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中秋赏桂的诗词《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日休中秋赏桂的诗词《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赏桂的诗作。

前两句“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夜景,将飘落的沾着露珠的桂花,比喻成从中散落下来的玉珠,描绘了一个空灵幽静的“夜赏月桂图”,富有动感,梦幻迷离,宛若仙境。

首句描述了桂花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场景,意境十分幽美,奠定了全诗轻松愉悦的基调。

次句写诗人捡起殿前的桂花,而这桂花被诗人认为是月宫中坠下来的,那必定是不同寻常的。

同时,作者的这一举动有“月中折桂”的意味,表明诗人此时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后两句由写实转入神话传说,言不知月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应该是广寒宫中的嫦娥洒下凡间的吧。

语言质朴,活泼俏皮,想象奇特,配合所写之景,将诗人的闲适心境体现出来,透露诗人对桂花的怜爱,展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扩展阅读:皮日休的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

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

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

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

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
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扩展阅读:皮日休的成就
他曾经编纂自己的著作《文薮》。

他曾经中过进士,当过太常博士官,后来参加黄巢起义,任翰林学士。

因此,新旧《唐书》不为他立传。

关于他的死有不同说法。

有的说黄巢怀疑他作的赋文讥讽自己,遂杀害了他(见《全唐诗小说》);有的说黄巢兵败,他被唐室杀害;有的说他死于吴越之地,并未参加黄巢起义(见《老学庵笔记》)等等。

他的遣作有《皮子文薮》,内收其文200篇,诗1卷。

他的不少著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思想家”。

鲁迅评价皮日休“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

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新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