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A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今天的我们,对儿童教育空前重视。
但吊诡的是,早教培训如过江之鲫,新奇玩具推陈出新,儿歌创作却乏善可陈。
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儿童音乐创作没有多大利益可图,一首优质儿歌的收益远不如三两句话忽悠家长购买课程来得高。
(乙)“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
”儿歌不是纯消遣,只要旋律欢快就能“哄孩子”的观念不免过于狭隘了。
它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从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和善恶感。
(丙)歌词优美还是粗鄙,意境澄澈还是污浊,对孩童人格形成,视野开阔的影响大相径庭。
《让我们荡起双桨》曾在多少人的童年记忆里留下碧波荡漾、白塔红墙;《歌声与微笑》用词简明活泼,长大再唱都不禁笑在眉间……或许正因如此,重视儿歌之呼吁近年愈发高涨。
(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吊诡
B . 过江之鲫
C . 不免
D . 大相径庭
(2)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中国人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私”是个群己、人我的界线怎样划分的问题。
西方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团体,团体是有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
这种格局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方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朋友说他要“带了他的家庭”来看你,指的是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在中国,这句话模糊得很,“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伯叔子侄等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近的人物。
为什么我们对家庭这个概念这样不清不楚呢?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波纹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推的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像贾家的大观园里,可以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
可是势力一变就树倒猢狲散,缩成一小团。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就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交膳宿费的西方社会,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进入团体得有一定的资格,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暖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在西方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已”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而是像水的波纹,一圈圈推出去。
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推”字。
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已及人的“己”,对于这“已”,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
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
“本立而道生。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以“已”作为中心的,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
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团体不能抹杀个人。
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族,为了族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
这和《大学》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条理上是相通的,不同的只是内向和外向的路线、正面和反面的说法。
这种差序的推浪形式,把群己的界限弄成了相对性,也可以说是模棱两可了。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
在西方社会里,做人民的无法逃于该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
于是他们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
在我们的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
可以着手的,
具体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
(选自《差序格局》,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差序格局以自我为中心,由自己向外推出去,一圈一圈,波及和自己有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它愈推愈薄,关系越来越疏远。
B . 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家庭可以小到只包括一家三口,也可以大到囊括所有亲戚,这个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变化。
C . 差序格局常常要求一个人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表现为由内向外的推浪形式.把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界定得很清楚。
D .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社会中,要求每个人“克己…‘修身”,做到“本立而道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就会是一条通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西方社会,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得给父母交膳宿费,这是团体格局意识的体现,他们对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分得很清楚。
B . 西方社会里,任何个人无法逃于团体之外,他们个人不能把国家弄成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这是因为有宪法、法律、国会的约束监督。
C . 与中国的差序格局相比,西方团体格局的主要问题是权利问题,争的是权利,主张团体内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
D . 朋友说要带全家来看望你,如果这个朋友是西方人,你就能明确知道客人的数目;如果这个朋友是中国人,你就可能不确定会来几个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看起来是社会公德问题,其实是“私”的问题,说到底,与社会的差序格局密不可分。
B . 我们的“家”讲人情冷暖,有钱有势时可以容纳所有亲戚,大家攀关系、讲交情,其乐融融;一旦“树倒猢狲散”,就让人感到世态炎凉。
C . 中国传统社会也倡导牺牲精神,不过牺牲是为“公”还是“私”不好确定,站在任何一个圈里,向外看是为私,向内看也可以说是为公。
D . 儒家讲求“伦”“推”的前提是先承认“己”,对于“己”,得以礼克服,克己就是修身;君主不同,应该“先治其国,后齐其家,再修其身”。
3. (9分)(2018·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业、教育业广义知识付费的概念,本文中的“知识付费”主要指将知识信息加工为产品、服务并将其通过互联网售卖的行为(即狭义的知识付费)。
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采集、被发布、被传播,消费者面对的信息数量呈几何级增长。
但是,面对海量信息,人类的思维模式还远未达到能够自如接收的程度,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紧张心理,被称为“知识焦虑症”。
同时,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都会加强这种焦虑感,而这种焦虑往往会给人带来强烈的学习意愿。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被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
目前知识付费领域主要分为内容平台与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
前者提供专业生产或用户生产的内容供消费者购买。
用户生产内容的平台,普通用户也能够以自身掌握的知识实现变现。
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则是为内容平台或有变现需求的自媒体人提供技术支持。
相比传统的出版业与教育业,移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知识付费领域因其参与方减少,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因此内容生产者的获利周期也随之缩短。
此外,知识付费能够为内容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助其扩大收入规模。
(摘编自《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
材料二:
据有关教据,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2016年10月单月收入超过1800万元,达到峰值。
有观点认为,知识付费实则是在满足人“好像是在获取知识”的虚荣。
有用户认为,买了一门课之后,才发现这门课的内容没什么深度。
报道显示,上述知名知识付费产品除在2017年3月和下半年开学季成绩有回升外,其他时段的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都在下滑。
(摘编自胡宁、张均斌《知识付费,2018年将是怎样的姿势》)
材料三:
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呈火爆趋势。
2017年8月,知识付费用户超过5000万,但据了解,当下,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持续学习和付费的用户少之又少。
在知识需求方面,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为知识付费的习惯有待形成;在知识供给方面,提供的内容或方法不对路,学一次就不想再学了。
在互联网刚刚普及之时,多数内容是免费的,付费内容似乎天方夜谭。
而现在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是不收费,是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按服务使用来收费。
其实,知识产品不收费而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
在我国,知识的产品业态还没发育好,又迎来了服务升级。
这就是当前知识付费面临的实际情况。
更特殊之处在于,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业态中不发达状态形成的习惯。
知识付费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一方面,知识产品业还要大发展。
知识的“制造业”要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要更有针对性地给用户提供所需的知识。
另一方面,知识服务业后浪推前浪,不断以创新业态帮助用户解决问题。
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要做的事情很多,如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通过自媒体与社交网络增加交互等,都可以使知识服务发展得更好。
(摘编自姜奇平《知识该付费还是免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知识付费内容平台不仅可以让提供专业知识的特殊用户获得收益,也可让普通用户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获得收益。
B . 2016年,某知名知识付费产品在知识付费方面的收益有突出表现,但2017年,单月参与人数和单月收入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
C . 消费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很多,但能持续下去的人不多,关键在于消费者自身建设不足,如终生学习还没有成为一种习惯。
D . 知识产品不收费是初级的业态,知识服务收费是高级的业态,在我国,前者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知识产品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 狭义知识付费项目的完成,既需要知识内容的制造者,也需要知识付费的消费用户,还需要第三方支持类服务商提供服务。
B . 与传统意义上出版业、教育业的知识付费的概念不同,狭义的知识付费,主要指通过线上或线下售卖加工过的知识信息产品、服务。
C . 网民在课外、工作外的学习,对音频类、视频类知识付费产品的兴趣呈增长趋势,而对文字类知识付费产品和线下论坛讲座的兴趣不高。
D . 知识付费的发展方向是向知识服务业发展,帮助用户解决问题,通过完善知识服务平台功能等,使客户从续订产品升级为续订服务。
E . 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的发展,让人们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量碎片化的时间需要得到有效利用以获取知识信息成为可能。
(3)知识付费火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先下手为强
(美)希区柯克
华伦先生吻吻太太,说了声“早晨好”,再从太太的胖手里接过一杯咖啡,然后在报纸后面坐下来,假装看报。
其实,他正在盘算如何把她干掉。
他们已经结婚两年了,不错,这个老女人很有钱。
可是,凯琳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亲爱的,我们阳台的正下面,开了一朵玫瑰花。
”华伦太太走进来说,“这太有意思了,对吗?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小花园。
今天晚上之前,它会开花的。
我们结婚两周年的舞会上,我要把它摘下来戴在头上。
”
就在那一刻,华伦先生脑子一闪,想出了一个主意。
今天晚上,他要带着她,走到阳台边上,叫她指给他看那朵玫瑰花。
然后,一抬,一推……他可以想象阳台下面,阳伞和桌子中间,有一团不成形的东西。
他还可以听到自己痛苦地低语:“她为了看那朵玫瑰花,身子一定是探出去太多了。
”
当然,他会继承她所有的金钱,也会受到人们的怀疑,不过,谁也不会看见发生了什么事。
只要没有过硬的证据,就没关系,他不在乎人家怎么想,凯琳住在一栋廉价的房子里。
身边这个老女人对他是够大方的,经常送他礼物。
为他付账。
但是,对他的零用钱却扣得很紧,使他无法在凯琳身上多花钱。
凯琳中午十一点钟等他,他必须找个借口,比如理发或者买衬衫等等类似这样的理由溜出去。
华伦太太对他说,他整个上午都是他的,可以自由安排。
她没有说中午是不是回家吃饭,因为她答应到迪奥旅馆,然后去上舞蹈课。
“你和你的舞蹈课!”华伦先生说,开玩笑地拍拍她,“我想你是爱上那个叫毕克的舞蹈教师了,你总是和他跳舞。
”“噢,亲爱的,我以前总是和你一个人跳,可是,结婚后,你似乎放弃跳舞了。
”
“还记得在乔治家的那个晚上,我们一起跳《蓝色多瑙河》的情景吗?”
和她相处的时间不多了,回忆一下过去,让她高兴高兴。
“那天晚上,你不肯接受小费。
你说,不愿意让金钱玷污我们之间纯洁的爱情。
所以,第二天我就买了一只金表送给你,作为补偿——你还记得吗?”
他们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然后分手,各干各的去了。
华伦先生趴在一张椅子上,向他的情人凯琳说出他的计划,凯琳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姑娘,她有些激动,恨不得马上就和华伦过上富足的生活。
与此同时,华伦太太正在舞蹈老师毕克的怀里,笨拙地扭着舞步,嘴里还哼着调子,毕克凑近华伦太太的耳边,说:“可爱的小女孩,昨晚我没有接受你慷慨的馈赠,你没有生气吧?我只是不想让金钱玷污我们之间纯洁的友谊。
”华伦太太一点也不难过,她带来一只白金手表来补偿他拒收的小费。
华伦先生回家时,带着一只二手的钻石发夹,准备送给太太,花那么多钱买礼物是有点浪费,但是,事成之后,他可以随时把它转送给凯琳。
绝对没有人会怀疑,一位刚刚买钻石发夹送给太太做结婚周年礼物的人,会是谋害太太的凶手。
看到礼物,太太显得非常高兴,现在需要的是把一朵玫瑰插到头发上面,然后,她就准备和丈夫一起下楼吃晚饭。
华伦先生觉得,真正的谋杀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
他们一起来到阳台,探身向下望去。
一举,一推……一声惊恐的哭叫。
下面,一群人从阳伞下跑向那个摔成一团的人。
出人命啦!快叫救护车,报警,找一块桌面盖一下……
警察冲进旅馆套房,不错,沙发上坐着紧握双手、头发凌乱、猫哭耗子的人。
那个人痛哭流涕地向警方讲述那可怕的故事:
“他一定是为了看那朵玫瑰花,身子探出去太多了。
”华伦太太说道。
(选自2015年第12期《经典美文·文苑》)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小说语言幽默夸张。
叙事简洁连贯,情节跌宕。
人物语言个性化,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 . 小说第7,8段和第10段画线部分表现出华伦先生因为彼此有着共同的美好的回忆,所以此刻仍心怀留恋。
C . 小说第14段画线部分华伦太太非常高兴,既是因为收到了礼物,也因为她即将实施谋杀计划,达到目的。
D . 小说结尾情节发生逆转,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深化了主旨。
E . 本文主人公是华伦夫妇,但华伦情人凯琳和舞蹈教师毕克的塑造也很成功,寥寥数语便展现了小说的社会环境。
(2)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华伦先生的形象特点。
(3)小说中详细描述了华伦先生的杀人动机,而对最终的凶手华伦太太的心理活动却不着一字,作者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这篇小说的标题是“先下手为强”,你认为合适吗?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二上·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
父仁谦,周太子宾客。
居正少好学,有大志。
清泰初,举进士不第,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傥,识者以为有公辅之量。
逾年,登第。
晋天福中,华帅刘遂凝辟为从事。
开运初,改度支推官,宰相李崧又奏署推官,加大理司直,迁右拾遗。
桑维翰为开封府尹,奏署判官。
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
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
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
周广顺初,迁比部员外郎,领三司推官,旋知制诰。
周祖征兖州,诏居正从行,以劳加都官郎中。
显德三年,迁左谏议大夫,擢弘文馆学士,判馆事。
六年,使沧州定民租。
未几,以材干闻于朝,擢刑部侍郎,判吏部铨。
宋初,迁户部侍郎。
太祖亲征李筠及李重进,并判留司三司,俄出知许州。
建隆三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权知贡举。
初平湖湘,以居正知朗州。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乾德初,加兵部侍郎。
车驾将亲征太原,大发民馈运。
时河南府饥,逃亡者四万家,上忧之,命居正驰传招集,浃旬间民尽复业。
以本官参知政事。
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
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佑,何以及斯。
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七十。
赠太尉、中书令,谥文惠。
居正气貌瓌伟,饮酒至数斗不乱。
性孝行纯,居家俭约。
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自参政至为相,凡十八年,恩遇始终不替。
先是,太祖尝谓居正曰:“自古为君者鲜克正己,为臣者多无远略,虽居显位,不能垂名后代,而身陷不义,子孙罹殃,盖君臣之道有所未尽。
吾观唐太宗受人谏疏,直诋其非而不耻。
以朕所见,不若自不为之,使人无异词。
又观古之人臣多不终始,能保全而享厚福者,由忠正也。
”开宝中,居正与沈伦并为相,卢多逊参知政事,九年冬,多逊亦为平章事。
及居正卒,而沈伦责授,多逊南流,论者以居正守道蒙福,果符太祖之言。
居正好读书,为文落笔不能自休。
子惟吉集为三十卷上之,赐名《文惠集》。
咸平二年,诏以居正配飨太宗庙
庭
(选自《宋史》,有删改)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B .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C .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D . 会亡卒数千人/聚山泽为盗/监军使疑城中僧千余人皆其党议/欲尽捕诛之/居正以计缓其事/因率众翦灭群寇/擒贼帅汪端/诘之/僧皆不预/赖以全活。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六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B . “擢刑部侍郎”中的“擢”是指提升职务,古文中同样表示提升职务的还有“升”、“拔擢”、“陟”“超擢”等;相反,“罢”、“免”、“解”、“黜”、“夺”、等表示官员因过失解除职务或贬官降职外调远方。
C . “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D .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谥号按性质分为三类:表扬性的、批判性的和表同情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薛居正写了一篇《遣愁文》来自我解嘲,看过的人都认为他有作公卿辅佐之臣的气量,一年后登进士第。
B . 薛居正一生为官十八载,机智果断,公正断案,辅佐皇上,殚精竭虑,太祖对他的恩宠始终不减。
C . 薛居正升任户部侍郎后,负责起草皇帝诏书,周太祖征伐兖州,薛正居跟从前往,才干扬名朝廷。
D . 薛居正死后,沈伦被罢免宰相职务,卢多逊被贬黜到南方,这是因为薛居正遵守道义,蒙受洪福的结果。
(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②性孝行纯,居家俭约。
为相任宽简,不好苛察,士君子以此多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18·江苏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赠王侍御
韦应物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
府县同趋昨日事,升沉不改故人情。
上阳秋晚萧萧雨,洛水寒来夜夜声。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1)从前两联看,王侍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请从景和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安徽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句表明了诗人即使受挫殒命也不会改变自己志向。
(2)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________,________”从时间的角度写出了洞庭湖千变万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