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02.25
•【字号】鄂政发[2009]1号
•【施行日期】2009.02.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鄂政发〔2009〕1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各专项计划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二月二十五日关于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省发展改革委2009年,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机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推进扩大内需,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进程。

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7%;
--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6%;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0人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千方百计加大投资力度。

一是继续做好中央投资的争取工作。

围绕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等重要平台,做好重大项目的策划、前期推进工作,形成争取中央投资项目“策划一批、推进一批、申报一批”的梯次接续格局。

进一步巩固、扩大和完善省部合作机制,落实省部合作协议,争取更多项目支持。

二是以“十大重点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抓紧建设恩施至利川、武英、武荆、随岳等高速公路,力争建成或基本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

抓好武广、宜万等铁路续建,力争建成或基本建成铁
路482公里。

开工建设宜昌至巴东、武汉天河机场三期、麻竹高速公路大悟至随州段等高速公路,重庆至利川、十堰至宜昌铁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

抓好汉川电厂三期、西塞山电厂二期等能源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发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

强力推进武汉新港、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青山循环经济示范区、武汉孝感临空经济区、武汉保税物流中心、咸宁核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协调月”活动,优化项目建设环境。

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按照“非禁则入、有需则让”的原则,大力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我省民间投资快速增长。

四是加大投资项目的督办检查力度,提高投资效益。

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开工时限、实施进度、效果标准、督办检查、奖惩兑现的责任落实机制,采取地方政府和省有关主管部门“双督办”的办法,明确责任主体,逐项督办落实,定期组织开展项目开工建设情况检查清理活动,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投资早见效、早收益。

(二)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结合湖北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搞活流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

一是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收入。

落实中央关于提高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政策,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即期消费。

二是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商业保险等新兴消费热点,激活住房、汽车等传统消费。

三是大力促进农村消费。

抓好三级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建设,逐步实现每个农业比重较大的县(市)有一个较具规模的产地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个县(市)城区都有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超市及配送中心,每个乡镇都有日用消费品超市和农资连锁店。

开展农超对接及各类展销活动,全面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工作,落实好相关补贴政策。

四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
度,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

二、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巩固和壮大支柱产业。

以六大支柱产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加快全省新型工业化步伐。

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加强与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衔接,尽快出台并组织实施钢铁有色、汽车、装备、船舶、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东风本田扩能、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中国南车武汉基地、武钢三冷轧、武重搬迁改造、80万吨乙烯和荆门石化、武石化、新冶钢扩能改造及黄冈和咸宁晨鸣林纸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设。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加快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电子产业基地建设。

突出抓好高技术产业“千亿元工程”,做强现代通信及信息服务工程、做大生物产业工程、做优消费电子工程、培育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工程。

(三)加快传统支柱产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步伐。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推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