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龙口网 网天下潮流龙口 网络尽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龙口网网天下潮流龙口网络尽现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
丁丽华老师20年义务教授太极拳的消息,丁老师在练拳、授拳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无穷乐趣。

莫道桑梓晚,微霞尚满天。

许许多多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像丁丽华老师一样,选择一两件自己喜欢的活动、爱好,在忙碌中感受收获,在汗水中感受快乐。

比如我市农民画家戚积和,退休后与书画为伴,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还加入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又如72岁的退休干部门如洪,每逢春节为群众书写春联,每年达上万幅之多,被周围群众誉为“春联王”。

他们不图名、不为利,在寄情自己钟爱的活动中乐享晚年。

可是还有一些老年人却感到晚年生活孤独寂寞、单调乏味。

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少兴趣爱好,缺乏精神生活。

老年人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保障后,同样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因此老年人生活之余要学会“找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情有所寄、志有所向、神有所托。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说:“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诸如
诗文、戏曲、书法、绘画、山水、珍玩、围棋、养花、聊天等等,凡此种种,皆为真乐,人有真乐,虽至苦不能使之不乐”。

老年人应该像丁丽华老师传播中华武术、弘扬传统文化一样,或以弈为寄、或以书为寄、或以技为寄、或以文为寄,化喧闹为肃静,化奔忙为闲逸,化烦恼为幸福,将平淡的生活添上
一些情趣,在有所寄中找到自己的情趣爱好,感受属于自己的无限快乐。

休闲文化是老年身心健康的“金钥匙”
明代才子袁宏道曾说:“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人以弈为寄,有人以技为寄,有人以文为寄。

古之达人,高人一层,只是他情有所寄,不肯浮泛虚度光景。

”这里所说的“情”,就是生活情趣、乐趣和兴趣。

如今,有些老年人整日
无所事事,心神不定,惶惶不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情无所寄”。

老年人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或几项适合自己的休闲娱乐活动,就能使自己“情有所寄”,生活充实,情趣盎然,老有所乐,乐中求寿。

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读书写作、唱歌跳舞、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琴棋书画、吟诗撰联、上网聊天、花鸟虫鱼、旅游观光、体育锻炼、游猎垂钓、烹调刺绣、收藏集
锦等等。

生活中随处都有无穷的乐趣,只要你找到了自己情趣的寄托点,你的面前就会呈现出一道靓丽的人生风景线。

一、读书学习,延年益寿
城镇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大都无事可干;农村老年人也从主要劳动力变为辅助劳动力或基本不参加
生产劳动,都有较充裕的时间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

读书学习不失为充实老年生活、排忧驱愁的一项重要举措。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曾写道:“见书喜若狂……此是却老方。

”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说:“余生无他癖,惟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消,牢骚不平之气藉以除”。

他们都认为读书学习是驱愁却老之术,调整心态之方,充实生活之法,陶冶情操之举。

人常说,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学习方面,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便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孔子平生言行谦虚谨慎,对自己评价很低调,惟独对自己好学这点,孔子十分自信,并引以自豪:“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己矣”,“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丘,就是孔丘,即孔子。

孔子一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看来,孔子把勤奋学习、终生年学习当作人生的一大乐事。

在那个生产力低下,战乱迭起的年代,孔子终年73岁,堪称长寿仙翁,与他坚持终生读书学习有直接的关系。

医学研究表明,人体衰老是从大脑衰老、脑细胞衰亡开
始的。

尽管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退化,但延缓这一过程却是可能的。

老年人通过读书学习,使脑细胞不断更新,生命就会得到延长。

实践证明,读书学习是保持老年人的好奇心,强化记忆力,防止脑衰、脑萎缩,保持大脑活跃的有效方法,是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

二、养花种草,防病治病
花卉,凝聚了大自然的灵气和精华,它的娇姿美态、丽色馨香、风神雅韵,给人以美的享受、智的启迪、情的陶冶,能使人赏心悦目、调节情绪、消除疲劳。

寿命高达85岁的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一辈子爱花成癖。

“芳兰移取遍林中,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闲暇时,摆弄摆弄花草,或施肥,或浇水,或修剪,或松土,或锄草,既能锻炼筋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减少得病的机会,还对某些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医学研究表明,花色有利健康。

如红艳似火的石榴花,橙红色的凌霄花,金灿灿的油菜花,能烘托一种热烈兴奋的气氛,可以增加人的食欲,有利于低血压患者;雪白的茉莉、桅子花给人以清凉素雅之感,对发烧、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有镇静作用;绿色,是保护眼睛,调节精神的最佳底色和基调,有安定神经系统的作用。

利用花香防病治病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麝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于室内,用于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

大多数芳香植
物的香味对人体是有益的。

香气能刺激人们的呼吸中枢,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大脑供氧充足,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

临床实验表明,白菊花、艾叶、金银花等十五种鲜花的香味分别对心血管、哮喘、高血压、肝硬化、神经衰弱、肾炎等病有较好的疗效。

紫薇、茉莉、柠檬等花中的挥发性油类还具有杀菌抗癌作用。

花卉和绿色植物不但通过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还可以吸尘、减噪、调节室内温湿度及小气候,使居室清新洁静,幽雅宜人。

三、唱歌跳舞,延缓衰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唱歌不仅能让人心情愉快,而且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美国加州大学的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唱歌班的成员在排练后,体内免疫球蛋白A含量增加了150%,而在一次公开演出后,这种免疫球蛋白则增加了240%。

经常唱歌,还可以强健心肺。

平常人们的呼吸量为500毫升,唱歌可升至千毫升,提高了呼吸的频率,加强了胸筋的扩张速度。

唱歌时吸取了大量的新鲜空气,很快又排尽肺脏内的浊气,一方面起到强健心肺的作用,又能使血液摄氧量大大增加。

由于唱歌时腹部肌肉松驰和收缩运动,起到了按摩胸部肌肉的作用,可以加强肠胃蠕动,提高食欲和消化吸收。

所以,医学家把唱歌称为保持身心健康的“天然良药”。

舞蹈是一种集运动与娱乐于一身的活动。

优美的轻音乐伴随着轻快的舞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仅使
人精神愉快,食欲增加,恢复体力,解除疲劳,有助睡眠,还能治疗抑郁症、代谢性疾病等,并有明显的降压、降血糖作用,可以减少高血压、动脉硬化、消化不良、肥胖、痔疮等病症的发生。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

这是因为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

跳舞时全身活动,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舒松关节肌肉,消除体力和脑力的疲劳。

无论跳动还是扭摆,都会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加强了腰腹肌的锻炼,提高了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不仅能使人的体型健美,而且使人体的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因此,老年人坚持唱歌跳舞,对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延缓衰老大有好处。

四、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民谚云:“生命在于运动。

”古人认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诗人陆游也曾说过“形要小劳之”,说明适度运动对健康的积极作用。

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各种强身健体的方式方法,如按摩、气功、太极拳、八卦掌、五禽戏等运动形式,并付诸实践,收到了显著的健身防病效果,涌现出了像孔子、孟子、荀子、孙思邈等一批长寿老人。

现代医学证明,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延缓器官的衰老和退化,促使机体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筋骨舒展,防病于未然,又能畅通心胸、怡情养性、袪病驱邪,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通过参加各类体育运动,使自己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协调。

所以宝鸡民谚云:“家有钱财万贯,不如天天锻炼。

”健身运
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应当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诸如作广播操、保健操、散步、快走、慢跑、打拳、舞剑、练功、踏青郊游,打门球、乒乓球、羽毛球,按摩穴位,扭腰踢腿等等。

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习书作画,修身养性
书法与绘画,在我国源远流长。

在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长
河中,书画艺苑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多姿多彩,光照千秋,创造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间也不难发现书画家多长寿的趋势。

曾有人对生卒年龄可考的152位著名画家的寿命作了统计,享年70岁以上者109人,其中80~90岁以上者也不乏其人。

如齐白石95岁、刘海栗100岁、苏局仙104岁、孙墨佛103岁。

与其他行业寿星数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于书画的养生保健作用,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有一首诗道出了它的真谛:“书画益身心,有乐无烦恼。

点笔日临池,能使朱颜保。

操觚肢力法,不复策扶者。

敢告体育家,行健斯为宝。

”习书作画,除了要求要有正确的坐姿外,还必须精神集中,心正气和,灵活自如地运用手、腕、肘、臂,调动
全身的气和力。

运笔时还要求呼吸和笔画的运行自然地协调配合,所以书画可以起到气功锻炼的养生作用。

明代何乔远曾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气,散心中郁,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

”由此可见,书画能调节情绪,颐养心神,非常适合老年人参与。

若能把自己置身于高雅的艺术境界之中,寄情于笔墨宣纸之上,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还可进入宠辱皆忘、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

同时,“以书会友”、“以画会友”,自然就能促进老年人的社交活动。

通过书画广交知音,切磋技艺,舒展胸怀,增进友谊,不仅有利于书画艺术的提高,更能陶冶情操,升华灵魂,修身养性,乐中求寿。

六、欣赏音乐,怡情乐志
荀子在他的《乐记》中论述音乐对人的生理影响时指出:“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平和。

”《晋书?律历上》也写道:“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测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把古典音乐中的宫、商、角、徴、羽对身心健康的作用,说的形象生动、入木三分。

由此看来,常听音乐能消除紧张情绪、減轻生活压力,预防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现代医学指出,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体分泌出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等活性物质,从而调节血液量和兴奋神经细胞。

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节奏鲜明
的音乐能振奋人的精神,使人兴奋、激动;而旋律优美的乐曲,则能使人情绪安静,变得轻松愉快。

音乐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的作用,促进全身肌肉、血脉及其他器官的活动。

美国医学家曾对几十名著名的音乐家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3.4岁。

其中活到80岁、90岁的大有人在,大大高于美国人的平均寿命。

而且喜爱音乐的老人,大多身体健康,一些老年常见病,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几乎与他们无缘。

因此,每个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经常欣赏一些音乐曲目、戏剧唱段,不仅能调节情绪,怡情乐志,而且音乐、戏曲能使愁苦人快乐,郁闷者欢笑,寂寞者高兴,失落者找回自己的幸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