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强化脱氮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强化脱氮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统 的 脱 氮 效果 . 解 决地 下渗 滤 系统 脱 氮 效果 差的 问题 提供 了新 的 思路 及 途 径 为 关 键 词 : 地 下 渗 滤 ; 铁 炭 法 ; 生 活 污 水 中 图分 类 号 : 7 X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4 84 (0 8 0 — 0 0 0 1 0 — 6 2 2 0 )6 0 4 — 3
第2 卷 1
第 6期
环 境 科 技
E v r n n a ce c n e h oo y n io me t l in e a d T c n l g S
20 0 8年 1 2月
Vo . 1 No6 1 2 . De .00 e2 8
强 化 脱 氮 地 下 渗 滤 系统 处 理 生 活 污水 的研 究
0 引 言
提 高地 下渗 滤系统 脱 氮效果 的关键 。在 此利 用零 价 铁 还具有 还原 硝酸 盐 氮 的性 质 .通 过在 渗滤 沟底 部 填 充 了一 层铁 炭 的混合 物 , 研究 其脱 氮效 果 , 为解 决 地 下渗 滤系 统脱 氮效 果差 的 问题 提供 了新 的思路 及
途径。 1 试 验 装 置 与 方 法
水 总量 的 7 %以上 这 些分 散式 生 活污水 由于得 不 0
WA G Qu h i S A J n Z U Z og x n N i— u , H O i , O hn - u a
Ab t a t A n w n a e  ̄ d n t g n t n s b u rc n l ain s s m s b i y f l g w t a e fi n c r Ol sr c : e e h n el e i o e a i u s t e i f t t y t wa ul b l n i a ly ro r — a b i r o a i r o e t i i h o mitr t t e b t m f t e if r t n d th l e rs l h w d t a n a c d d n to e ain s b u a e i f rt n xu e a h ot o o h ni ai i . ' e u t s o e h t e h n e e i g n t u s r c n i ai h o c h s r o f h o s s m o l e c e tr e u n u l y h v rg d r mo a r ts o yt e c ud ra h b t f e t q ai .T e a e a e e v l ae f COD e l t ,TP a d T we e 9 % ,9 % ,a d 8 % n N r 2 9 n 0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分析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分析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我国某些水体与湖泊负营养化情况严重,自然生态体系性能退化现象突出。

自我国相关治理规定实行后,很多生活污水处理企业对出水总氮开展了较为全面评价,规定污水企业中的出水指标必须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文主要分析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以期为生活废水的治理供给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分析1、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分析的意义现阶段,我国仍有一些生活污水处理企业的总氮无法符合相关排放规定。

为此,我国开展了对此项工作标准的升级和扩能工作,以此确保总氮能够满足既定的标准。

从脱氮处理技术的层面来看,生物脱氮处理技术是生活污水脱氮处理中最实惠、最高效的技术。

但对于碳氮比低的污水而言,过去所应用的技术已无法达到预期的脱氮效果,且整个过程的需氧量和功耗较高。

为确保生活污水浓度和脱氮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生活污水与消化液需要同步开展回流作业。

此外,为确保硝化菌的活性,该技术具有水利停留时间长、曝气池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等特点。

在处理低碳化比生活废水时,厌氧氨氧化技术不会用到额外的有机碳源。

与传统模式下的硝化、反硝化相比,需氧量降低了27%,以此降低了资金的投入和运营成本,让其拥有了较广的使用前景。

所以,寻找一种经济、高效的低碳氮比生活废水处理技术有着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

2、常规脱氮处理技术进展2.1 传统技术的创新生活污水处理企业进水碳、氮含量低,致使目前的活性污泥体系对总氮剔除的并不彻底,让出水总氮很难达到既定的标准。

首先,从目前的技术入手,科学进行划分,能够高效提升氮源的使用率。

我国众多专家学者与项目技术工作人员经过不断创新改进现有的技术,从而提高碳源的使用率。

主要举措包含了规范管控池内每个位置中的溶解氧,调节各位置的溶解氧水准,规避进水碳源被过度损耗,为日后的生物脱氮预留充足的碳源。

此外,进水应划分阶段或多个点同步进料,以确保各分段的微生物可以被全面使用到进水中,高效的碳源开展反硝化。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

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污水处理方法之除磷、脱氮:除磷:城市废水中磷的主要来源是粪便、洗涤剂和某些工业废水,以正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溶解于水中。

常用的除磷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

A、化学法除磷:利用磷酸盐与铁盐、石灰、铝盐等反应生成磷酸铁、磷酸钙、磷酸铝等沉淀,将磷从废水中排除。

化学法的特点是磷的去除效率较高,处理结果稳定,污泥在处理和处置过程中不会重新释放磷造成二次污染,但污泥的产量比较大。

B、生物法除磷:生物法除磷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废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沉淀分离而除磷。

整个处理过程分为厌氧放磷和好氧吸磷两个阶段。

含有过量磷的废水和含磷活性污泥进人厌氧状态后,活性污泥中的聚磷商在厌氧状态下,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为无机磷释放回废水中。

这就是“厌氧放磷”。

聚磷菌在分解聚磷时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供自己生存外,其余供聚磷菌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背,再进一步转化为PHB (聚自-短基丁酸)储存于体内。

进入好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一部分供自己增殖,另一部分供其吸收废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

这就是“好氧吸磷”。

在此阶段,活性污泥不断增殖。

除了一部分含磷活性活泥回流到厌氧池外,其余的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目的。

脱氮:生活废水中各种形式的氮占的比例比较恒定:有机氮50%~60%,氨氮40%~50%,亚硝酸盐与硝酸盐中的氮占 0~5%。

它们均来源于人们食物中的蛋白质。

脱氮的方法有化学法和生物法两大类。

A、化学法脱氮:包括氨吸收法和加氯法。

a、氨吸收法:先把废水的pH值调整到10以上,然后在解吸塔内解吸氨b、加氯法:在含氨氮的废水中加氯。

通过适当控制加氯量,可以完全除去水中的氨氮。

为了减少氯的投加量,此法常与生物硝化联用,先硝化再除去微量的残余氨氮。

B、生物法脱氮: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评价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评价

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评价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成为保障城市环境卫生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其中,对于城镇污水中的氮和磷的高效去除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电化学氧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的特点,在城镇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进行评价与探讨。

首先,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脱氮方面的效果值得肯定。

氮在城镇污水中主要以氨氮、硝态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氨氮是一种难以去除的高浓度氮源。

针对氨氮的去除,电化学氧化技术采用电解池中的阳极氧化反应,有效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然后再通过反硝化过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这一系列的反应过程实现了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氮素去除,有效降低了污水中氮的含量,提高了脱氮效果。

其次,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除磷方面的效果也十分显著。

磷是城镇污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蓝藻和浒苔等有害藻类的大规模繁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电化学氧化技术采用阳极氧化过程,通过氧化剂产生的自由氧化剂来促进磷的氧化反应,将溶解态磷转化为固态磷酸盐沉淀,使其沉积在电解池底部。

这种方法有效去除了污水中的可溶性磷,提高了脱磷效果。

此外,电化学氧化技术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优点,使其成为城镇污水处理中的理想选择。

首先,电化学氧化技术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灭和去除作用,能够有效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其次,电化学氧化技术操作简单,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少。

此外,电化学氧化技术还具有稳定运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用于不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然而,电化学氧化技术在城镇污水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电化学氧化技术需要一定的电能供应,因此需要相应的电力设备支持。

这在一些缺乏电力资源的地区可能会受到限制。

其次,电化学氧化技术对电解池内部电极的材料和结构要求较高,这对设备的制造和维护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污水中的氮处理

污水中的氮处理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氰和硝酸盐氮四种形式存在。

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氮和氨氮。

通常采用的二级生化处理技术对氮的去除率是比较低的,一般将有机氮化合转化为氨氮,却不能有效地去除氮。

污水脱氮,从原理看,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由于生物脱氮一般能够满足有关方面对污水净化的要求,而且价格低廉,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较易处理,因此生物脱氮方法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与投资开发领域。

一、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技术主要是利用污水中某些细菌的生物氧化与还原作用实现的。

生物脱氮工艺从碳源的来源分,可分为外碳源工艺和内碳源工艺;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来分,可分为传统工艺和前置反硝化工艺;按照细菌的存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脱氮工艺。

前者的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处于悬浮态,而后者的各种微生物却附着在生物膜上。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脱氮技术,它有许多种形忒。

(1)活性污泥法传统流程这是一种传统的三级生物脱氮工艺,即有机物的氧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分别在不同的构筑物中完成,如下图所示:由于有机物去除、氨氧化和硝酸盐还原依次进行,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并分别设置污泥沉淀及回流系统,系统运行的灵活性比较强,有机物降解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环境均较佳,因而反应速度快,脱氮效果也比较好。

但是,三级活性污泥法的流程长、构筑物多、附属设备多,因此基建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此外,为了保持硝化所需的稳定pH值,往往两要向硝化池加碱,为了保证反硝化阶段有足够的电子受体,需要外加甲醇等碳源,为了除去尾水中剩余的有毒物质甲醇,又必须增设后曝气池,所以运行费用也很高。

可以看出,这种工艺的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将有机物去除和硝化放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而将反硝化作用放在另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则可以将三级生物脱氮系统简化为两级生物脱氮系统。

如下图:与三级生物脱氮流程相比,两级生物脱氮流程的基建费用和占地面积均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需要外加甲醇和碱源。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脱氮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工艺。

脱氮工艺的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工艺脱氮的方法和原理。

正文内容:1. 生物脱氮工艺1.1 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通过好氧菌将氨氮转化成硝态氮,再通过厌氧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

1.2 间歇式生物脱氮工艺:通过控制好氧和厌氧条件的切换,使得污水中的氨氮在不同环境中转化为氮气释放。

1.3 碳源添加工艺: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碳源,促进好氧菌的生长和硝化反应,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 物化脱氮工艺2.1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氮元素与药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2 气浮法: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成气态,通过气浮设备将气态氮排出,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2.3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材料,将污水中的氮元素与其他物质分离,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3. 吸附脱氮工艺3.1 活性炭吸附法:利用活性炭的大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附到活性炭表面,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3.2 生物负载吸附法:将具有高氮吸附能力的微生物负载在特定的载体上,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附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4. 电化学脱氮工艺4.1 电解法:通过电解污水,利用电极上的化学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气释放,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4.2 电化学氧化法:利用电化学氧化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元素氧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实现脱氮效果。

5. 植物脱氮工艺5.1 水生植物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吸收并转化为植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5.2 人工湿地法: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将污水中的氮元素去除和转化。

总结: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生物脱氮工艺、物化脱氮工艺、吸附脱氮工艺、电化学脱氮工艺和植物脱氮工艺等不同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元素,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改良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

改良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

改良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改良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生活污水的处理一直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氮和磷是主要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效果,改良A2/O工艺成为了被广泛研究和推广的方案之一。

A2/O(Anaerobic Anoxic Oxic)工艺是一种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的工艺流程处理污水。

它通过堆积并逐层分隔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循环在一体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处理过程的空间需求和能耗,同时也提高了生物降解效果。

在A2/O工艺中,脱氮和除磷主要通过好氧和厌氧条件下的微生物活动来完成。

初始的厌氧阶段通过在缺氧环境下引入nong氮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良好的环境条件和高效的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提高脱氮效果。

接下来的好氧阶段,则通过在含氧环境下引入niao氧细菌,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

同时,好氧条件也有助于溶解磷的转化。

为进一步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人员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首先,优化厌氧反应器的环境条件,如调节温度、pH值和进水速度,能够创造更有利于脱氮细菌生长和活动的环境。

其次,合理选用良好的微生物菌种,培养适应性强、活性好的菌株,有助于提高处理水质的稳定性和脱氮除磷效果。

此外,增加曝气时间和增加外源性碳源的供给,也能够刺激微生物菌群的生长和代谢能力,加速脱氮除磷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配合使用其他工艺和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挥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比如,与生物接触氧化(BIOX)和生物接触氧化-微生物燃烧(BIOX-MBR)工艺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此外,使用化学物质如聚合铝和聚合铁作为辅助剂,结合A2/O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磷的去除率。

改良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A2/O工艺能够达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

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介绍及对比分析2020年9月6日星期日目录一、生物脱氮 (3)1、硝化过程 (3)2、反硝化过程 (4)3、生物脱氮的基本条件 (5)4、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方法 (6)二、化学脱氮 (7)1、吹脱法 (7)2、化学沉淀法(磷酸铵镁沉淀法) (8)3、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9)4、不同浓度工业含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比较 (11)三、化学法除磷 (11)1、石灰除磷 (12)2、铝盐除磷 (12)3、铁盐除磷 (13)四、生物除磷 (13)1、生物除磷的原理 (13)2、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 (14)3、废水生物除磷的方法有哪些 (15)4、除磷设施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 (15)一、生物脱氮脱氮技术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由于化学法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成本高,所以一般使用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氮形式的转化。

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转化为氨态氮NH4+或NH3,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这一过程称为“硝化反应”;反硝化菌把硝酸盐转化为氮气,这一反应称为“反硝化反应”。

含氮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氮气,从污水中去除。

1、硝化过程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

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无机碳。

第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这两个过程释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

氧化1g氨氮大约需要消耗4.3gO2和8.64gHCO3-(相当于7.14gCaCO3碱度)。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1)温度:硝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30~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而且会影响硝化菌的活性。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2024年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与发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有效减少污水对环境的危害,人们研发了多种污水处理技术。

其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和较低的运行成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及其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二、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现状1. 工艺概述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是一种基于微生物作用,利用活性污泥法等生物处理技术,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去除的工艺。

该工艺主要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国内外应用现状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包括A/O法、A2/O法、氧化沟法等。

这些工艺在我国污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中。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如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超声波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等也在逐步推广应用。

三、工艺运行机制与原理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依靠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完成。

在反应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吸收、代谢等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转化为无害物质。

具体来说,脱氮过程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步骤实现;除磷过程则主要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和释磷实现。

四、工艺发展及挑战1. 技术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型的生物反应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智能化的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一些新型的污水处理理念和技术,如低碳、低能耗、资源化等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2. 面临的挑战尽管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何解决污泥处理与处置问题;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水质等。

此外,一些新兴污染物(如微塑料、新型有机污染物等)也对传统污水处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本案,为了研究anammox工艺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能,笔者选取了缺氧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装置。

试验结果显示,anammox工艺对高氮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当好。

关键字:脱氮生活污水生物膜滤池 anammox工艺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水平得高,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越来越难,而且费用也相当的昂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厌氧氨氧化菌的出现为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下,也出现了供污水脱氮技术的反应器。

但是,学者对厌氧氨氧化的探究只局限于处理高氨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污泥消化液等。

所以,学者们应该加强在城市生活污水方面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理由是该技术前景广阔且存在着众多优点,如:无需中和剂、无需外加碳源、耗氧低等。

在本案,笔者选取的试验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低氨废水处理,探讨了影响anammox反应的因素。

二、试验材料以及试验方法(一)试验材料以及实验装置试验装置为一个有机玻璃材质的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规格是:高2米,内径7厘米。

填料是粒径为2.0毫米到5毫米的页岩颗粒,设置的填料高度为1.6米。

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其水质标准:cod——25-45mg/l;toc——9-12mg/l;nh4-n——15-40mg/l;ph——7.40-7.85;水温——25-28℃。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选取硝化菌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的接种污泥,将亚硝酸盐加入二沉池出水,这是anammox工艺的需要,也是厌氧氨氧化菌脱氨得以维持的要求。

试验在反应两个月以后的现象:附着于滤池上的生物膜的颜色有了显著的改变,土黄色→棕褐色→红色(厌氧氨氧化菌增多后),而且,厌氧氨氧化菌也大量附着于进水泵的输水管壁。

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显。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氮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其中,生物脱氮过程是污水处理技术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

因此,本文将对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进行分析,以期提高生物脱氮效率,达到减少氮排放的目的。

第二章: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生物脱氮是利用菌群的代谢特点实现将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去除的一种生化反应。

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的存在会让好氧反应暂时终止,这时硝酸盐会被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

而亚硝酸盐则进一步地转化为分子氮或氮气,从而实现了脱氮的目的。

第三章:影响生物脱氮反应的主要因素1. 温度:生物脱氮反应一般适用的温度为20-30℃,低于10℃或高于40℃时脱氮效率会大幅度降低。

2. pH:生物脱氮反应主要涉及两个酶系统:硝化酶和反硝化酶。

这两个酶的适用pH为较窄的范围,一般在6.5-8.5之间。

3. 溶氧量:生物脱氮反应中,溶氧量关系到微生物的代谢,影响硝化酶和反硝化酶的活性,而硝化酶和反硝化酶的活性直接影响脱氮反应的效率。

4. 污水残留时间:因为不同菌群对于脱氮反应的速度和效率不同,因此污水的残留时间影响着脱氮反应的速率和效率。

第四章:动力学模型及分析考虑生物脱氮过程,主要涉及到氨化过程(NH3-N)、硝化过程(NO2-N和NO3-N)和反硝化过程(NO3-N)。

1. 氨化过程模型:根据Monod模型,NH3-N消耗速率V1 =μ1*S1/(K1+S1),其中μ1为NH3-N的微生物生长速率,K1为NH3-N对于微生物生长的饱和常数,S1为NH3-N浓度。

当S1/K1 << 1时,V1 = μ1*S1/K1当S1/K1 >> 1时,V1 = μ12. 硝化过程模型:根据Haldane模型,NO2-N消耗速率V2=μ2*S2/(K2+S2+K2*S2/K3),其中μ2为NO2-N的微生物生长速率,K2为NO2-N的单向饱和常数,K3为NO2-N和NO3-N的抑制常数,S2为NO2-N浓度。

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技术中pH值的控制与优化

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技术中pH值的控制与优化

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技术中pH值的控制与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成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其中,脱氮除磷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脱氮除磷过程中,pH值的控制与优化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以及降低运营成本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深度处理技术中pH值的控制与优化的方法。

首先,了解脱氮除磷过程中pH值的作用对于控制和优化工艺至关重要。

在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氮和磷是主要的污染物。

脱氮除磷工艺通过生物和化学的方法将氮和磷从污水中去除。

在这个过程中,污水中的氨氮(NH3-N)需要转化为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再进一步转化为氮气(N2)。

而磷则主要以化学物质的形式被去除。

pH值的控制会影响到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

其次,pH值的控制与优化可以通过适当的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

在脱氮过程中,污水处理系统中通常会添加碳源,如乙酸钠、乙醇等,以增加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适量添加碳源可以提供充分的有机物质来供给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脱氮微生物,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的发生。

此外,碳源还能提供氢离子(H+)来调节pH值。

提高pH值可以促进氨氮的氨化过程,从而加速氮的转化。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矾石、石灰等碱性药剂来提高pH值。

碱性药剂可以中和污水中的酸性物质,使pH值升高至适宜的范围。

另外,pH值的控制与优化还要考虑到工艺条件的调节。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反应器通常是脱氮除磷过程的重要环节。

在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转化等作用将氮、磷去除。

为了获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合理的通气和搅拌条件是必要的。

通过调节通气量和搅拌强度可以改善反应器中氧气的传输以及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从而优化整个脱氮除磷过程的进行。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反应器中底部的液位,以保证脱氮除磷微生物的最佳生长环境。

此外,了解污水的具体特性也对pH值的控制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厂氮污染治理方案

污水处理厂氮污染治理方案

污水处理厂氮污染治理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成为了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设施。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氮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

本文将针对污水处理厂中的氮污染展开讨论,并提出一种有效的治理方案。

一、氮污染的成因及影响氮污染主要来自于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

查阅大量研究资料,污水处理厂中氮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污水中的氮源:来自家庭、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源物质,在污水处理厂中容易被转化为氨氮和硝酸盐。

2. 处理工艺不完善:目前污水处理厂中的一般工艺主要集中在污水的生物降解以及沉淀过程,对氮污染的去除效果不佳。

3. 排放标准限制: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处理能力或设施设备限制,使得排放出的水中含氮物质超过国家标准。

氮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水体富营养化:氮污染使得水体中氮源过剩,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发生。

富营养化后的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体中过多的氧气,导致水质恶化。

2. 生态系统失衡:氮污染使得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富营养化环境下藻类过度生长,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生态链的破坏。

3.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氮污染使得水体中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滋生,进而危害人类健康。

另外,通过饮用含有硝酸盐超标的水,可能引发亚硝酸盐中毒等疾病。

二、氮污染治理方案针对污水处理厂中的氮污染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治理方案,旨在降低氮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并提高处理效果:1. 引入生物脱氮工艺生物脱氮工艺是目前治理氮污染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合理配置好的好氧、厌氧和内循环等生化反应区,利用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的不同作用,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

生物脱氮工艺可以通过对处理污水进行合适的调控,提高氮污染物的去除率。

2. 加强污水预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前加强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污水中的氮污染物含量。

常用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筛网过滤、沉砂池和调节池等。

通过这些工艺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的固体悬浮物和颗粒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有利于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提升。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技术

操作复杂
传统脱氮技术需要复杂的 操作和管理,增加了运营 难度。
解决方案
优化工艺流程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降低 能耗和减少操作难度,提 高氮去除效率。
应用新型脱氮技术
研究并应用新型的脱氮技 术,如短程硝化反硝化、 厌氧氨氧化等,以提高氮 去除效果。
智能化控制
引入智能化控制系统,实 现工艺参数的实时监测和 自动调节,提高污水处理 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详细描述
通过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等技术手段,去除农业污水中含有的氨氮和总氮,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农业 可持续发展。
05
深度脱氮技术挑战与 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01
02
03
高能耗
传统的脱氮技术通常需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增加 了污水处理成本。
氮去除效率低
传统的脱氮技术难以将氮 元素完全去除,导致出水 水质不稳定。
反硝化反应过程中,反硝化菌利用有机碳源的氧化能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同时消耗溶解氧。
同步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是指在同一个生物反应器内同时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的过程 。
通过优化反应器内的环境条件,如溶解氧浓度、有机碳源和温度等,可以实现同步 硝化反硝化。
同步硝化反硝化可以简化污水处理流程,提高脱氮效率,减少能耗和占地面积。
03
深度脱氮技术种类
生物脱氮技术
硝化-反硝化技术
通过硝化细菌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反硝化 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达到脱氮目的。
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
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酸盐阶段,以减少能耗和氧 的消耗,提高反硝化速率。
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
在同一反应器内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反应,提高 反应效率。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中的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应用污水处理一直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解决污水中氮、磷等有害物质的排放问题,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原理、运行方式以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

一、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原理深度脱氮脱磷技术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反应器或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沉淀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环境的目的。

在深度脱氮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来实现。

硝化是将污水中的氨氮氧化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反硝化则是将硝化产物还原为氮气释放出去。

通过这个过程,污水中的氮素可以有效去除。

脱磷过程主要通过化学沉淀或生物吸附实现。

化学沉淀法是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水中的磷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磷污染物。

生物吸附法则是利用微生物对磷的吸附能力,通过特定的生物反应器去除磷。

二、深度脱氮脱磷技术的运行方式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可以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达到脱除氮磷的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运行方式:1. 预处理-深度脱氮脱磷-沉淀-再生:首先进行污水的初级处理,去除大颗粒污染物,然后采用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去除氮磷,接着通过沉淀过程将去除的氮磷封存,最后进行再生过程,将水资源重新利用。

2. 混合液化技术:将污水和混凝剂混合后进行液化处理,通过控制混合液化过程中的温度、pH值等参数,使得氮、磷污染物转化为易沉淀的物质。

3. 好氧-缺氧处理工艺:先进行好氧处理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得到降解,然后进行缺氧处理过程,利用无氧条件下的微生物反应器去除氮、磷污染物。

三、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应用案例:1. 生活污水处理:将深度脱氮脱磷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排放标准。

2. 工业废水治理: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害物质,采用深度脱氮脱磷技术能够降低废水的污染物浓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摘要:在传统脱氮工艺中,为了使低碳氮比的废水达标排放,往往需要向处理系统中外加碳源,无疑会增加处理成本。

为了污水处理达标的同时成本有所降低,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在外加碳源的替代物、强化脱氮微生物、电化学技术脱氮和多工艺组合脱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以寻求最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活污水;低碳氮比;脱氮处理;技术研究引言我国正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水污染的问题也急需解决。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我国村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并且逐渐呈现出低碳氮比的趋势(低碳氮比就是COD/TN<3~5),城市污水是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前提是有充足的有机碳源。

而低碳氮生活污水中有机碳含量较低,(偏低碳氮比影响生物脱氮能力)反硝化作用不能顺利进行,碳源的不足是反硝化脱氮的技术难点。

低碳氮比(C/N)废水中因为有机碳含量较低,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时缺乏碳源,所以在废水中去除氨氮必不可少。

氨氮污染主要来自过量使用肥料、家禽生产、生活污水和工业制造等,氨氮积累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并对水生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地下水水质日渐变差,在藻类大肆繁殖的同时会过量的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这不仅会危害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还会使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自然水体的生态平衡;过多的氨氮排入饮用水源甚至有可能会危害人类健康,人畜长期饮用富营养化的水会中毒致病,有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胃癌、甲亢等都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1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处理方法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量达不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从而导致富营养化乃至黑臭水体的产生。

因此,研究高效、简便、易控制的高氨氮、低C/N比污水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削减及水污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1.1外加碳源的生活污水脱氮技术目前,为了提高低碳氮比的污水处理效果,采用外加碳源的方式,常用的外加碳源为甲醇、乙酸、乙酸钠等,但是这些碳源也易造成碳源投加不足或过量,易造成二次污染。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去除的过程。

脱氮工艺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脱氮工艺的原理、常见脱氮工艺、脱氮工艺的应用、脱氮工艺的优势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1.1 生物脱氮原理:利用厌氧细菌将氨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1.2 化学脱氮原理:利用化学试剂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1.3 物理脱氮原理:通过物理方法将氮气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二、常见脱氮工艺2.1 生物脱氮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厌氧硝化反硝化等过程。

2.2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氨气氧化等过程。

2.3 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浮法、膜分离等方法。

三、脱氮工艺的应用3.1 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

3.2 工业废水处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减少氮气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3 农业废水处理:用于农业废水处理中,改善水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四、脱氮工艺的优势4.1 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4.2 降低氮气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改善水生生态环境。

4.3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节约资源。

五、脱氮工艺的发展趋势5.1 绿色环保: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高效节能: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高效节能,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

5.3 智能化技术: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智能化,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处理水平。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翼未来脱氮工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创造更夸姣的生活环境。

污水中的氮处理

污水中的氮处理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氰和硝酸盐氮四种形式存在。

生活污水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有机氮和氨氮。

通常采用的二级生化处理技术对氮的去除率是比较低的,一般将有机氮化合转化为氨氮,却不能有效地去除氮。

污水脱氮,从原理看,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由于生物脱氮一般能够满足有关方面对污水净化的要求,而且价格低廉,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较易处理,因此生物脱氮方法是当前最活跃的研究与投资开发领域。

一、生物脱氮技术生物脱氮技术主要是利用污水中某些细菌的生物氧化与还原作用实现的。

生物脱氮工艺从碳源的来源分,可分为外碳源工艺和内碳源工艺;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在工艺流程中的位置来分,可分为传统工艺和前置反硝化工艺;按照细菌的存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脱氮工艺。

前者的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处于悬浮态,而后者的各种微生物却附着在生物膜上。

1.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脱氮技术,它有许多种形忒。

(1)活性污泥法传统流程这是一种传统的三级生物脱氮工艺,即有机物的氧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分别在不同的构筑物中完成,如下图所示:由于有机物去除、氨氧化和硝酸盐还原依次进行,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并分别设置污泥沉淀及回流系统,系统运行的灵活性比较强,有机物降解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环境均较佳,因而反应速度快,脱氮效果也比较好。

但是,三级活性污泥法的流程长、构筑物多、附属设备多,因此基建费用高、管理难度大。

此外,为了保持硝化所需的稳定pH值,往往两要向硝化池加碱,为了保证反硝化阶段有足够的电子受体,需要外加甲醇等碳源,为了除去尾水中剩余的有毒物质甲醇,又必须增设后曝气池,所以运行费用也很高。

可以看出,这种工艺的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将有机物去除和硝化放在同一个反应器中进行,而将反硝化作用放在另一个反应器中进行,则可以将三级生物脱氮系统简化为两级生物脱氮系统。

如下图:与三级生物脱氮流程相比,两级生物脱氮流程的基建费用和占地面积均有所降低,但是仍然需要外加甲醇和碱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污水处理脱氮改善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的处理越来越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本案,为了研究ANAMMOX工艺对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能,笔者选取了缺氧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装置。

试验结果显示,ANAMMOX工艺对高氮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相当好。

关键字:脱氮生活污水生物膜滤池ANAMMOX工艺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生活水平得高,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越来越难,而且费用也相当的昂贵。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厌氧氨氧化菌的出现为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下,也出现了供污水脱氮技术的反应器。

但是,学者对厌氧氨氧化的探究只局限于处理高氨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污泥消化液等。

所以,学者们应该加强在城市生活污水方面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理由是该技术前景广阔且存在着众多优点,如:无需中和剂、无需外加碳源、耗氧低等。

在本案,笔者选取的试验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研究了ANAMMOX工艺应用于低氨废水处理,探讨了影响ANAMMOX反应的因素。

二、试验材料以及试验方法
(一)试验材料以及实验装置
试验装置为一个有机玻璃材质的向下流生物膜滤池,规格是:高2米,内径7厘米。

填料是粒径为2.0毫米到5毫米的页岩颗粒,设置的填料高度为1.6米。

原水为城市生活污水的二沉池出水,其水质标准:COD——25-45mg/L;TOC——9-12mg/L;NH4-N——15-40mg/L;ph——7.40-7.85;水温——25-28℃。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选取硝化菌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的接种污泥,将亚硝酸盐加入二沉池出水,这是ANAMMOX工艺的需要,也是厌氧氨氧化菌脱氨得以维持的要求。

试验在反应两个月以后的现象:附着于滤池上的生物膜的颜色有了显著的改变,土黄色→棕褐色→红色(厌氧氨氧化菌增多后),而且,厌氧氨氧化菌也大量附着于进水泵的输水管壁。

二沉池出水NH4-N维持在40mg/L的时候,试验装置中NH4-N 的去除率保持在98%。

该反应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技术非常适合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二)试验方法与检测项目
试验涉及的具体检测项目以及试验方法如下表所示:
三、试验结果以及试验讨论
(一)无机氮的相互转变
参考Van de Graaf的研究结果,在厌氧氨氧化的实验过程中,生成的硝态氮、消耗的亚硝态氮、氨氮的比例为0.22:1.31:1。

试验中涉及到的三种无机氮间的关系图如下所示:
试验中三种无机氮的关系结果表明了:
1.氨氧化菌是滤池中氨氮得以去除的重要成分;
2. 厌氧厌氧氨氧化菌是可以应用到城市污水脱氮的处理中。

(二)NO2-N对ANAMMOX反应的影响
亚硝酸盐氮以及氨氮是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质,NO2-会毒害众多微生物;相关权威试验结果显示,厌氧氨氧化的产生会遭受到高浓度的氨氮以及亚硝酸盐氮的抑制,而且厌氧氨氧化在浓度达100mg/L的NO-N作用下会完全失去活性。

还有一点就是,NO2-会抑制ANAMMOX的过程。

虽然国内外关于NO-N抑制质量浓度的观点不同,但是对于ANAMMOX的过程受到高浓度的NO-N的抑制作用,学者们是达成了一致意见的。

氨氮去除率的最大化可以通过提高进水中NO-N的质量浓度得以实现,进水密度→氨氮去除率最大值为;氨氮的去除率会随着NO-N质量浓度的上升而逐步下降。

该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的反应会受到高质量浓度的NO-N的抑制,具体是抑制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进行城市污水处理时选取ANAMMOX时,NO-N对其的反应过程有促进作用,然而,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同时也会抑制ANAMMOX的反应。

而且,一旦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达到118.4mg/L,ANAMMOX就已经完全脱离理想状态;厌氧氨氧化过程受到亚硝酸
盐的抑制作用会变大;氨氮的去除率也会随之下降。

一旦NO-N的质量浓度达136.0mg/L时,(NO2-N)=118.4mg/L比氨氮去除率比上升23.5%左右。

该实验结果表明,ANAMMOX的反应不会因为高浓度NO-N而完全停止,而且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所以,在采取ANAMMOX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NO-N对反应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特殊性。

(三)确定适量m(NO2-N):m(NH4-N)的配比
对NH4-N以及NO2-N的变化跟踪监测,可以得出ANAMMOX滤池内的脱氮率,现针对其中的三组数据分析研究:m(NO2-N):m(NH4-N)=1.4:1、1.3:1、1.0:1。

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m(NO2-N):m(NH4-N)=1.0:1——ANAMMOX在60厘米高度的滤层处停止反应——NH-N没有得到彻底去除;m(NO2-N):m(NH4-N)=1.5:1——氨氮在充足的NO2-N作用下除去率较高;m(NO2-N):m(NH4-N)1.3:1——NH-N被彻底去除,但是水中NO2-N仍然残余;m(NO2-N):m(NH4-N)= 1.3:1——NO2-N与NH-N被彻底去除。

试验跟踪结果显示,当m(NO2-N):m(NH4-N)= 1.3:1时,ANAMMOX对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效率最高,即此时的配比最适宜。

(四)酸碱值的变化
依据ANAMMOX的反应原理,酸碱值不受厌氧氨氧化菌脱氨的影响;然而试验结果显示,酸碱值在ANAMMOX反应中发生有规律地变化,且酸碱值在ANAMMOX停止反应时不再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ANAMMOX的反应进程可以选取酸碱值作为指示剂。

四、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一)ANAMMOX工艺可以用于处理高氮废水以及城市生活污水脱氮,且去除率极佳。

(二)厌氧氨氧化菌在去除ANAMMOX滤池中氨氮方面起主要作用。

(三)一定质量浓度的NO2-N对ANAMMOX的反应有利;质量浓度在118.4Mg/L的亚硝酸盐氮能够导致ANAMMOX失去理想状态,会抑制厌氧氨氧化过程,但是不会致使ANAMMOX反应停止,以及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依然。

(四)m(NO2-N):m(NH4-N)= 1.3:1的配比可以实现脱氮的最佳效果。

(五)ANAMMOX的反应进程可以选取酸碱值作为指示剂。

参考文献:
[1]李捷,熊必永,张杰.生活污水脱氮新技术[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4)
[2]蒋山泉,汤琪,郑泽根.三级SBR除磷脱氮工艺处理生活污水[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
[3]付融冰,杨海真,顾国维等.潜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氮去除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6,32(1)
[4]姜苏.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特性的研究[D].2004.
[5]张洋.化粪池污水的好氧颗粒污泥脱氮特性研究[D].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