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小初高学习】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乳化溶解伴随的热现象教案新版粤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乳化溶解伴随的热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认识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等常见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乳化现象以及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难点】
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乳化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96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乳浊液
(1)概念: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如油和水的混合物、豆浆、牛奶等都属于乳浊液。
(2)特点: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分层现象。
2.乳化现象
(1)在植物油和水形成的乳浊液中加入某些物质(如洗涤剂)以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2)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叫做乳化剂。
如洗洁精加入油水混合物中后,油会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油滴,从而形成均一、稳定的体系,洗洁精就是油水混合物的乳化剂。
3.乳化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普遍,石油、树脂、乳胶、农药、乳制品、食品、化妆品和涂料等生产过程都和它有关。
【教师点拨】
汽油洗去油污,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跟进训练】
1.用下列物质清洗油污时,发生乳化现象的是( C )
A.汽油B.氢氧化钠溶液
C.加洗涤剂的水D.热水
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知识点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97~198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由“知道溶解过程伴有热现象”的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有些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有些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有些物质溶于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如氯化钠。
2.物质在溶解时主要发生两个变化。
(1)扩散过程: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并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3)当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和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不等时,就造成了溶液温度的变化。
【合作探究】
你能说说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答:如“自制冰袋”利用了物质溶解时吸热的原理,“一拉热食品”利用了物质溶解时放热的原理等。
【教师点拨】
除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外,金属和酸反应、生石灰和水反应、浓硫酸加水稀释都会放出热量,几者常放在一起考查。
【跟进训练】
如下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 B )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