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二叠纪末期大绝灭后生物在古海洋中复苏的一个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三叠纪关岭生物群:二叠纪末期大绝灭后生物在古海洋中
复苏的一个标志
江大勇;Ryosuke;MOTANI;李淳;郝维城;孙元林;孙作玉
【期刊名称】《地质学报》
【年(卷),期】2005(79)6
【摘要】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经过早三叠世的缓慢复苏和中三叠世的快速辐射,生物界在晚三叠世进入了顶峰时期。
中国西南地区贵州省关岭县新铺乡出露的关岭生物群正与这个顶峰相对应,它标志着海洋生态系统已经彻底从二叠纪末期的大灾难中恢复了过来。
关岭生物群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含有保存非常完整精美的海生爬行动物以及鱼、海百合、菊石、双壳等化石,与世界上其他晚三叠世动物群相比,其种类丰富、保存精美、数量多,是一个独特的珍稀生物群。
化石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是这一生物群中的代表生物类别,特别是海生爬行动物,其在古地理上成为连接三叠纪太平洋区和特提斯区的重要环节,而在生物演化上则成为连接三叠纪原始类型和侏罗纪一白垩纪海洋统治者之间的重要过渡环节。
最引人关注的化石是可长达10m以上且完整保存的鱼龙骨架以及首次在中国发现报道的海龙和齿龙化石,目前研究已建立了17个种。
其中,3种鱼龙(Qianichthyosaurus zhoui,Guizhouichth yosaurus tangae,Guanlingsaurus liangae),3种海龙(Anshunsaurus huangguoshuensis,Xinpusaurus suni,Xinpusaurus kohi),和2种齿龙(Sinocyamodus xinpuensis,Psephochelys polyosteoderma)具有分类学意义。
【总页数】1页(P747)
【作者】江大勇;Ryosuke;MOTANI;李淳;郝维城;孙元林;孙作玉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质系,地质博物馆,北京100871;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质系,戴维斯,加利福尼亚,95616,美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51
【相关文献】
1.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古海洋水化学条件变化证据——以贵州织金剖面为例 [J], 王超勇;鲍园;孔凡凡
2.广西田东剖面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绝灭及生态演化 [J], 李军;杨浩;祁士华
3.华南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火山活动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 [J], 殷鸿福;黄思骥
4.二叠纪末期生物绝灭的地内原因 [J], 田树刚
5.贵州二叠纪—三叠纪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J], 南君亚;叶健骝;王筑明;周德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