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内血管母细胞瘤影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有关 • 肿瘤径线<15mm的可无血管流空影,>25mm的肿瘤一定有血管流
空影,否则可基本排除 • 流空血管部位可以是肿瘤内部或周围,结节越大,流空血管出
现的概率越高
脊髓空洞
• 空洞形成的发生率极高且广泛, 是该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 肿瘤大小与空洞范围无相关性, 较小的肿瘤也可产生范围较大
的空洞,甚至可纵贯整个脊髓 • 空洞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 • 主要由于肿瘤血管渗出及肿瘤细胞分泌物所致,并非肿瘤压迫
椎管内血管母细胞瘤
概述
• 又称血管网状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成血管细胞瘤 • 起源于中胚叶能分化为血管及内皮细胞的成血管细胞 • 是一种良性真性血管性肿瘤,WHO I级,占髓内肿瘤的1.0%–
7.2% • 多见于青壮年,年龄约2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 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多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感觉异常,
当肿瘤累及脊髓腹侧软膜,脊髓前动脉也参与血供 • 2/3的病灶为单发, 多发者则常见于Von Hippel Lindau (VHL)
综合征患者
病理
• 组织学上:瘤组织基本成分是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血管 网间呈片状巢状分布的吞噬脂质的间质细胞
• 病理:由富含血管的肿瘤结节和囊肿构成,囊壁是由胶质细胞 增生形成的假包膜,囊肿内为清亮黄色液体,囊肿型的结节和 实质型瘤体质软,暗红色,富含小血管,周边可有由簇状扩张 毛细血管团组成丰富的血管床,突出脊髓表面
出血、钙化、纤维化,增强扫描渐进性均匀强化
女,54岁,双下肢无力8月余
脊髓转移瘤
• 较少见,约0.9~2.1%,常有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病史,肺癌转移 最常见
• 发病年龄较大,病变多见于颈髓 • 囊变少见,水肿明显 • 常伴有椎体破坏,髓外多见,沿蛛网膜下腔播散,增强扫描可
见大的囊变区内肿瘤结节 • 脊髓空洞及流空血管影均少见
•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31、CD34、Vim和S-100均为阳性,GFAP、 EMA均为阴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影像表现 大囊小结节型
• 有典型的囊壁形成,附壁结节常位于脊髓背侧 • T1WI见低信号光滑囊腔及其囊液,囊液信号稍高于脑脊液(与
囊液蛋白含量高有关) • 增强扫描T1WI示囊壁不强化,附壁结节明显强化 • 若囊壁由胶原纤维构成,多不强化,囊壁由胶质增生,或有肿
号“帽征” • 囊变分为瘤内囊、肿瘤头尾两端囊腔、脊髓中央管的扩张 • 沿脑脊液播散转移
女,51岁,下肢麻木1月
星形细胞瘤
• 起源于脊髓星形细胞,儿童多见,好发于颈胸段,圆锥终丝很 少累及
• 膨胀性、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 • 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囊变多见,可伴出血、空洞 • 多呈散在斑片状不均匀轻-中度强化 • 无血管流空影
28
女 ,
岁 , 双 下 肢 乏 力

1
海绵状血管瘤
• 胎儿期神经管闭合不全致毛细血管和连接的动脉血管异常分化 • 大多数来源于椎体并延伸到硬膜外间隙,单纯位于硬膜外腔很
罕见 • 多表现为受累平面以下肢体麻木、疼痛、无力及感觉运动障碍 • 硬膜外占位可合并相邻椎体血管瘤,压迫、钳状包绕血管,可
压迫骨质,椎间孔扩大,但无骨质破坏 • 信号较均匀,T1等或稍低信号,T2高信号,极少数可合并瘤内
男,46岁,转移性腺癌,肺来源可能
小结
• 起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 20~40岁多见,多位单发(约占2/3),多发者常见于VHL综合
征患者 • 囊肿型肿瘤有典型的囊腔内附壁结节,附壁结节位于背侧 • 实体型肿瘤可见边界清楚的条块状、结节状肿瘤,强化明显 • 肿瘤表面可见粗大的引流静脉,有血管流空影 • 肿瘤两端可伴有明显的脊髓空洞
所致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或脊髓受损伤所致的脊髓软化
鉴别诊断
• 室管膜瘤 • 星形细胞瘤 • 海绵状血管瘤 • 脊髓转移瘤
室管膜瘤
• 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细胞,多 位于脊髓中央
• 30~40岁男性多见,好发于颈髓或脊髓圆锥(马尾、终丝) • 境界清楚,增强较明显均匀强化,常见出血及囊变 • 新鲜出血T1、T2呈高信号,陈旧性出血T2表现为肿瘤两端底信
Thank You
瘤组织参与构成时可强化 • T1WI平扫和增强是检测血管母细胞瘤最敏感序列
57
余男 性 ,
岁 , 双 上 肢 麻 木 感 觉 异 常 年
5
女,17岁,腰背痛20余天,双下肢冰冷感,排尿费力1周
影像表现 实质型
• 肿瘤所在节段脊髓增粗, T1WI上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呈 高信号,边界不清楚
其他包括走路不稳、反射亢进、肌肉无力等 • 多数肿瘤手术切除后可治愈,约1/4患者出现术后复发
概述
• 大部分为髓内病变(75%),硬膜内、硬膜下可见 • 病变多见于胸髓(50%)和颈髓( 40% ),而腰骶髓较少见 • 常位于脊髓的表浅部位, 尤其是脊髓背侧,包埋于后根 • 血供丰富,主要血供来自脊髓后动脉与脊髓外侧动脉的分支,
• 增强T1WI肿瘤呈条块状, 强化明显, 部分强化可不均匀, 但边 界清楚
• 位于脊髓背侧或背外侧, 深嵌髓内 • 脊髓可严重受压移位、变形 • 可见血管流空影
女,33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1年余
男,39岁,渐进性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个月
血管流空影
• 50%肿瘤表面可见粗大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 • 流空影对正确诊断实体型肿瘤有重要意义, 其存在与肿瘤的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