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阅读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这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
102.请你谈谈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案】
101.极言泰山之高大,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102.此句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解析】
10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把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
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特点。
10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理解。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写出了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
写出了诗人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意即“一定要”。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103.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请自选角度赏析颔联。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①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面对困境时,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绿花艳的美丽景色。
③这两句充满哲理,景色优美,对仗工整。
(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
(2)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时,首先明确律诗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赏析颔联,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题干要求自选角度进行赏析,那么我们可以围绕诗句的哲理性和景物描写等方面结合句意和语境进行分析。
示例一:从哲理角度赏析:这两句话虽然是写景名句,但蕴涵着丰富的生活
哲理。
不管前方的路途有多么的回艰难,只要勇于坚持总会出现新的希望,事物总是消长变化的,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表现了诗人进取的思想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示例二: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此句流畅绚丽、开朗明快,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
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
(2)考查对诗句蕴含情感的把握。
解答时,先概括诗文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把握作者的情感。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意思是从今以后如果容许我在月光下闲游,我会拄着拐杖无时无刻地前来敲门。
主人殷勤,客人留恋,人还没有离开,就惦记着还要来。
抒发了诗人对农村风光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淳朴民风的赞美。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10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答案】
104.(1)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
105.A
【解析】
10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诗词内容的能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因
此我们感受到的是国都残破、乱草丛生的特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中,“神秀”一词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特点,“割昏晓”一词又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巍峨的特点。
据此分析填空作答即可。
105.B.表述错误,“家书”本来指家信,题目理解成了“家中书籍”。
故选B。
106.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戏题盘石
唐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柳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答案】(1)在清澈的泉水上面,一块如席子般大小的巨石矗立,春风习习,绿杨飞舞在岸边垂杨巨石之畔,不时漂浮高高举起的酒杯。
(2)三四两句诗歌采用了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反问说如果春风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送落花来?这同时也是拟人,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得意趣。
【解析】
【详解】
(1)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
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本题要抓住诗句中的“盘石”“泉水”“垂柳”“酒杯”几个意象,并结合两个动词“临”和“拂”,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春风和煦的美好景色作答。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诗句“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其意思是:春风飞花低吟高唱,春风啊难道不解人意?如果说你不解人意的话,为什么又要吹送落花来?从中可以看出,诗句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风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似乎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的情形,抒发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