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
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化企业实践更是证明,科学管理的基础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强调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只有以人为本,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转变,才能极大地激活人力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
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之时,要明确以人为本是管理体系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基础和核心来实施管理,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中起决定作用、具有最大主动性的是劳动者。
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是生产力中物的要素,必须被人掌握并进入生产过程才能成为生产力。
生产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进,以及劳动对象的利用和革新都是通过劳动者实现的,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谈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在管理中提出以人为本就是抓住了管理的根本。
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在生产中,人不仅与物打交道,更多的是与人发生关系,在生产中建立平等、互助、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使人有一个团结、和谐、友好相处的生产工作环境,这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非常重要。
随着生产、职工思想的变化,生产中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协调人际关系是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生产关系更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涉及的内容多种多样,如财务、生产、技术、营销等。
这些管理活动都需要人的行使。
在企业活动中,人是最具有灵魂力、情感力和推动力的,是具备比任何物质价值更大的物质,是支配和利用其他一切资源的资源;同时,人无疑是可以反复开发并能转化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资本,是一种价值含量极大的无形资产。
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一定要建设好人才的凝聚机制,把对人才的凝聚力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
要工程来对待。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在于突出人的主体位,其科学理念更是体现了人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其人本管理在强调人性化的同时,还应注重和谐共赢,创造性发展。
(一)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管理的要义之一就是尊重人的本性,点亮人性的光辉。
因此,企业管理方式理所当然地要从以物为中心的刚性管制(人治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人本管理);从治理人的自私与懒惰的本性转向引导人的服务与创造的潜能。
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人当作人看,认可人的原生态,尊重人的本来面貌,理解人的正当的生命状态。
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资源配置等,均以是否有利于人的特质发挥与长远发展来考虑,从而激励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发挥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潜能。
(二)和谐共赢原则以人为本管理讲求凝聚人的合力,共创繁荣和幸福,就是要在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所有成员弱化由岗位带来的特权,平等友好地共生共处、互相协调;使每个人既要在人格上、政治上一视同仁,又要承认人的能力、职责导致的收入上的差别;既要能谋求各自的个性化发展,又要能融合企业的整体化运作。
总之,要做到机制合理、考核科学、奖罚分明,让所有成员凝聚在一起,共同建立起与企业兴衰与共的物质与精神联系。
(三)创造性原则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索取,开发人的潜能,意在创造。
正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与创新,才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因此,企业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员工不断地将自身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企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所谓“管理就是服务”,其实质就是为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而服务,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使每一位员工的生命活力得到完美地展现;只有充分重视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对员工的终极关怀,使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
三、如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企业持续生产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前提,企业只有彻底贯彻这一理念,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以人为本的人才引进法认为,对人才而言,“比文凭更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比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因此,企业应当多渠道的引进人才,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进入高校吸引人才,内部广泛培养人才,或者在重组的企业中发现人才。
坚持重视人才能力、素质、潜力为指导的选人方针,为企业发展筹备良好的人才队伍。
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潜能,采用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竞争上岗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在具体的用人机制中,企业采取量化指标竞争上岗,对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人岗不相适应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感受,酌情进行处理。
3、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激励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企业建立有效的用人激励机制,可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优势。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因此,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对人的激励机制也要具有多样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职位晋升、改善环境、工作自由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的不同需要,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激励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利用。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日益转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人才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
我国企业必须以人为本,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型人才观,以全球化为视野、创新有效机制,构建新型人才资源管理体系,为员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志.人本管理[M].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2]孙海法.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3]王永龙.当代西方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经济管理,2003(4).
[4]郑文力.企业人力资源动态策略管理[J].华东经济管理,2004(5).
[5]王建萍.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企业价值观[J].中外企业文化,2005,(8).
[6]石书臣.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2002,(2).
[7]扬起全,等.关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制改革,1998,(11).
[8]张士铨,等.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体制改革,19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