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作者:李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0期
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

但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

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获得勇气、健康成长。

角色游戏大班幼儿
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自然的个体,通过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例如,到了大班阶段,孩子们之间就出现了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懂得道理,是非观念强,有的孩子则显得不懂事;有的孩子与同伴相处融洽,有的孩子则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等。

因此,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对孩子未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角色游戏能给幼儿带来极大的快乐,有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假想的情景中去体验成人的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首先,角色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意识。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仿成人的劳动和交往,培养了幼儿对角色的认同感和角色意识,愿意与人交往,潜移默化的对幼儿产生影响。

其次,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成人的活动,他们进行独立的对话,展开自由的交往,这些都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三,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发展。

在游戏
中,幼儿互相协商分配角色,商量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准备游戏材料。

这些都需要幼儿相互协商并自我控制才能达成一致。

二、大班幼儿角色游戏及社会性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明显增强,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

例如,幼儿知道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

幼儿的自主结伴游戏明显增多,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

但幼儿在责任感和自制力方面还存在问题,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

有的幼儿也缺乏与同伴主动交往的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

三、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指导方法
(一)创设丰富、合理的环境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1.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

首先,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如餐具、书报等。

其次,制作一些半成品材料,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各种纸盒、瓶子、布料等废旧物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以物代物”。

2.合理划分教室的游戏区域,根据游戏的需要增设游戏区,并做到动静交替。

如开设烧烤店、饺子店、饮料吧、收银台和手工吧五个部门,了解班级教室的空间大小和各部门的特点。

在分组游戏时,将不同的部门分教室安排,游戏活跃的部门和游戏时较安静的部门分开设置,给幼儿留出游戏和讲评的空间。

3.在各游戏区的明显位置粘贴小标记、提供工作证等,帮助幼儿更快地区分和进入角色,如厨师帽,经理证等。

(二)细心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情绪
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各种行为、情绪,这样才能有助于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一次饮料吧的游戏中,我看到文文和朵朵在角落里哭,走过去问了才知道是两个人都想当饮料销售员,都不妥协,最后都哭了起来。

我提出让他们石头剪刀布来决定,可是两人都不愿意。

我对文文说:“文文,你之前当过饮料销售员,朵朵没有当过,那这次就让给朵朵可以吗?”说了很久,文文还是只哭,不肯退让。

我想起上次游戏中,朵朵当手工吧经理的时候开心的摸样,便对朵朵说:“朵朵,老师记得上次你当手工吧经理的时候当得特别好,教小朋友做手工,评价小朋友的作品,特别棒,游戏都开始了,手工吧还没有经理呢,要不你去手工吧帮帮小朋友吧。

”听到这,朵朵心动了,便停止了哭泣,高兴地拿着经理的工作牌离开
了,文文便成为了饮料销售员。

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都是因为上次游戏时对孩子的仔细观察。

将观察的东西记录下来或者拍下来,很有可能对之后的活动带来帮助。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
在游戏中注意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如常用哪些材料?是如何操作材料的?不会使用到什么材料?有没有一物多用?当缺少某样物品时是否使用了其他的替代物等。

通过观察,及时地调整游戏材料,为幼儿深入地开展游戏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三)选择适当的时机、方式介入游戏
1.介入的时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遇到了困难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当幼儿严重违反了游戏的规则时或者无所事事时,老师也需要介入游戏。

老师对于解决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发现幼儿问题——等待幼儿思考——幼儿互相协商方法——提出解决方法”的方法。

例如,在烧烤店的角色游戏中,服务员端来烤好的食物,放到了两位顾客中间,两个小朋友就争抢了起来。

这时,服务员也忘了到底是谁点的餐了,便发生了争执。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便介入了进来。

我先询问事情发生的过程,了解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我留了一点时间,给自己和幼儿理清事情、解决问题的时间。

在我已经想好解决方法的情况下,我将问题抛给幼儿,请幼儿自己想想解决方法。

一名幼儿提出看服务员手里的菜单,可是服务员为了给下一位顾客点餐,已经擦掉了刚才的记录。

有幼儿提出大家一起吃,如果两个人不够,就再点一份。

听到这里,一名幼儿直接就把烧烤让给了同伴,说自己再点一份。

问题解决了,我才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如服务员要在送餐之后再擦掉记录或者准备多份菜单,并对两个幼儿在情绪上有了一定的安抚。

2.介入的方式
(1)语言的提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或遇到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的一两句建议性的提示能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如发生角色争抢时,教师说“你们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选择角色啊。

”在手工吧的游戏中,幼儿制作了手工作品,需要出售来赚钱,但是在商量价格时不是很合理,两人发生了争吵,老师说“你买的价格稍微高一点吧,小朋友做东西也是很辛苦的。


(2)行为的暗示。

行为的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身体语言的示范帮助幼儿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游戏。

如在饺子店的游戏中,“顾客”把吃了饺子的碗、筷子随便仍在桌上,教师看到了,便“忙”了起来,整理桌上的东西,并说了句“这样店里就干净多了。

”有服务员和顾客看到后,便自觉地收拾起来。

(3)直接的干预。

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或者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便需要直接以教师的身份接入到游戏中去。

(四)关注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鼓励幼儿积极交往
在游戏中,除了那些能干的幼儿,还有一些孩子会被我们忽略。

也许是因为胆小、不自信,他们只能玩到没有人愿意玩的角色,或者因为无法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不参与游戏。

典典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当我看到他一个人坐在旁边的时候,便问他:“典典,你怎么不去玩游戏?”他说:“我不想玩。

”原来是他想扮演的角色被别的小朋友扮演了,他又不想去玩别的角色。

于是我先慢慢引导他选择其他角色,告诉他除了他喜欢的角色外,其他角色也非常重要,如果做得好,也可以为小朋友带来帮助。

我也告诉他,在下次游戏中,让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激发他游戏的兴趣。

通过努力,他慢慢开始接触别的角色,玩得很开心。

(五)丰富幼儿评价经验,帮助幼儿发展
通过每次游戏评价环节,我总结了角色游戏评价环节的内容。

首先,可以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一般指幼儿对角色的装扮、语言、动作、职责的认识等。

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做出“请”的手势,送菜的时候用双手端,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

其次,是分析评价幼儿反映的生活经验。

如幼儿在烧烤店的游戏中,知道服务员是如何点餐的,知道烧烤的摆放位置等。

再次,是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情况。

如有幼儿提出“厨师做烧烤很慢,顾客要等很久”,幼儿是否爱惜游戏材料也可以是评价的一个方面。

在评价时使用多种讲评方式。

包括幼儿自评、幼儿互评、教师讲评等。

在评价时,我会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用照片和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请幼儿观察回忆,帮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

如有幼儿提出自己是饺子店的服务员,但是生意不好,大家都去烧烤店了,饺子店没人,通过吆喝的方式吸引顾客也没有用。

这时,有幼儿提出把饺子做得更美味才行,可以在桌子上放一些调味料,让顾客自己调味道。

有幼儿提出要增加饺子的种类,如蒸饺子、煮饺子、煎饺子,还可以有不同馅的饺子,这样才能吸引顾客。

有幼儿也提出了饺子的价格要规定好。

教师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了改进,增加相应的游戏材料,下次游戏中,饺子店的生意好多了。

由于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其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感受快乐,在玩中学、在玩中交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教师要适当引导,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瑜.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8):64-65.
[2]方建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研究[J].幼儿教育,2008,(7、8):30-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