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75a402967ec102de2bd8927.png)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2. 河南农谚说:“立春晴一天,农夫不费力”;江苏农谚说:“岁朝东北风,五禾大熟丰;岁朝西北风,大水害农功”。
这些农谚( )A.对农业生产有指导作用B.没有科学可信性C.注重农业的理论性总结 D.源于农民的无知3. 《国语》中说:“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反映的是()A.官府垄断工商业B.工商业受官僚剥削C.工商业者不属于庶人属于官僚D.工商业者不劳而获4. 唐代李贤在《后汉书·杜诗传》注文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
”对这种工具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 D.农田灌溉技术走向自动化5. 唐代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同业店铺的街区叫做行。
长安东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鱼行、秤行、金银行、烛行等220行,行数之多表明商品种类比以前大为增加。
由此可见当时A.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B.商品销售的专业化C.城市经济空前繁荣D.城市布局发生巨大变化6. 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大量人口的南迁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自然条件的优越7.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C.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8. 右图,青铜像的底上还有几行醒目的铭文:“1521 年4 月21 日,拉普拉普成为第一个用武力驱逐欧洲侵略者的菲律宾人。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f4a1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4.png)
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专家研究,春秋时代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语中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B.各国语言的同源性C.中华文明的传播性 D.历史研究的主观性25.“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
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26.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
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 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 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
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 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 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28.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29.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ee52dd856a561252d36ffb.png)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1.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固化B. 体制尚未健全C. 地方相对独立D. 君主专制出现【答案】C【解析】春秋时期是分封制的崩溃时期,“家国一体固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春秋时期已经是奴隶社会的末期,“体制尚未健全”不符合史实,排除B;结合材料“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可知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影响,诸侯再分封卿大夫,也按宗法制原则实行世袭,在分封制下,地方相对独立,故C正确;君主专制出现在秦朝,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从材料“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可以看出,在分封制下,地方相对独立,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到战国时期通过各国的变法,诸侯国地方相对独立的状态才逐渐改变。
2.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A.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答案】A【解析】材料中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之所以会出现字形歧异的问题,汉字出现多种写法,其原因正是由于战国时期政治分裂影响文字统一,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没有提到书写材料的变化,并且战国时期的书写材料仍以竹木简牍为主,故B项错误;百家争鸣现象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过程中字形歧异的问题,并不是说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故D项错误。
安徽省蚌埠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蚌埠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705731dd0c22590102029d73.png)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A、C两项都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故A、C两项排除;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是宋明理学的出现,特别是陆王心学的出现,故D项排除;最高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孔子,其出发点必然在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2.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主要说明孔子①主张以“仁”为核心②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孔子的仁的观点没有联系,故排除①;材料指的是我们是在与人打交道,因此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故②正确;变法革新是法家的观点,故排除③;积极入世就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④正确;故选D.②④。
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然后根据孔子的有关思想分析解答。
3. 下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d9076bceb19e8b9f6ba79.png)
蚌埠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命题人: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共计100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卷相应栏目中作答,否则不予计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 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 )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 )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大夫②三司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4。
“常态的情况下,他们(中国古代农民)是政治的莫名其妙的观众和国家权力的俯首帖耳的受众,表现出的是低调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古代中国农民对政治“低调"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阶级严酷统治镇压的结果B.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C.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D.佛教、道教长期熏染的结果5. 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与交易,多得异物.”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6。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c7ec136c85ec3a86c2c510.png)
蚌埠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A. 铁犁牛耕B. 刀耕火种C. 耒耕D. 轮作【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的耕作方式,故A项正确;B 项是原始社会,排除;C项是商周时期,排除;D项包含A项之中。
2. 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经常面临着威胁。
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 将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 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 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 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故A正确。
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故B错误。
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故C排除。
“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名师点睛】唐朝国家统一、强盛;农业发展和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繁荣提供了条件;交通发达,为商业提供便利条件;市场较前代发达;对商业虽有限制,但对商业较开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各民族经济交流频繁;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开元通宝成为通用的货币。
3.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人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前夜指的应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阶段;明中叶以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7b62ff240c844769eaee4e.png)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 郡县制B. 分封制C. 王位世袭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
A 项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C项为秦朝继承,D项是在元朝时期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A. 井田制的崩溃B.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属于经济上的现象,排除;B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揭示的是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揭示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3.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郡县制之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4.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a67be3ba1aa8114531d966.png)
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3.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对唐朝如此描述:中国人买卖公平.当债权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他写下借条记下这笔借款.如果债务人日后抵赖,那么会受到官府二十次鞭笞后背的惩罚,并处两千万铜钱的罚金。
如其描述属实,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唐代财产私有得到政府有效保护B.唐政府为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保护C.唐政府为外国人提供专门的保护D.外国人对唐政府的评价有失公允4.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5.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6.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7239ad4d8d15abe234e95.png)
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7是一块出自甘肃省某个墓地的画像砖,大约是公元3或4世纪的作品。
它描绘了一个在田里劳动的农民,他赶着牛,拉着木制的耙。
对此解读最符合史实的是A.北方旱田耕作技术趋向成熟B.畜力已经取代人力从事生产C.木耙成为当时主要耕作工具D.当时铁制农具尚未推广使用图725.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2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提出一个疑问:“中国商人阶级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工业的或经营企业的独立力量?”他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下列最能支撑这一“研究结论”的史实是A.战国时期私商大量出现B.宋代商业突破市坊限制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明清商帮的兴起和发展27.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以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28.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不断变革。
从“中体西用”到“全盘西化”,再到20世纪30年代的“充分西化”,40年代则演变为“现代化”。
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A.并不适合中国国情B.与救亡图存相结合C.逐渐趋向于理性化D.由器物深入到制度29.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365301a300a6c30c229f7e.png)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C. 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2.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
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
魏晋玄学( ) A.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B. 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 C. 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 D. 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3.“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 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4.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
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
”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 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 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 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5.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 ) A.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C.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D.代议制确立和完善6.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120139be23482fb5da4c2b.png)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3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华简《系年》记载,周幽王娶西申女子为妻后生平王,幽王因宠爱褒姒立其子伯服为太子。
平王逃到西申受到申人保护,周幽王起兵西申战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这说明A. 西周末年中央集权逐步弱化B. 母族干政是西周灭亡的主要原因C. 异姓诸侯始终是西周不稳定因素D. 宗法血缘仍是政治斗争焦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幽王废嫡立庶后,幽王兴师诛杀平王,战败,导致西周灭亡。
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说明宗法血缘仍是政治斗争焦点,故D正确;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C项,材料未体现母系干政的有关信息,犬戎不属于异性诸侯,排除。
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城市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由上而下形成的;市镇则主要由于经济的原因,即乡村与商品经济联系的扩大,由下而上形成的。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8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1f31f3fad6195f302ba6dd.png)
蚌埠二中2017年8月初月考新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8题,计48分)1.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行“殷墟妇好考古发掘特展",妇好作为商王的正妻之一,生前深得信任和宠爱,死后得以厚葬。
某观众据自己的观展记录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观展记录结论A.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商朝时女性地位很高B.妇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甲骨卜辞这些卜辞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史料C.妇好墓中有大型的青铜盛酒器商朝时中国开始有了酒D.墓内发掘出的6800多枚海贝,经鉴定为货贝现在中国的南海地区当时由商王直接管辖2。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3.下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A.是对抗皇权的制约力量B.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C.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D.主要职责仅是编检史书4.“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帝国组织所必需的。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希腊地区的贫穷使得它比起东方各国发展缓慢B。
希腊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其政治制度C。
正是因为希腊地理环境的恶劣才产生民主政治D. 地理环境决定了东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5。
据估计,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全部人口大约有31万人,享有民主权利的大约只有5万人左右,即约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
其中一些穷苦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为生活所困,无暇去参加公民大会,更不可能担任公职.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真正享有民主B.社会经济发展缓慢C.政治民主化不充分D.民主发展到鼎峰期6.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解析
![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cc2800a76e58fafab00357.png)
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社会发展。
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些天象,但不能表明他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统治借神权以加强王权,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鬼神世界,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夫、妇人、戍卒、儿童知道一些天象,表明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名师点睛】(1)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
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
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来源】【百强校】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三公九卿是指政府的大臣,彼此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与材料中微臣与大臣的关系不符,故A项错误;汉朝的“中朝”是汉武帝时期用一些近信侍从如尚书、等组成的决策机构,而汉代的三公九卿则成为外朝即执行机构,故B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相权分割为三,以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宋代的枢密院是二府三司的组成部分,负责军事,其长官枢密使为政府大臣,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A. 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C. 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D. 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2.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
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
魏晋玄学( )A.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 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 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 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3.“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 A.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 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 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4.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
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
”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 ) 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5.19世纪70年代,英国正在享受自由贸易、市场扩大带来的经济繁荣,这造成了英国对时代潮流认知的迟钝,最终丧失了工业领先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时代潮流”是( ) A.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 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C. 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全面来临D. 代议制确立和完善 6.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该评语( ) A. 强调英国殖民印度的功绩 B. 充分肯定了东方文学成就 C. 支持浪漫主义的文学风格 D. 暗含著西方中心论的思维 7.电影《无问西东》主人公之一沈光耀的原型沈崇诲在“淞沪会战”中壮烈牺牲。
在这场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悉数投入,湘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纷纷奔赴前线,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国人民踊跃支援。
这表明淞沪会战( ) A. 消弭了国民党军阀之间的嫌隙 B. 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 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提高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8.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A. 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 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9.《海国图志》原本是为了打开中国人的眼睛,使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初级启蒙读物,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无意中启蒙了日本人,对明治维新起到催化作用。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
《海国图志》在中日不同的命运从根本上反映了两国( ) A. 对外开放的程度 B. 思想解放的尺度 C. 社会转型的难度 D. 政治改革的力度 10.1932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据此推知,当时苏联( ) A.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B. 实物配给制损害了农民利益 C. 行政命令代替计划经济 D. 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奉献 11.“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
”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 A. 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 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 地区冲突己成世界新危机 D.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A. 小农经济逐步衰退B. 存在土地集中现象C. 人地矛盾日趋尖锐D. 租佃关系普遍存在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
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
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
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
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
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
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
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
”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
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
”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
”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
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 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5.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国企改革大事记 1978 年,国务院在四川选择重庆钢铁公司、四川化工厂等6家企业为试点企业,允许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
1979 年,国家扩大了试点企业的范围,将生产计划、资金使用、产品销售、利润分配、人事安排等权力下放给企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肯定了股份制是企业财产所有制的一种组织形式。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16.【历史-修选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9年1月25日,巴黎和会通过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
1920年1月20日,《凡尔赛和约》生效,国际联盟宣布成立。
成立之初的44个会员国不包括苏俄和德国,其中,当时极力鼓吹创建国际联盟的美国,始终未加入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在于“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国际联盟要求各会员国履行裁减军备、维持和平、公开外交等义务与职责。
同时,国际联盟体现集体安全的原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国际联盟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是残缺不全的,这个国际秩序无法完成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宗旨和任务。
它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束手无策,对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反应乏力,对意大利侵略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制裁半心半意,对被侵略国家的支持缺乏诚意。
因此,国际联盟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彻底破产,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国际联盟的成立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17.【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著称于世,世称“三苏”。
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狮、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
他讲自已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摹古。
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
——摘自朱天曙《中国书法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轼书法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轼书法风格形成的因素。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月考历史答案1.C【解析】从材料来看,对于扁鹊为谁诊病,什么时间诊病,历史记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对扁鹊诊病情况的叙述也有所偏差,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