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最新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第一步。
如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和开拓学生分析、思考与动手能力,已成为当前众多技工院校积极研究和探索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近年来在校人数不断增加,受师资力量、实验仪器设备、场地资金等限制,在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问题。
1.实验按理论课设置,多年内容改变不大,学生按指导的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很难达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实验教学仅仅是为了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紧密,并且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太轻。
实验学时少,无法安排更多的实验。
3.实验项目中,多为验证性实验,而无设计性实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其综合运用能力。
4.教学组织模式千篇一律。
每个学生实验时间、内容、进度、要求、考核统一。
没有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实验能力的差异,没有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不利于提高教学要求、教学质量和发现有特长的人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探索。
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重视学生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果。
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如果预习过实验指导书,对该次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内容和可能得到的结果心中有数,那么,实验过程一般比较顺利,花的时间少,学到的东西多,对实验比较喜欢;相反,没有预习的学生,进到实验室不知到底做什么 ?不知从何下手,一边翻指导书一边做,花的时间多,学不到东西。
做实验感到很累,嫌实验麻烦,敷衍了事。
如果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光看指导书,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际的仪器设备。
只能对实验步骤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离开实际的仪器设备预习效果并不好。
如果让学生在实验室预习,目前的实际情况又不允许,因此,可以引入虚拟实验,学生通过 MULTISIM软件先在电脑上对实验内容虚拟仿真一遍,不仅对实验步骤清楚了,而且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各种数据、波形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到实验室做实际操作实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改革实验内容,建立新的实验模式。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三种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新的实验模式,改革实验内容。
将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扭转到以部分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内容,采用应用技术与基本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既侧重实际操作,又强化实验课所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训练内容,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使在有限时间内发挥更大的效能。
对综合性实验,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在
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开展实验研究,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养成独立思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实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支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自己提出的有独特构想的实验课题,实验室为其提供实验场地、安排实验时间。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虚实结合,软硬结合。
充分发挥计算机模拟实验的作用,我们可以在每个实验室配备计算机,安装
Multisim2001 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多种分析仪器仪表和完备的分析功能。
并且用户界面友好,整个操作界面就像一个电子实验工作台,尤其是多种可放置到设计电路中的虚拟仪表很有特色。
绘制电路所需的元器件和仿真分析所需的仪器仪表均可用鼠标直接拖动放到屏幕上,通过鼠标连线,生成完整的电路,省去了用实际元器件安装调试电路的过程,既经济又高效。
分析调试过程中,元器件的参数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仿真,以验证设计正确与否,这样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同时通过软件可以认识很多实验室不能提供的新器件。
比如阻容耦合放大器的有关实验,由于涉及到的分立元件较多,各因素之间关系较复杂,许多问题不易发现,经软件仿真后,观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如有问题,可利用虚拟的测试仪器监测各点参数,可以较快地找到问题所在,有针对地改进自己的设计。
(四)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开展探索式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把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肯思考、会思考,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过程。
当实验不能出现预期结果的时候,有的学生往往简单地得出“设备故障,实验不能进行下去”的结论,或等待老师来包办处理。
这时,指导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深入地查找问题的症结,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三、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设想实验教学的考核重在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上的灵活运用。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开卷与闭卷、实验理论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
(一)强化随堂考核,突出素质评价。
完成综合性实验,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应占平时成绩的 30%,通过预习报告,
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
平时成绩占总评的50%,在记
录学生平时成绩时不要单纯看基本操作技能,要注意学生思想的火花,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总结。
(二)完善期末考核,注重考察能力。
期末考核采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这一部分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的 25%。
操作考试考查学生对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的仪器操作水平,数据测量方法与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以综合性实验为考查内容,
占总评的 25%。
总之,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巩固理论教学、强化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在争取更多投入、改善硬件条件的同时,积极研究和探索,寻求合适的实验管理方式,优化实验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