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北师大版]
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重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了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进行操练。

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

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

b 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

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能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

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人数少,易于管理;学生好动人多,顽皮人多;智力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措施1、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2、注重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3、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7、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8、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习),有新的教学理念。

9、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行事历
类别时间
内容
备注1、9.1—9.5 1.集体学习“新课程、新课堂”资料。

6.暑假作业讲评。

2、9.8—9.12 小树有多少棵——练习一3、9.15—9.19 参观科技馆——练习二4、9.22—9.26 搭一搭——练习三5、9.29—10.3 国庆假6、
10.6—10.10 有多重——练一练7、
10.13—10.17 练习四——搭配中的学问8、
10.20—10.24 购物—乘火车9、10.27—10.31
0的乘法——实践活动10、11.3—117 练习五—复习11、11.10—11.14 复习——检测
类别时间内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
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备注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2、11.17—11.21 周长——花边有多长13、
11.24—11.28 地砖的周长——练习六14、
12.1—12.5 分桃了——练习七15、
12.8—12.12 送温暖——买新书16、
12.15—12.19 练习八——年月日17、12.22—12.26 看日历——(一天的时间)18、12.29—1.2 时间与数学(一)(二)19、1.5—1.9 整理与复习(二)——可能性20、1.12—1.16 总复习
21、1.19—1.23 总复习22、1.26—1.30 1.期终测评。

2.教师整理个人档案。

3.批阅试卷,写好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