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专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草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
5年中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稿)
修订人:王俊奇
初审人:
审批人:
二〇一五年八月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5年中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招生对象
1、专业名称:会计电算化
2、专业代码:
3、学制:五年
4、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现发展,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扎实,能在企业单位从事出纳、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就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培养会计行业的高级技能专业人才。
1、出纳岗位
2、会计核算与成本计算岗位
3、财务控制岗位
4、电算化应用岗位
除上述四类主要岗位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市场营销等其他类型的工作。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根据会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中职教育特点,确立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工作能力,见下表
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五、职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培养以会计职业能力为本位,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特长明显、职业技能熟练,具备终身学习本领,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目标与要求
2、能力目标与要求
3、素质目标与要求
六、课程体系设计
(一)教学进度表
会计电算化专业5年制教学进程表(1)会计电算化专业公共基础课
(二)、成绩考核
1.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成绩考核为30%,期末考试成绩为70%。
强调学习的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作业、课堂提问、操作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专业核心课程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成绩考核为20%,课程实训练习占40%,期末考试成绩为40%。
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特别要注重平时成绩的平定。
3.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考核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职业素养。
考核成绩分为合格(60分)、良好(61~79分)和优秀(80~100分)三个层次。
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
日常性评价主要依据课堂检测和训练态度;阶段性评价主要依据考级考证的结果;总结性评价应结合训练情况、比赛展示和学习总结等方式进行。
4.选修课程成绩考核分为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层次。
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出勤率,课堂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要恰当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的继续学习的能力;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实践教学设计
八、教学条件配置及要求
一、专业教学团队配置
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教师。
为此,本专业精心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专任教师注重修养、强化实践、提高素质;兼职教师认真选择、规范聘用、科学管理。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我们聘请了多位既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另外,我们还临时聘请了宿州学院等高校的相关人员作为兼课教师。
1.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技术人员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备注项内注明)
2.专任教师资队伍整体结构状态
经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已经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职称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
2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 名(在读2 人),副教授6名,讲师14 名,实验师1 名,会计师16 名。
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60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超过60 %,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比例61 %。
3.兼职教师来源、数量和素质
本系长期聘请一批高质量的兼职教师,
他们承担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场需要。
兼职教师简明情况一览表
4、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年青教师的培养,学校建立青蓝工作实施方案。
近几年,我系引进了大批年轻教师,为使他们能尽快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为每一位年青教师配备了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是提高师资的学历层次,根据我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我专业定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进修和深造,现有 3 名教师在读硕士研究生学位,4 名中青年教师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二是提高师资专业技能,根据我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我专业定期分批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行业实践,现有 4 名教师到宿州市国贸购物中心、安徽徽商农家福有限公司宿州分公司等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活动。
三是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制度,通过人才的“柔性”流动,引进企业专业人才加盟教学团队,改善团队结构,目前有33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
(二)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建设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截止目前建有3个校内实训室,面积240平方米,投资额累计为 120 多万元,各项设备运转良好,保证了校内实训课100%开出。
①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配备学生实训所必需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
等模拟资料及记账工具,全真模拟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使学生掌握如何
完成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程序。
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60台计算机,并安装用友用友财务软件、
金蝶网络财务软件和多媒体会计模拟实训软件。
同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现多媒体教学。
学生通过学习、操作相关会计软件,了解有关会计业务流
程,掌握会计电算化各种核算方法。
③会计网络综合实训室配备60台计算机,装有会计综合实训等模拟软
件。
教师可自主地设置、添加实训内容,系统智能判断学生的实训正误,把
理论知识在实训中讲解应用。
通过实训完成学习,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一个实训单元可多次重复训练,课内课外均可练习,使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
间得到了延伸。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顶岗实训不但是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实现就业零距离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努力与宿州市及周边多家企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在数量与规模上不断扩展,成为学生深入工作一线进行实地学习的重要场所。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进入职业岗位前,进行了必要的职业体验,一方面学习了职业技能,另一方面真实的体验社会,为将来快速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外实训基地设置一览表
(四)“三层两轨双循环”的教学体系
为培养技能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体现高职的办学特色,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突出实践性教学,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实行内外
“双循环”实训,职业技能由基础技能、专业分岗位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递进提升,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两轨并行,形成了 “三层两轨双循环”实践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完善的实践教学,力求培养学生的四项职业能力,即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基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内部审计能力。
(五)教学要求
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双能,及素质与能力。
素质教育溶于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
能力培养要加强实验与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要求相关的实训设备与场所,因此,有必要加大实验室的建设以及课外实践基地的建立。
1、建立独立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室 2、建立会计专项实验室与会计综合实训室 3、建立会计全真模拟实训室 4、建立课外实训基地
九、毕业标准及要求
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在学院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几个要求,取得专业规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与答辩,准予毕业。
必选职业证书拿不到者推迟1-2年毕业。
(二)职业证书要求
本专业必须要取得教育部规定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证书,同时还必须取得本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时准予毕业。
十、有关问题说明
本培养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参阅了大量中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科专业的教学计划,结合目前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和我校的专业优势与特色,并进行相关的专业调研及与用人单位进行积极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我们需要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工作中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还应该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协调沟通交流及应变的能力,所以在设计培养方案时,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
1.本计划是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我院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2.本计划从2015级开始实施;待修订
3.制订原则:1)因材施教;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
3)重视职业素质教育;
4)行业、市场牵动与主动适应相结合;
4.本计划为实施性计划;
5.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如需变更教学计划,由系提出建议,教务处审核,
报分管院长批准后方可执行。
设计人:王俊奇
修订人:
日期:201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