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2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卷(2)
初二语文
(本卷共19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
第一部分(24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①摇(yè) ②(bèi) _ 论③责无旁(dài) _ ④肆无忌(dàn) _
2.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这里依然保存着古朴的民居,粉墙黛瓦犹如一条条游龙川梭于老城,勾画出飘溢的弧线,让人心弛神往;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水泥钢筋,恬静而详和的气氛笼罩在城市的上空,扑面而来的是田园的气息。
苏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一种小家碧玉的自然淳朴和含蓄端庄。
错别字
改正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作品。
(8分)
①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②,一览众山小。
(杜甫《》)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
⑤,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__ 。
(龚自珍《己亥杂诗》)4.名著阅读。
(4分)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
“离开学校倒也好。
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
”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
(1)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名称_________ (2分)(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
(2分)答:
5.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责任”话题的大讨论。
其中有一个问题:面对责任,为何有人敢于担当,而有人却退缩逃避呢?请你根据下面的三则材料,探究其原因。
(4分)
材料一:张丽莉,是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没有编制的女教师。
2012年5月13日一辆失控的汽车即将撞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拉开两名学生,自己被轧,双腿截肢。
材料二:在2012年5月20日的欧冠决赛中,坐拥主场优势的拜仁慕尼黑队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输掉1分,败给了切尔西队,遗憾地与冠军失之交臂。
德国媒体报道,拜仁多名球员,特别是队长季莫什丘克,在点球大战前就表现出了对失利的极大恐惧,拒绝主罚点球。
这就像赫内斯赛后所说的那样:“面对极大的压力,拜仁缺乏一名真正的领袖,缺少一名能在困境中真正站出来的人。
”
材料三: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发表了电视讲话。
他说:“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真正的英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小石潭记》选段,完成6—9题。
(共8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
A 佁然.不动 C 如鸣佩环,心乐.之
所以然.者何《晏子使楚》似与游者相乐.
B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不可.久居何以.都不闻消息(《人琴俱亡》)
7.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2分)( ) A.其岸势犬牙
..而望
..差互B.潭西南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D.皆若空.游无所依
8.文中作者的情感前“乐”后“凄”,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情感变化的?(2分)答:
9.文中的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妙在何处?(2分)
答:
10.阅读下面一则故事,翻译划线的句子。
(共4分)
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放弃,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答: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
阅读下面两段段文字,完成11—13题。
(8分)
(一)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选自《苏州园林》)(二)苏州古典园林既然被称作文人山水之园,那么山水二类在园林中的位置可想而知。
古代造园家甚至明确地为他们作了定位,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在这里,石又是山的代称。
……
江南大地因水而充满生机,苏州园林因水而富于灵动。
园林的水原本是寂静的,水面虽静,但造园家在水的处理上却有着丰富的变化。
对水的创作又称理水。
遍览苏州园林,象沧浪亭那样,借高墙之外的古河葑溪之水来为园林增色的做法并不多见。
更多的园林,都是将园中之水当作了创作主体。
它模拟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涧池潭,并与周围的亭台楼榭、四时花木相应而成趣。
东方艺术中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道理,在苏州园林的理水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
挥。
由于与周围的风物呼应得当,把握了水体风景的性格特征,网师园仅.400平方米的水面,即造成了湖波荡漾的效果。
至于面积扩大的拙政园,由于设置了岛屿、桥梁之类,不仅再造了江南大地典型的湖泊风光,而且也放大了这座华夏名园的宽宏感。
水是园林里美的符号,水是园林里活的灵魂。
(选自《苏园六记·分水裁山》)
11.第(二)段中划线句介绍苏州园林之“山”时说“在这里,石又是山的代称。
”“石”
因何能成“山”的代称?请简要阐述原因。
(3分)
答:
12.请说说第(二)段选文中加点字“仅.”的表达作用。
(2分)
答:
13.(一)(二)两段文字都介绍了苏州园林“理水”的特点,其共同点是什么?(3分)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
(16分)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
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就像一个人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
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
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
”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
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
多尔先生想。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
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
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
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
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
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
没有吃东西了。
给一美元也行。
”A不管这个小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给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
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
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
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
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
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到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
”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
”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B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
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得单薄。
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C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14.本文主人公是小乞丐,那多尔先生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呢?他对小乞丐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①体会文中A、B、C三句话包含着多尔先生对小乞丐有怎样的感情和态度。
(3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塑造多尔先生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可从情节的展开、主题的表
现、人物的塑造等多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2分)
答:
15.“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
”这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6.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这一细节表明了什么?(2分)答:
17.文章最后一段“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他的眼前模糊了。
”一句能否删除?请简述理由。
(3分)
答:
18.文章以“风雨中的菊花”为题有哪两层含义?(4分)
答:
____
第三部分(40分)
19.作文。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
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不要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①曳②悖③贷④惮
2.
3.略
4.(1)保尔(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神父对他态度蛮横,经常体罚侮辱他,最后因他往面包团里撒烟末而被神父无情的从学校开除。
5.因为爱给了人们担当的勇气,高尚的职业操守唤起人们的责任感,高远的思想境界给人担当的力量;怯懦使人逃避责任,计较个人得失使人忽视团队利益。
6.D
7.C
8.作者冈为变法失败遭贬官到永州,心境本就是凄凉的。
游览山水之时,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活泼的鱼儿,使他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9.动静结合,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主观感受,充满意趣。
虚实相生,明写鱼,暗写水,体现了水尤清洌的特点。
形式: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具有节奏美、音韵美。
10.①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
②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拉元方的手(表示歉意),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1.因设计者和匠师们堆叠假山,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使游览者只觉得身在山间这时候假山石便是山了。
12.“仅”字强调网师园水面不大,而这样的水面造成了湖波荡漾的效果更突出把握水体风景的性格特征的理水技巧。
13.答题要点:以园中水为创作主题,根据水体本身的特点设计;模拟自然江河等水体;
与周围的风物呼应配合。
14.①A.同情B.惊奇C.感动、震撼
②多尔先生这一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主人公小乞丐的塑造起到了烘托作用。
15.表现小男孩深受艰难生活的煎熬;与下文写他给去世的母亲献花相呼应,深刻表明小
男孩爱母之情的深切、纯真。
16.钱放在口袋里时间长了,这是靠长期乞讨积攒起来,每一枚都是来之不易的。
17.不能删去。
这句话含蓄地暗示了多尔先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增强了文章对读者的感染力、震撼力。
18.(1)小乞丐在风雨中献给母亲的菊花;(2)象征在艰难困苦中生活的小乞丐坚韧的品格及对母亲的那份执著的爱。
19.略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