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育萃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育萃中学2018年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错误的是()
A.0.1 mol·L-1的氨水与pH=1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c(NH4+)>c(SO42-)>c(H+)>c(OH-)
B.10mL 0.2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与3 mL 1 mol·L-1的硝酸混合:
c(NO3-)>c(Na+)>c(H+)>c(CH3COO-)>c(OH-)
C.在NaHS溶液中一定有:c(Na+)+c(H+)=c(HS-)+c(OH-)+2c(S2-)
D.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c(Cl-)>c(NH4+)>c(H +)>c(OH-)
参考答案:
答案:D
2. 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
B.卤化氢的键长按H﹣F、H﹣C1、H﹣Br、H﹣I的顺序依次减小
C.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减弱
D.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Cl2、Br2、I2的顺序由难变易
参考答案:
A
考点: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A.氯化银是白色固体,溴化银是淡黄色固体,碘化银是黄色固体;
B.原子半径越大,原子间的键长就越长;
C.卤化氢的还原性随着卤原子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
D.卤素单质和氢气化合容易程度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解答:解:A.氯化银是白色固体,溴化银是淡黄色固体,碘化银是黄色固体,所以卤化银的颜色按AgCl、AgBr、AgI 的顺序依次加深,故A正确;
B.原子半径越大,原子间的键长就越长,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卤化氢的键长按H﹣F、H﹣C1、H﹣Br、H﹣I的顺序依次增大,故B错误;
C.卤化氢的还原性随着卤原子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强,所以卤化氢的还原性按HF、HCl、HBr、HI的顺序依次增强,故C错误;
D.氟气和氢气在黑暗处爆炸,氯气和氢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氢气和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碘和氢气在不断加热条件下反应,且反应较慢,所以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F2、
Cl2、Br2、I2的顺序由易变难,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解答即可,此考点还经常考查原子半径、单质的氧化性、氢化物的稳定性等递变规律,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答,注意卤化银中氟化银是可溶性物质.
3. 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把四根洁净的金属条A、B、C、D轮流放置在浸有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

在每次轮流实验时,记录了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D与Cu之间电子流动方向为Cu→D
B.A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C.B金属不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铜。

D.B金属可能是最强的还原剂;
参考答案:
C

4. 下列对化学用语的理解正确的是()
A.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表示12C原子或13C原子
B.比例模型可以表示CO2分子或SiO2分子
C.电子式可以表示羟基或氢氧根离子
D.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盐酸和NaOH溶液的反应,也可以表示醋酸和氨水的反应
参考答案:
A

5. 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SO2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
①品红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溴水;④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⑤含I2的淀粉溶液。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A

6.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0.84 g晶体中阴离子数为0.01N A
②常温下,1L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之和大于0.1 N A
③常温常压下,0.3molCl2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目为0.3 N A
④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 N A
⑤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分子数为N A
⑥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等于N A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
【答案解析】B 解析:①0.84 gNaHCO3晶体为0.01mol,其中阴离子数为0.01N A故①正确,②常温下,1L0.1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溶质碳酸钠0.1mol,由于碳酸根离子部分水解,导致溶液中阴离子大于0.1mol,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之和大于
0.1N A,故②正确,③常温常压下,0.3molCl2通入水中,只有部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反应转移的电子小于0.3mol,转移的电子数目小于
0.3N A,故③错误,④7.8g Na2S和Na2O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78,故7.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两种物质中阴离子个数均为1,故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 N A,故④正
确,⑤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2.4LSO3的物质的量,故⑤错误,⑥标准状况下,22.4LNO的物质的量为1mol、11.2L 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二者反应后生成了1mol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平衡,所以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小于N A,故⑥错误,故①②④正确,故B正确;
故答案选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⑥为易错点,注意明确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的转化平衡。

7. 在电解水时,为了增强导电性,加入的电解质最好选用
A.NaOH B.HCl C.NaCl D.CuSO4
参考答案:

8. 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 n+离子及a值可能为
A.Fe2+、2 B.Ba2+、0.5 C.Al3+、1.5 D.Mg2+、1
参考答案:
D

9.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C.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D.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NO3-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水解离子方程式正确的

( )
A.NH4++H2O NH3·H2O+H+B.HCO3—+H2O H3O++CO32-C.CO32-+2H2O H2CO3+2OH-D.Fe3++3H2O Fe(OH)3↓+3H+
参考答案:
A

11. 下表是五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 sp(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时五种银盐的饱和溶液中,c(Ag+)最大的是Ag2SO4溶液
B.在氯化银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可以生成黑色的Ag2S
C.25℃时,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两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Cl固体形成饱和溶液,则两溶液中AgCl的溶度积相同,且两溶液中c(Ag+)也相同D.AgBr沉淀可以转化成AgI沉淀,而 AgI沉淀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成AgBr 沉淀
参考答案:
C

12. 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a的左侧液面一定会下降 B.左侧液面装置a比装置b的低
C.装置b中的铁钉腐蚀最严重 D.装置C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参考答案:
B

13.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该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
B. 化合物YW3遇水能强烈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
C. 离子化合物YX5假如存在。

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D. 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

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
制取单质Z
参考答案:
D
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即Z是铝元素。

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所以X是氢元素或锂元素,Y是氮元素,W是氯元素。

A、根据性质可知,AlN 形成的晶体是原子晶体,选项A正确;B、化合物YW3即NCl3遇水强烈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选项B正确;C、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YX5是一种是否存在尚待确证的化合物,假如存在,该物质即NH4H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氢气,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该溶液是氨水,选项C正确;D、工业上通过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单质铝。

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不能导电,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4. 天津是我国研发和生产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基地。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含锂的二氧化钴(LiCoO2),充电时LiCoO2中Li被氧化,Li+迁移并以原子形式嵌入
电池负极材料碳(C6)中,以LiC6表示。

电池反应为LiCoO2 + C6 CoO2 + LiC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LiC6 - e- == Li + C6
B.放电时,电池的正极反应为 CoO2 + Li+ + e- == LiCoO2 ,
C.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参考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电化学原理的考查。

充电时是电解池,电解池的电极叫阴、阳极,且反应物为LiCoO2,故A项错误。

放电时为原电池,正极上是Li+得到电子,变为LiCoO2,正极反应为:CoO2+Li+e-=LiCoO2,负极反应为:LiC6-e-=Li++C6,B项正确。

C项中醇、酸均可以与锂反应,不合要求,应选用能导电且不与锂反应的物质作电解质。

由于锂的摩尔电子质量小,故比能量较高。

高考考点:电化学原理
易错提醒:对原电池、电解池的装置的名称及原理的区别掌握不透,易错选A、C
备考提示:电化学原理是高考的必考点,对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应掌握。

热点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有关原电池、电解池的计算。

15.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N2和O3混合气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 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和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 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 16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臭氧由3个氧原子构成,则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不相等,A错误;B.甲基和羟基均含有9个电子,则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B正确;C.常温常压下22.4LO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与28gCO即1molCO含有的分子数不相等,C错误;D.16gCH4与18gNH4+所含质子数不相等,分别是10mol、11mol,D错误,答案选B。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熔点、沸点数据如下:
物质Al Al2O3Fe Fe2O3熔点/℃660205415351462
沸点/℃246729802750---
I.(1)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 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

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 ( 填“合理”或“不合理”).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

该实验所用试剂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3)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填序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浓硫酸 B.稀硫酸C.稀硝酸D.氢氧化钠溶液
II.实验研究发现,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硝酸的浓度越稀,对应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
价越低。

为了测定熔融物中两种金属的物质的量
之比,某同学取一定量上述的熔融物与足量很稀
的硝酸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气体放出。

在反
应结束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与产生的沉淀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逐滴加入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定量玻璃仪
器图中OC段没有沉淀生成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由上述图形分析可知,溶液中结合OH-能力最强的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下同)、最弱的离子是。

若测定F点沉淀的质量,需对混合物进行:过滤、、、称量。

(3)通过上图数据试计算,熔融物中两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
n(Fe):n(Al)= 。

参考答案:
I.(1)合理
(2)NaOH 2Al+2OH-+2H2O=2AlO2-+3H2↑
(3)B 熔融物在一定条件下与浓硫酸或稀硝酸反应,产生有毒气体,而且消耗的两种酸量又多;熔融物中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II.(1)滴定管 H++OH-=H2O
(2) H+ NH4+洗涤、干燥
(3) n(Fe):n(Al)=3:1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芳香化合物A()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其他产物和水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A的分子式
(2)1molA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充分反应消耗氢氧化钠 mol
(3)有机物C可以由乳酸()经过几步有机反应制得,其中最佳的次序是:
a.消去、加成、水解、酸化b.氧化、加成、水解、酸化
c.取代、水解、氧化、酸化d.消去、加成、水解、氧化
(4)写出由E制得F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是
(5)有机物B与乙酸酐(CH3COOCOCH3)直接反应制得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分子式C9H8O4),满足以下条件的阿司匹林的同分异构体有种,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是3:2:2:1的结构简式:、
①苯环上只含有两个侧链②有两个酯基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参考答案:
18. I.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下表为一些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写出硅高温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Ⅱ.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理想方法之一。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循环系统实现光分解水制氢。

反应过程中所需的电能由太阳能光电池提供,反应体系中I 2和Fe 3+等可循环使用。

(1)写出下列电解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电解池A 。

电解池B 。

(2)若电解池A 中生成 3.36 L H 2(标准状况),计算电解池B 中生成Fe 2+
的物质的量
为 mol
Ⅲ. 在一定的温度下,把2体积N2和6体积H2分别
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 2NH3(g);△H<0
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为7体积。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保持上述反应温度不变,设a、b、c分别表示加入的N2、H2 和NH3的体积,如果反应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量仍与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①a==1,c==2,则b== 。

在此情况下,反应起始时将向反应方向(填“正”或“逆”)进行。

②若需规定起始时反应向逆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是。

(2)在上述恒压装置中,若需控制平衡后混合气体为 6.5体积,则可采取的措施是,原因是。

参考答案:
Ⅰ. 2a+ b - 4c(2分)
Ⅱ.(1)A 池 2H+ +2I- = H2 + I2(2分) B 池 4Fe3+ + 2H2O = 4Fe2+ + O2 + 4H+(2分)
(2) 0.300mol(2分)
Ⅲ. ⑴① 3 (2分)逆(1分)② 1<c≤4(2分)
⑵降低温度(1分)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气体总分子数减少(2分)
19. 制备液晶材料时经常用到有机物Ⅰ,Ⅰ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已知:①A为丁醇且核磁共振氢谱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③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1)E的结构简式为:。

(2)芳香族化合物F的分子式为C7H8O,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F的结构简式为:。

(3)C→D的反应条件为:。

(4)A→B、G→H的反应类型为、。

(5)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

(6)I的同系物K相对分子质量比I小28。

K的结构中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且K中不含甲基,则K共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试写出上述同分异构体中任意一种消耗NaOH最多的有机物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1)(CH3)2CHCOOH(2分)
(2)(2分)
(3)Cu或Ag/△(2分)(4)消去反应(1分)、水解反应(1分)
(5)(2分)
(6)6种(2分);
(1分)(邻、间、对任写一种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