】
本题为推断题,做这类题目关键是从题干中根据所学知识找出题眼——突破口,然后顺藤摸瓜理出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并判断出各物质。

4.如图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其中A为黑色单质,D为紫红色单质,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

“→”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的一种用途_____;
(3)A→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C+2CuO
2Cu+CO 2↑ 【解析】
【分析】
A 为黑色单质,D 为红色单质,A 能够转化为
B ,因此A 是碳,碳和氧化铜产生铜,则D 为铜;B 、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且B 能够转化为铜,因此B 是一氧化碳,C 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C 为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以及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故填: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2)B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因此可以作为燃料或冶炼金属;故填: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3)碳和氧化铜高温得到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C+2CuO 2Cu+CO 2↑。

5.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化学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稀硫酸、氢氧化钠、酚酞、碳酸钠、硝酸钡等五瓶无色溶液,现将其任意编号:A B C D E 、、、、,然后两两组合进行实验,其部分现象如下表:
①写出溶液B C 、中溶质的化学式:B _____,C _____。

②写出溶液D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22.8g 溶于水,再加入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24H SO ()32Ba NO ()233332Na CO Ba NO BaCO 2NaNO +↓+ 62.3%
【解析】
【分析】
物质中两两混合能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为稀硫酸和碳酸钠,则B 、D 分别为稀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物质中两两混合,溶液变红的有氢氧化钠+酚酞、碳酸钠+酚酞,应为D+E 溶液变红,所以D 为碳酸钠,E 为酚酞,B 为稀硫酸,D+C 产生沉淀,所以C 为硝酸钡,A
为氢氧化钠。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B 的化学式为H 2SO 4,C 的化学式为Ba(NO 3)2;
D 为碳酸钠,C 为硝酸钡,D 与C 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方程式为:
()233332
Na CO Ba NO BaCO 2NaNO +↓+ (2)氯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设氯化钙的质量
为x , 2233CaCl +Na CO =CaCO +2NaCl
111106x
100g 10.6%↓⨯
111x =10610010.6%
g ⨯ x=11.1g
所以固体中氯化钠的质量为22.8g-11.1g=11.7g 氯化钙中氯元素的质量为
71111×100%×11.1g=7.1g, 氯化钠中氯元素的质量为35.558.5
×100%×11.7g=7.1g, 所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为7.1g+7.1g=14.2g 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222.8g g
×100%≈62.3%。

6.在如图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红色金属单质,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C 、D 为黑色粉末,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G 为难溶性物质,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1用化学式表示:D______ G______
()2写出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光合作用生成的淀粉在人体内变成葡萄糖()6126C H O ,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同时放出热量,写出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C 4BaSO 2424Ca(OH)CuSO Cu(OH)CaSO +=↓+
61262
22C H O 6O 6CO 6H O ++酶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为红色金属单质,A 是铜,B 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B 是二氧化碳,C 、D 为黑色粉末,C 是氧化铜,D 是碳,E 是硫酸铜,F 为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F 是氢氧化钙,G 为难溶性物质,G 是硫酸钡,H 为难溶性蓝色物质,H 是氢氧化铜。

()1用化学式表示:D 是C ,G 是BaSO 4。

()2E 与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424Ca(OH)CuSO Cu(OH)CaSO +=↓+。

()3 葡萄糖发生缓慢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1262
22C H O 6O 6CO 6H O ++酶。

7.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 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H 是一种补钙剂。

请回答:
(1)写出A 、C 的化学式:A__________; C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 4 H 2O 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A ~H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 是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 是氧气,D 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 是二氧化碳,C 是水;根据E 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E 和水会发生反应,所以E 是氧化钙,F 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G 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H 是碳酸钙,H 是一种补钙剂,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已知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 是甲烷,化学式为CH 4;C 为水,化学式为H 2O ; (2)反应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所以
“内项结合,外项结合”,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8.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

A和 D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E是应用广泛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俗称_____________,物质B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____,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

(2)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C在生产上的用途有_______(写一种)。

【答案】熟石灰氧化物 CuSO4 CuSO4 +Fe = Fe SO4 + Cu 置换反应除铁锈
【解析】
本题是框图型推断题。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A和D是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则A和D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中一种,E是应用广泛的金属,E是铁,D与E能相互反应,则D是硫酸铜,A是氢氧化钙;C能与铁反应,C能生成硫酸铜,C是硫酸, B能与硫酸反应,B能转化为氢氧化钙,则B可能是氧化钙,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

因此:
(1) A氢氧化钙,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物质B是氧化钙,所属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D是硫酸铜,化学式CuSO4;
(2)D与E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CuSO4 +Fe = Fe SO4 + 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3)C是硫酸,在生产上的用途是除铁锈。

9.如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和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又称为_________反应。

【答案】(1)Na2CO3HCl
(2) BaCl2+Na2CO3==BaCO3↓+2NaCl Mg+2HCl==MgCl2+H2↑
(3) 复分解中和
【解析】
分析:对于给定物质在表格转化中的解决,可以采取先综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后将之与表格对应的方法解决.本题中H2SO4是整个反应中的核心,而给定的物质中有三种物质与之能够反应,所以要从这一点进行突破.
解:在给定的转化关系中,硫酸与甲、乙、丁三种物质反应,而甲、乙、丙、丁(Mg、BaCl2、Na2CO3、HCl)中只有HCl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丙为HCl.而丁只能够和硫酸和盐酸都反应,所以丁为Mg.
在剩余物质(BaCl2、Na2CO3)中,既能与硫酸反应,也能与Ca(OH)2反应的是Na2CO3,所以乙为Na2CO3,则甲为BaCl2.
所以甲 Mg;乙 BaCl2;丙 Na2CO3;丁 HCl.
故答案:
(1)Na2CO3;HCl;
(2)BaCl2+Na2CO3=BaCO3↓+2NaCl; Mg+2HCl=MgCl2+H2↑;
(3)复分解;中和.
点评:解答时可以先将表格分析,可以看出在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有三种能够和硫酸反应,只有丙不与之反应,所以先确定丙为HCl.
10.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
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 Cu2+、K+、H+
【解析】
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
(4)根据题(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
是 Cu2+、K+、H+。

11.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为红色固体,C是胃液的主要成分,E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C 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② __________ .
【答案】HCl Fe 2O 3+3CO
高温2Fe +3CO 2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化学常见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 是盐酸,B 为红色固体且B 能和盐酸反应,则B 是氧化铁,氧化铁转化成A ,A 和盐酸反应,则A 是铁,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 和盐酸会发生反应,则E 是碳酸钠,D 和盐酸、碳酸钠反应,则D 是氢氧化钠。

【详解】
(1)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 是盐酸,物质C 的化学式为HCl 。

(2)B 是氧化铁,氧化铁转化成A ,A 和盐酸反应,则A 是铁,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Fe O 3CO 2Fe 3CO 高温++ ,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 是盐酸,D 和盐酸、碳酸钠反应,则D 是氢氧化钠,②的化学反应
方程式为()2332Na CO +Ca OH =CaCO +2NaOH ↓。

【点睛】
C 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则C 是盐酸,B 为红色固体且B 能和盐酸反应,则B 是氧化铁,E 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 和盐酸会发生反应,则E 是碳酸钠。

12.A 、B 、C 、D 、E 、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 俗称生石灰,C 是最常用的溶剂,C 与F 元素组成相同。

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D的一种用途_____。

(3)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aO 做建筑材料 CaO+H2O=Ca(OH)2
【解析】
【分析】
根据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俗称生石灰,所以A是CaO,C是最常用的溶剂,所以C是H2O,C与F元素组成相同,F会转化成C,所以F是H2O2,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E是O2,氧气和水可以互相转化,D会转化成水、氧化钙,所以D是CaCO3,氧化钙会转化成的B会转化成水,所以B是Ca(OH)2,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根据推断A是CaO;
(2)D是CaCO3,它的一种用途是:做建筑材料;
(3)A生成B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3.A~E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E是一种蓝色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有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写出C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 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 分解反应改良酸性土壤等
【解析】
【分析】
A与D的反应常用作实验室制取氢气,则A与D一种是酸,另一种是锌,E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E通常是硫酸铜溶液,D能与E反应,所以D是锌,A是酸,通常是稀硫酸,A 能生成E,所以推理正确,由于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B与C一种是
碱,一种是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通常是金属氧化物,所以B可能是氧化钙,C可能是氢氧化钙,代入发现推理合理。

【详解】
(1)由分析知,物质A是稀硫酸,它的化学式为:H2SO4;
(2)反应①是稀硫酸生成硫酸铜,所以它的化学方程式为:CuO+ H2SO4=CuSO4+ H2O或Cu(OH)2+ H2SO4=CuSO4+ 2H2O;
(3)图中有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金属氧化物与酸、碱与酸、盐与酸的复分解反应,有金属氧化物生成碱的化合反应,没有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知C可能是氢氧化钙,它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填:改良酸性土壤。

14.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如图所示,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溶液呈蓝色,G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D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来堆砌物质。

请选择合适的物质盖完房子:
(1)写出C和G的化学式:C_____,G_____。

(2)从烟囱中出来的气体为_____(填名称)。

(3)写出F→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盖房子”的物质中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在第一层的下面再挖出一层做地下停车场,若左边的物质是大理石,则右边的物质可能是_____。

【答案】NaOH H2SO4二氧化碳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OH+H2SO4=Na2SO4+2H2O 水或氧化钙
【解析】
【分析】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B的溶液呈蓝色,则B铜的盐溶液;G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G是稀硫酸;D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则推D为二氧化碳;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结合图,可推测A为铁、B为硫酸铜溶液、C为氢氧化
钠溶液、D 为二氧化碳、E 为稀盐酸,F 为碳酸钠,G 是稀硫酸。

【详解】
(1)根据“上下相邻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左边物质能转化为右边物质”,结合图,可推测A 为铁、B 为硫酸铜溶液、C 为氢氧化钠溶液、D 为二氧化碳、E 为稀盐酸,F 为碳酸钠,G 是稀硫酸,故C 和G 的化学式分别为: 24NaOH H SO ,。

(2)从烟囱中出来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3)反应F→C ,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Na CO +Ca(OH)=CaCO +2NaOH 。

(4)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盖房子”的物质中能发生中和反应的为: 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

(5)在第一层的下面再挖出一层做地下停车场,若左边的物质是大理石,则右边的物质可能是水或氧化钙。

【点睛】
B 的溶液呈蓝色,则B 铜的盐溶液;G 是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则G 是稀硫酸;D 的固体常用于人工降雨,则推D 为二氧化碳。

15.A ~F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己知A 、B 、C 、D 、E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 俗称纯碱,F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请回答:
(1)写出A 、D 、F 的化学式:A_____,B_____,D_____.
(2)写出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C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实验室为什么不能用F 制取氢气_____
【答案】O 2 CO 2 H 2SO 4 灭火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置换反应 产生的氢气不纯(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C 俗称纯碱,故C 是碳酸钠;F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故F 是水,水能与A 相互转化,故A 可能是氧气,C 能与B 相互转化,B 能由A 生成,故B 可能是二氧化碳;A 、B 、C 、
D 、
E 是不同类别的物质,
F 能生成E ,故E 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能
与酸反应,故D 可能是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 是氧气,B 是二氧化碳,D 可以是稀硫酸,故填:O 2;CO 2;H 2SO 4;
(2)B 是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C 是碳酸钠,E 是氢氧化钙,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灭火; Ca (OH )2+Na 2CO 3=CaCO 3↓+2NaOH ;
(3)图中物质间的转化有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化钙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到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4)F 是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产生的氢气不纯(合理即可)。

16.如图是一个“珠漏”,A 首先漏下,A ﹣F 分别代表6种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氧气、木炭、碳的某种氧化物、铁、四氧化三铁、硝酸铜。

珠子漏下的规则:①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
②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从而实现按A ﹣B ﹣C ﹣D ﹣E ﹣F 的顺序漏下。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

(2)A 与B 反应的现象是____。

(3)物质C 的用途是____。

(4)E 与F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答案】CO 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2C+Fe 3O 4 高温
3Fe +2CO 2↑ 【解析】
【分析】
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木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是56,四氧化三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2,硝酸铜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8。

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因为相对分子质量第二大的第一个漏下,故A 是硝酸铜;先漏下的珠子带动下一颗相互间能反应的珠子漏下,硝酸铜能与铁反应,故B 是铁;铁能与氧气反应,故C 是氧气;氧气能与一氧化碳反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故D 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故E 是四氧化三铁,碳具有还原性,能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故F 是木炭。

【详解】
(1)上述“碳的某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 。

(2)A 与B 的反应是:Fe+Cu(NO 3)2=Fe(NO 3)2 +Cu ,反应的现象是固体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3)物质C 是氧气,氧气可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4)E 与F 发生的反应是四氧化三铁与木炭之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Fe 3O 4 高温3Fe +2CO 2↑。

【点睛】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现有A 、B 、C 、D 、E 五种溶液,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溶液C 与其它四种溶液均能发生反应。

请回答: (1)C 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
(2)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

【答案】(1)碳酸钠;(2)Ca(OH)2+2HCl==CaCl 2+2H 2O ,复分解。

【解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条件: H 2SO 4+ HCl=不反应;Ca(OH)2+ BaCl 2=不反应,所以溶液C 是碳酸钠。

18.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 为黑色固体,C 为难溶性钙盐,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 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E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反应中,一定不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答案】C CO 2+Ca (OH )2═CaCO 3↓+H 2O 置换
【解析】
【分析】
A 、
B 、
C 、
D 、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不同物质,所以A 为C ,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CO 还能和氧气反应,所以B 为CO ,E 为CO 2,D 为H 2CO 3,C 为难溶性钙盐,所以C 为CaCO 3,则A 是碳。

【详解】
(1)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 为黑色固体,化学式为:C 。

(2)E →C 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