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历史九下《第13课 挑战“两极”》word教案 (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两极”》
一、说教材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意识。

(依据:课标要求以及“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归纳法、识图法,直观地表现历史基础知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史料的归纳能力,对比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中考开卷考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能够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能阅读、理解和处理历史信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发展”当作重心。

(依据:历史新课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多样性”)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盟形成的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因素,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以史为鉴”的要求)难点:新的力量中心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依据: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感性为主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这个问题学生难以全面理解,难度较大)
二、说学法
①指导预习:了解本单元的前言,预习课文并收集二战后的相关资料。

②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根据我校学情和课时安排的实际,让讨论、分析、探究与交流落到实处,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老师要适当点拨,鼓励学生多发言并做好课堂笔记。

③知识构建的方法指导:教师通过问题导读法,对课本的教材、练习与学生生活的体验,进行知识构建;指导学生通过归纳法、图表法、分析对比法等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增强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情感。

三、说教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六环节”教学法(依据:多媒体容量大、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环节”环环相扣,具有条理性,同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结合时事政治、地理,进行多学科渗透,体现新课改理念;通过反馈训练,进行课外延伸,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学过的“二战”后美苏形成“两极”格局的几个问题,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同时以问题:西欧诸国和日本的发展是如何挑战这“两
极”的?自然地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阅读导语,走进课标。

让全班同学朗读导语,教师小结,指出导语提出的几个问题就是围绕课标进行的,从而达到让学生走进课标的目的。

这是我从教以来一贯重视分析导语的原因,教学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第三环节:学习探究,再现历史。

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掌握新课内容。

(一)联合的欧洲
利用多媒体出示“欧元”组图并设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然后让学生看书思考:“欧盟是怎样形成的?”
1.按照欧盟成立的背景、经过、作用,设计题目,让学生回答。

尤其是“欧盟成立的经过”,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欧盟成员国示意图》,明确答案,同时强调学生可能忽略的三个考点:①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与前面三个组织的区别;②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为“欧共体”过渡到“欧盟”的关键;③理解插图《欧盟旗帜》中“十二颗星”的含义。

2.结合课后“材料阅读”提问:“如果你是欧盟主席,你在促进欧盟一体化进程中会注意做好哪些事情?”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整合相关知识的能力。

(二)日本走向经济大国之路
首先,让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日本战后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教师简单点拨,进行小结,分经济、政治两方面来解答。

其次,利用多媒体展示战后初期日本陷于崩溃的经济状况和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学生通过对比这种巨大的差异,引起探索这一变化的原因的强烈欲望。

结合课本中“想一想”思考:
1、促使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先有外部因素(美国由原先的压制变为扶持和帮助),后有内部因素。

2、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指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联系生活体验,对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对比分析,对日本好的做法加以借鉴。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先内部(改革)因素,后外部(开放)因素,主要是因为中国与日本所处的国情不同。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课外延伸
可设计以下三个题目。

1、欧盟刚成立时有几个成员国,目前发展到几个?
2、日本何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除了自身因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什么?
3、欧盟和日本这两个新的力量中心崛起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讨论,结合本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结合时政热点,从政治、经济来分析。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
对第三、四环节的要点简单进行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精心设计一些适当的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