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I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1-2)(II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
1. (2分)“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

以下做法与“五水共治”的内容不符的是()
A . 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B . 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C . 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
D . 用工业或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2. (2分)在烧煮食物时,若把食物在水中煮,只要水没有烧干,食物不会煮焦,但若把食物在油中煎,虽然油没有干,食物却很可能变焦。

这主要是因为()
A . 水能渗入食物,而油不能渗入食物
B . 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
C . 水的传热本领差,油的传热本领好
D . 水的比热较高,油的比热较低
3. (2分)一定温度下,某溶液a克,含溶质b克,溶剂c克,有关此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 . b=a-c
B . 若蒸发c/2的溶剂,则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2
C . 溶液质量分数为
D . 在此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可能为克
4. (2分)科学的学习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下列有关“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B . 稀溶液只要不断搅拌就一定还可以继续溶解该种溶质
C . 沉到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比浮在水面的物体小
D . 某温度下的溶液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5. (2分)东阳市气象台某日发布的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局部有小雨,温度 14~23℃,东北风 4~5 级,阵风 6 级”。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东北风”可通过风向标测定
B . “阵风 6 级”可通过风速仪测定
C . “温度 14~23℃”可通过温度计测定
D . “明天多云转阴”说明明天由高气压控制
6. (2分)20°C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经过以下变化,恢复到20°C,最终析出晶体的质量()
A . 小于3克
B . 等于3克
C . 大于3克
D . 大于等于3克
7. (2分)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那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A .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 . 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 .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 . 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8. (2分)要使一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不改变其质量分数,正确的方法是()
A . 加热蒸发溶剂后再降至原温度
B . 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C . 降温至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D . 降温,使其析出部分晶体
9.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C . 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10. (2分)如图所示,A为木球,B 为某种塑料球,C为铜球,三个球的体积相同,且都静止在水中,则()
A . A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剪断细线,A球将上升
B . B球受到的浮力最大,因为B球没入水中最深
C . C球受到的浮最小,因为剪断细线,C球将下沉
D . A,B,C三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因为三球排开水的体积相同
11. (2分)下列方法中能除去溶液中不溶性固体杂质的是()
A . 蒸馏
B . 加热
C . 过滤
D . 吸附
12. (2分)水平桌面上的烧杯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轻轻放入一个小球后,从烧杯中溢出100g的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小球所受浮力可能等于1N
B . 小球所受浮力一定等于1N
C . 小球的质量可能小于100g
D . 小球的体积一定等于100cm3
13. (2分)“负压”是低于常压(即常说的一个大气压)的气体压强状态。

负压的利用非常普遍,如负压救护车是一种新型救护车,因车内的气压低于车外而得名,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

下列物体内部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A . 充满气的自行车轮胎
B . 烧煮中的高压锅
C . 未开封的雪碧瓶内的气压
D . 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部的气压
14. (2分)2018年1月6日,一艘油船与另一艘货船在长江口以东海域相撞起火,引起该油船装有的13.6万吨凝析油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凝析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 油船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 . 泄漏的凝析油浮在水面上,是由于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D . 相撞原因可能是两船行驶时距离太近,两船中间水压强小
15. (2分)古人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 . 不受夏季风影响
B . 夏季风来的迟
C . 年降水量稀少
D . 雨季来的迟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6分) (共11题;共35分)
16. (6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图甲),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③________;
(2)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图乙),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

海绵城市主要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填名称)。

17. (2分)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t1=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________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___
(3)t3℃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________。

(4)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________ 方法提纯。

18. (3分)一木块漂浮于50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A,底部有未溶的硝酸钾,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B所示的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若配制硝酸钾溶液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会对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造成的影响有:
配制溶液时出现的情况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
响”)
①所用硝酸钾药品不纯________
②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________
③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一些________
19. (6分)读我国某日的天气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影响我国天气的天气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低压天气系统丙地该日的天气为________甲地的大气往往都是上升状态所以________(容易或不容易)成云致雨。

乙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可能是________

20. (2分)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溶液包括溶质和溶剂,碘酒溶液的溶剂为________。

(2)农业生产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将 300g 2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 15%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020*********
溶解度/g氯化钠35.736.036.537.338.439.8
氯化铵29.437.245.855.265.677.3
①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 的水,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的是________溶液。

②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另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一定增加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
21. (1分)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________(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2. (2分)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物体C与A、B体积相等,将它们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13所示。

若它们所受的浮力大小分别为FA、FB、FC ,则FA________FB , FB________FC。

(选填“>”、“<”或“=”)
23. (3分)用天平测量某木块的质量,示数如图所示,则该木块的质量为________g.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
露出水面体积为总体积的,则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4. (3.0分)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____。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________,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________ 。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

25. (3分)弹簧测力计吊着物块在空气中称时示数为1.6牛,当把物块总体积的浸入水中称时示数为0.6牛,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_千克/米3。

当把物块总体积的浸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牛,物块排开水的质量为________千克。

(g取10牛/千克).
26. (4分)今年春节,爸爸驾车带莹莹去南三岛游玩,途经南三大桥,如果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20m的大桥,则过桥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s;当车行驶在桥中央时,她打开车窗,看到大桥栏杆飞快的向后跑去,栏杆相对于________是运动的,车内悬挂的窗帘在向________飘动(选填“车内”或“车外”);这是由于车外空气的流速大于车内,而使车外的气压________车内的气压而造成的。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共5题;共15分)
27. (4分)如图是某同学配制 30.0 g 质量分数为 6%的食盐水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答出两处即可);
① ________;②________
(2)若操作正确,配制时需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 1.0 g/mL)。

(3)如果配制的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 6%,则造成误差的原因有(答出两条即可):
① ________;②________
28. (1分)己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

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交化),木块排开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烧杯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情祝是________
(3)木块在A时刻所受到的浮力________(大于、小于或等于)B时刻所受到的浮力.
29. (3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作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________,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________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

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________,且速度比乙房间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4)研究人员发现森林能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且这种自然负氧离子更有利于人体健康,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这对你有什么启示?________。

30. (3分)小明同学将如图甲所示的玻璃管装置按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液面的高度并不相同。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A、B两处管的粗细不同,因而A处流速小,B处流速大,可见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接着,小明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如图),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在机翼模型的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比较机翼上下方气流压强的大小,进一步验证了上面的关系。

(1)由图甲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

(3)下列四种情形中,哪几种情形能够运上述的实验规律进行解释()
A . 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弧圈球能急速旋转而下沉
B . 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漂向空中
C . 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 . 船舶航行时应避免两艘靠近的船并排前进
31. (4.0分)如图为探究风的方向的实验示意图。

(1)风向指的是风________的方向。

(2)用铅笔顶着一个纸飞机对着电扇,发现纸飞机的________(填“箭头”或“尾端”)朝向电扇。

这说明我们在看风向标的时候应该看风向标的________。

(填“箭头”或“箭尾”)指向。

(3)某同学把这个纸飞机放在室外,发现它的尖端指向西北方向,则可知这天刮的是________风。

四、分析计算题(4+7+8分) (共3题;共19分)
32. (4分)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四次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质量∕g1*******
所加稀硫酸的质量∕g1*******X
生成氢气的质量∕g0.10.10.1Y
请计算:
(1)上表第四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则 X=________;Y=________;
(2)所加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至 0.1%)。

33. (7.0分) 2000年8月12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遇难,艇上118名官兵全部遇难。

该艇质量m=1.4×104t,是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之一,“库尔斯克”号的一种打捞方案是在潜艇周围缠满充气的负载量最大的浮力袋,若每只袋充足气后的体积为10m3 ,浮力袋的重力及打捞时充入袋内气体的重力均可忽略不计。

设该潜艇全由钢铁制成,沉没时艇内全部进水,则打捞它需在艇的周围缠上多少只这样的浮力袋?(ρ铁=7.8×103kg/m3 ,ρ海水=1.03×103kg/m3)
34. (8.0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2.7N。

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使其逐渐浸没水中某一深度处,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1.7N。

求:
(1)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的体积;
(3)结合下表所列的“某些金属的密度”,计算说明圆柱体可能是何种金属。

金属金铜铁铝
密度ρ(×103kg/m3)19.38.97.9 2.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6分) (共11题;共35分)
16-1、16-2、17-1、17-2、17-3、17-4、18-1、18-2、
18-3、
19-1、20-1、20-2、20-3、21-1、21-2、
22-1、
23-1、
24-1、
24-2、
24-3、
25-1、
26-1、
三、科学探究题(每空1分,共15分) (共5题;共15分)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29-1、
29-2、
29-3、
29-4、
30-1、
30-2、
30-3、
31-1、
31-2、
31-3、
四、分析计算题(4+7+8分) (共3题;共19分)
32-1、
32-2、
33-1、
34-1、34-2、3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