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表面形态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地球表面形态练习
地理地球表面形态练习【基础过关】
1.关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2.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了()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
C.大西洋
D.红海
读图,完成3~4题。
3.四幅地质构造图中,属于褶皱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地堑、向斜山景观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有关火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一定会形成玄武岩高原
B.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C.火山锥是由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
D.由于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喷发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多在5 000以上
【能力提升】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7.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8.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为某种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判断图中甲地应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10.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地层的软硬程度,由硬至软的排列应为()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
A、B、C三地中应选择________地。
(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三地中的何地?假如该地没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1.A [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当一个地区隆起时,相邻的地区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
一方面高山上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而被破坏;另一方面,被破坏的物质经过搬运在低地堆积起来,又形成新的矿物、岩石。
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
2.B [板块的碰撞处往往产生海沟、高大的海岸(褶皱)山脉、岛弧链;而板块的张裂处往往产生裂谷、新的大洋等扩张现象。
红海、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均属于后者。
]
3.D
4.B [第3题,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的岩层仅发生弯曲变形,故答案选D。
第4题,在断层中,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图中②符合。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③有向斜山景观。
故答案选B。
]
5.B [火山喷发时,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
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我国的长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
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火山规模有大有小,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
6.A
7.C
8.C [第6题,如图所示: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其边界不会再明显扩展,故为消亡边界;图示内容,要判断出两板块是属于大洋板块还是大陆板块,条件缺失,但是从两板块的剖面特点、碰撞效果来看,应为同一性质的板块,即:皆为大洋板块或皆为大陆板块。
第7题,东非裂谷带是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的,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皆为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结果,不符合图中显示的同一性质板块碰撞这一特点。
第8题,板块学说的应用,有助于解决和解释相关地表形态、地貌的形成原因,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地热、矿产等资源的分布规律等问题。
]
9.B 10.A [第9题,甲处中间岩层向上隆起,属于背斜构造。
第10题,图中最坚硬的部分是花岗岩,丙岩石位于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岩性较坚硬;丁位于背斜的顶部,岩石受到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
11.(1)B C A (2)水平
(3)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底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4)B
(5)如果有,应在B地。
如果没有,理由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处背斜含油层已被侵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