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共5张PPT).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黄鹤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有文无行
崔颢早期作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再曰“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 作诗流于浮艳,固然都不好,甚至很恶劣。其次是崔颢“少年狂傲,纵情迷性,歧视女人 ”害了他,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 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王 家少妇》如下:“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自矜年正少,复倚婿为郎。舞爱前溪绿,歌 怜子夜长。闲时斗百草,度日不成妆。”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惹恼了方正君子的 李邕,不予接而去。后因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介,崔颢在得中进士以后,也只好远离京城 长安而浪迹江湖。20年中他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后才回到长安,做了京官,结束了风尘 之苦。可是崔颢这20年的漫游,特别是他的东北边塞之行,虽然品行未改,依然风流成性 ,狎侮女人,薄情寡义,但从此他的诗风大为转变,变得雄浑奔放。其边塞诗,歌颂戍边 将士的勇猛,抒发他们报国赴难的豪情壮志,热情洋溢,风骨凛然,让人刮目相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唐诗五首》精品课件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 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 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 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3.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 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 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 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 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 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唐诗五首
野望/王绩 黄鹤楼/崔颢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诵读诗歌,领略律诗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理解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3.感受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领会诗歌的境界。
野望/王绩
作者 王绩 字 无功 号 东皋子 朝代 唐
评价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 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慰问边关守军 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借指诗人的使者身份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之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烽烟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译文: 轻车简从去慰问边疆的将士,途中经过居延。像蓬 草飘飞一样出了汉朝的边关,像归去的大雁飞入北 方的天空。沙漠浩瀚无边,一股烽烟笔直升起,黄 河岸边,徐徐下沉的太阳又圆又大。在萧关偶遇骑 马的侦察兵,得知我军统帅正在边防前线(镇守)。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 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 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译文: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 里读到了怎样的自 然美景?
意向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 些意向?意向与感情 之间有何关系?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关键词: 孤独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 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的?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难点探究】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 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 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 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 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 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 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 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 群回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 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 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 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 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 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 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ppt课件
10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 师,做官正直,深手受好评。晚 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 居士。他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多 的一个,作品集《新乐府》50首 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 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了人 民的疾苦。本诗是他为杭州太守 时所作。
解释词 早莺:早来的黄莺。 暖树:向阳的树枝。 新燕:刚飞来的燕子。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浅草:不高的青草。 行不足:玩赏不够。 云脚:下雨前后出现的接近地面的云气 渐欲:渐渐的32要。
33
示例:花迷人眼——草没马蹄
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更显出了 一种勃勃的生机。 浅—说明草也就是寸许光景,刚“偷偷地从土 里钻出来,还嫩嫩的,绿绿的”。
27
再读—理清游踪
看看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抓住诗眼)
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春行”,游览钱 塘湖,追寻诗人的脚步…… (找出诗中地名和方位名词,理清游踪)
28
首 孤山寺北贾亭西
(点明诗人春游是从孤山寺、贾亭一带起程的)
联 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了望湖面)
29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品诵感悟—完成下列填空
1. 这首诗以( )为线索,紧扣( )的特点,抒发 了诗人( )的心情。
(春行、早春、喜悦)
2.诗人选取了最能代表春天的哪两种鸟?抓住了初春的景 物特点,选取了极富典型性的景物是什么?
(莺、燕) (乱花、浅草)
3.诗人写了三处地方,分别是( )最吸引作者是( ) (孤山寺、贾亭西、白沙堤)(白沙堤)
3、举例说明本诗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课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 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 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 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破墨山水画,成一 派之宗。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 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 孤寂闲适的情怀。这一类诗以感受敏锐,体物细 微,诗“中有事画”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宋 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比一比,赏一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面 , 贾 公 亭 的
漫 行 于 孤 山
孤 山 寺 北 贾
西寺 亭
面的 西
。北
气 与 湖水
与 湖 水
堤 岸 相
水 刚 刚面初
相 平 涨平
连 。
, 漂 浮
起 来 ,云脚
的 水低
云面
筑 巢 。
子 , 衔 着 春 泥
是 谁 家 刚 飞 来
向 阳 的 树 枝 。
的 早 莺 , 争 着
从 几 个 地 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即景设喻,借景抒情)
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
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 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已像随风 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古诗中多 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 喻一个负有朝延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 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唐诗五首》优秀ppt课件

2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 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 的韵律美。 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 领悟其意境。
3
课件PPT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
作者档案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 遍野, 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9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课件PPT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 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 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指大雁北飞。
25
生难字词
课件PPT
【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 【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
【长河】 即黄河。 【萧关】 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 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 【都护】 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 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 这里代指边防前线。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 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 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 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 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 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 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 子集》 (一名《王无功集》)。
39
课时目标
课件PPT
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 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共55张PPT)

征蓬.(péng) 仍怜.(lián) 没.马蹄(mò)
燕.然(yān) 贾.亭西(jiǎ ) 白沙堤.(ddīī)
2.作者链接 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 朝著名诗人、画家,字 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 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 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 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 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 有《王右丞集》。
3.整体感知 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 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 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 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 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
四、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1.收集描写黄鹤楼的诗。 【交流】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空使含情对落晖。
2.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 【交流】湖北: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范 仲淹《岳阳楼记》 江西:滕王阁 王勃《滕王阁序》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
东皋.(gāo) 采薇.(wēi)
徙.倚(xǐ ) 崔颢.(hào )
驱犊.(dú) 萋.萋(qī)
2.作者链接 王绩(约 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 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 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 诗在上头”的赞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课件
“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
黄鹤楼,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 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 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 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 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 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 开封)人,盛唐诗人。唐玄宗开元11年 (公元723年)进士。曾出使河东节度使 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 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旧唐 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 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诗歌 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 远。著有《崔颢集》。

使
王维:字摩诘,开元

进士,官至尚书右丞,

故人称“王右丞”。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王诗语言清新凝
炼,朴素中见华采。
使至塞上
以“蓬单”车“欲雁问”边自,比属国过居延。 暗我写奉命内慰心问战孤士独轻车、奔郁赴遥愤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
长途跋涉路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有诗如人蓬草把随自风己万里的飘孤出寂汉家情的绪要奇塞,妙又地似溶回归化的在大雁广飞阔 入北国的蓝天。的自然景象的描画中。
课堂练习
1、《野望》中写出自然风景的句子是: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2、《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诗句是: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 愿而归的诗句是: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唐诗五首》课件

1. 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 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 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 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 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 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 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 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激动
写景

颈联
喜悦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 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极具画面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
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画。
12.黄鹤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 情悠悠。今年,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 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一 读一读字音
昔人( xī ) 萋萋( qī )
二 写一写字形
yīng鹉( 鹦 )洲
自然之美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读 到了怎样的自然美景?
意向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 些意向?意向与感情 之间有何关系?
关键词 思乡
借景抒情
情感
导思2.从诗歌中你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景交融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 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的?
译文:
我乘舟远渡荆门外,来到了楚地准备 尽情游览。群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 渐渐隐去,长江仿佛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教学课件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隐 居之处
傍晚
徘徊 归依
东皋 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村头远望,徘徊不定不知归
依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一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每一山都披
早春
“水面初平”“早莺”“新 燕”“乱花”“浅草”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 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让人感 到春光的难得可贵。
“啄”字生动地描绘出小燕子那忙 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写 活了。
这两个字描绘出莺飞燕舞的动态。
4.能不能把“几处”、“谁家”换成 “处处”、“家家”?
首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的北面,贾亭之西, 春水初涨,刚刚与湖岸齐平, 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颔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来的黄鹂争着飞向向 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 的燕子衔着泥正在筑巢。
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杂乱的野花渐渐地要使游人 迷乱了双眼,浅浅的春草刚 刚能够遮没马蹄。
萧关/逢候骑,都dū护/在燕然。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诗人用来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的人。
烟:烽烟 长河:黄河。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燕然: Yān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作 为使者的我要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
语言:“直”字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 之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pptx课件(76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pptx课件(76页)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 ,我
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王绩(585~644),唐初著 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 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 后世公认的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 弟。除一度做过六合县丞、太 乐丞等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 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 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刘 伶和陶渊明。
14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
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
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
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有显然有别。
10
赏析
•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 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 首• 联单,击“东此皋处薄编暮辑望母,版徙文倚欲本何样依式。”皋是水边地。东
皋山,、–指东第他 皋二家 ,级乡 自绛 号州“龙东门皋的子一”个。地“方薄。暮他”归交代隐时后间常,游渲北 染气氛•,第“三东级皋”点明地点,“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 第,四化级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绕树»三第五匝级,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 聊赖的彷徨心情。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 态• 场单景击。此放处牛编的辑牧母童版唱文着本山样歌式,欢快的赶着牛
儿返–回第家二级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 着猎物• 满第三意级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 陶醉的画–面第四啊级。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 什么也没有»,第有五级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字平–仄第要二求级相同的规则。汉语虽有四声,但在律诗中, 并不需要• 第像三词级、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 声即可。 – 第四级 4、要求对仗 » 第五级 对仗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的首联第一句没 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颔联上句的句 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 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对仗是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 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 曲中是可以允许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PPT课件【精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 唐诗五首》PPT课件【精品】
尾联表明作者在现实中难觅知音,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的孤独心情。
结构梳理
首联:叙事、抒情——迷茫、失意
野 颔联:远景、静态 景色宜人
望 颈联:近景、动态
尾联:巧用典故——追怀古贤
前孤 途独 渺无 茫依
主旨概括
这首五言律诗透过对东皋秋景进行 描绘,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相衬 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 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世归隐的情怀。
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 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 仰结合,虚实结合。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写 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 闻和感受,抒发了吊 古伤今之感,抒写了 诗人思念家乡的愁思。
结构梳理
起→借用传说引出黄鹤楼
黄 承→感慨仙人已去 鹤 楼 转→描写登楼所见
2.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伯夷与叔齐的典故,表 明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 好友,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 体现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 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根据诗意背诵诗句。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 东皋薄暮望, 徘徊不定不知该去何方。 徙倚欲何依。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 树树皆秋色, 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山山唯落晖。
大,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想象黄鹤楼久远的 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 归物是人非、鹤去楼空,进而抒发了诗人岁月 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 归的无限愁思做了铺垫。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表达了日 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 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 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相视,互看。
采食野菜,比 喻隐居不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唐诗五首
野望
王绩
• 引入
• 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 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猎的 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 食的隐士。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 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朗读背颂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比一比,赏一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使至塞上
(王维)
——五言律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誉为诗佛。蒲州(今山 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中进 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 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 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 归宿的向往。
你知道吗
•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认为:“唐人七言 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 明代学者王夫之评价该诗,“鹏飞象行, 惊人以远大”。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 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 找到慰藉,所以最后 说:“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说自 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 ,只好追怀古代的隐 士,和伯夷、叔齐那 样的人交朋友了。
点评
王绩《野望》作品取境开阔,风格清新, 属对工整,格律谐和,是唐初最早的五言 律诗之一。王尧yao衢qu曰:此诗格调最 清,宜取以压卷。视此,则律中起承转合 了然矣。
理解&赏析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 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 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 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理解诗意
读音:东皋(gāo)薄暮望,徙倚(xǐyǐ) 欲何依。 注释:①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约589—
644),字无功,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 诗人。②〔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③〔薄暮〕 傍晚。④〔徙倚〕徘徊,来回地走。⑤〔落晖〕落 日。⑥〔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⑦〔禽〕鸟 兽,这里指猎物。⑧〔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 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 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黄鹤楼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 王阁序》而著名。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崔颢(704~754),汴 州(开封)人。开元十 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 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 诗,意浮艳,多陷轻薄; 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 诗风大变,风骨凛然, 雄浑奔放。有《崔颢 集》。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 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 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 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欣赏全诗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 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 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 三国。1700多年来, 屡建屡毁, 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 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
楼运盛 ”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 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 秀,辉煌瑰丽,很自然 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 胜地。历代名士崔颢、 李白、白居易、贾岛、
陆游、杨慎、张居正等, 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 诗作赋。
美丽的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 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 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 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 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 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 取名“黄鹤楼”。
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 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 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 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 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 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 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 的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 下了《登金陵凤凰台》,还有《送 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 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 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 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 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 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 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请你用自己
的画描绘一下
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 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
愁什么呢?
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 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 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 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
翻译: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 何方,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 光。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打猎到的猎物驰 过我的身旁。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 在山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