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考二轮复习 高考13题第13题题组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应用
[解题指导]
1.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步骤
(1)紧扣反应特点——解题的依据。
看清各物质的状态(有无固体、液体),明确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变大、变小、不变),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2)识别图像特点——正确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一看面(纵、横坐标的意义);
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
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
(3)明确破题方法——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点:
①先拐先平数值大。
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
②定一议二。
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4)想规律做判断——对照选项得结论。
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将图表与原理结合,对照得出结论。
2.解答有关化学平衡计算的原则
[挑战满分](限时20分钟)
1.乙二醇制备原理为CH3OOC—COOCH3(g)+4H2(g)HOCH2—CH2OH(g)+2CH3OH(g)ΔH=-34 kJ·mol-1,右图表示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乙二醇的产率随原料投料比[n(氢气)/n(草酸二甲酯)]和压强的变化关系,其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体系压强为MPa、MPa、MPa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料投料比[n(氢气)/n(草酸二甲酯)]增大,平衡常数K增大
B.原料投料比[n(氢气)/n(草酸二甲酯)]越大,乙二醇的产率越小
C.升高温度后,v正>v逆
D.曲线丙对应的压强p(丙)=MPa
℃,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物质X Y Z
初始浓度/mol·L-10
2 min末浓度/mol·L-1a b
平衡浓度/mol·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 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mol·L-1·min-1
3.对可逆反应N2(g)+3H2(g)2NH3(g)ΔH=-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B.若单位时间内消耗x mol N2,同时生成2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重新达到平衡后,c(NH3)变为原平衡时的2倍
D.若达到平衡时,共放出kJ热量,则有1 mol NH3(g)生成
也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常温常压下发生反应如下:
反应①O3O2+[O]ΔH>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2O2ΔH<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3O2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K增大
=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压强增大,K2减小
℃时,2 L密闭容器中充入mol 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ΔH=+53 kJ·mol-1,获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NO2)/mol·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
~40 s内,v(N2O4)=mol·L-1·s-1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kJ
s时再通入mol N2O4,达新平衡时N2O4的转化率增大
6.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NO(g)和足量C(s),发生反应C(s)+2NO(g)CO2(g)+N2(g),平衡状态时NO(g)的物质的量浓度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C.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这时一定有v正<v逆
D.在T3时,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7.对于反应A2(g)+2B2(g)2AB2(g)ΔH<0,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8.有关下图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图(a)表示恒温恒压条件下,向2HI(g)H2(g)+I2(g)ΔH>0的反应达到平衡的容器中充入HI,甲表示正反应速率,乙表示逆反应速率
B.图(a)表示恒容条件下,给2HI(g)H2(g)+I2(g)ΔH>0的反应达到平衡的容器加热,甲表示正反应速率,乙表示逆反应速率
C.图(b)表示恒温条件下,压缩2SO3(g)2SO2(g)+O2(g)ΔH>0的平衡反应体系,甲表示SO3物质的量的变化,乙表示SO3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
D.图(b)表示恒容条件下,对于2SO3(g)2SO2(g)+O2(g)ΔH>0的反应平衡体系,甲表示升高温度SO3物质的量的变化,乙表示增加O2后SO3物质的量变化
9.在密闭容器中,将mol CO与mol H2O混合加热到800 ℃,发生下列反应:
CO(g)+H2O(g)CO2(g)+H2(g)。
一段时间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物质的量为mol。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1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则该反应的ΔH<0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mol的CO(g),则平衡时CO物质的量分数为%
℃下,若继续向该平衡体系中通入mol的H2O(g) ,则平衡时CO转化率为%
10.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部分数据如表所示(表中t2>t1):
反应时间
/min n(CO) /mol
n(H2O)
/mol
n(CO2)
/mol
n(H2)
/mol
0 0 0
t1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t1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错误!mol·L-1·min-1
B.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时刻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n(CO)=mol,n(H2O)=mol,则平衡时n(CO2)=mol
答案精析
题组四 [挑战满分]
[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 错误;B 项,表述的反应方向相同,所以不能作为到达平衡的标志,错误;C 项,达平衡时容器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重新平衡时c (NH 3)大于原平衡的2倍,错误。
]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值减小,A 错;总反应可看作①+②,则K =K 1·K 2,B 错;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O]浓度增大,C 正确;压强不影响平衡常数,D 错。
]
[A 项,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值增大,错;B 项,v (N 2O 4)=12×(-)mol·L -120 s = mol·L -1·s -1,B 错;
C 项,第80 s 时达平衡状态,转化N 2O 4的物质的量为 mol ,吸收的热量Q = mol ×53 kJ·mol -1= kJ ;
D 项再通入N 2O 4,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
]
[温度升高,c (NO)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B 均不正确;D 点c (NO)较平衡状态大,即Q <K ,反应正向进行,v 正>v 逆,C 错;由于碳固体参加反应,气体的密度是个变量,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项正确。
]
[随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增大的速率应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快,A 项不符合;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 2的百分含量应减小,B 项不符合;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AB 2的百分含量应增大,C 项不符合。
] [恒温恒压条件下,向2HI(g)
H 2(g)+I 2(g)平衡体系中通入HI ,瞬间容器体积膨胀,生成物的浓度降低,逆反
应速率降低,HI 浓度增大,瞬间正反应速率升高,然后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 项正确;恒容条件下加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B 项错误;压缩2SO 3(g)
2SO 2(g)+O 2(g)的反应
体系,瞬间SO 3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反应逆向进行,SO 3的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均逐渐增大,C 项错误;反应2SO 3(g)2SO 2(g)+O 2(g)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SO 3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
D 项错误。
]
[ CO(g)+H 2O(g) CO 2(g)+H 2(g)
起始(mol) 0 0 平衡(mol) -x -x x x 则 mol -x = mol x = mol
A 项,K =错误!=1,正确;
B 项,温度降低,K 增大,平衡右移,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正确;
C 项,错误!=1,y =2
3
mol ,CO 的质量分数:错误!×100%≈%,错误;D 项,根据C 项分析,D 项正确。
] [0~t 1 min 内,氢气的浓度变化为 mol·L -1,A 错误;t 1时刻,H 2O(g)的物质的量为 mol ,结合t 2时刻数据知t 1时刻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此时CO 的转化率为%,B 错误,C 正确;因平衡时CO 2也是 mol·L -1,由此可求得K =1,再利用平衡常数及平衡时CO 2、H 2浓度相等可判断D 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