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版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针对乳腺癌患者预防由于CTIBL导致的骨丢失则推荐使用5年,每年给药二 次。
•双膦酸盐有时可能成为骨转移患者在停用化疗后唯一保留的全身用药,维持治疗期间 可适当延长用药间期。
2222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7.
伊班膦酸的负荷剂量
推荐伊班膦酸的负荷剂量
• 推荐严重疼痛的转移性骨痛患者使用伊班膦酸负荷剂量,起效快、 不良反应轻。
钙、维生 素D剂量调
整
概述
•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5%~75%,而首发为骨转移者 占27%~50%。
• 临床研究时SREs定义为: ✓ 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
✓ 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 ✓ 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
✓ 骨放疗后症状(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 高钙血症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特点
✓ 乳腺癌骨转移多见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
✓ 伴有疼痛的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但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 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 骨放疗方案的建议由3种改为5种(40Gy /20F /4w, 30Gy /10F /2w, 20Gy /4 F /2w、23Gy/4 F /3w、8Gy / F),且增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特殊的高度适形放射 治疗技术。
• 放射治疗和包括双膦酸盐和针对分子分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联合,可以有效提 高治疗有效性。
2008 •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
2010 •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会 2014 . 北 京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编写组指导及执笔:
指导: 执笔: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编写组成员名单:(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60%
30%
0%
Day1 Day2 Day3 Day4 Day7 Day14
止痛药物使用减少,未出现肾脏毒性
药物耐受性良好。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Onkologie. 2012;35(5):254-8.
二线伊班膦酸负荷剂量 快速缓解患者疼痛
130 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骨痛(2010.1 至 2014.8 )
治疗原则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原则
•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复发转移疾病应以全身治疗为主,按照分类治疗原则选择化 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包括双膦酸盐在内的骨改良药物已经成为基 本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SREs
• 放射治疗和包括双膦酸盐和针对分子分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联合,可以 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版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7页
背景
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延长的同时骨转移患者增加,乳腺癌骨转移已经越来越为 临床医生所关注。
对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版)进行更新。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是希望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基于 目前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 供切实的帮助。
地诺单抗(Denosumab)
•三项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地诺单抗的安全性和疗效,总共有5723 名患者参与研究。这些研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多种其它癌症患者身 上对地诺单抗与唑来膦酸作了比较。这些研究旨在测定由于癌症,患者最 终出现骨折或脊髓压迫,或为控制疼痛需要进行放射或手术治疗间隔的时 间。 ✓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地诺单抗延迟SREs优于唑来膦酸。前列腺癌患者中SREs 延迟时间中位值21个月,唑来膦酸为17个月。
更新1.内科
内科治疗中新增药物选择
• 基于靶向药物证据的完善,共识中新增了对Her-2过表达的 患者应考虑含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等抗Her-2药物的治疗 方案
• 内分泌治疗中新增了药物氟维司群的应用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2.放疗
放疗在骨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目标是在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内,预防或减轻因骨转移病灶 带来的症状或功能障碍。
10.术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4.骨改良药物
更名“骨改良药物”
• 术语改变:“双膦酸盐类药物”更名为“骨改良药物”
• 为便于后续添加新型药物(如破骨细胞抑制剂等)的研究数 据,将“双膦酸盐类药物”改为“骨改良药物”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5.地诺单抗
推荐了一种新的骨改良药物——地诺单抗
• 负荷剂量:6mg/d,连续3d静注,以后每3~4周常规使用6mg/ 次。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显著快速缓解骨痛
伊班膦酸负荷剂量-1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显著缓解
VAS评分
8
止痛药物使用
90%
6
6.1
(P<0.01)
4
2 Day1
3.2 Day7
3 Day14
7 天内患者疼痛分值显著降低 , 14天观察期内止痛持续有效,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2015.1月正式发表!
1 概述
2
诊断方法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5
骨改良药物临床应用
7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2014版更新重点
—治疗及骨改良药物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7页
采取MDT治疗 模式,制定个 体化综合治疗
方案
内科/外科/ 放疗的新增
治疗选择
更名骨改良药 物,推荐地诺 单抗,伊班膦 酸负荷剂量
• 既往一线应用 • 帕米膦酸、唑来膦酸等
疼痛无明显缓解或加重
一线治疗失败
二线治疗
• 换用伊班膦 酸负荷剂量
• 快速起效 • 缓解率70.6%
疗效好
第*二与十五治页疗,本前课件相共比有2有7页显著性差异,P=0.001
2255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年4月第4卷第4期
更新8. 钙、维生素D剂量调整
✓在乳腺癌患者中,唑来膦酸使SREs延迟的中位时间为26个月,而地诺单抗没有 达到这一水平。 ✓在其它实体瘤患者中,地诺单抗和唑来膦酸使SREs延迟的中位时间不相上下。受试 者主要的实体瘤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以及小细胞肺癌。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27页
地诺单抗组至首次和后续( 多次) SRE时间均显著优于 唑来膦酸组
9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断要点
•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是最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
• X线、CT可以明确有无骨质破坏 MRI有助于并了解骨转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尤其是脊柱稳定性
PET/CT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骨活检是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
临床上各种诊断方法应该合理应用,必要时应通过骨活检取得 病理诊断。
地诺单抗较唑来膦酸AE 更少,耐受性好
J第C二li十n一O页n,c本o课l.件2共0有1207页Dec 10;28(35):5132-9.
更新6.
骨改良药物使用
强调早期、规律、长期使用骨改良药物
•双膦酸盐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已有用药2年以上的安全性数据,对于乳腺癌骨转移 患者推荐使用2年,3-4周给药一次,但是临床实践中应该鼓励在安全有效的情况 下持续应用。
钙、维生素D剂量调整
•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注意每日同时补充:
✓ 钙(剂量由500mg/d调整为1200~1500mg/d) ✓ 和维生素D(D3 400~800 IU)。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1122//88//22002211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 是一种有独特作用机制的骨吸收抑制剂,其特异性靶向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 体( receptor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 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 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 美国FDA于2010年11月18日批准地诺单抗(denosumab,狄诺塞麦,商品名:Xgeva) 用以预防癌症已经转移并且损害骨质的肿瘤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但地诺单抗这 一获准适用人群不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或其它白血病患者。
• NCCN(2011版)指南提出用地诺单抗、双膦酸盐(均同时补充 钙和维生素D)。
• 推荐可考虑地诺单抗120mg,q4w,皮下注射,用于预防骨转移所致骨相 关事件。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7页
地诺单抗(Denosumab)
✓ 单个随机临床研究提示,乳腺癌骨转移需接受双膦酸盐治疗者也可考虑地诺 单抗(denosumab,地诺塞麦)120 mg,每4周给药1次,皮下注射治疗。由于皮 下注射方便,且治疗期间无需常规监测肾功能,地诺单抗为骨转移患者提供 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目前中国大陆上市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疗发展历程
• ASCO制定并公布了第1部双膦酸盐应用于乳腺癌
2000 • 患者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3 • ASCO对指南进行了第1次更新
• CSCO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7版)
2007 • 2007版《实体瘤(乳腺癌、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3.外科
手术治疗方案制定更加个体化
•应对骨转移患者密切随访观察, 早期发现骨转移灶, 对具有潜在病理骨折的长骨是否 需要手术作出恰当的判断, 争取在骨折前、截瘫前进行有效的外科治疗, 切实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制定外科治疗方案考虑的10大因素:
1. 放化疗和激素治疗敏感程度预测、起效时间; 2. 肿瘤类型及分期化疗;
3. 病理骨折风险、脊髓受压或受压风险; 4.脊柱不稳定、顽固性疼痛;
5. 预计病人可以存活3 个月以上;6局部有良好的手术条件( 软组织及骨) ; 7.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及麻醉(Karnofsky 或Burchenal评分) ;
8.孤立的骨转移病灶/ 有无内脏转移; 9. 转移灶及出现转移灶时间;
•双膦酸盐有时可能成为骨转移患者在停用化疗后唯一保留的全身用药,维持治疗期间 可适当延长用药间期。
2222
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7.
伊班膦酸的负荷剂量
推荐伊班膦酸的负荷剂量
• 推荐严重疼痛的转移性骨痛患者使用伊班膦酸负荷剂量,起效快、 不良反应轻。
钙、维生 素D剂量调
整
概述
• 在晚期乳腺癌中,骨转移的发生率为65%~75%,而首发为骨转移者 占27%~50%。
• 临床研究时SREs定义为: ✓ 骨痛加剧或出现新的骨痛
✓ 病理性骨折(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 ✓ 椎体压缩或变形、脊髓压迫
✓ 骨放疗后症状(因骨痛或防治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
✓ 高钙血症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特点
✓ 乳腺癌骨转移多见为多发性溶骨性病变,
✓ 伴有疼痛的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 但骨转移本身一般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 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不合并内脏转移的患者生存期相对较长
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方案
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 骨放疗方案的建议由3种改为5种(40Gy /20F /4w, 30Gy /10F /2w, 20Gy /4 F /2w、23Gy/4 F /3w、8Gy / F),且增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特殊的高度适形放射 治疗技术。
• 放射治疗和包括双膦酸盐和针对分子分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联合,可以有效提 高治疗有效性。
2008 •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8版)
2010 • 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版)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专家共识会 2014 . 北 京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编写组指导及执笔:
指导: 执笔: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编写组成员名单:(按照姓氏笔画顺序排列)
60%
30%
0%
Day1 Day2 Day3 Day4 Day7 Day14
止痛药物使用减少,未出现肾脏毒性
药物耐受性良好。
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Onkologie. 2012;35(5):254-8.
二线伊班膦酸负荷剂量 快速缓解患者疼痛
130 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伴中-重度骨痛(2010.1 至 2014.8 )
治疗原则
乳腺癌骨转移治疗原则
•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复发转移疾病应以全身治疗为主,按照分类治疗原则选择化 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包括双膦酸盐在内的骨改良药物已经成为基 本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SREs
• 放射治疗和包括双膦酸盐和针对分子分型的抗肿瘤治疗药物联合,可以 有效提高治疗有效性
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版
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7页
背景
随着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延长的同时骨转移患者增加,乳腺癌骨转移已经越来越为 临床医生所关注。
对乳腺癌骨转移和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0 版)进行更新。
本专家共识的目的是希望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基于 目前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研究数据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 供切实的帮助。
地诺单抗(Denosumab)
•三项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地诺单抗的安全性和疗效,总共有5723 名患者参与研究。这些研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多种其它癌症患者身 上对地诺单抗与唑来膦酸作了比较。这些研究旨在测定由于癌症,患者最 终出现骨折或脊髓压迫,或为控制疼痛需要进行放射或手术治疗间隔的时 间。 ✓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地诺单抗延迟SREs优于唑来膦酸。前列腺癌患者中SREs 延迟时间中位值21个月,唑来膦酸为17个月。
更新1.内科
内科治疗中新增药物选择
• 基于靶向药物证据的完善,共识中新增了对Her-2过表达的 患者应考虑含曲妥珠单抗和拉帕替尼等抗Her-2药物的治疗 方案
• 内分泌治疗中新增了药物氟维司群的应用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2.放疗
放疗在骨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骨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目标是在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内,预防或减轻因骨转移病灶 带来的症状或功能障碍。
10.术前更好的生活质量。
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4.骨改良药物
更名“骨改良药物”
• 术语改变:“双膦酸盐类药物”更名为“骨改良药物”
• 为便于后续添加新型药物(如破骨细胞抑制剂等)的研究数 据,将“双膦酸盐类药物”改为“骨改良药物”
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5.地诺单抗
推荐了一种新的骨改良药物——地诺单抗
• 负荷剂量:6mg/d,连续3d静注,以后每3~4周常规使用6mg/ 次。
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显著快速缓解骨痛
伊班膦酸负荷剂量-1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痛显著缓解
VAS评分
8
止痛药物使用
90%
6
6.1
(P<0.01)
4
2 Day1
3.2 Day7
3 Day14
7 天内患者疼痛分值显著降低 , 14天观察期内止痛持续有效,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2015.1月正式发表!
1 概述
2
诊断方法
3
临床表现
4 治疗
5
骨改良药物临床应用
7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2014版更新重点
—治疗及骨改良药物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7页
采取MDT治疗 模式,制定个 体化综合治疗
方案
内科/外科/ 放疗的新增
治疗选择
更名骨改良药 物,推荐地诺 单抗,伊班膦 酸负荷剂量
• 既往一线应用 • 帕米膦酸、唑来膦酸等
疼痛无明显缓解或加重
一线治疗失败
二线治疗
• 换用伊班膦 酸负荷剂量
• 快速起效 • 缓解率70.6%
疗效好
第*二与十五治页疗,本前课件相共比有2有7页显著性差异,P=0.001
2255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年4月第4卷第4期
更新8. 钙、维生素D剂量调整
✓在乳腺癌患者中,唑来膦酸使SREs延迟的中位时间为26个月,而地诺单抗没有 达到这一水平。 ✓在其它实体瘤患者中,地诺单抗和唑来膦酸使SREs延迟的中位时间不相上下。受试 者主要的实体瘤为非小细胞肺癌、多发性骨髓瘤、肾癌以及小细胞肺癌。
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27页
地诺单抗组至首次和后续( 多次) SRE时间均显著优于 唑来膦酸组
9
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断要点
• 骨放射性核素扫描(ECT)是最常用的骨转移初筛方法
• X线、CT可以明确有无骨质破坏 MRI有助于并了解骨转移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尤其是脊柱稳定性
PET/CT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 骨活检是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金标准
临床上各种诊断方法应该合理应用,必要时应通过骨活检取得 病理诊断。
地诺单抗较唑来膦酸AE 更少,耐受性好
J第C二li十n一O页n,c本o课l.件2共0有1207页Dec 10;28(35):5132-9.
更新6.
骨改良药物使用
强调早期、规律、长期使用骨改良药物
•双膦酸盐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已有用药2年以上的安全性数据,对于乳腺癌骨转移 患者推荐使用2年,3-4周给药一次,但是临床实践中应该鼓励在安全有效的情况 下持续应用。
钙、维生素D剂量调整
•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联合治疗时,应注意每日同时补充:
✓ 钙(剂量由500mg/d调整为1200~1500mg/d) ✓ 和维生素D(D3 400~800 IU)。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7页
1122//88//22002211
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7页
✓ 是一种有独特作用机制的骨吸收抑制剂,其特异性靶向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 体( receptor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 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和发展,减 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
✓ 美国FDA于2010年11月18日批准地诺单抗(denosumab,狄诺塞麦,商品名:Xgeva) 用以预防癌症已经转移并且损害骨质的肿瘤患者骨相关事件(SREs)。但地诺单抗这 一获准适用人群不包括多发性骨髓瘤或其它白血病患者。
• NCCN(2011版)指南提出用地诺单抗、双膦酸盐(均同时补充 钙和维生素D)。
• 推荐可考虑地诺单抗120mg,q4w,皮下注射,用于预防骨转移所致骨相 关事件。
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7页
地诺单抗(Denosumab)
✓ 单个随机临床研究提示,乳腺癌骨转移需接受双膦酸盐治疗者也可考虑地诺 单抗(denosumab,地诺塞麦)120 mg,每4周给药1次,皮下注射治疗。由于皮 下注射方便,且治疗期间无需常规监测肾功能,地诺单抗为骨转移患者提供 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目前中国大陆上市临床研究正在进行。
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27页
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7页
乳腺癌骨转移诊疗发展历程
• ASCO制定并公布了第1部双膦酸盐应用于乳腺癌
2000 • 患者的临床实践指南
2003 • ASCO对指南进行了第1次更新
• CSCO乳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07版)
2007 • 2007版《实体瘤(乳腺癌、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7页
更新3.外科
手术治疗方案制定更加个体化
•应对骨转移患者密切随访观察, 早期发现骨转移灶, 对具有潜在病理骨折的长骨是否 需要手术作出恰当的判断, 争取在骨折前、截瘫前进行有效的外科治疗, 切实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增加制定外科治疗方案考虑的10大因素:
1. 放化疗和激素治疗敏感程度预测、起效时间; 2. 肿瘤类型及分期化疗;
3. 病理骨折风险、脊髓受压或受压风险; 4.脊柱不稳定、顽固性疼痛;
5. 预计病人可以存活3 个月以上;6局部有良好的手术条件( 软组织及骨) ; 7.全身状况能耐受手术及麻醉(Karnofsky 或Burchenal评分) ;
8.孤立的骨转移病灶/ 有无内脏转移; 9. 转移灶及出现转移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