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奔跑
对一个肢体残疾的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梦想,莫过于奔跑。
对于从小就因患小儿麻痹症失去奔跑能力的她来说,“奔跑”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生命。
那天,她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陌生的声音:“我是残联的,我们在排一个舞蹈,想请你参加。
”
舞蹈?她的心颤动了一下,针刺样的疼痛自她心间传到了末梢,传到她那常常隐隐作痛的右脚。
“看什么看,你能跳舞吗?你这个瘸子!”
那年,她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一群小朋友正在排练舞蹈,为了在六一儿童节演出,她们奔跑,跳跃,腾揶,那么自如,那么轻盈,那么自由,真好看啊!她倚靠在门边,向舞蹈室内悄悄地张望,可是,这个稚嫩的声音,那么恶毒地将她从天堂推入地狱。
她不知道要怪谁。
父母尽力了,省吃俭用,给她做了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兄弟姐妹尽力了在家,帮她做她想做却做不了的事,在外,呵护着她不让她受同学欺负,要怪,只能怪命运吧。
可命运远远没有就这样放过她。
她学习勤奋,成绩一直排在班級的前列。
父母亲人的深恩,她无以为报,只能用好好读书,来减少他们的负累。
但是大学之门并没有向她敞开……
大学梦断,父母想方设法帮她争取到会计上岗培训的机会她无比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那两个月的培训,她像海绵入水,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学习,再学习,不懂就问,还不懂,再问,功不唐捐,她如愿通过了考试,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养活自己,这是她最高也是最低的人生目标。
后来公司被另一家公司兼开,她和她的爱人因此相遇,从相知到相怜相惜,最终走到一起,有了一个可爱的孩于。
她满心觉得,上苍待她不薄。
可是,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她七岁的儿子,在自家门口,被车撞了。
那么鲜活的生命,那么强劲的双腿,奔跑起来像头小鹿,竟毫无征兆地消失了。
她的心肝何,被生生摘去了。
整整三年,她没有出门。
像受伤的兽,躲在洞穴里,舔舐着伤口。
那一天,那个电话……
舞蹈,多么可爱的字眼,又是多么疼痛的字眼啊!仿佛远在天边的云彩,突然降落在她的眼前,她伸伸手就能握在手心,她想着,这是梦吧。
一定是梦吧。
电话那端的声音,又那么真实,那么真挚:
来看看,先来看看,你要是不方便,我们去接你。
放下电话后,她坐屋子里,一缕阳光从窗棂外针射进来,她感觉自己的心间好像有一股萌动像被惊蛰的雷声惊醒的地底的种子,抻着脖颈,展着身子,充满着活力。
她还犹豫着,车已到了门口。
站在排练场的时候,她是羞涩的,像长途跋涉的人,闯进一个陌生的世界,手足无措.让她放开怀抱的,是那些轮椅上坚定的眼神和那含泪的笑。
原来,没有强壮的双韆,真的也可以舞蹈!她怎么能不被吸引呢?那是谜一样的笑,那是梦一样的舞蹈啊,她毫无抵抗地就迷恋上了。
排演的日子,困难数不胜数,但,那又算什么呢。
来回的路那么长那么难,脚都磨破
了,遇到而天,不能行走,只能打车,车费不能报销,本来靠拿低保过生活,打车去排练,多么奢侈但那又算什么呢,她从没有如此轻松愉快过。
彩排那天,场地在二楼,对于地们这些轮椅上的人来说,二楼,简直就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
但这又算什么呢,能难过她们的人生路吗,能难过坎坷残酷的命运吗。
肢残轻的,相互搀扶着,一步一步挪上去,肢残重的,只能由残联的工作人员一个一个背上去……
大赛的日子终于来了。
她们紧张,不安,手脚都轻颤着。
音乐声起,灯光聚焦,掌声四起真像梦境啊。
她们心都飞起来,只想到那梦境里奔跑,奔跑,奔跑。
那么快乐地奔跑,像天使一样,轻盈地张开了隐形的翅膀。
音乐声止,掌声雷动,她们走回场边,她们听到台上宣布:一等奖第一名,是她们!她们都笑了,又哭了,又笑了
从此之后,海韵艺术团正式成立,她当团长……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参加舞蹈排练前坎坷的人生经历。
年少时遭人取笑→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她感觉自己的心间好像有一股萌动,像被惊垫的雷声惊醒的地底的种子,抻着脖颈,展着身子,充满着活力。
(3)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舞蹈,多么可爱的字眼,又是多么疼痛的字眼啊”,为什么说“舞蹈”这个字眼可爱又疼痛?
②“一等奖第一名,是她们!”这个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4)本文以“奔跑”为题,有什么妙处?
【答案】(1)(中学时)大学梦断;(工作后)(成家后)痛失爱子
(2)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心间的萌动比作“像被惊蛰的雷声惊醒的地底的种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参加舞蹈排练的机会唤起她生活的信心、勇气与希望。
(3)①因为自幼挚爱舞蹈,所以“可爱”;“疼痛”是因为年少时不能舞蹈的遗憾及遭人嘲笑的痛苦。
②这个句式强调了“是他们”,强烈地表达了他们得知获奖的意外与激动的心情。
(意对即可)
(4)“奔跑”是肢体残疾人的美好梦想,舞蹈让他们获得奔跑的感觉,获得信心和勇气、希望。
以“奔跑”为题,深化文章主题。
【解析】【分析】(1)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主人公参加舞蹈排练前坎坷的人生经历。
如文章第7段分别写了人生遭到的两次重大打击——中学时大学梦断;工作后痛失爱子。
(2)“像被惊蛰的雷声惊醒的地底的种子”将内心的萌动比喻成被惊醒的种子,明显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主人公此时此刻对舞蹈重新燃起的热情,表达了她对舞蹈的热爱与向往。
(3)①结合“她们奔跑,跳跃,那么轻盈,那么自由。
真好看啊!她倚靠在门边,向舞蹈室内悄悄地张望”理解,舞蹈一直是主人公最美好的梦想,所以是“可爱”的;“疼痛”是因为年少时不能舞蹈的遗憾及遭人嘲笑,对于一个失去奔跑能力的残疾人来说,奔跑简直是不
可能的。
一对看似矛盾的词,表达出了庄建艳对舞蹈既向往又恐惧的心理。
②结合上下文来理解,“一等奖第一名,是她们”中的“是他们”是一种后置方式,后置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强烈地表达了他们得知获奖的意外与激动的心情。
写出了人物战胜困难取得成绩后难以平静的心理。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且真实可信。
(4)可分析第1段“对一个肢体残疾的人来说,人生最美好的梦想,莫过于奔跑”“‘奔跑’像一束阳光,照亮了她的生命”“她们心都飞起来,只想到那梦境里奔跑,奔跑,奔跑。
那么快乐地奔跑,像天使一样,轻盈地张开了隐形的翅膀”等句,即可分析出“奔跑”是肢体残疾人的美好梦想,舞蹈让他们获得奔跑的感觉,只要拥有了“奔跑”的能力,就能获得信心和希望。
所以标题不仅仅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中学时)大学梦断;(工作后)(成家后)痛失爱子
⑵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心间的萌动比作“像被惊蛰的雷声惊醒的地底的种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参加舞蹈排练的机会唤起她生活的信心、勇气与希望。
⑶ ①因为自幼挚爱舞蹈,所以“可爱”;“疼痛”是因为年少时不能舞蹈的遗憾及遭人嘲笑的痛苦。
②这个句式强调了“是他们”,强烈地表达了他们得知获奖的意外与激动的心情。
(意对即可)
⑷“奔跑”是肢体残疾人的美好梦想,舞蹈让他们获得奔跑的感觉,获得信心和勇气、希望。
以“奔跑”为题,深化文章主题。
【点评】⑴本题是对内容概括的考查。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筛选出关键信息。
⑵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修辞方法,然后分析写出的内容。
揣摩表达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揣摩句式及词义。
⑷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题目的作用,我们先从语言本身来分析,说明运用比喻的作用,再联系全文,理解此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可以从表达情感、表现主题、充当线索等方面考虑。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揣两块糖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在山西一个偏远而清苦的山村,来自大洋彼岸的金发女孩玛丽亚,正在心中慨叹这里的生活实在太穷了。
忽然,她的目光被一株百年老树下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所吸引。
老人衣着简单,微眯着眼睛,一脸慈祥地跟一个小男孩说笑着。
玛丽亚好奇地停下脚步,不远不近地站定了。
她听到老人给小男孩出了一个字谜:“一人本姓王,怀揣两块糖。
”那个小男孩显然此前听说过这个字谜,立刻大声地回答:“是金。
”老人满意地咧嘴笑了,从贴胸的衣兜里掏出两块水果糖,一块递给男孩,一块送到自己嘴里,两人甜甜地吮吸着,似乎正享受着无边的
幸福。
玛丽亚羡慕地望着面前这被快乐包围着的一老一少。
蕁然,她想起了祖母的那栋带大花园的漂亮别墅,想起常常邀请一帮孩子到家中分享她的糖果和故事的祖母,想起祖母和孩子一样单纯而畅快的笑声。
原来,快乐和幸福,就像阳光一样无处不在。
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就是那两块普通的水果糖和那两张淳朴的笑脸,让玛丽亚骄傲地做了一个选择——留在中国西部,做一名帮贫助困的志愿者,播撒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后来,玛丽亚跟村里人一起劳动,给村里的孩子上课,还帮着山村招商引资,办起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厂,山民的日子一天天富裕起来。
村民感激地称她是“幸福天使”,她却笑着说自己只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兜里的两块糖,她还要感谢大家呢。
与他们在一起追求、奋斗的那些日子,让她发现自己原来还能够做那么多的事情,让她品味到了从前没有过的甜蜜。
玛丽亚的小故事,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多么简单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本文题目“怀揣两块糖”有何深意?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理解。
(90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分析】根据文中重点语句“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玛丽亚的小故事,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多么简单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结合自己的识记生活,从“善于分享、积极生活、拥有幸福”等角度谈即可。
答案不唯一。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并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
概括主题具体的方法有:①抓关键部位: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眼等就是与中心意思有关的关键部位。
②综合层意和内容要点:从文中分解出要点,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中心意思,是归纳中心最突出、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抓住文本重点语句:“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遇,无论是富庶还是清贫,只要他怀揣着两块糖,一块慷慨地赠人,一块留下自己慢慢品尝,就自有真实的快乐如泉涌来,自有绵绵的幸福飘逸在生活当中。
”“玛丽亚的小故事,不禁令人怦然心动:多么简单啊,不需要太多的寻寻觅觅,不需要太多的权衡论证,只需怀揣两块糖,慷慨地与人分享,就完全可以拥有快乐的时光,就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
”结合自己的识记生活,从“善于分享、积极生活、拥有幸福”来理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
杨绛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缠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
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佛微风。
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
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拔,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
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
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爽,有时候凄凉。
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地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
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
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
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
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过去。
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着。
但是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
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
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
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狱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
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
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伏下去。
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起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
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
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
不论是严冷的风,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怒叫的风,到末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
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伏。
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的约束着。
(1)本文语言很有特点,假如你要把本文推荐给你的朋友,请你从文中选一例句,把你对其语言特色的理解告诉他(她)。
(80字左右)
(2)借鉴以上文段的语言运用技巧,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
(80字左右)
【答案】(1)赏析:“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风的猛烈,富有气势;同时“软”“硬”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两种类型,句式对称,有节奏,写出了天地对风的约束。
(2)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
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
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
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
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
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解析】【分析】(1)本文作者一开始并不选择大风,而是先写微风。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接着便写大风。
作者让“流水”与“风”形成对比,突出了“风”受约束、失自由的遭遇。
作者表面上写风的千姿百态,其实骨子里是借风表达对世态万象的感悟与思考。
“风”已经被赋予了某种象征的意义,譬如人的情感变化,人的生存状态,社会的矛盾纠葛等。
“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如同自然界中风的千变万化一样,人情感的海洋上决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不平静的时候。
有时候是微风细浪,有时候是狂风巨浪。
对待感情的波澜,既要让它适度释放,又要给予一定的控制。
决不能任由情感的风浪肆虐成灾,对待激化了的矛盾,不必惊慌失措,因为任何矛盾最终都是可以解决的,如同由强变弱的风一样:“末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
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
”杨绛将对生活的细腻体验和敏锐的感受诉诸平实而又不失生动、形象、机趣的语言,将强烈的感情色彩化为含蓄深刻的思想意蕴,铸就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魅力。
如“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暴来临前不平静的态势。
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题目要求结合文段中语言运用技巧,写一段关于“雨”的文字。
表达方式应该以写景为主,辅以议论抒情;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特点。
示例: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
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
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
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
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故答案为:⑴赏析:“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住,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挣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风的猛烈,富有气势;同时“软”“硬”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的两种类型,句式对称,有节奏,写出了天地对风的约束。
⑵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
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
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
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
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把握能力。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
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
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本题要注意字数限制。
⑵根据文章的语言特色仿写一段话。
给出的仿写对象是“雨”,表达方式应该以写景为主,辅以议论抒情;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雨”的特点。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远去的东栅
张会芬
①东栅,是乌镇东边的一条街。
2005年,我初到乌镇,进大门便看到几只乌蓬船泊在澄碧的河里,河边青檐黛瓦的房子静默如画。
镇中心有一个戏楼,往西是西栅,东边即东栅。
长而弯曲的石板路,错落整齐的老房子,就那么静静地在我面前延展,我一时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在故乡。
②在被岁月磨洗得光滑洁净的石板路上,我独自慢慢走,慢慢品味着每一道厚实的木门,每一扇木格窗户。
悠长的小巷深处,低矮安静的门楣里,一定深藏着无数的沧桑与故事。
林家铺子里寂静无人,柜台上光溜溜的,静默的物什无声地暗示着曾经的热闹。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林家铺子斜对面,走进去仿佛就把满屋子的书香带在了身上。
③河边的木板房里,有几家店铺。
一位老太太坐在柴火灶前卖点心,热气腾腾的蒸锅上,是用荷叶包着的粑粑。
我买了一个剥开来吃,那淡淡的甜味、清清的荷香让人回味隽永。
临街住房的门半掩或敞开,里面的人说话声音极小,有老人躺在竹椅上摇着蒲扇,有女子低头缝着蓝花布包……我的脚步不想迈动,真想留下来享受这静谧安适的日子。
④东栅尽头,几个女子在河边浣衣,小孩子们欢快地跑来跑去。
我伫立在廊桥上,左岸回廊人迹寥落,中间河水碧澈如镜,右边民居似水墨画。
在渐渐退去的夕辉中,乌镇就如一位恬静的古典女子,着蓝花布衣,坐在河边默默与我对视。
我读出了她的简静,安详,内敛,而她也仿佛看出了我的芜杂,浮躁,虚荣……我竟不敢与她长久对视,于恋恋不舍中落荒而逃了。
⑤2010年夏再到乌镇,恰逢上海举办世博会,许多游客蜂拥而来。
素净的乌镇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女子。
河边,街上,小巷,桥头,到处充斥着导游沙哑的声音、游人的吵嚷和攒动的人头。
窄窄的石板街上,游人挨挨挤挤,前脚抵着他人的脚跟,后脚可能被人踩掉了鞋子……乌镇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显得喧嚣和烦躁。
⑥东栅临街的人家大门紧闭,似已没人居住的房子杳无生气。
河边也消失了浣衣的女子和玩耍的小孩,而那河水,已由澄碧变成黯深的绿。
踩在东栅的小街上,我似乎听到青石板的哭泣。
有导游说,西栅已将临街临河的房屋改造成了度假村,供游客住宿玩乐……我咽喉发干,心底苦涩,脚步随着人流匆匆向前,只想快速逃离。
⑦梦中的故乡没有了。
乌镇这位江南静女,被时代的潮流裹挟前行,已变得面色黯淡,妆容不整,她似乎也逃不出周庄的宿命。
在人们从文化遗产中获取经济利益的过程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也随之慢慢消逝。
⑧再见了,我的东栅!你已渐行渐远,我只能在记忆里把你留存,由此而来的思念却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