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案二:诗歌鉴赏与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巷》教案二:诗歌鉴赏与写作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读懂白居易的《雨巷》诗歌,并理解作品表达的意义;
2.学生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诗歌。
二、教学重点
1.白居易的《雨巷》诗歌及其意义;
2.诗歌鉴赏的方法;
3.创作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
1.鉴赏诗歌的方法;
2.如何用语言表达出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意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初中学习生活,而初中时期的学习是我们成长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知识,认真思考人生问题,调整情感和态度,以便更好地成为成年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诗歌——白居易的《雨巷》。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深情和思乡之情,让我们在品读之余也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情感。
2.鉴赏《雨巷》
(1)朗读诗歌,理解意义和情感。
雨夜的街巷,空气和寂静中尽是潮湿和凄凉,因而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和印象。
而诗人踏进这雨巷,似乎就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一种强烈的家乡情感油然而生,情感中的深情可以被称为是“咏叹调”。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雨巷》是一首7言诗,有24个字。
整首诗歌共两句,共26个字,没有逗号,顺畅自然,具有很强的朗读感。
此外,诗人从描绘雨巷的外部到自身的内心感受,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凄楚的思乡情感。
结构主要可分为 "雨夜"、"雨巷"和"怀旧"三个部分,通过对意象的描绘,达成情感渲染。
(3)诗歌语言和意象。
诗歌的情感是通过语言和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也要注意对语言和意象的分析。
语言方面,诗歌选用非常简单的语言和易于理解的词语,却能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雨夜,冷醒,故人遥,落叶满阶红,等等。
意象方面,诗歌采用了大量的意向象征、描绘和抒发,这些意向实质上都是通过对雨巷的描写而展现出情感的深度。
例如:雨声,水珠,飘渺而迷离的灯光,白墙,青瓦,落寞的排水沟,等等。
3.创作诗歌
(1)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压缩和语言精度的文学创作形式,每一步都需要斟酌措辞和情感,具有意象含义鲜明、语言表达优美、感召力强、抒情性强等特点。
(2)准备创作材料。
在创作诗歌前需要准备好创作材料,例如语言、意象、音节、格律等,这些材料需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情感和表现主题。
(3)创作符合诗歌艺术特点的诗歌。
在创作诗歌时需要紧密结合诗歌的艺术特点,注重语言和意象的表达,增强感染力和抒情性。
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突出诗歌的个性和特色,确保作品的结构合理、意义深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五、课后作业
1.默读《雨巷》;
2.搜集相关应用语言和意象的的诗歌,进行鉴赏;
3.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创作一首符合诗歌特点的诗歌。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习《雨巷》这首诗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语言和意象的神奇魅力,理解诗歌以语言为载体传达情感和意义的特殊方式。
在鉴赏诗歌和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