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和衡量水资源的具体指标,掌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学会结合图表分析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方法。
2.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能结合事例,分析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知识体系导引,
知识点一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
(1)概念: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
[易误辨析]
“水资源、水利资源、水能资源”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广义来说,水资源是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
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水。
水能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
(1)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2)分布特点: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3)不平衡性的表现
判断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
(2)降水丰富的地区,水资源一定丰富。
(×)
(3)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
[学法指导]
影响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因素
(1)区域面积:一般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
(2)区域内降水量: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
知识点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与地区经济活动的关系
(1)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2.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1)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
(2)科技比较发达的时代:开发利用地下水,还开发了海水淡化技术。
[学法指导]
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对水资源的利用比较
知识点三 合理利用水资源
1
.
现
状
⎩⎪⎨⎪⎧
数量: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城市,需水量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可供水量增长速度质量:水体污染,可用水资源减少
2.利用措施
(1)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
修筑水库
开渠引水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
(2)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易误辨析]
降水丰沛的地区不缺水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要看水资源的数量,更要看水资源的质量。
如果水资源被污染,水质下降,则会造成“水质性缺水”。
【思考】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节约水资源?
答案:刷牙时关掉水龙头,利用洗菜水浇花,利用洗衣水冲刷厕所。
,
重点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探究活动】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
但目前,水资源短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如果人类不珍惜水资源,人们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
我国也是一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
例如,上海的人均淡水拥有量仅为145 m 3
,上海已成为一个典型的缺水城市。
材料二 咸海深居亚欧大陆内部,离海远,降水少,蒸发旺盛。
入湖河流从1960年的永久性河流到1987年的季节性河流,又到2000年河流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湖泊面积逐渐萎缩。
下面是“咸海区位图”及“咸海水域面积变化图”。
材料三生活当中合理利用水资源对解决水资源短缺很有帮助,如图:
(1)上海出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探究:①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②近年来,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主要有哪些?③咸海面积缩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3)除材料三图示之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合理利用或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
(1)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
(2)咸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
咸海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引水灌溉和全球变暖。
咸海面积缩小使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生物减少,周围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①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法制管理,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增强涵养水源的能力;④水费改革,统一调配,提高利用率。
【归纳总结】
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时,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其具体原因与解决措施如下:
【学以致用】
读世界四个主要大洲年径流总量和人口总量比较图,回答(1)~(3)题。
(1)四大洲中,人均径流量最多的是( )
A.欧洲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2)北美洲的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这主要是因为该洲( )
A.地形较平坦,不利于储水
B.气候干燥,降水总量小
C.海岸线平直,不利于水汽进入
D.植被稀少,涵养水源少
(3)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 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解析:
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知南美洲人均径流量最多。
第(2)题,北美洲气候较南美洲降水少,虽然面积大于南美洲,但年径流量却较少。
第(3)题,从以上可知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缺水的原因是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1)D (2)B (3)B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
A.多年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答案:1.D 2.D
[2019·惠州高一检测]读“1999~2005年深圳市用水构成变化趋势图”,完成3~4题。
3.对深圳市用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居民生活用水比例最大、变动最小②工业用水比例逐年增大③公共用水比例先逐年增大,再逐年减小④其他用水比例逐年减小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近年来,深圳市出现了“水荒”,其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季节不均②城市规模扩大③水体污染加剧④受赤潮影响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4.解析:第3题,结论可直接从图中读出。
第4题,深圳市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
近年来的“水荒”与城市规模扩大,需水量增加和水污染加剧有关;南部沿海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相对较小;赤潮发生与“水荒”关系不大。
答案:3.A 4.B
5.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2)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课时作业16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读图,回答1~2题。
1.图片中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①我国水资源的数量本来就少②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③部分地区水污染十分严重,为水质型缺水
④人口的激增和经济的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解析:第1题,图片中反映出的问题是水资源短缺。
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污染严重,加之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加大。
第2题,华北地区由于处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造成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多年平均径流总量较小,难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答案:1.C 2.B
在秘鲁南部的沿海地区一个距海岸仅0.5千米的山坡上,有一张长12米、高4米的大网,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
据此完成3~4题。
3.当地居民利用此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雾气 D.雨水
4.以下地区可以借鉴此方法获取淡水资源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
B.非洲撒哈拉地区
C.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区
D.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
3~4.解析:第3题,秘鲁为热带,不可能是积雪和冰川融水;地处热带荒漠气候区,不可能是雨水;沿岸受寒流影响,多海雾天气,因此收集的水资源是雾气。
第4题,借鉴的地区应为沿岸受寒流影响的干旱地区,澳大利亚西海岸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符合题意。
答案:3.C 4.C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如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
读图,完成5~6题。
5.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
①预防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恶化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6.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5~6.解析:第5题,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又能缓解城市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第6题,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答案:5.B 6.A
7.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的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价,其主要目的是( )
A.倡导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增加居民收入 D.发展淡水养殖业
解析:阶梯式计价方式,可以通过提高水价的方式唤起人们的节水意识。
答案:A
8.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人为因素是( )
A.水的浪费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B.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C.洪水暴涨造成淡水浪费
D.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解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人为原因是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的污染。
答案:B
读太平洋中部某小岛降水量季节分配柱状图,回答9~10题。
9.该岛水资源紧张,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岛屿储存淡水少 B.地表水下渗较多
C.降水季节分布不均 D.降水量大,蒸发量大
10.为解决该岛淡水供给不足的问题,最经济的办法是( )
A.实行岛内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C.大量开采地下水
D.人工降水
9~10.解析:第9题,该岛屿降水丰富,但由于河流流程短,岛屿储存淡水少,导致该岛水资源紧张。
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解决淡水供给不足最经济的办法是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
答案:9.A 10.B
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
12.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 D.植树造林
11~12.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渗水严重。
据题干文字说明,这属于工程性缺水,其解决的主要措施是修建水利设施。
答案:11.B 12.B
13.形成世界水资源分布的地域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B.世界上炎热地区水资源丰富,寒冷地区水资源短缺
C.夏秋季节丰富,冬春季节短缺
D.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平衡
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审题,地域性差异,应该是指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二、综合题
14.阅读表格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归纳我国水资源地区(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表中的相关数据,说明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以外,使该地区水资源紧缺程度加剧的人为因素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1)题,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更少。
第(2)题,北方地区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广,生活、农业、工业用水量大,同时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第(3)题,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回答。
答案:
(1)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西北地区更少。
(2)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工农业发达水污染、浪费严重
(3)加强节水意识;跨流域调水;兴修水利工程;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全球水告急!世纪之交的多种传媒整天谈论缺水问题。
的确,在人类面临的资源危机中,除能源危机外,最让人担忧的是淡水危机。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兵分两路分别就海水淡化和坎儿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第一小组
该小组设计了一个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的方案(如图),
(1)请你说明其设计原理。
能否举出类似的例子?
(2)海水淡化最主要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小组
(3)该小组的同学们奔赴吐鲁番,对坎儿井的水源、最大水量出现的时间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最大水量在夏季;有人认为主要来自融雪,最大水量在春季;有人认为来自河流、湖泊水……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4)探讨吐鲁番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解析:
第(1)题,认真读图,注意细节,描述过程:海水受热蒸发―→遇冷凝结―→水滴―→淡水。
农业生产中的塑料大棚和这种现象比较接近。
第(2)题,比较灵活,围绕水资源分析即可。
第(3)题,本区大部分位于内流区,多内流河,结合内流河的水源补给与水文特征去分析。
第(4)题,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结合区域实际,判定措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答案:
(1)玻璃对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但它对海面具有保温作用;海水受热蒸发(淡化)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凝结的水滴增大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水槽内形成淡水。
农业生产中的塑料大棚。
(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而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海水淡化可以解决人类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淡水危机,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新疆地处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水源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最大水量出现在气温最高、冰雪融水最多的夏季。
(4)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