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日报》社论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6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1
94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沈阳成立。

为了贯
彻党中央“发展东北我之力量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
略决策,11月1日创办《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该报创刊号发刊词申明《东北日报》是“东北人民的喉舌”,并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作为努力方向。

“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一般代表同级党组织的意见。

”在历时三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日报》共发布了近300篇社论文章,对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解读,对东北解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理论指导,是东北解放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武器。

本文以1945年该报创刊至1948年年末东北全境解放期间所发布的近300篇社论文章为研究内容,以定量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选题、特征、作用三个方面对《东北日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如何通过社论进行舆论引导过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

一、选题分析
1945年至1948年,《东北日报》共发布279篇社论文
章,从文章来源来看,如图1所示,本报编辑记者原创的社论文章156篇,占比56%,转载的社论文章共123篇,
占比44%。

如图2所示,转载的社论文章主要来源于《解放日报》、新华社、《自卫报》以及东北地区其他共产党报刊社,其中对《解放日报》的社论文章转载频率最高,主要集中于创刊至1947年4月,共转载74篇,总转载量中占比60%,其次对新华社社论文章的转载集中于解放战争
中期和后期,占总转载量的23%;转载的东北地区共产党媒体包括《新黑龙江报》、《西满日报》、《辽东日报》等。

图1:1945年—1948年《东北日报》社论文章来源
图2:1945—1948年《东北日报》社论文章转载来源
东北解放战争中《东北日报》社论研究
刘一帆
(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哈尔滨150080)
【摘要】社论是报刊评论体裁中最重要的评论形式,代表了报纸的立场与倾向。

《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通过近300篇的社论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方针,指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生产和党组织建设,成为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舆论引导作用。

【关键词】东北日报;土地改革;社论;解放战争
【作者简介】刘一帆,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新闻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方向:媒介文化与媒介史。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大学
2019
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重点项目《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土地改革的舆论动员研究》(编号:YJSCX2019-040HLJU )成果,指导教师田雷。

28
2019.6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学术园地
从选题内容来看,主要包括六类主题。

一是对战争胜
利的庆祝,如《庆贺鞍山大捷》、《平汉北线之捷》、《庆祝南北满前线胜利》、《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等;二是对重要节日或历史人物、事件的纪念,如《纪念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纪念中国共产党廿五周年》、《认真建设报纸通讯网——纪念九一记者节》、《中国人民伟大斗争廿年纪念四一二惨案廿周年》、《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纪念二七廿五周年》等。

三是对蒋介石政府及国民党军的批驳,如《驳蒋介石》、《蒋介石新的卖国行动》、《弄真成假评蒋记“国大”闭幕》、《救国必须灭蒋》等;四是对国际形势的关切与态度,如《英美苏关系国际述评》、《美国应即停止助长中国内战》、《反苏不过是烟幕》、《中国和亚洲美国人民的朋友,美国反动派的仇敌》等;五是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动员,如《解决土地问题是深入群众运动的中心环节》、《全体农民起来平分土地》、《平分土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在结束土地改革的地方,纠左必须防右》等;六是对东北地区党组织建设和生产经济建设的指导,如《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长春而奋斗》、《加强民主政权建设的方针与道路》、《必须加速民主政权建设工作》等。

由此可见,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日报》的社论文章除本报编辑记者原创文章外,也对《解放日报》与新华社等重要的共产党报刊、通讯社文章积极转载;除国共博弈、党政宣传、东北建设等主要选题内容外,也对国际局势密切关注。

这些社论文章在选题上既做到舆论引导与贴近群众的统一,又兼具解放战争中文化武器与国际窗口的作用。

二、特征分析
社论作为报纸的思想旗帜,是媒介传播意识形态最重要的表现。

《东北日报》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机关报,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围绕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结合东北解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极具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社论文章有的放矢地传达中国共产党的观点与态度,建构良好的舆论氛围,实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项工作的统一协调,若分析这些社论文章的观点论证和语言表达所呈现的极具代表性的特征,应该从立论观点、论证方法、语言风格三个方面着手。

(一)立论观点:导向鲜明有高度
1946年1月9日,《东北日报》发表《为避免第二次
奴隶东北人民实行地方自治》社论文章,将“东北人民
只有在完全获得了民主权利之后,建设新东北才有保障、才有可能,否则一切都谈不上”作为核心观点,提出建立“真正能代表东北人民的政府”才能避免“十四年奴隶生活”的重蹈覆辙。

站在全局高度振聋发聩地为争取民主自由大声呼吁。

1947年7月7日发布《纪念七七抗战十周年》社论文章,在抗日战争第十周年、爱国保田自卫战争一周年之际,提出“继续深入土地改革,加紧收复区工作,贯彻大胆放手发动群众方针,生长新的力量,创造新
的胜利,坚决消灭大汉奸蒋介石,迎接独立自由幸福新中国的到来”。

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与土地改革运动深入阶段的特殊时间节点,对发动群众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的舆论动员作用。

《东北日报》社论文章的立论观点具有导向鲜明的特征,在恰当的时间占据舆论高位,形成舆论合力,发挥了强大的宣传动员效用。

(二)论证方法:客观严谨有深度
1945年末《东北日报》发表《组织起来·团结起
来》,通过“我们有了组织,就可以打倒汉奸特务及一切
坏分子、伸冤复仇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我们有了组织,大家团结起来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处境”;“我们有了组织,才能保卫现在得到了的和平生活和民主自由”三段式的论述来论证了“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能彻底争取民主解放”的观点。

论证过程叙议结合、层层递进,站在东北人民的立场平实但有力地论证组织团结群众的重要意义。

1946年3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社论文章,以“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统治者反对之下进行十四年的英勇斗争”作为主要的史实论据,驳斥了重庆《中央日报》“日本投降前东北并没有共产党军队”的论述,辅以东北十四年斗争史略作为论据,使得整个驳论过程有理有据,比较论证与因果论证结合,凸显逻辑缜密而透彻。

《东北日报》社论文章的论证过程具有客观严谨的特征,善于运用客观的论证表达主观的态度,以对比、比喻、因果等多种论证方法,将其思想深度透彻展现,帮助《东北日报》成为国共双方舆论战场上有力的文化武器。

(三)语言风格:深入浅出有温度
1948年1月11日《东北日报》发布社论文章《平分土
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对东北土地改革运动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批评与指导,其中多次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如批判土改中个别领导干部开展工作生搬硬套、拒绝群众新经验与新创造的行为是“滚(开)水烫死猪”;将解放区某些地方对发动群众工作采取由上而下包办代替的领导干部比喻为“官家人”、“官主”;用俏皮又具有讽刺意义的歇后语“刘备招亲,弄假成真”来形容某村地主联合流氓搞“假斗争”的阴谋被群众识破后弄巧成拙等。

这种说理与比喻结合的文风将复杂的工作经验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以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对土地改革运动中阶级斗争与诉苦清算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

《东北日报》社论文章的语言风格具有深入浅出的特征,通俗和口语化词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读者对理论文章的理解阻碍,“硬道理”的“软着陆”使得文风更具有温度,更加贴近群众。

三、作用分析
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日报》的社论文章主要围绕这一时期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方针政策展开新闻宣传,对土地改革运动以及东北解放区生产经济建设进行舆论动员,特别着重从思想认识上阐明问题,把群众认识提高到党的政策高度,从而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东北解放战争
29
2019.6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学术园地
期间《东北日报》社论文章的作用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东北地区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东北地区经历过十四年的沦陷历史,对和平、民主与自由的渴望迫切。

抗战胜利后,当国民党决定以和平谈判来争取政治与时间上的主动权,企图借助美国的支持发动反动人民的内战时,《东北日报》发布的社论文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真备战、假民主、真独裁”的意图,同时通过介绍东北抗日联军与中国共产党的血肉关系,把党的“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宣传给东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深化了东北地区的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从而在思想认知上获得群众认同。

(二)引导东北地区群众的舆论与思想行动
中共中央东北局在东北地区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彻底消灭封建主义制度、加强解放区政权建设,支援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时期,《东北日报》将报道土地改革运动作为中心工作,以大量的版面进行宣传与报道。

特别是有关土地改革主题的社论文章,在土改的每个关键阶段发挥了理论指导的作用,有效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改革运动。

这些社论文章通过舆论引导,不仅帮助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吸纳大批积极分子在思想上与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也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于支援解放战争的热情。

(三)协调东北地区的政权建设与社会发展
除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宣传共产党的和平建国方针、宣传土地改革运动、动员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外,《东北日报》的社论文章还从基层党建、整党治党、经济生产、文化教育等多个角度对东北解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与协调。

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东北日报》的社论文章始终作为报纸的灵魂,站在大局高度对重大问题及时作出解释、批判或主张,对于东北地区的政治建设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参考文献:[1]刘大保.社论写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
[2]李法宝.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郑保卫.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4]廖艳君.新闻评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5]朱建华.东北解放战争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6]庆贺鞍山大捷[N].《东北日报》,1946年5月30日第一版[7]平汉北线之捷[N].《东北日报》,1946年10月4日第一版
[8]庆祝南北满前线胜利[N].《东北日报》,1947年2月28日第一版
[9]庆祝济南解放的伟大胜利[N].《东北日报》,1948年10
月2日第一版
[10]纪念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N].《东北日报》,1945年11月14日第一版[11]纪念中国共产党廿五周年[N].《东北日报》,1946年7月1日第一版
[12]认真建设报纸通讯网——纪念九一记者节[N].《东北日报》,1946年9月1日第一版
[13]中国人民伟大斗争廿年纪念四一二惨案廿周年[N].《东北日报》,1947年4月13日第一版
[14]坚持职工运动的正确路线反对左倾冒险主义纪念二七廿五周年[N].《东北日报》,1948年2月9日第一版
[15]驳蒋介石[N].《东北日报》,1946年4月10日第一版[16]蒋介石新的卖国行动[N].《东北日报》,1946年6月11日第一版
[17]弄真成假评蒋记“国大”闭幕[N].《东北日报》,1947年7月14日第一版[18]救国必须灭蒋[N].《东北日报》,1947年9月20日第一版
[19]英美苏关系国际述评[N].《东北日报》,1945年12月15日第一版
[20]美国应即停止助长中国内战[N].《东北日报》,1946年6月7日第一版[21]反苏不过是烟幕[N].《东北日报》,1946年10月9日第一版
[22]中国和亚洲美国人民的朋友,美国反动派的仇敌[N].《东北日报》,1948年11月1日第一版[23]解决土地问题是深入群众运动的中心环节[N].《东北日报》,1946年5月21日第一版[24]全体农民起来平分土地[N].《东北日报》,1947年12月2日第一版
[25]平分土地运动中的几个问题[N].《东北日报》,1948年10月11日第一版
[26]在结束土地改革的地方,纠左必须防右[N].《东北日报》,1948年11月13日第一版[27]中国共产党与东北人民的血肉关系[N].《东北日报》,1946年3月18日第一版[28]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长春而奋[N].《东北日报》,1946年4月28日第一版[29]加强民主政权建设的方针与道路[N].《东北日报》,1947年8月18日第一版[30]必须加速民主政权建设工作[N].《东北日报》,1948年11月15日第一版
[31]为避免第二次奴隶东北人民实行地方自治[N].《东北日报》,1946年1月9日第一版[32]纪念七七抗战十周年[N].《东北日报》,1947年7月7日第一版
[33]组织起来·团结起来[N].《东北日报》,1945年12月
31日第一版
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