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2第四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两个猴面花姐妹种——粉龙头(花瓣呈粉红色)和红龙头(花瓣呈红色)它们起源于一个粉色花的祖先种两者分布区重叠前者(粉龙头)由黄蜂授粉后者(红龙头)由蜂鸟授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
B. 粉龙头猴面花种群的突变对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
C. 两者分布区重叠导致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相同
D. 因起源于同一祖先种所以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种群的基因库相同
【答案】B
【解析】解 A.由题干信息可知两种花分布区重叠不是因长期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形成的两个物种 A错误
B.因两种群传粉动物不同一个种群发生的突变对另一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B正确
C.尽管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分布区重叠但由题干信息可知两者最终形成不同种的主要原因是传粉动物不同即自然选择对两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起的作用不相同 C错误
D.粉龙头和红龙头猴面花属于不同的物种尽管起源于一个祖先种但因进化最终导致它们的基因库存在差异 D错误
故选 B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人与黑猩猩DNA序列一致性比猕猴高说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
B. 通过化石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 种群间互有迁入和迁出会引起种群间遗传差异的减少
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答案】D
【解析】
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
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C. 不是所有的可遗传变异都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D.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
【答案】D
【解析】 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 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正确
C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能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C正确
D、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 D错误
4.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的家兔种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各占一半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随机交配一代并淘汰黑色个体后该兔群中白毛和黑毛的基因频率不相等
B.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下降
C. 黑色兔淘汰一代后 a基因频率下降到1/3
D. 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3∶2
【答案】D
【解析】解 A.随机交配一代并淘汰黑色个体后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 A正确
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A和AA的频率逐渐增加杂合子的频率逐渐下降 B正确
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 AA∶Aa=1∶2 则a=1/3 C正确
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 D错误
故选 D
5.生殖是物种得以延续和进化的保证.下列各生殖方式中能够增加变异、提高后代群体对环境适应能力的是()
A. 孢子生殖
B. 有性生殖
C. 出芽生殖
D. 分裂生殖
【答案】B
【解析】ACD、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都属于无性生殖都能保持亲代性状ACD错误
B、有性生殖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2个亲本所以具有2个亲本的遗传性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即有性生殖能够增加变异、提高后代群体对环境适应能力 B正确
6.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种群中某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个体占19% 那么种群中该性状的杂合子的频率是()
A. 1%
B. 18%
C. 9%
D. 81%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该种群中显性个体占19% 则隐性性状的比例是1﹣19%=81% 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sqrt81\% = 90% 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90%=10% 因此杂合子的概率是2×90%×10%=18%
7.达尔文发现在南美洲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生活着15种陆龟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有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岛屿的陆龟是由不同的大陆龟个体组成的因此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不同岛屿的陆龟在新物种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相同
C. 不同岛屿的陆龟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自然选择对陆龟的定向选择
D. 若某陆龟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1
【答案】C
【解析】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错误
B.不同岛屿的陆龟在新物种形成之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是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之后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根本原因是生殖隔离 B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不定向的不同岛屿的陆龟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直接原因是自然选择对陆龟的定向选择 C正确
D.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取决于基因型为Aa和aa个体的数量 D错误
故选 C
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最重要的证据
B. 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A
【解析】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重要的证据因为可以根据化石分布推断其所在时代 A正确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错误
故选 A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B. “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会促使细菌发生抗性突变
C. 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答案】D
【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新物种的形成过程 A错误
B.抗生素不能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抗生素能对细菌的抗药性突变进行选择 B错误
C.二倍体西瓜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但一定需要生殖隔离 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正确故选 D
10.有关生物进化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遗传变异与拉马克的观点一致
B. 只有Aa基因型的种群自由交配子代中出现了AA、aa个体则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C. 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 保护骡子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答案】A
【解析】解 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的遗传变异与拉马克的观点一致 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Aa基因型的种群自由交配不一定会改变基因频率 B错误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错误
D.骡子高度不育不是一个物种因此不是保护物种多样性 D错误
故选 A
11.下列有关现代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 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C. 物种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D.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12.如图是我国黄河两岸a、b、c、d4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的模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物种最终进化为b、c两个物种经历了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 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内因是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C. 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D. 欲判断d与b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看b与d能否自由交配即可
【答案】D
【解析】解 A.物种a经过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的过程最终形成不相同的两个物种b、c A正确
B.b迁到黄河南岸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说明它们之间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B正确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则该物种一定在进化 C正确
D.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 D错误
故选 D
13.“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念的确立推动了科学的极大发展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拉马克第一个提出完整的进化学说并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导致了进化
B. 达尔文认为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缘于生物都有共同祖先生物多样性缘于进化
C. 达尔文在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他大量仔细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D.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是个体生物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
【答案】D
【解析】解 A.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进化学说的科学家是拉马克他认为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A正确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进化的结果 B正确
C.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是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他取得成就得益于大量仔细的观察和严谨的逻辑推理 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该理论的形成是种群遗传学、古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的结果 D错误
故选 D
14.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解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A错误
B.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 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
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戊不能与物种甲、乙产生后代是新物种所以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错误
故选 B
1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决定了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D
【解析】
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A错误
B.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错误
D.生物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有竞争、捕食等有关系对当地物种来说就是环境改变了于是进化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改变 D正确
故选 D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16.(1)兔和狼粪便中的能量分别属于________(填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16.(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 J/(hm^2 \cdot a)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第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________ J/(hm^2 \cdot a)
16.(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狼的数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捕狼的活动随后兔数量剧增草场退化引起兔数量剧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4)狼和兔可以根据彼此所产生的特殊气味进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该功能可以________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狼与兔经过多代相互选择使反应敏感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得以生存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________
【答案】(1)A、C
【解析】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 A是第一营养级 B是第三营养级 C是第二营养级由此可得出一条食物链 A(植物)→C(兔)→B(狼)其中兔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第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答案】(2)\ 7.4times 10^9, 11.3%, \ 1.0times 10^9
【解析】(2)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营养级A的同化量即 7.4\times 10^9 J/(hm^2 \cdot a)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即8.4× 10^8/7.4× 10^9×100%=11.3% 第一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即 1.0\times 10^9
【答案】(3)自我调节, 大规模猎捕狼后狼对兔的制约减小
【解析】(3)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和狼的数量能够维持相对稳定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大规模猎捕狼后狼对兔的制约作用减小兔数量增加
【答案】(4)信息传递,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共同进化
【解析】(4)狼和兔可以根据彼此所产生的特殊气味(化学信息)进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这一功能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狼与兔经过多代相互选择使反应敏感的兔和跑得快的狼均得以生存这说明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共同进化
17.(1)一黑色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多次 F_1均表现为黑色 F_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 F_2 F_2中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 则 F_2黑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浅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 F_2中浅黄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
17.(2)多对浅黄色(♀)×白色(♂)及多对白色(♀)×浅黄色(♂)杂交组合的子代中都是浅黄色个体数量明显多于白色个体数量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5/6, 1/3, 1/9
【解析】解(1)设该动物的皮毛颜色由基因 A/a B/b控制据题意可知 F_1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b F_2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_和A_bb(或A_B_和aaB_)其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 占2/12(1/6)所以杂合子占5/6 F_2浅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aB_(或A_bb)其中纯合子为aaBB 占1/3 F_2浅黄色个体中 B 基因频率为2/3 b基因频率为1/3 随机交配子代中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3)×
(1/3)=1/9
【答案】(2)浅黄色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纯合子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都是浅黄色个体杂合子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既有浅黄色个体又有白色个体(后代浅黄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1)
【解析】(2)浅黄色个体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纯合子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都是浅黄色个体杂合子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既有浅黄色个体又有白色个体(后代浅黄色个体与白色个体的比例为1∶1)
18.(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________ 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18.(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____ 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 N_1\rightarrow N_5会________
18.(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 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
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 N_11 实验数据 N_11\gt N_5 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因突变, 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析】解(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2)弱, 逐渐变小
【解析】(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 N_1\rightarrow N_5会逐渐变小
【答案】(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细菌”
【解析】(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细菌”
【答案】(4)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解析】(4)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
19.(1)假设该哺乳动物的一个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有2000只个体正常尾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若向该种群再引入2000只纯合棒状尾个体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引入后A的基因频率变为________
19.(2)如果一只黄色个体与一只白色个体交配生出一只白色雄性个体则母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只写毛色有关基因)
19.(3)现有足够多的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纯合杂合都有)要选育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请简要写出步骤为
第一步 _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_ 后代(每对双亲产生的后代足够多)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代雌性个体即为纯合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
【答案】(1)0.9
【解析】解(1)正常尾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 则a的基因频率为0.2 A基因频率为0.8 种群中有2000只个体故含总基因数4000个其中A基因数为0.8×4000=3200个当引进2000只纯合棒状尾个体AA A基因总数为3200+4000=7200 而此时总基因数为8000 则A的基因频率为7200/8000=0.9
【答案】(2)Yy或yy
【解析】(2)根据“生出一个白色雄性个体”可推出该个体基因型为yy 因此要求母本和父本都应该由y基因因雌性个体无论基因型如何均表现为白色毛故可知黄色个体一定为父本且基因组成为Yy 母本的基因组成为Yy或yy
【答案】(3)选择多对棒状尾白色雌、雄个体进行杂交, 选择子代中的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与子代中的正常尾白色雄性个体测交
【解析】(3)依据题意可知符合要求的个体基因型是AAyy 在只有两步实验步骤的前提下是无法通过杂交育种来实现目的的可以通过题干中所给亲代自由交配得到表现型为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判断这些个体是否纯合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表现型为棒状尾白色的雌性个体与正常为白色的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亲本中的母本是我们需要选育的品种
20.(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 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 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现代生物技术________可改变这种种间阻碍20.(2)图2中在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是/否/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20.(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 、30%和50% 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答案】(1)地理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
【解析】解(1)图1中a过程是由于河流产生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 过程b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即意味着两个物种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可改变这种种间阻碍
【答案】(2)QR, 不一定
【解析】(2)据题图2中在QR时间段内种群甲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说明发生了进化在T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答案】(3)35%
【解析】(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 , 30%和50% 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20%+1/2×30%=35%
21.(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
21.(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________的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作用这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实现的农药对害虫所起作用的实质就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________ 使之向抗药性的方向演化
21.(3)如果A到D都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
21.(4)若在这条大河的北岸也发现了与南岸的甲虫外形很相似的甲虫种群将两岸甲虫放在一起饲养发现这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这说明两个种群之间存在________
【答案】(1)种群中有少数个体对杀虫剂具有抗性
【解析】(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故害虫种群密度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
【答案】(2)遗传, 选择, 生存斗争, 基因频率
【解析】(2)由于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因此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选择作用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3)更换杀虫剂的种类
【解析】(3)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部分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
【答案】(4)生殖隔离
【解析】(4)两个种群的甲虫可以交配并产生小甲虫但小甲虫不育说明两种甲虫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