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3月联考北京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二学期联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忖.(chǔn)度僭.(jiàn )越摩洋工不省人事
B. 押解.(jiè)溘.然(kè)长逝明信片攻城略地
C. 溺.(nì)爱炽.(zhì)热清花瓷厉行节约
D. 怃.(wǔ)然咄咄
..(duó)逼人景泰蓝计日成功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北京乘坐高铁去上海,速度真了不得,五个小时后,就______上海了。
②中国小说不是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的表现使读者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③“银河”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必将带动许多高科技产品________,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白。
A. 临近体会面世
B. 临近领略面市
C. 邻近领略面世
D. 邻近体会面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同时像“毒奶粉”这样的不良现象也
应运而生
....,这是需要引起重视的。
B.一曲曲儿歌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将我们的记忆带回到了那些曾经的蹉跎岁月
....,长大了的我们在体味欢乐的同时,更感到了肩头的责任。
C.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精彩纷呈,且不说运动场上的生龙活虎,就连看台上不绝如缕
....的呐喊助威声也足以使人震撼。
D.各国政府纷纷亮出的“花钱消灾”的救市举措,使得本就不大景气的世界经济,在席卷
全球的金融“寒潮”中,更显得捉襟见肘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将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近年来愈演愈烈的高校扩招势头将从今年起逐步遏止。
B.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其产品多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C.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问题,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机升级
而做出努力。
D.我们的报纸、杂志、图书及一切出版物,尤其是中小学教材,要增强语言使用的规范意识,坚决杜绝用字用词不规范的问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
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它塑造了“守财奴”老葛朗台这一经典的形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
D.创作于三十年代的《边城》、《竹林的故事》均是我国“乡土文学”的优秀作品。
其作者分别是沈从文、废名。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
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
”他日,犹不能具。
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
”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
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
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
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
子曷③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
比.其反也,犹哭。
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
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
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
”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
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
人之生也,无不同也。
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
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
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
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
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
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
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
”(选自《潜书》)
【注释】①大命:指天下的命脉②粞:碎米。
③曷:通“盍”,何不。
6、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资:供给
B. 比.其反也,犹哭比:及
C. 犹食之而不甘.甘:美味
D. 恶衣菲食,不敢自恣.恣:恣意,放纵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江河之水广皆以.美于徐公
B. 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 权重于物则.坠夷以近,则.游者众
D. 盖.欲窃之而未能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8、下列句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
B. (此)是吾夫之墓也
C.以(之)为天下之美味也
D. (唐子)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
B. 第①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讽刺。
C. 第②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
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
D. 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
第Ⅱ卷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0、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②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11、唐甄在《大命》一文中说:“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
”意为“鱼在江河里,就忘记用来生存的本领。
”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
(200字以上)(12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
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
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
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
(选自《初潭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十题任选八题完成)(8分)
①,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②浴乎沂,,咏而归。
(《侍坐》)
③,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④实迷途其未远,。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⑥,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⑦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⑧三杯两盏淡酒,。
(李清照《声声慢》)
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关汉卿《窦娥冤》)
⑩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殢人娇
张扩
深院海棠,谁倩春工染就?映窗户,烂如锦绣。
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堪恨处,一枝未曾到手。
午日乍晴,匆匆命酒。
犹及见,胭脂半透。
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问何似,去年看花时候?
①下列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词的开篇即点出题旨“咏海棠”,并巧妙运用问句引出比喻,将天然的海棠比喻为人工织成的锦绣。
B. 上阕结尾处用一“恨”字写出了作者的惜花之情,他恨狂风骤雨的来临让人无法充分欣赏美丽的海棠花。
C. 词的下阕别开生面,着重描述作者“赏残花”的行为。
“胭脂半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雨后海棠花的颜色与质感。
D. “明朝知在否”的问句表达了作者一片惜花伤春之心,及对时光易逝的无尽感慨。
②读这首海棠词,许多人认为“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非常精彩,请结合全词从结构和含义两方面简析其妙处。
(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睡眠的谜团(有删节)
为什么我们和其它许多动物会将一生的大量时间耗费在睡眠上,这是生物学领域最大的奥秘之一。
睡眠究竟给生存带来什么好处呢?难道睡眠就是为了完成某些至关重要的生物功
能,诸如使身体恢复活力或者重新“启动”大脑而逐步进化?这是研究人员多年来苦苦思索的一个问题,至今依然莫衷一是,但或许他们都错了。
大多数研究者历来着眼于睡眠的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的功能。
第一个阶段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其中包括慢波睡眠这一以更缓慢、更漫长的脑波为特征的关键性时期。
接下去是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身体近乎瘫痪,而大脑则处于高度活动的状态。
它通常与梦境联系在一起,虽然事实上我们在睡眠周期的任何阶段都会做梦。
以往解释睡眠目的的观点是:快速眼动睡眠对维持大脑发育是必不可少的。
几乎所有新生的哺乳动物都是在睡眠中度过大部分时光,且快速眼动睡眠的比例很高。
然而,一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新生的虎鲸和宽吻海豚在出生后第一个月是一直不睡觉的,而且也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后果。
还有一种颇为风行、同时也得到大量试验印证的观点认为:快速眼动睡眠对于稳固记忆这项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里•西格尔在对一系列动物的睡眠行为进行了20余年研究后,却得出了颇具争议性的结论。
他相信,睡眠的主要功能不可能是为了记忆。
西格尔认为,快速眼动睡眠产生的效益不足以使记忆稳固成为快速眼动睡眠的一个基本功能。
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数百万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病人因为缺失快速眼动睡眠而出现记忆缺陷。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个24小时完全没有睡眠的社会呢?在被问及没有睡眠的生命是否可能时,西格尔显得颇为自信:“站在纯科学的立场上,我们无法排除这一可能性。
”
如果西格尔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睡觉不可呢?睡眠逐步进化的根本目的非但不是履行某些重要的生物功能,相反,它只是为了保存体能和使个体避免危险。
有人认为,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恰恰是我们为使大脑能终其一生地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所付出的代价。
同时更多的研究揭示了睡眠在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所起的作用。
此外,据纽约市立大学的恩格尔·菲利曼在2007年6月的睡眠学术会议上披露,睡眠不足的人往往偏爱吃有损于健康的快餐。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也会产生梦境,但脑波更缓慢、漫长的慢波睡眠不产生梦境。
B.目前的抗抑郁药物对睡眠具有抑制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但不会使病人出现记忆缺陷。
C.西格尔的研究表明:快速眼动睡眠对记忆稳固无法产生效益,因而不成为其基本功能。
D.睡眠是所有新生哺乳动物维持大脑发育的必要条件,且多数为快速眼动睡眠。
16、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非快速眼动睡眠,特别是慢波睡眠比快速眼动睡眠对人类的作用更重要。
B.虽然西格尔认为完全没有睡眠的社会有可能出现,但睡眠对人类依然有重要作用。
C.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大脑处于高度活动状态,造成了该阶段更易产生梦境。
D.西格尔等人对于睡眠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并没有彻底解开这个谜团。
17、根据全文文意概括说明,为什么说“睡眠逐步进化的根本目的非但不是履行某些重要的生物功能,相反,它只是为了保存体能和使个体避免危险。
”?(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风声在耳
①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见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
古人把人叫“两脚兽”,是确当的。
既然是兽,对物质的索求,便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生之维系的基础。
并且,世人多认为,物质索求得愈多,支配起来就愈有余裕,生命的自由就愈多。
②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着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
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③从街市踅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食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
当我作无目的地阅读的时候,总是同时翻几本书。
便发现了一个趣处:既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均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我行我素地活的很热烈,很幸福(至少在感觉上很幸福)。
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生活在精神里;因此,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即:不为物像所动,煮字疗饥。
感觉着他们的“神性”,烦躁的心意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④便想到了梭罗。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筑屋而居,远离红尘,仅靠最起码的一点物质资料为生,居然滋养了那原本枯瘠的心地,成就了伟大的超验主义代表作《瓦尔登湖》。
在书中他说:多余的金钱,只能购买多余的物资;真正的生活所需,是不需钱的。
沿着梭罗的指引,我想,人之所以生活得惶恐与急迫,是把追逐多余的物资,当作人生的目的了。
正如饕餮的兽们,虽食已餍足,逐尸之欲却不能餍足,悲苦在于欲望本身。
⑤所以,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
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
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⑥一书在手,神游太极。
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
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⑦“宫殿里有悲哭,茅屋里有歌声”——人的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
⑧“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
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止”的形象阐释。
人摆脱了物质的羁束,在精神的世界里会得到无限的自由。
⑨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吗?
⑩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
连忙点上了一支烟,吐出的烟雾,有甜丝丝的味道。
巴士加尔说得好:“一个人越是有思想,越是能发现人群中卓尔不凡的情调;一般人是分辨不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的。
”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这支烟,不仅仅是一支烟。
(取材于凸凹同名散文)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人的神性”,作者其意在表达人应该具有不为物质追求所羁绊, 追
求在精神世界里幸福地生活的特性。
B. 文章第四段作者引述了美国作家梭罗所言,意在证明人就应该安于平淡朴素的生活的观点。
C. 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拟题,把沉浸于书的世界,摆脱了物质束缚的自由快乐之感与清风在耳的清凉快乐之感共论。
D. 作者在议论中多次叙写个人经验,并引用大量事例论证作者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自由、读书与人生关系”的思考。
在作者看来书籍对于人的生命尤为重要。
E. 本文构思精巧,首尾呼应;以作者感情变化为全文线索,欲扬先抑;文章思路畅达。
19、综观全文,请用四个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
①②③④
20、文中多次写到“兽”,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4分)
21、文章结尾说,“这种差异,决定了幸福的深度和生命的质量,也决定了我手中的这支烟,不仅仅是一支烟。
”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5分)
六、作文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材料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颁奖仪式上,莫言面向全世界讲了一个母亲的故事:“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
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
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
材料二:近日来,一些有关“官二代”、“富二代”目无法纪,恣意胡为的新闻不断爆出,一时间成为媒体和网友热议的焦点。
一些网友调侃说,这些儿子太“坑爹”,毁了父亲的一世英名;另一些网友则认为这纯粹是“爹坑儿”。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东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联考试卷答题纸
高三语文
命题校:北京25中 2013年3月
第Ⅰ卷
第Ⅱ卷
10、(每句2分,共4分。
)
①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②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11、唐甄在《大命》一文中说:“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
”意为“鱼在江河里,就忘记
用来生存的本领。
”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
(200字以上)(12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
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
13、(10选8,每空1分,共8分。
)
①②
③④
⑤⑥
⑦⑧
⑨⑩
14、①(3分)()
②(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
15、(3分)() 16、(3分)()
17、(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8-21题
18、(4分)()()
19、(4分)①②③④
20、(4分)
21、(5分)
参考答案
一、
1、B(A忖度cǔn 磨洋工 C 炽热chì青花瓷 D咄咄逼人 duō计日程功)
2、A
3、D
4、C(A.“逐步遏止”误用;B.“多次被授予优质产品”缺失宾语中心语;D.“报纸、杂志、
图书及一切出版物”并列错误。
)
5、B(谢灵运是东晋著名山水诗人,非唐代诗人)
二、
6.C (“甘”字意动)
7.C (A 因为/认为 B 地方,位置/所字结构 C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D 句首发语词/表推测语气)
8.B (“是”本身是代词,不可再加“此”)
9.B (没有暗含讽刺之意)
三、
10. ①七成的糠和三成的碎米掺在一起却仍然不够吃,你用什么办法活下去呢?
②(舜和禹)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11.理解要点:①江河之水(可理解为生存环境);②忘记(可理解为忽略或习惯带来的惰性等);③本领(可理解为生存的能力等)。
观点示例:(1)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说的是一种“习惯”的可怕性。
当人们完全熟悉周边的环境后,常常“习惯成自然”。
从最初的步步为营到后来的按部就班直至最后的行尸走肉。
这就是“忘其所以为生”。
(2)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可以理解为当周边的环境优越时,人们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努力,以致生存能力逐渐变差。
评分标准: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分;表明自己的态度2分;联系生活或阅读举例论证4分;语言4分。
12.皇甫谧,汉太尉嵩曾孙也。
所养叔母教曰/昔孟母以三徙成子/曾父以烹豚存教/岂我居不卜邻/何尔鲁之甚乎/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选自《初潭集》)
13. 略
14.① C(“胭脂”不是比喻手法)
②答案示例:“午日乍晴,匆匆命酒”一语紧承上阕的“东君何意?便风狂雨骤。
”(1分)写出了海棠盛开时,风雨突至。
诗人担忧风雨摧花,又遗憾没有充分欣赏到海棠之美。
(2分)时至午后,风雨停止,天气突然放晴。
诗人连忙摆酒赏花,“乍”和“匆匆”将作者的惊喜之情及对赏花的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
(2分)
四、
15 B
16 A
17. ①快速眼动睡眠并不能对维持大脑发育和稳固记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非快速眼动,特别是慢波睡眠,使大脑能终生持续学习和适应环境。
③睡眠使免疫系统保持运转方面具有作用。
④睡眠也能够影响人们对于食物的选取。
(共4点,每点1分)
五、
18. B E
19. ①忧郁②烦躁③平静④释然
20. 通过人与"兽"的比较,强调人的生存目的与兽不同;表达了对过分追求物质利益的否定;强调了追求精神境界,美好生活情趣的意义。
21. 答案示例:
句中的“差异”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高下与生活情趣的有无。
(1分)这差异,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平凡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发现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2分)此时一支烟就不仅是一支烟,其中甜丝丝的味道就有人生幸福感和生命的意义。
(2分)
六、作文(按高考阅卷标准执行)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