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药剂师干预的效果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用药指导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2月收治慢性疾病患者200例,以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100例。
研究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0~77岁,平均(62.34±8.6)岁;慢性疾病类型:冠心病28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37例;教育层次:小学20例、初中35例、高中30例、大专及以上15例。
常规组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61~78岁,平均(63.33±8.4)岁;慢性疾病类型:冠心病30例、糖尿病34例、高血压36例;教育层次:小学18例、初中35例、高中31例、大专及以上16例。
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接受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常规组患者用药期间,按照用药说明进行服药,不予以药剂师干预,根据医师医嘱用药,若是用药治疗期间遇到疑问,则为患者解疑答惑,对患者用药的顺从性不进行主动随访。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药剂师干预,具体方法:①用药教育:当患者取药后离开医院之前,药剂师应当将不同药物的机制、原理以及作用详细告诉给患者,如治疗糖尿病临床较为常用的方
法就是胰岛素联合格列吡嗪,疗效十分
突出,安全可靠,见效快,可有效改善
患者餐后血糖升高的现象,药剂师通过
药物机制、原理、作用、注意事项、应
用方法的详细说明,让患者增强安全用
药意识,促进其用药顺从性提升。
②通
过药剂师干预,让患者深刻了解疾病治
疗的关键在于定时定期定量的用药,并
在患者用药期间,告知患者不按要求用
药引起的严重后果,让患者清楚明白地
知道用药顺从性对疾病的康复的重要
性。
③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服药计划,在
患者服药期间按照实际情况,选取疗效
突出、安全可靠、不良反应较低的药物
联合使用,防止患者在服药期间发生过
多的不良反应而降低患者用药的顺从
性。
④电话随访:定时、定期随访患
者,为患者耐心说明按医嘱用药的必要
性、重要性,掌握患者用药顺从实际状
况,对按医嘱服药且顺从性良好的患者
予以支持、鼓励。
⑤自我提醒:为患者
制作提醒用药的标识,为患者设置闹
钟,让闹钟来提醒患者服药,尤其是高
龄的患者,脏器功能开始逐渐衰退,加
之记忆力的退化,自我控制较差,通过
闹钟的设定,让患者按时按医嘱用药。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患者家属支持作
用,告知患者家属按医嘱用药的必要
性,以及用药顺从性对控制疾病的作
用,让患者家属来监督患者用药,提升
其用药顺从性。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用药方
面的顺从性:①其中患者完全遵从药
师、医师的指导,按量、按时服药,视
为完全顺从;②患者遵医嘱服药的量不
足或过多,部分性遵医嘱,用药时间错
误,用药次数过少或过多,视为不完全
顺从;③患者不遵循药师、药师的指
导,不按照要求服药,视为完全不顺
从。
记录两组患者结束治疗后12个月内
患者疾病复发再次住院的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软件对
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服药顺从性:在用药完全顺从率、
不完全顺从率、完全不顺从率方面,研
究组与常规组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1。
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药剂师干预的效果研究
熊德庆娄伦美
563000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16.4
摘要目的:探讨药剂师干预在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的效果。
方法:收治慢性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
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服药,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药剂师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疾病复发
再次入院率和用药顺从率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药剂师干预在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顺从性;药剂师;干预效果;慢性疾病
Effe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medic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Xiong Deqing,Lou Lunme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City56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medic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Methods:
200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were se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routine group.The
routine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The study group added the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group.We
compar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the readmission rate with recurrence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routine group(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in
improving the medication of chronic diseases was significant.
Key words Compliance;Pharmacist;Intervention effect;Chronic diseases
(下转第11页)
综述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行高血压的Ⅰ级预防,发现家族遗传倾向,可以针对家族成员中的幼儿、青年,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减少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减少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风险。
精神紧张因素:现代化快节奏生活引起精神紧张。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认识疾病,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
精神因素作为重要的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其中职业紧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精神因素,刘宝莹等的研究发现随着职业紧张暴露强度和时间的增加,高血压的风险呈现明显增大趋势[14]。
在高紧张度的生活和工作中,调节紧张情绪有利于避免高血压的防治,职业健康也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其他因素:高血压的发病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年龄因素、吸烟、饮酒、性别因素、种族差异、地域差异、运动减少、睡眠不足等,另外,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偏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普及高血压知识,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作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不合理膳食因素、家族遗传性、精神紧张等成为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综合考虑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针对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特点进行个体化评估和分层,制定适合个体的诊疗方案。
控制超重和肥胖,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地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从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出发,分析不同患者的危险因素,做好高血压的分层管理和健康教育,是社区慢病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节约医疗资源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王耕,李立明,胡永华,等.上海市社区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聚集与患病关系的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3,34(9):307-310.[2]张靳冬,付强.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的meta 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2):298-300.[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3):212-219.[4]付凌雨,冯文霄,时景璞,等.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同胞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9):1111-1113.[5]殷玥琪,杨立刚,孙桂菊.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及其代谢异常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2014,34(5):1414-1417.[6]吴泽兵,张颖,余其贵,等.肥胖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369-373.
[7]孟宪卿,杨传华,吴赛,等.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瘦素受体及水通道蛋白2的表达[J].军事医学,2015(9):682-687.[8]郝瑩,臧彬.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与肾
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胰岛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
16(3):275-278.[9]符云峰,孙纪新,李素琴,等.长期摄取高钠盐饮食引发的高血压发病机制实验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1,17(2):143-146.[10]华琦,任海荣.正确认识高盐和高血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32(5):617-625.
[11]张远梅.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9):1815.[12]王丽.职工高脂血症与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性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3):246-247.
[13]张亮清,武小梅,程秋芳,等.原发性高血压家系调查和遗传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01,30(2):93-94.[14]刘宝英,程怀民,张文昌,等.职业紧张与高血压发病关系的横切队列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19-821.疾病复发再次入院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治疗12个月后疾病的复发情况,结果发现,研究组因为疾病复发而再次入院的患者有10例,发生率10%;常规组患者因为疾病复发而再次入院的患者有32例,发生率32%。
研究组疾病复发再次入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587,P <0.05)。
讨论有数据调查发现,慢性疾病患者中,约有40%的患者用药顺从性较差,是因为患者自认为疾病得到了良好控制,大约有30%的患者是因为服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而停用药物,而其中因为疾病复发再次入院的患者大约有10%[1]。
这一数据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使慢性疾病患者提升用药顺从性,可有效降低患者因为疾病复发而再次入院的发生率。
在本次试验结果中,我们发现在药剂师干预之后的研究组,用药完全顺从性提升十分显著,完全不顺从、不完全顺从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下降。
说明在提升慢性疾病用药中,药剂师的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药剂师的干预,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药剂师本身对药物的机制、原理、作用等知识较为丰富,让药剂师对患者进行服药干预,使患者了解用药顺从性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不按时按量按次用药而带
来的严重后果[3]。
②药剂师对药物的配伍
更加熟悉,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用药情况时,药剂师才能实际掌握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为患者解疑答惑之后,鼓励患者勇于克服服药所发生的轻微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用药顺从性[4]。
除此之外,
经过药剂师干预后,研究组因为疾病复
发而再次入院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1]胡安新,徐冬梅,周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规范化用药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8(6):328-329.[2]朱秀芳.药学服务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齐齐哈尔
医学院学报,2016,2(10):1308-1309.
[3]茅东升.药师参与慢性疾病管理对社区老
年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5,
7(6):282-283.[4]陈金云,吴晶,蒋志红.时间药理学用药干预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
影响[J].医学综述,2015,11(20):3806-3808.
(上接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