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大师级教授讲课堂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如果对方处于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与之据理力争,那不是论辩而是争吵。
陈垣先生是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国宝”的大师级历史学家和教育家,民国时期业已声名显赫,长期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长。
启功先生是当代大师级学者、书画家,长期担任辅仁大学和北师大教授。
陈垣先生对启功先生有知遇之恩,启功先生视陈垣先生为恩人和导师。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说话,陈垣先生对启功先生有非常具体的指导,对今天的教师仍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启功先生进辅仁任教时才21岁,陈垣先生安排他到辅仁附中教初中一年级的国文。
对于怎样站稳讲台,陈垣先生嘱咐启功先生说:“你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坐在讲台下,人脸是对立的,但感情千万不能对立。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是淘气的时候,也是脑筋最活跃的时候,对他们一定要以夸奖鼓励为主,尤其不可随意讥诮讽刺学生,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遇到学生淘气、不听话,你不要发脾气,你发一次,即使有效,以后再有更坏的事发生,你能发更大的脾气吗?万一无效,你怎么收场?你还年轻,但在讲台上就是师表,要用你的本事让学生佩服你。
”
陈垣先生不愧是大师,简单几句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
一是感情上不能与学生对立。
事实上,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相互之间不可能完全没有冲突,例如,学生调皮,老师要化解,要教导,学生不好好学,老师要督导,都可能形成矛盾和冲突。
但是,师生之间感情上不能对立。
老师和学生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老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好知识。
所以,完全可以做到不对立。
二是对学生要以夸奖鼓励为主,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所以,巧妙的夸奖往往更能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三是学生犯错,老师不能发脾气。
发脾气往往展示的是无能。
你黔驴技穷,只剩发脾气了。
如果你的本事游刃有余,就用不着发脾气。
老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服从,要用本事征服学生。
亲其师而从其道。
发脾气只会让学生远离老师,教学效果怎么会好得了?
当时辅仁大学的国文系主任尹石公先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平时爱当面挖苦学生。
正所谓“言多必失”,有时就难免出格。
他有两个学生,一位叫张学贤,一位叫杨万章。
一次,他们两个的作文都没有写好,尹石公先生就当面讥讽他们:“你居然叫张学贤,依我看你是‘学而不贤’;你叫杨万章,我看纯粹是‘章而不万’。
”在这里,“学而”是《论语》中的一章,“万
章”是《孟子》中的一章。
尹石
公先生的讽刺是很巧妙,但给自己惹来了大麻烦。
第二天他去上课,这两个学生跪着挡在教室门口说:“我们的名字是父母所起,如果您觉得哪个字不好,可以给我们改,我们学业有什么问题,您可以批评,但您拿我们的名字来挖苦我们,不仅侮辱了我们本人,也侮辱了我们的父母。
就您这样的德行,怎么配做我们的先生?”尹先生一看,知道自己玩笑开大了,没法收拾,只得辞职。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谋个职业不容易,谋到辅仁大学的教职更不容易,而要在辅仁大学做到国文系主任,那不知道有多难。
可就是因为在课堂上不恰当地讥讽学生,还拿学生的姓名开涮,作为老师,尹石公先生确实犯了非常大的错误。
任何错误都需要承担责任和后果,尹石公先生为他的错误,付出了丢失难得的职业的代价。
陈垣先生对启功先生的“尤其不可随意讥诮讽刺学生,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的告诫应该是有教训的。
陈垣先生自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但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类似的教训大概见过
听大师级教授
讲课堂语言艺术
◆吴敏文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7
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对方的观点,
努力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并加以分析和辩论。
不止一个。
这是一个反面的例证,它从反面证明了老师在讲台上说话一定要讲究,讥讽学生和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是万万不可的。
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同样重要。
有的师生交恶酿成的悲剧,就是因为教师不尊重学生而造成的,教训深刻,不可不鉴!
启功先生再进辅仁大学时,陈垣先生安排他教大一年级的国文。
开课之前,陈垣先生又谆谆告诫启功先生说:“教大学生和中学生不同,大学生知识多了,他们会提出很多问题,上课前就要想到学生可能提什么问题,预有准备,才能避免被动。
要善于通过教学语言,疏导课堂空气,不要老是教师讲,要适当地调动学生发言,看看他们是否跟上了你的思路和进度,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说错了,也不要批评指责,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地改正;要通过课堂语言,营造出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觉得你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
在这里,陈垣先生首先抓住大学生与中学生的不同,提醒启功先生上课前一定要充分准备,老师课堂语言的质量和水平,不仅与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有关,而且与课前准备直接相关。
不管你怎样博学、知识丰富,总会有知识盲点,而课前准备正是弥补这样的盲点的重要方式。
既然陈垣先生这样的大师都强调这样做,那么,其他任何从事教学工作的人,恐怕都难以避免。
其次,陈垣先生强调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
教学相长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
的思维活力,而且也是教师自我
学习、自我提高的方法。
最后,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因为教学本质上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你不让学生在课堂上暴露错误,留到工作中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陈垣先生和启功先生都是大师级的教授,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课堂语言艺术,不仅包含教学方法和语言技巧,而且包含教学和课堂语言的核心内涵,值得后辈教师深刻体会。
只有这样,才能传承中国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和精神,也使得传统的课堂语言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他实在是最可令人佩服的清介之学者。
”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