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0-10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市0-10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31T15:52:51.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3期供稿作者:胡永忠陈雪梅[导读] 了解新余市0-10岁儿童血铅水平
胡永忠陈雪梅(江西新余市妇幼保健院 338025)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433-02
【摘要】目的了解新余市0-10岁儿童血铅水平。

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法对新余市2007年-2009年6926例儿童进行血铅含量测定及研究分析。

结果新余市0-10岁儿童血铅平均值为64.92μg/L, 其中血铅≥100μg/L者有953例,铅中毒发生率13.76%,性别间比例以男童略多于女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余市0-10岁儿童铅含量虽然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但血铅较发达国家儿童血铅高,铅污染较严重, 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关注。

【关键词】儿童血铅水平铅中毒
铅是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儿童的智能体格及心理行为发育有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最大威胁是神经毒性作用,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害,引起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等,且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的特点,对铅的毒性特别敏感,因此预防和控制铅污染,正确指导儿童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

1 对象和方法
对新余市2007年-2009年6926例来本院或幼儿园儿童体检的0-10岁儿童进行血铅检测,以国际血铅诊断标准≥100 ug/L为铅中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结果进行综合干预方法包括铅中毒的一般知识介绍,行为指导、营养指导,使儿童和家长掌握预防铅中毒的手段,并进行环境干预和非药物驱铅治疗。

2 结果
6926例儿童检测结果中,最低为19.8ug/L,最高215.8ug/L,有953例结果>100 ug/L,铅中毒发生率13.76%,低于相关报道铅中毒率29.91%[2]。

我市儿童血铅含量均值64.92ug/L,高于其他相关报道59.5ug/L。

(见表1)。

性别间比例以男童略高于女童,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儿童血铅检测结果(X-±S)
3 讨论
3.1 从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儿童血铅含量均值6
4.92ug/L,高于其他相关报道59.5ug/L,儿童年龄越大其血铅含量越高。

儿童是铅的易感人群,随着我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布局、人居环境对儿童铅中毒关系起来越密切,理应引起社会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2 铅中毒并不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的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儿童健康的危险水平。

危害主要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心理行为异常,可表现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等,铅对儿童的血液系统也有影响,当血铅水平持续增高时,可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可累及肾小球、肾小管,可引起高血压;并对儿童内分泌、免疫功能也有影响,使儿童身体矮小,抵抗力下降[2]。

3.3 引起儿童铅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

由于儿童的手口习惯性动作,长时间接触表面油漆含铅的学习用品和玩具;平时养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如饭前不手,咬铅笔、手指等;经常吃含铅高的膨化食品(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是引起铅中毒的主要原因。

现代工业大气、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机动车尾气的超标排放(含铅汽油),儿童长期生活于其环境中,也是引起铅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由于生理原因,儿童胃肠对铅的吸收率及铅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是成人的4倍-5倍,因此,儿童又是铅中毒的易感人群。

3.4 预防儿童铅中毒的首选方法是营养干预和健康教育。

儿童铅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非药物治疗的疾病,让儿童及家长掌握,预防铅中毒的知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生活习惯如勤洗手、不吮指、不吃含铅高的食物;加强全社会环保意识,提倡无铅汽油的使用,让儿童远离工业污染区及不要长时间停留于交通闹市区;合理饮食,不挑食偏食,多吃瘦肉、动物肝脏、豆制牛奶及富含钙、铁、锌的食物和坚果类食物,以增加体内钙、铁、锌的吸收,有利于减少体内的铅含量。

对于绝大多数儿童(血铅水平≤250μg/L)来说,通过综合干预的方法,儿童的血铅水平会在短时间内降到正常范围,而不需要任何驱铅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儿童铅中毒.人民出版社.
[2] 戚其平,杨艳伟等.中国城市儿童血铅水平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62-166.
[3] 强帅明,戴耀华等.中国15城市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92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