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学高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第_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①粮食商品率高②耕地面积广大③水热资源丰富
④复种指数高⑤矿产资源贫乏⑥生长期较长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2•广东人经常喝凉茶,四川人喜欢吃麻辣。
形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植被
B. 土壤
C. 气候
D. 地形
1,完成3〜4题。
叠图分析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
结合图
3 •叠图分析最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4. 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 水源保护区
B. 大型仓储式超市
C. 汽车加油站
D. 大型垃圾处理场
5. 从某一遥感影像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洪水淹没面积
B.人口受教育水平
C.植物病虫害程度
D. 土地利用方式
读“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图2),完成5〜6题。
6.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降水整体上比乙地区少
B.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C.甲地区海拔一定高于乙地区
D.甲地区可能地处乙地区东侧
7. 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 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温带内陆,其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是
A.距海洋远
B.终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地形不利于冬季风的深入
D.纬度位置高
9.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 ③④
C.②③
D. ①④
亚马孙平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 (图3,图中箭头表示空气的垂直运动),完成10〜12题。
图3
10. 从图中可看出,亚马孙地区的降水类型主要是
A.锋面雨B .对流雨 C .地形雨 D .台风雨
11. 南美洲位于太平洋的
A.东侧B .南侧C .北侧D .西侧
12. 近年来亚马孙雨林地区被大规模开发,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 •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 .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13•被称之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的地区最可能分布在
A.低纬度,高海拔B •中纬度,低海拔C •高温多雨,土壤贫瘠D •高温少雨,土壤肥沃能源结构
优化是在能源消费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读图4“我
14. 2005年该城市能源结构
團5
16.图中反映出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是 A.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B.扩大煤炭开发规模
C.构筑煤炭产业链条
D.加强煤炭加工转换
17•山西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影响有
①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②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 ③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 ④避免煤炭资源过渡开采
A .①②
B.②③
C.②③
D .③④
读图6 “M 河流域水系分布图及其对应的干流河床剖面图(如
b 的海拔为500米)”,完
成18〜20题。
15.获取相同数量的能量,产生碳排放最多的是 A.煤
B.油产品
C.可再生能源
D. 电
力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图 5),回答下列16〜
-17 题。
C.油产品比重增加
D.
电力比重上升最多
A.优化后,能源消费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煤炭比重变化最大 拔
0000000000000
一一 一
F y 门0力r
18.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 处
C.c 处
19.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D.d 处
A.a处
B. b 处
C. c 处
D.d 处
A E C D
读“某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图 7),完成21〜22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23. (26分)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
材料一:黑龙江为中俄两国界河, 地广人稀;松花江主要流经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流域内人口、城镇相对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乌苏里江渔业资源丰富,原 生态环境保存较好。
材料二:1976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图
8)。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的变化(图 9)。
21. 从图示看,该河流域开发的中心环节是
A.发电
B.
防洪、灌溉
22. 最适合布局在该河流域的工业类型是
A.市场指向型 B .动力(能源)指向型
C.
航运
D.
梯级开发
C •技术指向型
D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水沼泽分布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4)题。
20.在M 可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与其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最相似的是
19務年⑴杯年敬岭年
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76 年至2006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江”中航运价值最大的是___ ,原因是o (6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质量与开垦年限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4 分)(4)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6分)
24. (30分)A县位于我国中部的安徽省西部地区,人口65万,土地面积3667平方千米,
土层厚度约0.1米〜0.8米之间,2009年粮食产量约56万吨。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安徽省省区及周边范围图(图 10 )。
材料二:见图11、图12。
(1)比较淮河以南和以北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差异。
每空一项,填写字母(
12
分)
以北地区 以南地区
气候类型
地形类型
耕作制度
A.
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平原E.高原
F. 平原、丘陵
G.两年三熟
H. 一年两熟
I. 一年一熟
(2) A 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占全区面积的比重约为 ____________ ,旱地的坡度 _____
(填大于或小于)水田。
该县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 。
(6 分) (3) 结合材料分析,A 县可能出现 ____________ 生态问题,该生态问题可能造成的危害 有哪些?
( 6分)
(4) 试对A 县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6分)
n 必县4地垂直分布月土地科用狀
况因
■荷畀 城币 A lliO
囱10
423様
卡击杆
12 A 县衣村^活能源构咸
11 / 7
实验中学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丈题茯22小题,毎小题2分,共44分亠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6分.
26. (26 分〉
(1) 耕地面积扩大,沼泽面积缩小(4分) 生
物多样性减从调蓄能力下降,水
旱灾害性増多;水土流失加重,土壤肥力下降,吒候变干等笛分)
(2) 松花江(2分)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水济平稳;沿岸人口和城市较密集;为 我国
内河航道,便于管理(4分) (3) 开垦年限越久,土壊质重指数越底,退优越严重(2分) 土壤侵蚀的加剧和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2分)
(4)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徽弱;②地势f 氐平,扫E 水不畅:③夏雨集中,且多暴 雨;
④土质黏重"且有冻土屋,地表水不易下渗;⑤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佰分)(答对任意9点即可,每点2分)
27. (30 分)
(1)(每空2分,满分12分)
(2) 92,6% 大于 以生物能源为主(或以秸秆、薪柴为主)(垣空2分)
(3)
水土流失(2分) 危害’①土渥肥力下障‘ 土层变薄,山地石质容易裸
露‘
土境恢复困难,②降低土地单产,造成粮食生产损失大:③加剧当地人多地少 的矛盾:④下游河道淤塞,河流下游地区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豪响其经济社会发展.(答出两点目R 可,每点2分)
(4)
①发展多种经营,走立体农业道路’②系列开发忧势资源;③退耕还林(封山 育林h ④发展
薪炭林和沼气等.多途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写出3点即可, 窃点2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