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练:第1练地球和地图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对点练
第 1 练地球和地图
读某运河图 , 达成 1-2 题。
1.该运河长度约为( )
A. 小于 50km
B.110km
C.190km
D.240km
2.依照图中信息判断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运河是两个国家的分界限
B.该运河是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甲为大西洋 ,乙为太平洋
D.运河穿过海拔500m 以上地域
读地球表面某地区的经纬网表示图。
回答3-5 题。
3.M 和 N 两点的实质距离约是 ()
A.4444 千米
B.3333 千米
C.2222 千米
D.1823 千米
4.若一架飞机从M 点腾飞 ,沿最短的航线抵达N 点 ,则飞机飞翔的方向为 ( )
A. 向来向东
B. 先东北再东南
C.向来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5.与 M 点对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A.(60 N,° 80 E)°
B.(60 S,° 100 E)°
C.(30 S,° 100 E)°
D.(60 °S, 80 W)°读下边两幅经纬网表示图,回答6-7题。
6.读下边两幅经纬网表示图 ,a 点在 b 点的方向()
A. 东南
B. 西南
C.东北
D.西北
7.一架飞机从 a 地飞到 b 地 ,飞翔最短方向是()
A. 先向东北飞 ,后向东南飞
B. 先向东南飞 ,后向东北飞
C.先向西南飞 ,后向西北飞
D. 先向西北飞 ,后向西南飞
读世界局部地域某月等温线表示图,达成8-10题。
8.图中 PQ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
A.2200 千米
B.1100 千米
C.550 千米
D.275千米
9.此时 ( )
A. 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B. 图示地域日出的地方时早于 6 时
C.非洲最南端天气高温多雨
D. 北印度洋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0.相关图中海峡地理特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处于信风带 ,风急浪高
B. 位于海沟 ,地壳活动
C.寒暖流交汇 ,鱼类丰富
D. 纬度较高 ,结冰期长
以下图为某地等高线表示图。
读图达
成11-12 题。
11.图中悬崖相对高度H的范围()
A.100 米≤ H<200米
B.200 米≤ H<300米
C.200 米≤ H<400米
D.300 米≤ H<400米
12.若将该图比率尺扩大 1 倍 ,同时实地范围保持不变,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A. 同一地址 ,坡度增大
B. 表达的地理事物更为简单
C.新比率尺为 1:200000
D.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
冻裂 ( 林木 ) 是指林木朝阳面受冬天日夜温度巨变以致树干纵向冻裂。
在高寒地域的疏林地受害更重。
冻裂一般不会直接惹起树木的死亡, 但可降低产量和质量。
下左图为我国东北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 下右图为树木冻裂图。
据此达成13-14 题。
13.上左图中M 、 N、 T、 S 四地中林木冻裂灾祸最严重处与图示地区海拔最高处的高差可能
是( )
A.576 米
B.735 米
C.979 米
D.1180 米
14.推断疏林地受害更重的原由是( )
A. 受冬天风影响大
B. 易受病虫害侵袭
C.树干的庇荫状况差
D. 生长快 ,木质差
“冷湖” 是丘陵地域山谷中冬、春天节细风晴夜因近地面空气的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
近地面逆温现象, 我国江南丘陵山谷中出现的“冷湖”常常使栽种的柑橘遭到冻害。
下左图
为 2017 年 1 月江南某地地形图, 下右图为 2017 年 1 月图中山谷在细风晴夜条件下, 一次超强
寒潮过境时测得的不一样地形部位气温变化过程曲线。
读图, 达成 15-17 题。
15.依据图文信息推断,图中的河谷、山谷地域柑橘散布的主要地段是( )
A. 坡底部
B. 坡中部
C.阴坡坡底部
D.阳坡坡顶部
16.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 -9℃。
图中 ,若按“冷湖”逆温垂直递加率1℃ /10 米计算 ,则该山谷栽种柑橘的地方到谷底的相对高度起码为( )
A.42 米
B.25 米
C.8 米
D.80 米
17.暮秋的清早图中 A 地比 B 地多雾的主要原由是 ( )
A. 地形迎风坡 ,降水多 ,水汽足
B. 气温较低 ,降雪丰富 ,水分足
C.地形比较关闭 ,水汽不易扩散
D. 气温较高 ,蒸发量大 ,水汽足
读“华北地域冬小麦开花日期表示图”, 达成 18-19 题。
18.2000 年与1980 年对比 ,华北地域冬小麦开花日期的变化特色是( )
A. 广泛推延5天左右
B. 广泛提早 5 天左右
C.广泛推延10 天左右
D. 广泛提早10 天左右
19.甲地等值线呈闭合状的原由可能是( )
A. 甲地为平原 ,地形平展
B. 甲地为山地 ,气温低
C.甲地为城市 ,城市热岛效应强
D. 甲地为谷地 ,气温高
以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某大陆西岸, 联合图中信息, 回答 20-21 题。
20.对于图中河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流向为先向北后向西北
B. 补给种类主要为高峰冰雪融水补给
C.汛期出此刻冬天
D. 图中河段长度约为200km
21.图中甲和乙的数值可能是( )
A.400m 650m
B.800m 350m
C.400m 550m
D.800m 650m
以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 为中心向 a、b、c 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据此回答22-23题。
22.依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
A.a-① b-②c-③
B.a-② b-③c-①
C.a-① b-③c-②
D.a- ③ b-②c-①
23.对于 a、b、 c 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切合实质状况的是 ()
A.a 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 线地域农业发展的优势要素是热量充分,年较差大
C.c 线地域地质条件复杂,多地热和水能资源
D.a、 b、c 三条线路中河湖都之内流为主,水源不足
答案以及分析
答案: 1.B; 2.C
分析: 1.图示运河长度靠近 1 个经度长度 ;1 个经距 =110 千米。
应选 :B 。
2.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该运河是南美的巴拿马运河,是两大洲洲界 ,但不是国界 ; 是连结美洲东西双侧的重要通道;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运河穿过海拔500 以下的地域。
选 C 正确。
答案: 3.C; 4.B; 5.B
分析: 3.在赤道上 ,经度 1°距离是 111 千米 ,60 °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读图,M和N两点的经度差是 40°,能够计算出实质距离约是2220 千米 ,C 对。
4.在地图上 ,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是过两点,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的劣弧。
图中两点从M 到N,按经度差较近的一侧是向东,在北半球先向北偏 ,再向南偏。
所以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 对。
5.对于地心对称点的坐标是指经度和是180 °的相对经线 ,纬度南北纬相对。
图中M 点的坐标是(60 °N,80°W), 所以地心对称点坐标是(60 °S,100°E),B 对。
经纬网 ,距离计算 ,地图上的方向 ,对趾点坐标。
答案: 6.A; 7.D
分析:6. 依据图示的自转方向判断,a 位于南半球 , 故其纬度为30°S, 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减小, 故判断经度为 90°W。
依据 b 点所在的纬度为 55°N,故判断中心极点为北极点 , 故自转方向呈逆时针 , 故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增大 , 判断 b 的经度为 140°E。
据此判断从南北方向上
看,a 点在 b 点的南方 ; 从东西方向看 , 从 b 点看 a 点 , 向西跨经度 230°, 超出 180°, 故判断 a 点在
b 点的东侧。
7.联合上题两地的经纬度地点 , 最短飞翔线路应是过 ab 的大圆上的劣弧 , 故经过 ab 的大圆应
略向高纬偏 , 故先向南再向北运动。
从东西方向上看, 从 a 点到 b 点一直向西运动。
答案: 8.B; 9.A; 10.D
分析: 8.依据图中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PQ 两点位于 60°N 纬线上 ,并且两点之间的经度差是20°;依据纬线上两点之间的计算公式可知,PQ 两点间距离为111 ×cos60 °×20=1100 千米。
9.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依据图中等温线的曲折状况可知,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大海,表示此时北半球是冬天,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图示地域日出的地方时晚于 6 时 ,故清除选项B; 非洲最南端处于南半球的地中海天气区,此时为夏天 ,应当酷热干燥 ,故清除选项C;冬天时北印度
大陆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大海,等温线向南凸出,应选项 A 正确。
10.图中海峡是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邻近,受极地东风带影响,故清除选项A; 海沟是大陆板块
与大洋板块碰撞部位形成的地貌 ,而白令海峡处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汇处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碰撞部位 ),故清除选项 B;北极圈邻近受单调寒流影响 ,没有寒暖流交汇 ,故清除选项
C;因为白令海峡处于北极圈邻近,所以纬度较高 ,结冰期长 ,应选项 D 正确。
答案: 11.C; 12.D
分析: 11.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悬崖,悬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 1)d ≤ H<(n+1)d(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
数,d 为等高距 ),图中重合等高线有 3 条 ,等高距为 100米,据此可求出图中悬崖相对高度范围为200 米≤H<400米 ,C 正确。
12.原图比率尺为 1:100000,扩大 1 倍 ,新图的比率尺为 1:50000, 实地范围保持不变,则新图幅大小是本来的 4 倍 ,两条等高线间距离比原图扩大,等高线变稀少 ,D 正确 ;同一地址 ,坡度减小 ,A 错; 比率尺变大表达的地理事物更为详细,B 错 ,C 也错。
应选 D。
答案: 13.B; 14.C
分析: 13.有资料可知 ,林木冻裂是因为林木朝阳面受冬天日夜温差巨变以致树干纵向冻裂。
从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知,M 点处于阳坡 ,白日受山脉阻拦温度较高,日夜温差较大,林木冻裂灾害最严重 ,他的海拔为400m,而该山脉最顶峰海拔大于1000m,小于 1200 米 ,故 M 点与最顶峰的海拔差的地区600m,小于 800m,故 B 选项切合题意。
应选:B 。
14.疏林地因为树林之间较为稀少,互相抵抗庇荫的作用较弱,白日和夜晚温差更大,故林木冻裂现象更严重 ,故 C 选项切合题意。
应选:C。
答案: 15.B; 16.B; 17.C
分析: 15.此题考察柑橘的散布。
由图 b 可知 ,坡中部气温相对其余部位高,所以是河谷、山谷地域柑橘散布的主要地段。
16.由图可知 ,谷底部的最低气温大概是-11℃,而柑橘受冻害的临界低温是-9℃ ,依据逆温垂直递减率 1℃ /10 米来计算 ,栽种柑橘的地方与谷底的相对高度起码要超出20米 ,但不会超出 30米。
17.图中 A 地所处的山谷比较狭小 ,地形比较关闭 ,水汽不易扩散。
答案: 18.B; 19.D
分析: 18.全世界天气变暖,作物开花期提早; 由图可知 ,同一纬度两条等值线靠近或部分重合,而
时间相差 5 天 ,开花日期提早约 5 天。
B 正确。
19.依据等值线的判读规律,甲地等值线显示的开花日期比周边早,说明甲地气温比四周气温
高,从地形对气温影响来说,该地应当地势较低,所以 D 正确。
答案: 20.C; 21.A
分析: 20.此题考査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凸出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依据图中指向标可
知,该河流先自两北流向东南,而后向南流 ,A 错误。
该地位于30°N 以北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
候,且地势较低 .河流主要补给种类为雨水补给.B 错误地中海天气夏天酷热干燥、冬天平和多
雨,所以河流汛期出此刻冬天 ,C 正确依据图中比率尺和河流的图上长度 ,可推断该段河流的实质长度
约为 120 千米 ,D 错误。
21.此题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依据河流流向可知,图中甲线数值小于600 米 ,所以甲的数
值是 400 米乙处数值切合“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的规律,其外头等高线数值为600 米 ,所以乙
处数值大于600 米小于 800 米。
应选 A 。
答案: 22.B; 23.C
分析: 22.依据向 a 是天山山地 ,所以对应② ,向 b 经过帕米尔高原且 b 位于平原 ,对应③ ,向 c
经过青藏高原 ,海拔高 ,对应①。
23.a 线沿途天气干旱,工业城市稀罕;b 线地球农业发展的优势要素是光照充分,气温日较差
大;c 线地域多高峰大川 ,板块交界处 ,多地震 ,岩石破裂 ,地质条件柔弱 ,地热资源丰富 ,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 ,夏天多暴雨 ,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c 线河湖之外流为主 ,水源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